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孢他啶联合环丙沙星抗感染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1
作者 金芬 覃为民 +2 位作者 卜学彬 黄晨 董丹丹 《海峡药学》 2024年第1期102-104,共3页
1例74岁男性泌尿道感染伴发热患者给予头孢他啶2 g, ivd, q12h联合环丙沙星0.4 g, ivd, q12h联合抗感染治疗。2天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但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血常规报危急值:WBC 1.49×10^(9)/L,RBC 2.67×10^(12)/L,... 1例74岁男性泌尿道感染伴发热患者给予头孢他啶2 g, ivd, q12h联合环丙沙星0.4 g, ivd, q12h联合抗感染治疗。2天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但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血常规报危急值:WBC 1.49×10^(9)/L,RBC 2.67×10^(12)/L,PLT 97×10^(9)/L,NEU 0.57×10^(9)/L,NEU%38.2%。尿常规:白细胞2+,余正常;hs-CRP 48.30 mg·L^(-1);PCT 8.72 ng·mL^(-1)。考虑为头孢他定联合环丙沙星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停用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后,予以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75μg, ih)单剂升白细胞支持治疗,12天后患者的全血细胞减少恢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他啶 环丙沙星 全血细胞减少
下载PDF
基于文献与实例的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分析
2
作者 金芬 王萌萌 +1 位作者 卜学彬 黄晨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5期461-465,共5页
目的:基于文献与相关实例,分析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莫西沙星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莫西沙星(moxifloxacin)”“、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过敏反应(anaphylaxi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 目的:基于文献与相关实例,分析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莫西沙星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莫西沙星(moxifloxacin)”“、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过敏反应(anaphylaxi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相关文献,采集患者的相关流行病学信息,结合医院此前上报的1例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结果:在国内外数据库中共检索到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相关文献13篇,涉及患者15例;在总共16例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15例vs 1例),<60岁者14例,≥60岁者4例;潜伏期≤1 h者9例,潜伏期>1 h~7 d者6例;发生超敏反应综合征的有3例,而超敏反应的有10例;在转归方面,11例患者在停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类药物后好转,4例患者在停用但未予以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也好转,有1例患者因发生爆发性肝衰竭而最终死亡。结论:莫西沙星所致过敏反应多发生于女性患者,且潜伏期较短,其严重程度可从较轻的皮疹、瘙痒到较重的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故临床在应对莫西沙星所致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做到早识别、早处置,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过敏反应 超敏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流行病学特点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3
作者 卜学彬 刘生友 +1 位作者 金芬 覃为民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期208-208,共1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8岁。患者于2012年10月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丙型肝炎,当时未进一步诊治。后在他院确诊为丙型肝炎,患者于2014年4月11日开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lFNot-2a)180μg(每周1次)+利巴韦林分散片(900m...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8岁。患者于2012年10月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丙型肝炎,当时未进一步诊治。后在他院确诊为丙型肝炎,患者于2014年4月11日开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lFNot-2a)180μg(每周1次)+利巴韦林分散片(900mg·d-1,分次1:3服)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抽搐 不良反应 药品
下载PDF
183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不良反应的集中监测 被引量:4
4
作者 金芬 刘生友 +6 位作者 卜学彬 覃为民 钱刚 邓拓 罗甜 钱锦 董丹丹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90-293,共4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方法:前瞻性监测某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使用PEG-IFNα患者的ADR发生情况。结果:共监测患者183例,男114例,女69例,期间发生ADR共175例,412例次;大多数患者发生两种以...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方法:前瞻性监测某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使用PEG-IFNα患者的ADR发生情况。结果:共监测患者183例,男114例,女69例,期间发生ADR共175例,412例次;大多数患者发生两种以上ADR。外周血细胞下降发生率最高为98.3%,其次是流感样症状、注射局部反应、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后几种ADR大多合并外周血细胞下降。监测期间发生严重的ADR 8例(构成比1.9%)。不同性别、体重指数患者间ADR无明显差别,50岁以上年龄患者更易出现明显的外周血细胞下降。结论:PEG-IFNα虽然有较多ADR,但仍是目前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一线药物,只要在应用过程中定期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适当处理,一般不会影响抗病毒治疗疗程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药物不良反应 集中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