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CT技术对古瓷釉气泡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严鑫 董俊卿 +3 位作者 李青会 郭木森 卜工 胡永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75-2280,共6页
气泡是古代瓷釉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气泡的大小与分布与胎体和釉层的配方及制作工艺密切相关。气泡表征对研究陶瓷的制作工艺、产地和时代特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表征古代瓷釉中气泡及其分布特征... 气泡是古代瓷釉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气泡的大小与分布与胎体和釉层的配方及制作工艺密切相关。气泡表征对研究陶瓷的制作工艺、产地和时代特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表征古代瓷釉中气泡及其分布特征的可行性,实验采用扫频OCT成像系统对五件不同类型的瓷釉样品进行了测试。根据实验所获得的透明釉层及胎釉结合部位的二维断面图像和三维层析图像,分别进行了瓷釉气泡二维断面和三维切片的特征研究,综合分析了釉层中的气泡特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认为釉层中的气泡主要是由于胎体中的气体在烧制过程中向釉层溢出所致;同时基于像素点计算了气泡的大小,并与传统光学显微镜观测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还针对不透明釉层中的气泡进行了大小计算、二维断面及三维切片的特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古代瓷釉釉层中的气泡特征差异明显;基于像素点计算的气泡大小与传统光学显微镜测试的结果吻合,近胎釉结合面的胎体切片能很好的反映瓷釉的气泡特征。本研究提出并验证了利用OCT技术表征瓷釉气泡特征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现了釉层气泡特征的无损检测,特别是对不透明釉层气泡的分析,克服了以往利用传统显微镜技术对釉层气泡分布研究的局限,为古代陶瓷瓷釉的气泡特征分析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可靠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 无损成像 瓷釉 三维成像 气泡
下载PDF
2004年广东中山龙穴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法军 周剑 +4 位作者 李光先 卜工 钟建 尚中可 徐克诚 《四川文物》 2005年第4期3-9,共7页
2004年12月,为配合南朗镇工业园区的开发,中山市博物馆、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对南朗镇龙穴遗址进行了大面积钻探和磁力物理探测,并对该遗址南部区域进行了面积为350平方米的发掘。出土了陶器、石器等遗存,从距今6000年至商代均有人类在此... 2004年12月,为配合南朗镇工业园区的开发,中山市博物馆、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对南朗镇龙穴遗址进行了大面积钻探和磁力物理探测,并对该遗址南部区域进行了面积为350平方米的发掘。出土了陶器、石器等遗存,从距今6000年至商代均有人类在此活动。该遗址是典型的河丘遗址,可能并非当时人们长期的定居生活地点,属于季节性营地或临时性营地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穴 遗址 商代
下载PDF
广东肇庆市康乐中路M8发掘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卜工 尚杰 +6 位作者 齐雪芳 尚中克 邓杰 程茵 冯小慧 吕国明 龚海珍 《四川文物》 2008年第3期40-43,I0004,F0003,共6页
肇庆市康乐中路M8系基建过程中发现并进行的抢救性发掘。墓葬年代为东晋晚期,出土器物有瓷器、银器、铜器等,为研究东晋时期西江流域社会面貌提供了实物资料。
关键词 肇庆 墓葬 报告
下载PDF
齐鲁地区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读《齐鲁史前文明与三代礼器》有感
4
作者 卜工 《四川文物》 2006年第1期79-81,共3页
王永波、张春玲所著《齐鲁史前文明与三代礼器》描绘了该地区对中华文明礼制的主要贡献。突出古代礼制的重要性是本书的鲜明特点,研究三代以前的古礼器,作者提出了大汶口文化陶、庙底沟文化的彩陶等器物可能是礼器的观点。新石器时代“... 王永波、张春玲所著《齐鲁史前文明与三代礼器》描绘了该地区对中华文明礼制的主要贡献。突出古代礼制的重要性是本书的鲜明特点,研究三代以前的古礼器,作者提出了大汶口文化陶、庙底沟文化的彩陶等器物可能是礼器的观点。新石器时代“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齐鲁 礼器 文明探源
下载PDF
“考古”百议
5
作者 刘庆柱 李新伟 +2 位作者 卜工 赵宾福 韩建业 《大众考古》 2021年第7期18-18,共1页
我们中国在不同时代、不同王朝、不同政治实体、不同族属的国家统治者、管理者,都坚守着相同的国家文化理念,这就是国家认同。五千年来王朝更替文化却一脉相承,强调的是“爱国”这个大框架,这也是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一直在证实的。
关键词 王朝更替 政治实体 国家认同 文化理念 考古学 有中国特色 统治者 五千年
下载PDF
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8
6
作者 卜工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8-47,共10页
一庙底沟二期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最先进入龙山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它得名于1956年发掘的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但最初的发现可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初瑞典学者安特生发掘的河南渑池仰韶村和不召寨遗址中,对此我国学者早有论述。60多年来。
关键词 庙底沟 二期文化 考古学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 陶器 遗址 遗存 龙山时代 文化因素 喇叭口
原文传递
山西忻州市游邀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31
7
作者 卜工 许永杰 马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89-299,共11页
忻定盆地是山西省五大盆地之一。该盆地中部海拔800米一线的忻州游邀、南关,定襄白村、横山、西社等遗址面积大、文化堆积丰富、显示出该地区在古代曾有过相当繁荣的时期。游邀村属忻州市董村镇,西北距县城10公里(图一)。遗址紧依村南,... 忻定盆地是山西省五大盆地之一。该盆地中部海拔800米一线的忻州游邀、南关,定襄白村、横山、西社等遗址面积大、文化堆积丰富、显示出该地区在古代曾有过相当繁荣的时期。游邀村属忻州市董村镇,西北距县城10公里(图一)。遗址紧依村南,由北至南地势渐高,其南5公里是系舟山余脉。遗址中部经长年取土烧窑已破坏,西部被时令河切割,所余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为了继续探索先秦时期北方地区考古学文化的谱系课题,继太谷白燕工作和晋中考古调查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忻州市 遗址 考古学文化 绳纹 文化堆积 山西省 盆地 口径 陶器 龙山
原文传递
河北易县涞水古遗址试掘报告 被引量:62
8
作者 卜工 朱永刚 吴东风 《考古学报》 1988年第4期421-454,505-512,共42页
易县、涞水在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两县南北相依,地势相似,自西而东分别是太行山区、丘陵山地和华北平原。西面过紫荆关可入蔚县盆地和山西省境,北通长城地带达燕山南麓,南依太行山而下与中原交往,东面俯瞰华北平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关键词 遗存 口径 古遗址 绳纹 陶器 图版 太行山 深灰色 战国时期 易县
原文传递
磁山祭祀遗址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1
9
作者 卜工 《文物》 1987年第11期43-47,共5页
据古文献记载,我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这一情况的生动写照。迄今,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的辽宁喀左东山嘴、内蒙古包头附近和辽宁牛河梁等祭祀遗址,已证明这种活动的发... 据古文献记载,我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这一情况的生动写照。迄今,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的辽宁喀左东山嘴、内蒙古包头附近和辽宁牛河梁等祭祀遗址,已证明这种活动的发端颇为久远。然而,中原地区在前仰韶时代是否已经存在祭祀遗址,构成这类遗址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似言者甚少。本文主要根据磁山遗址遗迹构成的具体情况作一些分析,以作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遗址 村落遗址 灰坑 祭祀活动 遗址遗迹 粮食加工 长方形 中原地区 初步探讨 文献记载
原文传递
环珠江口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遗存的编年与谱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卜工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8-56,共9页
近年来,环珠江口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和附近的岛屿)的田野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深圳、珠海等地经科学发掘的一批面积较大的遗址,提供了相当好的层位关系和陶器的基本组合关系,使人们能够有条件从考古学上的单位... 近年来,环珠江口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和附近的岛屿)的田野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深圳、珠海等地经科学发掘的一批面积较大的遗址,提供了相当好的层位关系和陶器的基本组合关系,使人们能够有条件从考古学上的单位入手考察一遗址不同时期考古学遗存的面貌与特征,分析同一时期不同遗址中相类遗存的差别及意义,从而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大体的格局,探索文化的谱系结构及其机制变化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珠江口 新石器时代晚期 考古学文化 遗址 遗存 彩陶图案 足盘 深圳 大溪文化 珠海
原文传递
山西娄烦、离石、柳林三县考古调查 被引量:5
11
作者 卜工 陈冰白 许伟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1-39,78,共10页
吕梁山区素以商代北方青铜器的发现而受到考古界的关注。1982年和1983年春季,晋中考古队先后两次进入吕梁山区,在娄烦、离石和柳林三县进行专题考古调查,基本上认识了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古遗存的面貌和特征。这里简要报道这两次... 吕梁山区素以商代北方青铜器的发现而受到考古界的关注。1982年和1983年春季,晋中考古队先后两次进入吕梁山区,在娄烦、离石和柳林三县进行专题考古调查,基本上认识了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古遗存的面貌和特征。这里简要报道这两次工作的主要收获。一娄烦县隶属太原市,在太原的西北方向。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器 遗存 第三阶段 遗址 柳林县 离石 考古调查 两阶段 二阶段 娄烦县
原文传递
环珠江口商时期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12
作者 卜工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8-76,共9页
Previously the terminal point of the Neolithic culture around the mouth of the Zhujiang River was usually dated to the turn between the Shang and the Zhou period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Shang bro... Previously the terminal point of the Neolithic culture around the mouth of the Zhujiang River was usually dated to the turn between the Shang and the Zhou period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Shang bronze culture upon this area did happen in the late Shang period, but the aspect and structure of the archaeological culture around the Zhujiang River mouth were already changed at the time corresponding to the phase of the upper Erligang culture. This was due to the influence from the Jiangxi Wueheng cultural complex of the Shang period. The archaeological remains around the Zhujiang River mouth in Shang times display strong distinctive features, constitute a unique local cultural type in southern China and represent an island-type cuh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研究 商朝 中国 古代遗存 年代分布 文化类型
原文传递
燕山地区夏商时期的陶鬲谱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卜工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0-38,共9页
在我国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广阔区域中,从龙山时代,到战国时期,在某些地区甚至到汉代,不同的考古学人们共同体,始终以使用特定形态的陶鬲为自己的文化特征,或作为相互区别的重要标识。在数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这一地区的陶鬲连绵不断,久而... 在我国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广阔区域中,从龙山时代,到战国时期,在某些地区甚至到汉代,不同的考古学人们共同体,始终以使用特定形态的陶鬲为自己的文化特征,或作为相互区别的重要标识。在数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这一地区的陶鬲连绵不断,久而不衰,其形态多样,谱系分明,构成以黄土高原为中心的面向亚洲腹地文化区域的主要特征,而与以沂泰为中心的面向海洋的文化区域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时期 考古学文化 文化区域 夏家店下层文化 龙山时代 黄河流域 考古研究 战国时期 人们共同体 大甸子
原文传递
中国考古学的觉醒与理论革命——关于考古学走向成熟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卜工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6,共7页
中国考古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于"三个转变",即:在考古学基本理论方面,存在着从简单地层学向考古层位学转变的过程;在研究方面存在着从长于描述向深度研究转变的例证;在学科的作用方面存在着从"补经证史"向谱写... 中国考古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于"三个转变",即:在考古学基本理论方面,存在着从简单地层学向考古层位学转变的过程;在研究方面存在着从长于描述向深度研究转变的例证;在学科的作用方面存在着从"补经证史"向谱写历史篇章转变的客观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地层学 考古层位学 单纯描述 深度研究
原文传递
辽宁东部地区商周时期的陶壶谱系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卜工 《北方文物》 1999年第4期13-21,共9页
Pottery unearthed from the east area of Liaoning in Shang and Zhou periods is abundant. Various shapes can be seen in those cultures. This is the key we can find out different types of archaeology cultures in this are... Pottery unearthed from the east area of Liaoning in Shang and Zhou periods is abundant. Various shapes can be seen in those cultures. This is the key we can find out different types of archaeology cultures in this area, and recognize the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pedigree. Through studying the pottery of Gao - tai - shan culture, the paper reveals the basic developing clue of this culture and deduces the roughly date of th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团山文化 商周时期 陶壶 辽宁东部 考古学文化 辽东地区 龙头山遗址 石棺墓 青铜短剑 辽东南部
原文传递
陕晋豫地区仰韶晚期遗存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卜工 许永杰 《华夏考古》 1991年第4期51-60,91,共11页
一继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之后,分布在陕晋豫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主要有“半坡四期文化”、“泉护二期文化”、“西王村三期文化”、“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存”、“东下冯龙山早期遗存”。
关键词 大地湾 庙底沟文化 尖底瓶 半坡文化 文化遗存 二期文化 晚期 仰韶时代 小口 秦安
原文传递
河北滹沱河流域考古调查与试掘 被引量:23
17
作者 吴东风 朱永刚 卜工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0-310,387,共12页
滹沱河在河北省西部,源出山西省五台山东北的泰戏山,穿过太行山东流入河北平原,在献县与滏阳河汇合为子牙河。1983年秋为了解滹沱河流域的古代遗址分布情况,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专业联合组成"滹沱河考古队"。
关键词 口径 太行山 文化遗存 滹沱河流域 古遗址 考古调查 河北省 灰陶 绳纹 陶器
原文传递
山西汾阳孝义两县考古调查和杏花村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冰白 卜工 许伟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30,共9页
汾阳县和孝义县地处太原盆地南部,南北接邻,汾河纵贯两县东境。孝义县在南,境内大部为吕梁山东麓山地、山前浅丘和缓坡地。汾阳县境内西部亦多为山前浅丘和缓坡地,东部为河谷平原。两县地势倾斜,海拔高度自西南向东北渐降。一些小河流... 汾阳县和孝义县地处太原盆地南部,南北接邻,汾河纵贯两县东境。孝义县在南,境内大部为吕梁山东麓山地、山前浅丘和缓坡地。汾阳县境内西部亦多为山前浅丘和缓坡地,东部为河谷平原。两县地势倾斜,海拔高度自西南向东北渐降。一些小河流、干沟横穿两县山前地带,东会汾河。古文化遗址多分布在海拔800米左右的缓坡地带,在较低的东部河谷平原未发现古文化遗址。现将晋中考古队1982年在上述两县的工作收获,依照编年的顺序,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遗址,作一简要报道。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花村 古文化遗址 陶器 泥质 河谷平原 孝义 汾阳 太原盆地 山西 彩陶纹样
原文传递
从“南海Ⅰ号”到“南澳Ⅰ号”
19
作者 卜工 黎飞艳 《科学世界》 2010年第1期44-49,共6页
在历经近两年半的水下考古抢救发掘的前期准备之后,沉没于广东汕头南澳县海域的明代沉船“南澳I号”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已于2009年9月26日正式启动。它将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惊喜?与此前赚足媒体与众人眼球的“南海I号”相比,二者又有... 在历经近两年半的水下考古抢救发掘的前期准备之后,沉没于广东汕头南澳县海域的明代沉船“南澳I号”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已于2009年9月26日正式启动。它将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惊喜?与此前赚足媒体与众人眼球的“南海I号”相比,二者又有怎样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澳县 南海 水下考古 前期准备 发掘 抢救 沉船 沉没
原文传递
从灰坑的用途和性质说起
20
作者 卜工 《河洛春秋》 2001年第1期35-38,共4页
1999年以来.《中国文物报》连续刊登的数篇关于灰坑用途和性质的探讨文章,不能不说是对中国考古学最常见的遗迹现象进行的反思。
关键词 灰坑 中国 考古学 文化遗迹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