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屈大均“逃禅” 被引量:1
1
作者 卜庆安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屈大均生活于明末清初,是“岭南三大家”之一。他“逃禅”又返儒,具有儒、僧、侠、官 多重身份。屈大均的“逃禅”拥有内在与外在等诸多因素,其中,时代、历史及修习等显居 主导地位。在清廷的高压政策下,屈大均选择“逃禅”并非贪... 屈大均生活于明末清初,是“岭南三大家”之一。他“逃禅”又返儒,具有儒、僧、侠、官 多重身份。屈大均的“逃禅”拥有内在与外在等诸多因素,其中,时代、历史及修习等显居 主导地位。在清廷的高压政策下,屈大均选择“逃禅”并非贪生怕死,可以说,他从来就没 有真正地潜心研佛,而是借“逃禅”为名行抗清复明之实。后来复明渺茫,屈大均仍未泯灭 心中的祁愿。在某种意义上说,屈大均的“逃禅”暗寓他具有狭隘的民族意识,但与其强烈 的爱国精神相比,则显然为小巫大巫之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屈大均 逃禅 民族意识
下载PDF
屈大均诗歌意象类型探析
2
作者 卜庆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8-72,共5页
从表现功能角度着眼,屈大均诗歌意象可分为三种类型:比喻型意象、象征型意象和描叙型意象。比喻型意象使用较广,分单喻意象、双喻意象、连喻意象、骈喻意象、较喻意象、否喻意象、博喻意象、共喻意象和典故意象等九类。象征型意象往往... 从表现功能角度着眼,屈大均诗歌意象可分为三种类型:比喻型意象、象征型意象和描叙型意象。比喻型意象使用较广,分单喻意象、双喻意象、连喻意象、骈喻意象、较喻意象、否喻意象、博喻意象、共喻意象和典故意象等九类。象征型意象往往借助具象表现某种抽象的感情或思想概念,固定型、定向型与不确定型象征意象是其诗歌运用的三种主要方式。描叙型意象是指直接描写叙述人物、事件与环境等物象形态的意象类型。约分情隐式意象和情显式意象两种,其中又以情显式意象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型意象 象征型意象 描叙型意象
下载PDF
诗歌的灵魂——意象浅析
3
作者 卜庆安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03-104,共2页
意象是诗歌的细胞,是诗歌艺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具有特定的审美内涵,有较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物象、表象、意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关键词 诗歌 意象
下载PDF
徐特立与孔子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
4
作者 卜庆安 《徐特立研究》 2001年第3期11-14,共4页
徐特立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思想家,学识渊博,对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在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被称为"头号圣人",其教育思想虽然为封建社会服务,内容有一定的糟粕,... 徐特立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思想家,学识渊博,对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在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被称为"头号圣人",其教育思想虽然为封建社会服务,内容有一定的糟粕,但仍有精华。本文试侧重二人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教学方法等三方面,作简要对比分析,以期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特立 孔子 教育思想 比较研究 教育目的 教育内容 教学方法 教育方法
下载PDF
郑板桥的女性观
5
作者 卜庆安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46-148,共3页
郑板桥有许多以女性为题材的诗词 ,从中体现出他的较为丰富复杂的女性观。或颂扬慈母、烈妇 ,或怜悯同情弱者和无助者、或厌恶丧失妇德的女性。郑板桥与一般封建文人的女性观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
关键词 郑板桥 女性观
下载PDF
屈大均诗歌意象之审美 被引量:1
6
作者 卜庆安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8-190,共3页
诗以心灵为殿堂,诗歌意象比其它文学体裁中的形象更富于心灵体验性,更富有浓郁的审美色彩。作为明清之交的遗民诗人,屈大均的诗歌从复合的音乐性、繁富的色彩度、幻化的动态感与委婉的含蓄性等四个方面体现其鲜明的意象美。虽然其美感... 诗以心灵为殿堂,诗歌意象比其它文学体裁中的形象更富于心灵体验性,更富有浓郁的审美色彩。作为明清之交的遗民诗人,屈大均的诗歌从复合的音乐性、繁富的色彩度、幻化的动态感与委婉的含蓄性等四个方面体现其鲜明的意象美。虽然其美感形态不同,表现方式多样,但都以诗歌的灵魂与生命——意象为核心,和着美感的节拍,流溢充盈的情感,抒发诗人对生活生命以及大千世界的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大均 诗歌 意象 审美
下载PDF
屈大均散文内涵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卜庆安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5-79,共5页
屈大均是明清之交著名的遗民诗人、学者,他虽不以散文取胜,但其散文与同时代作品相比,无论质量与数量上都毫不逊色。屈大均的散文关注政治民生、注重学术论议、追怀故国、怀悼哀情、颂赞仁德忠孝、寄情言志,也有一些生活杂论。其散文是... 屈大均是明清之交著名的遗民诗人、学者,他虽不以散文取胜,但其散文与同时代作品相比,无论质量与数量上都毫不逊色。屈大均的散文关注政治民生、注重学术论议、追怀故国、怀悼哀情、颂赞仁德忠孝、寄情言志,也有一些生活杂论。其散文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探到明遗民诗人的苦闷、抑郁与挣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大均 散文 遗民诗人
下载PDF
屈大均散文艺术特征论析
8
作者 卜庆安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0-44,共5页
屈大均是明清之交著名的遗民诗人、学者,他的一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文学、史学取得了丰硕成果。屈大均虽不以散文取胜,但其散文与同时代作品相比,无论质量与数量上都毫不逊色。屈大均的散文善于刻画人物形象,长于论说,注重叙述描写,语... 屈大均是明清之交著名的遗民诗人、学者,他的一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文学、史学取得了丰硕成果。屈大均虽不以散文取胜,但其散文与同时代作品相比,无论质量与数量上都毫不逊色。屈大均的散文善于刻画人物形象,长于论说,注重叙述描写,语言形式多样化,融记叙、说理、考据于一体。其散文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探到明遗民诗人的苦闷、抑郁与挣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大均 散文 遗民诗人
下载PDF
“以民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石
9
作者 卜庆安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8-22,共5页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革命与建设的胜利,固然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与各民主党派的通力合作,而合作的基石便是"以民为本"。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民为本"始终是中国共...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革命与建设的胜利,固然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与各民主党派的通力合作,而合作的基石便是"以民为本"。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民为本"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密切合作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主党派 以民为本
下载PDF
屈大均诗歌意象之历史意识探析
10
作者 卜庆安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3-124,共2页
屈大均诗歌意象主要借助山水景物或者名胜古迹来表达其强烈而深邃的历史意识。本文主要从历史兴亡、社会现实与个人际遇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屈大均 诗歌 意象 历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