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标引导: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绩效的驱动器——基于广州市“红棉指数”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肖滨 卜熙 《公共治理研究》 2022年第6期14-23,共10页
地方社会治理绩效的改善与提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议题。对此,学界从完善政策制定、优化政策执行、规范政策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可能的优化路径,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促使这些路径更好发挥功用的前置条件——指标信... 地方社会治理绩效的改善与提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议题。对此,学界从完善政策制定、优化政策执行、规范政策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可能的优化路径,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促使这些路径更好发挥功用的前置条件——指标信息的引导。指标引导提升治理绩效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广州市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红棉指数”的创新实践提供了一个值得分析的案例:在指标引导下,决策者通过目标瞄准、分类指导、回应民意提升了决策科学性,执行者通过竞争驱动、组织学习、纵横协同提升了执行有效性,评价者通过客观评判、理性参与、群建自治提升了参与有序性,使市域社会治理绩效提升具有了持续发力的驱动器。指标引导提升治理绩效的理论逻辑是实现了高层政治势能与基层治理效能、被动绩效监督与主动绩效学习、内生驱动绩效提升与外部推动治理优化的贯通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指标引导 治理绩效
下载PDF
形式化监督:地方中小企业政策偏差纠偏失灵分析——以南方某市A区为例
2
作者 肖滨 卜熙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1-131,139,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与扶持力度空前加强,中小企业政策成效日趋彰显。然而,一些地方中小企业政策结果的偏差影响了中小企业扶持效果的整体提升。已有研究忽略了政策监督对政策绩效的重大影响。本文以南方某市A区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与扶持力度空前加强,中小企业政策成效日趋彰显。然而,一些地方中小企业政策结果的偏差影响了中小企业扶持效果的整体提升。已有研究忽略了政策监督对政策绩效的重大影响。本文以南方某市A区中小企业政策绩效监督实践为例,呈现政策执行者如何找到避责空间实施避责策略,以致政策监督走向形式化的过程。政策执行者面对的问责压力具有结构化特征:外部监督、同级监督、上级监督分别指向发现问题、定性成因、责任处分。借助垄断情境信息的优势,政策执行者利用引导、模糊、合法化等策略,精准缓解了相应的问责压力,但也导致纠偏机制出现失灵、政策偏差未能得到遏止的非预期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政策 政策执行偏差 绩效监督
下载PDF
“五势合一”:地方政府如何拓展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多维向度?——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卜熙 《公共治理研究》 2022年第1期62-71,共10页
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过程中,顶层制度设计与基层政策执行的衔接与转化十分关键。广东肇庆“以点拓面”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经验表明,政治势能向治理效能的转化经过了“五势合一”的序贯过程:承启趋势以发出政治信号、构建权势以形成... 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过程中,顶层制度设计与基层政策执行的衔接与转化十分关键。广东肇庆“以点拓面”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经验表明,政治势能向治理效能的转化经过了“五势合一”的序贯过程:承启趋势以发出政治信号、构建权势以形成政治权威、扩大声势以营造政治氛围、明确定势以拓展治理维度、实现借势以产生治理效能。肇庆案例的有益启示在于充分实现了高位推动与现实压力的有机结合,借助由高位推动所产生的政治势能,拓展出应对现实压力的多维治理向度,全面提升地方社会治理绩效,构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借势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制度优势 政治势能 治理效能
下载PDF
失效的第三方:组织自利性下的社会组织评估 被引量:24
4
作者 郑佳斯 卜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112,191,共16页
近年来,第三方评估被认为是一种保证结果客观公正的评估手段,但在实践中却并不尽如人意,甚至被诟病为伪独立、伪专业、伪客观。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自利动机和谋利行为是第三方评估失效的主要原因,指标模糊、专家抽调局限、过程监督缺乏使... 近年来,第三方评估被认为是一种保证结果客观公正的评估手段,但在实践中却并不尽如人意,甚至被诟病为伪独立、伪专业、伪客观。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自利动机和谋利行为是第三方评估失效的主要原因,指标模糊、专家抽调局限、过程监督缺乏使得第三方机构拥有了较大的评估裁量权,进而衍生出一系列谋利策略,造成“合谋”“劣币驱逐良币”“利益链滋生”等负面后果。从更深层次讲,约束不足是第三方评估失效的根源,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思维和相对形式化的监管方式为第三方评估机构的逐利行为提供了运作空间,公共部门对评估结果合法性和形式客观性的需求又进一步加强了逐利行为的负面后果。新时代,政府部门应更加注重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发展质量及其社会效益,采取更为精细和务实的监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评估 社会组织 政府监管 自利性 组织评估 公共服务
下载PDF
一核统领下的差异化格局——以地方党委书记任职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三种模式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肖滨 卜熙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8-209,M0008,共23页
长期以来,西方学界对中国政治体制及其国家治理体系既具刚性权威又存弹性治理的特征进行了各种解释,但因避开党政关系这一重要视角,同时忽略层级变量,难以解释到位。就此而言,“地方党委书记任职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三种模式”提供了一个... 长期以来,西方学界对中国政治体制及其国家治理体系既具刚性权威又存弹性治理的特征进行了各种解释,但因避开党政关系这一重要视角,同时忽略层级变量,难以解释到位。就此而言,“地方党委书记任职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三种模式”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分析的案例:在省、地市、县乡三层格局中,出现了“省级兼任化-县乡专职化-市级弹性化”的差异结构。为什么党政职务在不同层级出现了相反的任职模式?研究发现,在国家统治和国家治理中,这种差异结构分别彰显了党政体制“权威统合-有效治理-灵活调适”的功能特征,且形成合力统一服务于党的“一核统领”。在中国多层级的党政体制中,这种差异化的制度结构促进了政权和治权的有机平衡,将权威统领和有效治理整合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 国家治理 党的领导 政权与治权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机构养老服务供需结构的三重失衡 被引量:1
6
作者 卜熙 杨巨声 程建新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 2022年第1期87-106,共20页
发展充分且供需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关键。然而,中国城市机构养老服务供需之间表现出三重失衡:主体失衡、价格失衡与功能失衡,形成一种“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供给匹配“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需求的结构失衡... 发展充分且供需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关键。然而,中国城市机构养老服务供需之间表现出三重失衡:主体失衡、价格失衡与功能失衡,形成一种“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供给匹配“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需求的结构失衡格局。本文结合A市191家养老机构综合数据与对31位相关人员的深度访谈来探究失衡成因:在需求端,服务诉求与支付能力的攀升使养老需求从低端向更高层次跃迁,而养老金融属性的释放不足使需求聚集于中端;在供给端,公办机构的兜底让位思维与民营机构的逐利避险思维使得养老供给大量集中在低端与高端,而志愿部门由于筹资模式不稳定与“造血”能力不足无力补充中端层次的空白。当前,机构养老供需的结构优化比总量扩张更为迫切。本文系统分析了机构养老服务供需的失衡层次及内在成因,为弥合其中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断裂提供治理的认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服务 供给 需求 结构失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