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假腔后重回真腔再连支架1例
1
作者 卜英臻 周铁楠 +1 位作者 张磊 王效增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3期219-222,共4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导致血液进入中膜,并沿主动脉纵轴进展成真假双腔结构。临床上根据AD破口位置和累及范围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其中升主动脉受累者定义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 aortic diss...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导致血液进入中膜,并沿主动脉纵轴进展成真假双腔结构。临床上根据AD破口位置和累及范围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其中升主动脉受累者定义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 aortic dissection,TAAD),升主动脉未受累者定义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 aortic dissection,TB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假腔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楠 卜英臻 +3 位作者 王效增 隋洪刚 周铁楠 张磊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目的 探讨与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的腹主动脉瘤患者413例,根据腹主动脉瘤是否破裂高危分为腹主动脉瘤完整组(n=360)与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组(n... 目的 探讨与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的腹主动脉瘤患者413例,根据腹主动脉瘤是否破裂高危分为腹主动脉瘤完整组(n=360)与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组(n=53)。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并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预测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风险的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腹主动脉瘤瘤颈长度、瘤体最大直径及合并附壁血栓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瘤体最大直径是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的单独正性因子(β=0.264、0.029,P<0.01);血红蛋白、腹主动脉瘤瘤颈长度及附壁血栓是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的单独负性因子(β=-0.039、-0.027、-1.611,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主动脉瘤患者瘤体最大直径(OR=1.033,95%可信区间1.011~1.056,P=0.004)是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OR=0.966,95%可信区间0.947~0.986,P=0.001)和附壁血栓(OR=0.325,95%可信区间0.124~0.849,P=0.022)是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的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用腹主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预测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时,最佳截断值为6.82 cm,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44.8%,ROC曲线下面积为0.648(P=0.010)。结论 腹主动脉瘤患者瘤体最大直径是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水平与附壁血栓是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的独立保护因素。腹主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6.82 cm有较好的预测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危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破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进展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卜英臻 程佳新 +2 位作者 周铁楠 王效增 韩雅玲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96-602,共7页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AAA)进展与无进展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分析AAA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筛选自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且至少接受2次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的151例AAA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AAA)进展与无进展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分析AAA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筛选自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且至少接受2次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的151例AA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AA的进展速度将患者分为无进展组(进展速度<0.5 mm/y,n=58)与进展组(进展速度≥0.5 mm/y,n=93)。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数据、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相关数据及随访结果。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AA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AAA进展风险的预测能力。利用ROC曲线所得出的截断值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AAA进展速度。根据是否合并相关危险因素对AAA直径≥截断值患者的进展速度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中吸烟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进展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瘤体AAA最大直径、AAA进展速度均显著快于无进展组,AAA合并腔内血栓(ILT)、合并大量ILT、合并髂动脉动脉瘤、合并髂总动脉血栓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进展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吸烟(比值比=3.557,95%可信区间:1.448~8.740,P=0.006)、AAA最大直径(比值比=1.148,95%可信区间:1.076~1.226,P<0.001)、AAA合并ILT(比值比=3.183,95%可信区间:1.165~8.696,P=0.024)、合并髂总动脉血栓(比值比=2.938,95%可信区间1.178~7.328,P=0.021)是AAA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AA最大直径有较好的预测AAA进展的效能(曲线下面积=0.750;95%可信区间:0.672~0.828);AAA最大直径截断值为43.55 mm,敏感度为52.7%,特异度为89.7%。直径≥43.55 mm的AAA患者进展速度显著大于直径<43.55 mm的AA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A直径≥43.55 mm的患者的进展速度分析结果显示,吸烟、AAA合并ILT或合并髂总动脉血栓患者的AAA进展速度均更快。结论吸烟、AAA瘤体最大直径、AAA合并ILT及合并髂总动脉血栓是AAA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AAA瘤体最大直径≥43.55 mm有较好的预测AAA进展的效能。AAA直径≥43.55 mm、吸烟、合并ILT或髂总动脉血栓的患者AAA进展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进展 危险因素 腔内血栓
下载PDF
严重创伤性主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卜英臻 刘轩泽 +4 位作者 周铁楠 刘旭东 金红旭 刘晓江 王效增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7-773,共7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主动脉损伤(TA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成组病例分析。选取2005年8月至2021年3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明确诊断为TAI且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的25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与TEVAR时间间隔,...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主动脉损伤(TA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成组病例分析。选取2005年8月至2021年3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明确诊断为TAI且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的25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与TEVAR时间间隔,入院24 h内行TEVAR的患者为急诊TEVAR组(14例),入院先行外科手术或骨折复位固定等处理严重合并伤,24 h后行TEVAR的患者为择期TEVAR组(11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入院与实施干预时间间隔、住院时长、胸腔闭式引流比例、腹部脏器修复比例等。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术后1年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影像学随访,记录患者是否死亡、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外伤恢复情况。结果25例TAI患者年龄(41.4±14.4)岁,其中男性20例(80.0%)。21例(84.0%)持续性胸背痛,17例(68.0%)胸腔积液,5例(20.0%)纵隔血肿。与急诊TEVAR组相比,择期TEVAR组ISS更高[(24.9±14.4)分比(35.5±9.3)分,P=0.044],入院与实施干预时间间隔[(1.0±0.0)d比(3.4±0.9)d,P<0.001]、入院与TEVAR时间间隔[(1.0±0.0)d比(11.5±13.8)d,P=0.030]及住院时长[(6.1±2.3)d比(26.8±7.7)d,P<0.001]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急诊TEVAR组相比,择期TEVAR组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比例更低[9例(64.3%)比2例(18.2%),P=0.042],接受腹部脏器修复比例更高[0例比4例(36.4%),P=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例患者均存活出院,随访(84.0±30.5)个月,患者无死亡,均完成术后1年CTA复查,无主动脉不良事件发生,外科手术未遗留后遗症,骨折及脏器伤愈合良好。结论严重TAI的临床特征为多发急性外伤伴有持续性胸背痛、胸腔积液、纵隔血肿,需及时明确诊断。多发伤处理应选择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严重TAI首选行TEVAR治疗策略,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创伤性主动脉损伤 临床特征 治疗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原对肿瘤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吴炎 刘一飞 +7 位作者 徐培 王彦鑫 卜英臻 徐鹏飞 王颖东 丁敏 赵昕 李美岑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于肿瘤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83例肿瘤合并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首次FIB检测值将患者分为A...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于肿瘤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83例肿瘤合并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首次FIB检测值将患者分为A组(FIB:1.82~3.60 g/L;n=96)、B组(FIB:3.61~4.29 g/L;n=95)、C组(FIB:4.30~8.00 g/L;n=92)。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C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MACCE发生率、全因死亡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糖尿病为C组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为C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FIB水平对于肿瘤合并ACS患者远期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应尽早识别FIB水平高的肿瘤合并ACS患者,早期干预,降低远期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肿瘤 纤维蛋白原 预后
下载PDF
不同剂量抗血小板药物对行经皮冠脉介入术肿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培 康伊 +6 位作者 刘一飞 王彦鑫 卜英臻 徐鹏飞 王颖东 丁敏 赵昕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负荷剂量及维持剂量的阿司匹林与硫酸氯吡格雷对肿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合并ACS并行PCI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负荷剂量及维持剂量的阿司匹林与硫酸氯吡格雷对肿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合并ACS并行PCI治疗的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PCI术前抗血小板药物方案将患者分为负荷量组(n=115)和维持量组(n=77)。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住院期间用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随访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终点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住院期间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负荷剂量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维持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负荷剂量是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接受PCI治疗的肿瘤合并ACS患者中,负荷剂量的抗血小板药物是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肿瘤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