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始密度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及产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卞中园 杨锡洪 +3 位作者 解万翠 章超桦 李翥 杨亚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5,共8页
为研究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和产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规律,采用不同初始密度对微小亚历山大藻进行培养,综合采用显微镜计数、小鼠生物检测(MBA)、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HPLC-FLD)等方法分析微小亚历山大藻在不同接种密度条件下的生长... 为研究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和产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规律,采用不同初始密度对微小亚历山大藻进行培养,综合采用显微镜计数、小鼠生物检测(MBA)、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HPLC-FLD)等方法分析微小亚历山大藻在不同接种密度条件下的生长和产毒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密度增加微小亚历山大藻通过静止期的时间缩短,到达最大生长密度的时间提前,但是生长的最大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率却呈下降趋势,增值模型反应的情况与观测结果相一致,随着初始密度的增加,依赖于初始种群密度的参数(a)减少,环境容量(K)减少,种群瞬时增殖速度(r)下降。4种不同初始密度(0.05×104、0.10×104、0.15×104、0.30×104cells/mL)条件下,微小亚历山大藻细胞的毒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初始密度为0.1×104cells/mL条件下,同一生长期内细胞毒性比其他3个密度条件下高。HPLC检测微小亚历山大藻含有的毒素为GTX1-4,含量分别为2.14、2.08、4.97、5.04 fmol/cell。综合考虑微小亚历山大藻在生长过程中的细胞最大密度、达到最大密度所用时间以及细胞毒性大小等因数,采用(0.10~0.15)×104cells/mL接种密度培养微小亚历山大藻,能够达到较好的产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亚历山大藻 初始密度 生长特性 麻痹性贝类毒素
下载PDF
不同制汁工艺对绿芦笋汁理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学红 秦卫东 +2 位作者 马利华 郑永华 卞中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24-227,共4页
以绿芦笋为材料,研究了直接破碎制汁、热烫后破碎制汁、热烫后破碎经纤维素酶处理制汁、冷冻芦笋解冻后破碎制汁四种工艺对绿芦笋汁理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烫处理能保护芦笋汁的色泽,提高VC的稳定性;纤维素酶处理能提... 以绿芦笋为材料,研究了直接破碎制汁、热烫后破碎制汁、热烫后破碎经纤维素酶处理制汁、冷冻芦笋解冻后破碎制汁四种工艺对绿芦笋汁理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烫处理能保护芦笋汁的色泽,提高VC的稳定性;纤维素酶处理能提高芦笋汁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热烫和纤维素酶处理均能降低芦笋汁中的可溶性蛋白和总酚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芦笋 制汁 理化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微小亚历山大藻对近江牡蛎清滤率以及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蓄积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解万翠 卞中园 +2 位作者 杨锡洪 毛丹卉 章超桦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48-1853,共6页
为获知近江牡蛎对有毒微小亚历山大藻的滤食以及蓄积PSP毒素的规律性,本实验采用细胞毒性为(93.42±2.55)×10^3MU/个的微小亚历山大藻投喂近江牡蛎,以无毒扁藻投喂作对照,首先研究了0.5×10^3~3.0×10^3个... 为获知近江牡蛎对有毒微小亚历山大藻的滤食以及蓄积PSP毒素的规律性,本实验采用细胞毒性为(93.42±2.55)×10^3MU/个的微小亚历山大藻投喂近江牡蛎,以无毒扁藻投喂作对照,首先研究了0.5×10^3~3.0×10^3个/mL6个不同浓度的毒藻对近江牡蛎滤食的影响,然后投喂浓度为1.5×10^3个/mL的毒藻,分别研究15h短期蓄积和5d长期蓄积对近江牡蛎体内毒素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在0.5×10^3~1.5×10^3个/mL毒藻浓度范围内牡蛎清滤率较高,超过1.5×10^3个/mL时牡蛎清滤率显著下降(P〈0.01),由此确定后期投喂毒藻的浓度“阀值”为1.5×10^3个/mL;短期蓄积实验牡蛎在0~6h内将有毒藻滤食尽,其体内PSP毒素在6—12h间达到最大值[(149.6±10.5)MU/100g],随后开始下降。长期蓄积实验过程中,牡蛎的清滤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1),在蓄积实验的第2天牡蛎体内PSP毒素水平超过国家限量标准(400MU/100g),在5d实验结束时,牡蛎体内PSP毒素水平高达(3069.2±178.2)MU/100g,高于国家限量标准的7.7倍。实验结果作为PSP在近江牡蛎中蓄积及代谢的重要基础数据,为研究PSP的脱除及净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亚历山大藻 麻痹性贝类毒素 近江牡蛎 清滤率 蓄积
下载PDF
贝类中PSP毒素的脱除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毛丹卉 解万翠 +2 位作者 杨锡洪 卞中园 章超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1-396,共6页
为探讨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脱除方法,有效提高贝类食品安全性。本文从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三个方面综述了PSP毒素在水产品中的脱除方法及净化效率;对温度处理,安全吸附,微生物降解,酶解转化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贝... 为探讨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脱除方法,有效提高贝类食品安全性。本文从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三个方面综述了PSP毒素在水产品中的脱除方法及净化效率;对温度处理,安全吸附,微生物降解,酶解转化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贝类脱除PSP毒素及贝类净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麻痹性贝类毒素 脱除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