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溶血病双管同步换血疗法23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卞小玉 陈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5-276,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以肱动脉、头皮静脉作为换出、输入途径,输注与换出平衡的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法治疗23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换血前后监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血压...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以肱动脉、头皮静脉作为换出、输入途径,输注与换出平衡的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法治疗23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换血前后监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血压和常用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换血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换血治疗24 h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机体内环境。该法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换血疗法 胆红素
下载PDF
产妇牙周炎症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卞小玉 葛颂 蔡树玉 《中外医学研究》 2009年第9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产妇牙周炎症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PLBW)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盲法按纳入标准收集PLBW产妇17例和足月产妇21例,检查记录其牙周组织炎症和破坏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LBW组产妇牙周炎患病率高(P〈0.05)、牙周炎症和破坏程... 目的探讨产妇牙周炎症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PLBW)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盲法按纳入标准收集PLBW产妇17例和足月产妇21例,检查记录其牙周组织炎症和破坏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LBW组产妇牙周炎患病率高(P〈0.05)、牙周炎症和破坏程度均重于足月产妇(P〈0.01),牙周临床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结论牙周炎症可对妊娠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可能是导致PLBW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低出生体重儿 牙周炎
下载PDF
抚触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卞小玉 曹丽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观察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方法中/重度HIE患儿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常规治疗同时辅以抚触按摩,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疗法,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 目的观察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方法中/重度HIE患儿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常规治疗同时辅以抚触按摩,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疗法,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HIE患儿NBN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抚触疗法治疗新生儿中/重度HIE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治疗 抚触
下载PDF
新生儿瓜氨酸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卞小玉 刘佳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859-861,共3页
瓜氨酸血症(citrullinemia)属遗传代谢性疾病,临床分两型,瓜氨酸血症-Ⅱ型多见于成人,而瓜氨酸血症-Ⅰ型亦称为经典型瓜氨酸血症,多见于婴幼儿,患儿出生后可表现正常,但生后数日便会出现高氨血症的毒性病征。瓜氨酸血症在新生儿科临... 瓜氨酸血症(citrullinemia)属遗传代谢性疾病,临床分两型,瓜氨酸血症-Ⅱ型多见于成人,而瓜氨酸血症-Ⅰ型亦称为经典型瓜氨酸血症,多见于婴幼儿,患儿出生后可表现正常,但生后数日便会出现高氨血症的毒性病征。瓜氨酸血症在新生儿科临床属非常罕见病例,目前国内仅见7篇文献报道的5例患儿[1-7]。该病患儿常因体内氨水平不断上升而造成患儿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以及脑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瓜氨酸血症 遗传代谢性疾病
下载PDF
新生儿气胸的早期诊治体会
5
作者 卞小玉 陈娟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67-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早期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方法收集我科自2007年2月至2009年1月间收治的新生儿气胸患儿共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8例气胸患儿中男12例、女6例,均有肺部原发疾病,出生时有窒息史者11例,早产儿5例;生...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早期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方法收集我科自2007年2月至2009年1月间收治的新生儿气胸患儿共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8例气胸患儿中男12例、女6例,均有肺部原发疾病,出生时有窒息史者11例,早产儿5例;生后不久即表现有明显的气促、呼吸困难、发绀,查体可见胸廓隆起,患侧肋间隙增宽,三凹征阳性,患侧呼吸音减弱,少数伴有皮下气肿;床旁胸片提示肺压缩10%-30%者11例,肺压缩60%以上者7例。肺压缩<30%者行保守治疗,肺压缩>30%者行胸腔穿刺术,张力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8例患儿中,治愈13例,好转3例,死亡2例(1例放弃治疗)。结论新生儿气胸大部分继发于肺部感染,不适当的气道加压易诱发气胸的发生。故临床上应积极预防新生儿肺部感染和窒息,并避免不当的气道加压,可减少气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气胸 预防 胸腔穿刺 正压通气
下载PDF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卞小玉 曹云涛 +2 位作者 陈娟 陈德忠 令狐昌洋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 1年5月至2015年7月在我科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气胸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可能诱因和并发疾病、气胸吸收时间、拔引流...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 1年5月至2015年7月在我科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气胸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可能诱因和并发疾病、气胸吸收时间、拔引流管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等。结果共纳入33例气胸患儿,肺压缩均大于30%,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操作时间(7.6±1.5)min,术后约0.5 h呼吸困难、发绀及三凹征明显缓解,经皮监测氧饱和度多在1面n内即升至90%以上。32例患儿经复查床旁X线胸片证实气胸在3天内完全吸收,平均(1.9±0.4)天,拔引流管时间(2.8±0.7)天,撤离呼吸机时间(2.1±0.6)天,拔管后穿刺部位皮肤创口小、愈合好,平均愈合时间(4.9±1.1)天,且均无皮肤感染,无复发,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因合并缺氧缺血性多器官损害于治疗后1天放弃治疗出院。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简捷易行的治疗技术,值得新生儿科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中心静脉导管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新生儿结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杜书华 刘照平 +5 位作者 杨莉 陈娟 卞小玉 陈德忠 刘佳 曹云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2期311-313,共3页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以指导正确预防、处理胎膜早破(PROM),改善新生儿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5年10月该院602例PROM住院分娩孕妇,调取病历资料,统计孕妇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医学...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以指导正确预防、处理胎膜早破(PROM),改善新生儿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5年10月该院602例PROM住院分娩孕妇,调取病历资料,统计孕妇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医学指征资料,将PPROM纳入早产组,余者纳入足月组,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PPROM 100例,占16.61%,早产组年龄、BMI与足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生殖道感染率、双胎或多胎妊娠率、人工流产史、主动或被动吸烟、负性事件、产检次数<5次比重高于足月组,早产组其他/原因不明比重低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产检次数成为保护因素[OR=0.478,95%CI(0.245~0.763)],多胎妊娠[OR=13.762,95%CI(9.265~15.463)]为独立危险因素;早产组低体重儿、窒息率、FGR发生率高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需做好危险因素管理;新生儿科需做好应急管理,做好与产科协调工作,为新生儿救护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早产 危险因素 新生儿结局
原文传递
48例新生儿结肠炎患儿的发病因素和致病菌特点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杜书华 刘佳 +2 位作者 胡敏 卞小玉 杨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029-2032,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结肠炎患儿的发病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于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共3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8例新生儿发生结肠炎,将其分为研究组;剩余332例未发生结肠炎新生儿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新生儿结肠炎患儿的发病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于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共3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8例新生儿发生结肠炎,将其分为研究组;剩余332例未发生结肠炎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分析探讨影响新生儿结肠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培养呈阳性标本中致病菌特点。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新生儿未服用益生菌、早产是引发新生儿结肠炎的独立危险因素;48例结肠炎患者血液、腹水样本共培养出病原菌株7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2株(74.29%),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革兰阳性菌16株(22.8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所占比例最高;真菌检出2株(2.86%),均为白假丝酵母。结论新生儿结肠炎的发病因素多且复杂,提前调查分析,并做好针对性预防工作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结肠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结肠炎 发病因素 致病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