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MYC癌基因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卞隽 方艳秋 +5 位作者 谭岩 段秀梅 许淑芬 刘力华 姜艳芳 赵平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3314-3316,共3页
目的:研究消化系统肿瘤中的C-MYC基因扩增的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84例老年患者恶性肿瘤中的C-MYC基因,通过激光密度扫描仪对EB染色后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积分光密度分析。结果:正常组织无C-MYC扩增,C-MYC/N+L-MYC比值95%... 目的:研究消化系统肿瘤中的C-MYC基因扩增的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84例老年患者恶性肿瘤中的C-MYC基因,通过激光密度扫描仪对EB染色后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积分光密度分析。结果:正常组织无C-MYC扩增,C-MYC/N+L-MYC比值95%可信区间为0.0869~0.6257,胃癌组织C-MYC基因扩增阳性率为69.5%,直肠癌组织的C-MYC基因扩增阳性率为62.2%,肝癌组织C-MYC基因扩增阳性率为55.6%,145例肿瘤组织C-MYC扩增总阳性率为65.5%。结论:癌组织C-MYC扩增高于正常组织,在不同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扩增程度不同,与细胞潜在的增殖能力成正相关,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特别是指导临床基因治疗提供有用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 C—MYC 胃癌 直肠癌 肝癌
下载PDF
过继免疫治疗对手术后肺癌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表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卞隽 谭岩 +4 位作者 方艳秋 姜艳芳 许淑芬 刘力华 段秀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979-2981,共3页
目的:探讨C IK过继免疫治疗对手术后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型。结果:肺癌患者CD3+、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呈显著性差异,而CD8+细胞高于对照组(P<0.... 目的:探讨C IK过继免疫治疗对手术后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型。结果:肺癌患者CD3+、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呈显著性差异,而CD8+细胞高于对照组(P<0.01)。经C IK治疗后CD3+、CD4+、CD3-/CD16+56+细胞和CD4/CD8比值都升高,其中CD4+、CD3-/CD16+56+细胞与治疗前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CD8+细胞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5);CD19在治疗后稍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 IK过继免疫治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继免疫治疗 CIK 肺癌 免疫表型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卞隽 张乃千 柴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8期127-128,共2页
目的对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方法将100例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一组进行改良根治术,另一组进行行早期保乳术,手术后对两组综合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进行保乳手术组的患者于... 目的对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方法将100例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一组进行改良根治术,另一组进行行早期保乳术,手术后对两组综合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进行保乳手术组的患者于进行改良根治手术组的患者在愈后局部复发率、并发症率以及向远处转移率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保乳术组的乳房优良率明显高于改良术组(P<0.05);对于存活患者在术后5年内,保乳术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改良术组(P<0.05)。结论在对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保乳手术较改良手术具有更小的损伤,同时美容效果较好,使得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快,生活质量较高。因此,可以得出保乳手术的综合疗效优于改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乳手术 疗效分析 改良手术 早期乳腺癌
下载PDF
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保留型乳腺癌手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卞隽 柴新 张乃千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2期127-128,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保留型乳腺癌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调查选取我院2014年2月15日至2015年8月22日期间乳腺科收治的10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保留... 目的分析探讨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保留型乳腺癌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调查选取我院2014年2月15日至2015年8月22日期间乳腺科收治的10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保留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局部复发、上臂感觉障碍、上臂运动障碍、胸大肌萎缩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行手术治疗且随访1年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肿瘤局部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上臂感觉障碍5例,上臂运动障碍7例,胸大肌萎缩3例,其他并发症13例,对照组1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臂感觉障碍,上臂运动障碍11例,胸大肌萎缩9例,其他并发症17例,两组之间这一系列并发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保留型乳腺癌手术不会增加肿瘤局部复发风险,能够有效降低上臂感觉障碍、上臂运动障碍、胸大肌萎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前神经 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隐性乳癌4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长青 卞隽 高同勋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302-302,共1页
隐性乳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型乳癌,其发病率国外报道占同期乳癌的0.46%~1%;国内报道0.7%~8.3%,我院自1988年~1998年共收治4例隐性乳癌,占我院同期乳癌0.44%。 1 病例介绍 1.1 例1,女性,58岁。右腋窝肿物3个月,活检术后20日于1998... 隐性乳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型乳癌,其发病率国外报道占同期乳癌的0.46%~1%;国内报道0.7%~8.3%,我院自1988年~1998年共收治4例隐性乳癌,占我院同期乳癌0.44%。 1 病例介绍 1.1 例1,女性,58岁。右腋窝肿物3个月,活检术后20日于1998年6月22日入院。活检结果:右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经详细检查乳房及其他脏器均未发现原发癌。行右乳根治术。术后病理连续切片未发现原发灶、腋窝淋巴结1/3癌转移。术后常规化疗及放疗。 1.2 例2,女性,5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隐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P53和siRNA-c-myc质粒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卞隽 熊文激 尚立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4期111-113,共3页
目的通过真核转染技术对乳腺癌细胞进行转染,探讨P53和siRNA-c-myc质粒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方法治疗组是利用真核转染技术来共表达P53和siRNA-c-myc质粒,使其在质粒的介导下导入人体乳腺癌细胞内,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以及其增... 目的通过真核转染技术对乳腺癌细胞进行转染,探讨P53和siRNA-c-myc质粒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方法治疗组是利用真核转染技术来共表达P53和siRNA-c-myc质粒,使其在质粒的介导下导入人体乳腺癌细胞内,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以及其增殖能力从而探究其对乳腺癌的治疗作用,对照是以正常的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结果治疗组成功的将P53和siRNA-c-myc重组质粒导入人体乳腺癌细胞内,重组细胞的形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接近正常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其增殖能力下降。结论 P53和siRNA-c-myc质粒对乳腺癌具有抑制作用,在乳腺癌的协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53 siRNA-c-myc质粒 研究
下载PDF
P53和siRNA-c-myc质粒对乳腺癌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卞隽 尚立华 熊文激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5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P53及siRNA-c-myc对乳腺癌的影响。方法测定乳腺癌标本内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siRNA干扰乳腺癌细胞株c-myc的表达,检测其癌细胞增殖分化的情况。结果乳腺癌患者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RNA导入组细... 目的探讨P53及siRNA-c-myc对乳腺癌的影响。方法测定乳腺癌标本内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siRNA干扰乳腺癌细胞株c-myc的表达,检测其癌细胞增殖分化的情况。结果乳腺癌患者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RNA导入组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1)。结论 P53和c-myc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乳腺癌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作为判断癌症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c-myc可作为基因疗法中重要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siRNA-c-myc 乳腺癌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卞隽 柴新 张乃千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10期70-72,共3页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医院感染高危因素提出预防及控制术后感染的合理措施。方法调查选取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行乳腺癌手术的133例病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医院感染各项危险因素...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医院感染高危因素提出预防及控制术后感染的合理措施。方法调查选取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行乳腺癌手术的133例病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医院感染各项危险因素分别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通过调查发现乳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为2.6%,从感染部位的引流液标本中共分离得到出病原菌33株,以金色葡萄球菌为主。出现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管理不当、患者住院时间过长(>35 d)以及罹患慢性疾病。结论应增强医疗人员对引起乳腺癌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重视度并及时针对感染隐患采取合理措施,从而降低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P53和siRNA-c-myc质粒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研究
9
作者 卞隽 尚立华 熊文激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P53和siRNA-c-myc质粒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分析其在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共表达P53和siRNA-c-myc的质粒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对照组则是空白质粒的转染的人乳腺癌细胞株。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两... 目的探讨P53和siRNA-c-myc质粒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分析其在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共表达P53和siRNA-c-myc的质粒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对照组则是空白质粒的转染的人乳腺癌细胞株。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两组P53和c-myc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的情况,另外还要用MTT法检测两组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空白质粒组相比,P53和siRNA-c-myc质粒组可以显著地抑制c-my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增强了P5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另外还能够使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大大降低。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相关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P53和siRNA-c-myc质粒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强乳腺癌细胞P53的表达和抑制c-myc的表达,还可以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分裂及增殖,由此推测上调P53、下调c-myc基因可以到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作用,这也为乳腺癌的治疗的研究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c-myc乳腺癌 抑制作用 质粒技术
下载PDF
P53和siRNA-c-myc质粒对乳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10
作者 卞隽 尚立华 郭丽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期478-479,共2页
目的探讨P53及siRNA-c-myc对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测定乳腺癌标本内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siRNA干扰乳腺癌细胞株c-myc,检测其癌细胞增殖分化的情况。结果乳腺癌患者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RNA导入组细胞... 目的探讨P53及siRNA-c-myc对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测定乳腺癌标本内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siRNA干扰乳腺癌细胞株c-myc,检测其癌细胞增殖分化的情况。结果乳腺癌患者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RNA导入组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1)。结论 P53和c-myc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乳腺癌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作为判断癌症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c-myc可作为基因疗法中重要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siRNA-c-myc 乳腺癌
下载PDF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乳房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11
作者 卞隽 张乃千 柴新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6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成形术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共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来院接受治疗的顺序将其分组,即5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保... 目的分析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成形术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共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来院接受治疗的顺序将其分组,即5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保乳组,4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改良根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保乳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69.4±13.8)min、住院时间(12.7±2.1)d、术中出血量(176.4±14.7)m 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4%)均显著低于改良根治组的手术时间(185.7±19.7)min、住院时间(14.8±3.4)d、术中出血量(192.3±18.4)m L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术对乳房的切除较少,外观影响较小,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乳术 改良根治术 早期乳腺癌
下载PDF
乳腺疾病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蔡勇 卞隽 齐红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4年第11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的表达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微血管计数方法检测52例乳腺疾病患者MVD表达水平,比较良恶性病变的MVD差异。结果:52例病变中,恶性31例,良性21例,恶性病变微血管明显较良...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的表达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微血管计数方法检测52例乳腺疾病患者MVD表达水平,比较良恶性病变的MVD差异。结果:52例病变中,恶性31例,良性21例,恶性病变微血管明显较良性丰富,瘤体较大(>5cm)的肿瘤MVD表达显著高于肿块≤5cm的肿瘤。结论:MVD表达水平与乳腺疾病的恶性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肿瘤标志和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MVD 微血管密度 良性 恶性 相关性研究 肿瘤 结论 目的 意义
下载PDF
亚甲兰治疗癌性心包压塞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同勋 蔡勇 +5 位作者 卞隽 赵大伟 徐贵颖 刘克 王长青 张佰芾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206-207,共2页
目的 应用心包腔置管引流,心包内注入亚甲兰,配合全身化疗治疗癌性心包压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B超引导下心包腔置管引流后注入亚甲兰溶液100~200mg,全身应用含ADM DDP的联合化疗。结果 临床应用12例,总有效率91.6%。结论 使用上述方法... 目的 应用心包腔置管引流,心包内注入亚甲兰,配合全身化疗治疗癌性心包压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B超引导下心包腔置管引流后注入亚甲兰溶液100~200mg,全身应用含ADM DDP的联合化疗。结果 临床应用12例,总有效率91.6%。结论 使用上述方法治疗癌性心包压塞,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率高的特点,有进一步临床应用观察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兰 B超引导 心包压塞 肿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腹直肌肌皮瓣在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及放射性溃疡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同勋 王长青 +2 位作者 徐贵颖 卞隽 刘淑杰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腹直肌肌皮瓣在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及放射性溃疡胸壁切除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全麻下行胸壁复发灶、放射性溃疡软组织广泛切除加部分全层胸壁切除,切取带有腹壁上动静脉血管蒂的纵行腹直肌肌皮瓣修复胸壁缺损,重建胸壁...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腹直肌肌皮瓣在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及放射性溃疡胸壁切除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全麻下行胸壁复发灶、放射性溃疡软组织广泛切除加部分全层胸壁切除,切取带有腹壁上动静脉血管蒂的纵行腹直肌肌皮瓣修复胸壁缺损,重建胸壁。结果 应用3例,其中胸壁复发全层胸壁切除2例,均Ⅰ期甲级愈合、放射性溃疡1例,术后Ⅱ期愈合,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腹壁疝发生。结论 带血管蒂腹直肌肌皮瓣移植用于乳腺癌术后难治性胸壁复发及放射性溃疡胸壁切除重建,具有抗感染能力强、覆盖面大的优点,重建后的胸壁稳定,不需额外支持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性溃疡 腹直肠肌骨皮瓣 手术后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前后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临床分析
15
作者 白晶 于海燕 卞隽 《吉林医学》 CAS 2000年第5期263-264,共2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 )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TRAP- EL ISA定量检测 AML 端粒酶活性。结果 :14例 AML端粒酶活性 OD(0 .2 38± 0 .0 42 )明显高于正常组 (0 .0 94± 0 .0 0 3) ;而化...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 )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TRAP- EL ISA定量检测 AML 端粒酶活性。结果 :14例 AML端粒酶活性 OD(0 .2 38± 0 .0 42 )明显高于正常组 (0 .0 94± 0 .0 0 3) ;而化疗前明显高于缓解病例。结论 :该检测方法是诊断 AML 良好手段。了解化疗前后 AML病人的端粒酶活性对于判断疾病恶性程度、预后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端粒酶 骨髓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细胞的鉴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长青 魏刚 +8 位作者 徐贵颖 王佳铭 卞隽 马牧松 王巍 许多 周子君 赵丹丹 李慧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细胞(MDSCs)水平,鉴定乳腺癌特异性MDSCs的生物学特征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乳腺癌患者(8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7例)和健康体检者(21例)静脉血2ml,其中乳腺癌患者采血时间为新辅...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细胞(MDSCs)水平,鉴定乳腺癌特异性MDSCs的生物学特征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乳腺癌患者(8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7例)和健康体检者(21例)静脉血2ml,其中乳腺癌患者采血时间为新辅助治疗前后或手术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通过抗CD11b、CD33、CD14和HLA—DR等荧光抗体鉴定受检者外周血中MDSCs的表面标志,并分析MDSCs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体外分离和细胞增殖实验检测MDSCs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MDSCs,其特征性细胞表面标志为CD11b+CD33+CD14-,CD11b+CD33+CD14-细胞在组织形态上属于单个核细胞。体外实验显示,CD11b’CD33’CD14-细胞能抑制T细胞增殖。乳腺癌组、乳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组患者外周血中MDSCs水平分别为(15.93±3.17)%、(8.92±4.42)%和(5.02±2.75)%,乳腺癌组患者外周血中MDSCs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水平与手术治疗有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无关。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MDSCs水平分别为(15.37±2.49)%和(7.83±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具有疾病特征性的MDSCs。CD11b+CD33+CD14-MDSCs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辅助诊断乳腺癌,并预测乳腺癌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髓样抑制细胞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