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认当下,且趣今生——《列子》务实的人生观 被引量:1
1
作者 卞鲁晓 《枣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8-62,共5页
《列子》对于死亡的观照和冥想具有时代特点,以自然为生死的本体,但同时强调体认当下,从个体存在出发抛弃虚名、贵身爱己、率性而为,这一审美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对生命的美好追求。《列子》凭借反抗名教的超俗勇气,要求尊重独立的人格和意... 《列子》对于死亡的观照和冥想具有时代特点,以自然为生死的本体,但同时强调体认当下,从个体存在出发抛弃虚名、贵身爱己、率性而为,这一审美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对生命的美好追求。《列子》凭借反抗名教的超俗勇气,要求尊重独立的人格和意志,提出以个体、私利为第一、为基础的道德原则,并希望这种以个体的幸福、快乐为主体的道德原则能成为治理国家的根本,这一思想蕴涵着现代社会性道德的萌芽,成为人性觉醒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 人生观 道德原则
下载PDF
张湛之“虚”与佛教之“空” 被引量:1
2
作者 卞鲁晓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张湛《列子注》继承了玄学"有"和"无"关系问题的讨论,参同佛教之"空"以"虚"为"无",把"至虚"作为万有的宗主,建立了"贵虚"理论。其终极目的则是,神思凝寂、不为... 张湛《列子注》继承了玄学"有"和"无"关系问题的讨论,参同佛教之"空"以"虚"为"无",把"至虚"作为万有的宗主,建立了"贵虚"理论。其终极目的则是,神思凝寂、不为外扰以保全,忘怀解脱以入"至虚"之域,超越生死以达"水火可蹈"的类于佛教涅槃的境界。佛教通过对"空"的理解,否定现实客观物质世界,得出一切皆是虚幻的结论,目的是消除人们对于情世间和器世间的执著,从而解脱众生的烦恼。由此看来,佛教之"空"和张湛之"虚"在其哲学构建中处于相同的理论地位,起到相类似的作用,具有不可忽略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湛 至虚 佛教
下载PDF
《列子》自然本体论的音乐欣赏审美
3
作者 卞鲁晓 张允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65,共6页
《列子》认为在音乐欣赏中人们可获得音乐美感,这种美感不仅仅是单纯的感官体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愉悦和知性的满足。它们既体现在音乐欣赏产生的审美心理效应上,也体现在明确音响感知、深度情感交流和想象联想之中,以及对音乐自然之道... 《列子》认为在音乐欣赏中人们可获得音乐美感,这种美感不仅仅是单纯的感官体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愉悦和知性的满足。它们既体现在音乐欣赏产生的审美心理效应上,也体现在明确音响感知、深度情感交流和想象联想之中,以及对音乐自然之道的理解。《列子》把音乐意象提升到境界的层面,使作为技艺的音乐艺术通过最初的感知达到虚实之间的领悟,这是深层的审美分析,也是对生存之娱的最根本看法,完成了在本体层面对音乐的最后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 音乐欣赏 音乐情感 意象 境界
下载PDF
《列子》以想象创设意象的思维路径解读
4
作者 卞鲁晓 张允熠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26-130,共5页
《列子》以为存在于直观感性之下的体验皆是瞬间现象,因此必须追问这些现象背后解释世间万变的根据。以文学形式承载哲学思考,用跨越自然生存空间的想象创设意象启发人们去思考现象背后解释万变的理想根据,可以获得精神上的超越,实现对... 《列子》以为存在于直观感性之下的体验皆是瞬间现象,因此必须追问这些现象背后解释世间万变的根据。以文学形式承载哲学思考,用跨越自然生存空间的想象创设意象启发人们去思考现象背后解释万变的理想根据,可以获得精神上的超越,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审美观照。这种思维历经三重路径:首先,体验感性直观经验世界的有限,描述自然状态下各类生命所经历的生存现象;其次,经由想象创设梦幻之境的人生镜像,在想象的空间里塑造一系列不受生存困扰的人物形象;最后,有限经由想象而见于无限,想象的无限可能使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趋于审美,使《列子》营造的生存充满意趣,最终使主体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世界 《列子》 意象世界 思维路径 自由境界
下载PDF
《列子》的“化”:本体设定与具象过程
5
作者 卞鲁晓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0-177,327,共8页
《列子》的"化"是由形而上抽象之根据向形而下之具象运化生成的哲学设定,是其解释宇宙现象、论人生形而上存在的核心概念。学界囿于《列子》文本问题,尚未对《列子》"化"展开深入研究。文章在两个层面多个维度展开... 《列子》的"化"是由形而上抽象之根据向形而下之具象运化生成的哲学设定,是其解释宇宙现象、论人生形而上存在的核心概念。学界囿于《列子》文本问题,尚未对《列子》"化"展开深入研究。文章在两个层面多个维度展开对"化"的讨论。在形而上层面,《列子》以动态之"化"体现本体恒动的态势和作用机制,以"无"标识"化"的生化根据、以"气"为"无"至"有"的中介,是时间上超越一切无始无终的永恒,根本目的在于对人的超越存在进行说明。在形而下层面,《列子》运"化"为"几"自然流变于多样生物之间,成为居于有成毁的现实空间中有始有终的具体存在,突出人类学习不异生死幻化之能的可操作性。《列子》"化"区别于道家之"道"的抽象和纯粹,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层面自如运化,其目的在于实现《列子》超越的人生境界,这一思理路体现了中国哲学由"本"及"体"的思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 形而上 形而下 具象 时空 境界
下载PDF
《列子》音乐创作审美发现
6
作者 卞鲁晓 《武陵学刊》 2015年第3期113-117,共5页
《列子》以文学形式表达了对音乐创作的看法,以为音乐是源自于内在审美情感与外在物化形态的结合,音乐意象是音乐创作中具体个性的情感体验具象化的过程。《列子》描绘了与悲美审美心理相对应的高亢激昂、慷慨悲凉的曲风,充分展示了衰... 《列子》以文学形式表达了对音乐创作的看法,以为音乐是源自于内在审美情感与外在物化形态的结合,音乐意象是音乐创作中具体个性的情感体验具象化的过程。《列子》描绘了与悲美审美心理相对应的高亢激昂、慷慨悲凉的曲风,充分展示了衰乱之世人们对现实生存的强烈不满,其音乐美学不拘泥于儒道关于音乐与政教的各自所持,从音乐自身出发,就音乐的创作进行了规律总结,对于现代音乐创作理论而言,仍有可供参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 音乐创作 情感 意象 悲美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教师审美意识养成
7
作者 卞鲁晓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4-58,共5页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使学生确证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审美意识的养成与其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审美情感、审美鉴赏力以及审美心理的建构无不与其生命的悟解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随着人生的成长不...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使学生确证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审美意识的养成与其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审美情感、审美鉴赏力以及审美心理的建构无不与其生命的悟解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随着人生的成长不断发生着变化,而美的本质又与人的终极追求不可分割,树立求真、求善、求美的审美理想,使自己由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受到心灵的净化,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审美情感 审美心理 审美理想
下载PDF
“太虚”与“涅槃”:《列子注》融庄佛之人生境界
8
作者 卞鲁晓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2-56,共5页
张湛注《列子》,建立了以"虚"为本体的"至虚"理论,其目的在于为东晋名士建立一种本体的体系,以便于追求一种理想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境界。这个精神境界被张湛规定为"太虚"之境,既有着庄子"逍遥游&qu... 张湛注《列子》,建立了以"虚"为本体的"至虚"理论,其目的在于为东晋名士建立一种本体的体系,以便于追求一种理想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境界。这个精神境界被张湛规定为"太虚"之境,既有着庄子"逍遥游"的心灵维度,又与佛教的"涅槃"之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张湛赋予"太虚"宗主的地位,以此参悟死亡的真切含义,从终极关怀的意义上摆脱生与死的困惑,最终实现既符合本能的欲望,又不背离自然之道,达到形与神的和谐,成就人生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注》 “太虚” “涅槃” 精神境界
下载PDF
觉有八徵,梦有六侯——《列子》意识观探析
9
作者 卞鲁晓 《商洛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6-30,共5页
《列子》一书多寓言,文中故事汪洋恣肆意蕴丰富,其中心理学思想更是言前人所未言。它以冷静的理性精神,正确揭示了意识的一般规律,细致描绘了意识清醒状态、睡眠状态、以及催眠状态。其对感知觉理论的理解相当深入,对变态的感知觉及其... 《列子》一书多寓言,文中故事汪洋恣肆意蕴丰富,其中心理学思想更是言前人所未言。它以冷静的理性精神,正确揭示了意识的一般规律,细致描绘了意识清醒状态、睡眠状态、以及催眠状态。其对感知觉理论的理解相当深入,对变态的感知觉及其原因作了初步分析;释梦理论充满活力,内涵了现代心理学的多种释梦思想,为研究中古时代人们对心理的认识提供了可借鉴的材料。对《列子》的心理学思想提玄钩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源头,进而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建构具有中国化主题、实证材料和结构体系的中国本土心理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 意识 心理
下载PDF
20世纪《列子》及张湛注研究述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光照 卞鲁晓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9,共6页
东晋玄学家张湛注《列子》以明己意,而《列子》真伪尚存争议。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列子》真伪争论颇多;至三四十年代以后学者始对《列子》及张湛注进行学理分析。随着魏晋玄学研究的深入,近20年学界对《列子》真伪的探讨涉及方方面面,... 东晋玄学家张湛注《列子》以明己意,而《列子》真伪尚存争议。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列子》真伪争论颇多;至三四十年代以后学者始对《列子》及张湛注进行学理分析。随着魏晋玄学研究的深入,近20年学界对《列子》真伪的探讨涉及方方面面,张湛融通前代玄学及佛教思想的理论亦得到初步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 张湛 《列子注》 玄学 佛教 东晋
下载PDF
张湛《列子注》之佛教“无常”意
11
作者 王光照 卞鲁晓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39-43,共5页
东晋玄学家张湛,借鉴佛教思想以发展玄学理论。在《列子注》中,张湛援引"无常",对佛教的抽象思辨方法和深邃哲理进行了吸收和转化;对世间人生现象的存在进行考察,以世间的"无常"论本体的"有"、"无&q... 东晋玄学家张湛,借鉴佛教思想以发展玄学理论。在《列子注》中,张湛援引"无常",对佛教的抽象思辨方法和深邃哲理进行了吸收和转化;对世间人生现象的存在进行考察,以世间的"无常"论本体的"有"、"无";试图融通玄佛,使士族认识到万有无常,从而更专注于他所营造的超脱生死的"无"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湛《列子注》无常 佛教
下载PDF
张湛援佛入玄之“贵虚”论
12
作者 赵卫东 卞鲁晓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7-49,共3页
东晋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加深了人们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张湛注《列子》以回应"生死解脱"这一时代课题,自觉地吸取佛教的抽象思辨方法和深邃哲理,提出了"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的基本命题,以... 东晋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加深了人们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张湛注《列子》以回应"生死解脱"这一时代课题,自觉地吸取佛教的抽象思辨方法和深邃哲理,提出了"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的基本命题,以本体界的永恒来消解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为士族营造了一个超脱生死的理想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湛 贵虚 生死解脱 佛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