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自我担当对道德困境下亲社会行为意愿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和预期自豪的链式中介作用
1
作者 占友龙 江雪芬 +2 位作者 刘长林 刘旭 谭千保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9-845,共7页
为探究大学生自我担当对其亲社会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测查了836名大学生的自我担当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预期自豪情绪和亲社会行为意愿。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担当不仅能直接促进亲社会行为意愿,还能通过自我效能感经预期自... 为探究大学生自我担当对其亲社会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测查了836名大学生的自我担当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预期自豪情绪和亲社会行为意愿。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担当不仅能直接促进亲社会行为意愿,还能通过自我效能感经预期自豪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意愿,但自我效能感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研究发现为通过责任感激发和道德情绪培养来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担当 自我效能感 预期自豪 亲社会行为意愿 大学生
下载PDF
自我—他人重叠对认知共情的影响:认知策略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占友龙 谭千保 钟毅平 《心理研究》 2014年第6期43-47,共5页
探讨认知策略在自我—他人重叠影响认知共情中的调节作用。采用共情精确性任务测量了30名大学生在两种判断任务下对不同重叠程度目标他人的认知共情程度。结果发现,在负性情绪条件下,被试对高重叠目标他人比对低重叠目标他人的共情更精... 探讨认知策略在自我—他人重叠影响认知共情中的调节作用。采用共情精确性任务测量了30名大学生在两种判断任务下对不同重叠程度目标他人的认知共情程度。结果发现,在负性情绪条件下,被试对高重叠目标他人比对低重叠目标他人的共情更精确;在中性情绪条件下,被试对两类目标他人的共情精确性无显著差异;更重要的是,与身份判断任务相比,情绪判断任务显著提高了被试对低重叠目标他人的共情精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对不同重叠程度目标他人的认知共情是存在差异的,而与注意有关的认知策略(如情绪判断任务)有助于减少这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他人重叠 认知共情 共情精确性 认知策略
下载PDF
自恋对中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
3
作者 徐丽 占友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7期186-188,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的消费能力也在持续增强,对于高档、名牌、奢侈类等质量上乘但同时具有炫耀性的商品需求不断增加,并且开始呈现低龄化的趋势。相关研究表明,自恋人格是影响炫耀性消费的重要变量,高自恋水平的中学生更...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的消费能力也在持续增强,对于高档、名牌、奢侈类等质量上乘但同时具有炫耀性的商品需求不断增加,并且开始呈现低龄化的趋势。相关研究表明,自恋人格是影响炫耀性消费的重要变量,高自恋水平的中学生更容易表现出炫耀性消费行为。因此,研究自恋人格对中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至关重要。文章主要从自恋人格对中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有助于加深对自恋特质、消费行为理解,同时为青少年引导中学生理性消费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自恋 炫耀性消费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求助行为问卷的编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占友龙 肖啸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0期74-76,共3页
网络求助是大学生寻求心理帮助的有效方法,编制相应的测查工具是评定大学生网络求助的重要基础。通过开放式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搜集反映大学生网络求助行为的问卷项目,然后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确... 网络求助是大学生寻求心理帮助的有效方法,编制相应的测查工具是评定大学生网络求助的重要基础。通过开放式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搜集反映大学生网络求助行为的问卷项目,然后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确定问卷结构,最后编成了大学生网络求助行为问卷。问卷包含20个项目,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和校标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求助行为 现实求助行为 问卷
下载PDF
城市流动儿童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占友龙 阳植翠 彭锳 《社会心理科学》 2009年第2期43-46,63,共5页
目的:探讨城市流动儿童的生存质量水平与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动儿童生存质量评定问卷与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结合实地访谈,对湖南省"长株潭"新特区初中生阶段流动儿童的生存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1)城市流动儿童... 目的:探讨城市流动儿童的生存质量水平与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动儿童生存质量评定问卷与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结合实地访谈,对湖南省"长株潭"新特区初中生阶段流动儿童的生存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1)城市流动儿童的生存质量水平普遍较低;(2)不同性别、年级的流动儿童,其生存质量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男生明显低于女生,年级越高,水平越低。结论:流动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生存质量 地域边缘 心理边缘
下载PDF
正性情绪诱导下的自我参照加工:来自ERPs的证据 被引量:20
6
作者 钟毅平 范伟 +5 位作者 蔡荣华 谭千保 肖丽辉 占友龙 罗西 秦敏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1-352,共12页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考察正性情绪对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图片启动范式,先呈现情绪图片,然后再呈现自我参照刺激。实验发现,在P2上,中性情绪条件比正性情绪条件激发了更大的波幅,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短的P...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考察正性情绪对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图片启动范式,先呈现情绪图片,然后再呈现自我参照刺激。实验发现,在P2上,中性情绪条件比正性情绪条件激发了更大的波幅,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短的P2潜伏期;在N2上,高自我相关名字比中等自我相关名字和非自我相关名字诱发了更小的N2的波幅和更长潜伏期;在P3上,高自我相关名字比中等自我相关名字和非自我相关名字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中等自我相关名字比非自我相关名字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实验结果表明,人类大脑对正性情绪刺激的加工可能是不敏感的。无论在正性情绪启动还是中性启动的影响下,自我参照加工都能展现出稳定的特征,而且高自我相关的刺激会得到更为深入和精细的加工,表现出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参照加工 程度效应 情绪 P2 N2 P300 P2 N2 P300
下载PDF
道德决策的机制及干预研究:自我相关性与风险水平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钟毅平 占友龙 +1 位作者 李琎 范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93-1102,共10页
现有的道德决策脑机制研究更多地关注了认知和情绪的交互作用,较少关注个体对"自我相关性"和"风险水平"信息的整合加工,更是忽视了帮助情境和伤害情境下道德决策的心理与脑机制的异同。因此,有必要通过行为、事件... 现有的道德决策脑机制研究更多地关注了认知和情绪的交互作用,较少关注个体对"自我相关性"和"风险水平"信息的整合加工,更是忽视了帮助情境和伤害情境下道德决策的心理与脑机制的异同。因此,有必要通过行为、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多模态脑功能成像(f MRI)等多种方法来系统考察帮助和伤害情境下自我相关性和风险水平交互影响道德决策的认知和神经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共情训练对道德决策的干预作用。旨在揭示道德决策的时间进程和神经基础;探寻自我相关性与风险水平对道德决策的影响,及其在不同情境和共情水平下可能存在的变异;共情训练能否有效提升个体的道德决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决策 自我相关性 风险水平 共情 神经机制
下载PDF
自我旋转面孔识别的ERPs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钟毅平 李琎 +2 位作者 占友龙 范伟 杨子鹿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79-1389,共11页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平面旋转角度对自我面孔识别影响的时间进程。实验采用面孔异同匹配范式(same-different judgment),首先呈现一张正立的自我或他人内特征的探测面孔,然后再呈现一张旋转至某个角度(0°、90°...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平面旋转角度对自我面孔识别影响的时间进程。实验采用面孔异同匹配范式(same-different judgment),首先呈现一张正立的自我或他人内特征的探测面孔,然后再呈现一张旋转至某个角度(0°、90°、180°)的自我或他人的目标面孔,要求被试判断两张面孔是否属于同一个人,并记录其判断的反应时和ERP成分。实验发现,在N170(180~240 ms)和N2(240~300 ms)成分上,旋转至90°、180°的面孔刺激比正立条件下的面孔刺激分别在枕颞叶和额区诱发了更大的平均波幅。在LPP(400~500 ms)成分上,对于自我面孔,正立条件、旋转至90°、旋转至180°所诱发的波幅差异显著。而对于他人面孔,3个角度所诱发的波幅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面孔识别早期阶段是自动化的结构编码,旋转角度增加了面孔结构编码的难度;在面孔识别晚期阶段,大脑对面孔的特异性信息进行精细加工,自我面孔会占用个体有限认知资源进行下一步精细的心理旋转加工,因此平面旋转角度会调节晚期个体对自我面孔的加工过程,并且其影响时间约为100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旋转角度 自我面孔识别优势 Bruce-Young面孔识别认知模型 N170 LPP
下载PDF
“谈钱伤感情”?社交心理模式对慈善捐赠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钟毅平 李梅 +1 位作者 李琎 占友龙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8-376,421,共10页
人们通常以不同的社交心理模式进行相处,即:市场模式和公共模式。本研究两个实验通过图片启动考察社交心理模式对慈善捐赠的影响。实验一探讨社交心理模式和成本对慈善捐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中、低成本下,慈善捐赠不受社交心理模式的影... 人们通常以不同的社交心理模式进行相处,即:市场模式和公共模式。本研究两个实验通过图片启动考察社交心理模式对慈善捐赠的影响。实验一探讨社交心理模式和成本对慈善捐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中、低成本下,慈善捐赠不受社交心理模式的影响;而在高成本下,市场模式组的捐赠低于公共模式组和控制组,但公共模式组与控制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实验二探讨社交心理模式和捐赠关系对慈善捐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公共模式组和控制组,被试对高、中、低自我相关的慈善机构的捐赠逐步递减,且两两差异显著;而市场模式组,被试对高自我相关的慈善机构的捐赠显著大于中、低自我相关的慈善机构,但中、低自我相关的慈善机构的差异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慈善捐赠受到社交心理模式的影响。以市场模式为导向的个体倾向于成本-收益的计算,削弱其亲社会行为动机,但这种影响会受到成本的调节;且市场模式主导下的个体对社会关系的感知更加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心理模式 成本 自我相关性 慈善捐赠
下载PDF
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不良图式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谭千保 陈利君 占友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57-160,共4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23名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不良图式与学校适应进行测查,以探讨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不良图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流动儿童在自我放纵性上呈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除猜疑感外,学校适应不良图式总分...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23名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不良图式与学校适应进行测查,以探讨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不良图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流动儿童在自我放纵性上呈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除猜疑感外,学校适应不良图式总分及其他维度存在非常显著的年龄段差异,初中生显著地强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不良图式与学校适应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在控制性别、年龄段的作用后,学校适应不良图式对学校适应有极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其中无助感和自我放纵性预测力更佳。研究表明,流动儿童适应不良图式与其学校适应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学校适应 适应不良图式
下载PDF
社区支持:提高边缘青少年生存质量的新途径 被引量:3
11
作者 易群 占友龙 阳植翠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社会的飞速发展直接导致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加大,社会对青少年的忽视则可能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使之成为"边缘青少年"。他们的生存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而社区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存质... 社会的飞速发展直接导致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加大,社会对青少年的忽视则可能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使之成为"边缘青少年"。他们的生存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而社区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存质量,因此加强社区支持,将有助于提高边缘青少年的生存质量,使其回到正常的成长轨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青少年 生存质量 社区支持
下载PDF
抓出心里的“鬼”,直面内心的恐惧——一个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的神经症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啸 占友龙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7-18,108,共3页
通过自由联想、空椅子技术对一名有过早期创伤体验的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神经症案例进行4次咨询干预,咨询效果良好。启示:基于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建议其心理咨询工作应着眼于早期创伤经历的挖掘与负面情绪的释放,... 通过自由联想、空椅子技术对一名有过早期创伤体验的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神经症案例进行4次咨询干预,咨询效果良好。启示:基于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建议其心理咨询工作应着眼于早期创伤经历的挖掘与负面情绪的释放,进而重构认知结构,并以积极的眼光看待早期的负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年制免费师范生 神经症 早期创伤
下载PDF
声誉关注与社会距离对伤害困境中道德决策的影响:来自行为与ERPs的证据 被引量:7
13
作者 占友龙 肖啸 +2 位作者 谭千保 李琎 钟毅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3-627,共15页
在社会交往中,声誉关注是人类合作行为和道德判断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以往研究只是单独考察声誉关注或社会距离会如何影响道德决策行为,但两者如何交互影响道德决策尚不清楚,尤其是禁止性道德范畴领域(如,伤害他人行为)下道德决策的认... 在社会交往中,声誉关注是人类合作行为和道德判断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以往研究只是单独考察声誉关注或社会距离会如何影响道德决策行为,但两者如何交互影响道德决策尚不清楚,尤其是禁止性道德范畴领域(如,伤害他人行为)下道德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本研究要求被试在匿名或公开情境下决策是否愿意对不同社会距离他人(朋友、熟人、陌生人)实施疼痛电击以增加自己的金钱收益,同时记录其决策时的行为和神经反应。结果发现,匿名情境下被试对朋友的电击伤害要显著低于对熟人和陌生人的,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利己的利他主义”决策倾向;与朋友和陌生人相比,被试在涉及熟人的两难决策中花费了更长的时间,体验到了更强烈的厌恶情绪,并诱发了更大波幅的与情绪反应有关的P260成分,以及与认知推理有关的晚期正成分(LPP:300~450 ms),表现出一种典型的“熟人效应”。然而,行为与ERP指标上的这些差异在公开情境下均显著减弱了。这表明个体在禁止性道德范畴领域下的道德决策遵循着一种“利己的利他主义”的道德原则,熟人关系的不确定性会在道德决策中诱发强烈的负性情绪和认知负荷,而声誉关注削弱了利己倾向和人际关系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厌恶情绪和认知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决策 声誉关注 社会距离 利他主义 事件相关电位(ERPs)
下载PDF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其教育对策
14
作者 葸彩云 占友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年第12期158-160,共3页
近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引起国家高度关注。据研究表明超过60%的青少年卷入了问题行为,青少年问题行为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问题行为不仅对青少年日常生活和学习、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使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相关研究... 近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引起国家高度关注。据研究表明超过60%的青少年卷入了问题行为,青少年问题行为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问题行为不仅对青少年日常生活和学习、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使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相关研究表明,家庭是青少年发展最直接和近端的环境变量,高家庭风险会增加青少年的内化和外化行为。因此,研究家庭风险因素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至关重要。文章主要从家庭结构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影响进行了综述,有助于理解家庭功能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为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预防与矫治提供相应的教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家庭功能 家庭教育 问题行为
下载PDF
亲社会风险行为及其理论模型与神经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占友龙 刘长林 +2 位作者 肖啸 谭千保 傅小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4-168,共15页
亲社会风险行为(prosocial risky behavior)是指为了他人利益或社会福利做出的冒险行为.因兼具亲社会性和风险性,且经常与消极的风险行为交替发生,亲社会风险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被识别,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人类积极健康发展的特点... 亲社会风险行为(prosocial risky behavior)是指为了他人利益或社会福利做出的冒险行为.因兼具亲社会性和风险性,且经常与消极的风险行为交替发生,亲社会风险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被识别,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人类积极健康发展的特点.在明确亲社会风险行为概念的来源、界定及其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借鉴了亲社会行为和风险行为的解释路径,从风险偏好和社会偏好整合加工的视角对人类亲社会风险行为的前因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进而构建了一个新颖的亲社会风险行为理论模型,并系统阐述了其大脑神经基础和时间加工进程特点.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亲社会风险行为的心理结构,优化其研究范式,比较经济与社会决策领域下框架效应的特点及其认知神经机制,并探索不同方面的因素对亲社会风险行为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风险行为 风险偏好 社会偏好 理论模型 神经机制
原文传递
感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
16
作者 刘雨婷 占友龙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3年第1期2742-2744,共3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短视频与游戏的兴起,让很多人都沉迷于网络。网络虽然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 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很多负面影响。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迅速的一个阶段,自控力比较差,是 网络成瘾的高发阶段。相关研究表... 随着科技的发展,短视频与游戏的兴起,让很多人都沉迷于网络。网络虽然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 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很多负面影响。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迅速的一个阶段,自控力比较差,是 网络成瘾的高发阶段。相关研究表明,感恩是降低网络成瘾的重要干预措施。因此,研究感恩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及其内在机制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感恩对网络成瘾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有助于加深对感恩和网络成瘾的理解, 以及了解感恩影响网络成瘾的内在机制,同时,也为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感恩 网络成瘾
下载PDF
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来自ERPs的证据 被引量:4
17
作者 钟毅平 尹浩楠 +3 位作者 王双红 范伟 占友龙 蔡荣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026-2035,共10页
以往研究表明,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更大.与抑郁症个体相同的是,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表现出负性注意偏向,然而是否也存在与抑郁症个体相似的自我关注增强,仍未有实证研究给予验证.本研究采用oddball范式来考... 以往研究表明,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更大.与抑郁症个体相同的是,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表现出负性注意偏向,然而是否也存在与抑郁症个体相似的自我关注增强,仍未有实证研究给予验证.本研究采用oddball范式来考察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及其神经机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记录个体对4类不同自我相关名字的加工情况.结果发现,在P2和N2的潜伏期上,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对自我相关名字的注意要早于正常个体;在P2和P3成分上,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诱发的波幅显著小于正常个体;在P3成分上,正常个体出现了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著大于中等相关名字,且中等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著大于无相关名字;然而在抑郁认知易感个体中,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著大于低和无相关名字,仅存在自我参照效应.结果表明,与正常个体相比,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消失,这可能是由于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概念简单化,更加聚焦核心自我,使得其无法精细区分不同自我相关程度的刺激.该结果可以作为未来对抑郁症早期症状识别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认知易感 自我参照效应 P2 N2 P3
原文传递
中文版内疚和羞耻倾向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小凤 占友龙 燕良轼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5-868,共4页
目的:检验中文版内疚和羞耻倾向量表(GASP)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选取463名大学生填写中文版GASP量表,采用自尊量表、攻击性量表及大五人格中国问卷简版作为效度指标。2周后随机抽取59名大学生进行重测。结果:1GASP中文版包括内疚-... 目的:检验中文版内疚和羞耻倾向量表(GASP)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选取463名大学生填写中文版GASP量表,采用自尊量表、攻击性量表及大五人格中国问卷简版作为效度指标。2周后随机抽取59名大学生进行重测。结果:1GASP中文版包括内疚-消极行为评价、内疚-弥补、羞耻-消极自我评价和羞耻-退缩4个因子,共16个项目;2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四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标良好(χ2/df=2.40,GFI=0.942,AGFI=0.918,IFI=0.902,CFI=0.90,RMSEA=0.055,SRMR=0.056);3各分量表的克龙巴赫Alpha系数在0.58(羞耻-退缩)-0.66(内疚-消极行为评价)之间,平均0.63;间隔2周的重测系数在0.62(内疚-弥补)-0.75(内疚-消极行为评价)之间,平均0.68;42个内疚倾向分量表的得分与敌意、身体攻击显著负相关,与自尊、宜人性、谨慎性显著正相关;2个羞耻倾向分量表的得分与愤怒、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自尊负相关。结论:GASP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来测量我国大学生的内疚和羞耻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疚 羞耻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隐喻的双向映射:重量概念和程度范畴的表征关系(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毅平 孙宇 +2 位作者 李琎 占友龙 范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43,共10页
目的:考察重量概念和程度范畴间的映射关系和心理现实性。方法:采用启动范式,以代表重量概念的天平图片和代表程度范畴的程度副词作为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让被试对程度副词程度性和重量大小进行判断(按照不同实验要求)。结果:天平作为... 目的:考察重量概念和程度范畴间的映射关系和心理现实性。方法:采用启动范式,以代表重量概念的天平图片和代表程度范畴的程度副词作为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让被试对程度副词程度性和重量大小进行判断(按照不同实验要求)。结果:天平作为启动刺激,当指针(重)与高程度副词在同一侧时,被试对程度副词判断的反应时最短,出现了隐喻一致效应(实验1),并且这种效应未出现在指针代表方向概念时(实验2);程度副词作为启动刺激,当高程度副词与指针在同一侧时,被试对重量方向判断的反应时最短(实验3)。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重量概念与程度范畴间的表征是双向映射的关系,具有心理现实性,这与具身认知的观点相一致。此外,该结果可能表明,人们由于重量概念或体验所做出的高估行为与该隐喻的心理现实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具身认知 重量概念 程度范畴
原文传递
声誉损失风险下自我相关性对道德决策的影响:一项ERP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占友龙 肖啸 +1 位作者 谭千保 钟毅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996-2009,共14页
脑成像研究发现,风险情境下的道德决策可能与经济决策存在着相似的神经机制.然而,目前还不清楚人们在社会风险情境下完成道德决策时是如何权衡自我与他人的得失,尤其是其背后的神经机制.当前研究采用两难情境启动范式,通过ERP(event-rel... 脑成像研究发现,风险情境下的道德决策可能与经济决策存在着相似的神经机制.然而,目前还不清楚人们在社会风险情境下完成道德决策时是如何权衡自我与他人的得失,尤其是其背后的神经机制.当前研究采用两难情境启动范式,通过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技术考察了声誉损失风险下自我相关性对道德决策的行为和神经反应的影响.被试被要求在高或低的声誉损失风险情境下,选择是否牺牲自我利益去帮助困境中的主人公(朋友、熟人或陌生人),且决策时的帮助选择、决策时间、主观不愉悦感受和脑电数据会被记录,并对EEG(electroencephalograph)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行为结果发现,低声誉损失风险下被试对朋友的帮助选择要显著高于对熟人的,且对熟人的也显著高于对陌生人的,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利己倾向";与朋友和陌生人相比,被试对熟人的帮助决策消耗了更长的时间,体验到了更强烈的不愉快感受,表现出一种有趣的"熟人效应".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同样表明低声誉损失风险下被试对熟人的决策诱发了更大波幅的与情绪反应有关的P260和N2成分,以及与认知推理有关的LPP(300~450 ms)成分,并相应引发了更大的δ频段(1~4 Hz,200~300 ms)和α频段(8~13 Hz,300~600 ms)能量活动.然而,这些指标上的差异在高声誉损失风险下均显著减弱或消失了.结果表明,指导人际间道德决策的道德原则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利己的利他倾向",人际关系中的不确定性会给决策带来情绪和认知的负荷,而声誉关注在抑制自私倾向和消除不确定性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决策 自我相关性 声誉关注 事件相关电位 时频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