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16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占国强 孙云晖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3期172-176,共5页
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作为主要分布于呼吸道Clara细胞分泌的主要物质,有着多种生物学功能。在呼吸道保护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生物学标志物,能预测多种肺部疾病发展,作为治疗药物,能延缓多种肺部疾病加重。目前针对其在肺部疾... 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作为主要分布于呼吸道Clara细胞分泌的主要物质,有着多种生物学功能。在呼吸道保护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生物学标志物,能预测多种肺部疾病发展,作为治疗药物,能延缓多种肺部疾病加重。目前针对其在肺部疾病的研究仍是热点。本文从CC16来源及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总结,就其在肺部疾病中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 肺部疾病 功能
下载PDF
高温自养硝化反硝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占国强 王晓梅 +3 位作者 何晓红 陶勇 高平 李大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2-125,共4页
利用筛选的耐高温亚硝化单胞菌结合适量的市政污水厂活性污泥,通过逐步提高温度进行曝气、驯化、挂膜,获得能够在38~47℃条件具有高氨氧化活性的硝化生物膜,在进水氨浓度120~180mg/L,氨氧化率达到90%~99.9%;将该生物膜回复常温硝化,... 利用筛选的耐高温亚硝化单胞菌结合适量的市政污水厂活性污泥,通过逐步提高温度进行曝气、驯化、挂膜,获得能够在38~47℃条件具有高氨氧化活性的硝化生物膜,在进水氨浓度120~180mg/L,氨氧化率达到90%~99.9%;将该生物膜回复常温硝化,显示其氨氧化活性较差,氨氧化率仅35%~70%.对其氨氧化产物分析发现,低于43℃时被氧化的氨氮为117~143mg/L,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积累较高,总浓度在115~135mg/L;但随着温度升高至44~45℃,亚硝酸盐积累显著下降到5.6~27.9mg/L,NO3--N低于2mg/L;至47℃稳定运行期间,NO2--N维持在10mg/L以下,NO3--N在2mg/L以下.对反应器中消耗的碱度的分析表明,当温度从43℃逐渐升高时,碱度消耗明显下降,由7.16~9.14mg(CaCO3)/mg(NH4+-N)降至4.08~5.19mg(CaCO3)/mg(NH4+-N).结合大量的NH4+-N被氧化且氨氧化产物中又只有少量的NO2--N和NO3--N,以及碱度消耗明显下降的特征,推测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了自养硝化反硝化脱氮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自养硝化反硝化 亚硝化单胞菌 生物膜 脱氮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技术对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真 王国涛 +2 位作者 赵博慧 占国强 孙云晖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781-785,共5页
目的评估体外膈肌起搏器(EDP)技术对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肺康复手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确诊的162例支气管扩张症... 目的评估体外膈肌起搏器(EDP)技术对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肺康复手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确诊的162例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1例患者(A组)给予常规治疗,另81例患者(B组)给予常规治疗及EDP技术治疗,根据脑电双频指数评分对2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划分为轻、中、重度,并比较疗效。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肺通气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流量(PEF)]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B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FEV 1、PEF较治疗前均有改善,B组轻度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较A组变化更明显,B组重度患者治疗后FEV 1、PEF较A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重度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变化程度及B组轻、中度患者治疗后FEV 1、PEF的变化程度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P技术对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其可改善急性加重期患者肺通气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 肺康复 体外膈肌起搏技术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OCI的Oracle9i数据库访问中间件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宇宝 李东阳 占国强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75-380,共6页
OCI是Oracle9i数据库为应用系统开发人员提供的数据库开发接口,传统的基于OCI的数据库访问应用程序存在通用性差、资源占用率高、访问权限控制不灵活等缺点。基于OCI的数据库访问中间件是一种基于服务的中间件产品,它不仅具有封装性、... OCI是Oracle9i数据库为应用系统开发人员提供的数据库开发接口,传统的基于OCI的数据库访问应用程序存在通用性差、资源占用率高、访问权限控制不灵活等缺点。基于OCI的数据库访问中间件是一种基于服务的中间件产品,它不仅具有封装性、可重用性、位置透明性等服务程序的特性,还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文章给出了两组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对两种技术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件 服务 通用性 多线程 权限控制 数据库
下载PDF
SR6118TH客车制动系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郑琦巍 吴国坚 占国强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2年第5期24-27,共4页
通过合理确定SR6118TH客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参数,对前后制动力分配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分析;校核并验证所选参数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关键词 SR6118TH客车 制动系 附着系数 性能分析
下载PDF
客车离合器操纵机构设计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谢晏 余飞 +1 位作者 吴国坚 占国强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2年第4期26-29,共4页
针对气压助力液压式离合器操纵机构,建立其数学模型,研究各个杠杆角度变化带来的位移、受力的变化,以及杠杆和活塞推杆之间的关系;设定踏板杠杆和分离杠杆的最佳位置,精确计算踏板力和踏板行程。
关键词 离合器 操纵机构 角度 位移
下载PDF
客车油路分析计算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元启 郑琦巍 +2 位作者 吴国坚 占国强 吴俊涛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2年第5期33-37,共5页
对某客车燃油系统的低压油路进行分析,建立进油管路系统模型,计算相关参数,并提出有关要求,为客车燃油管路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客车油路 燃油系统 系统模型 进油阻力
下载PDF
半长头校车车身结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晏 徐春江 +1 位作者 罗勇 占国强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4年第2期16-19,共4页
对SR6756DX半长头校车车身建立实体三维模型,导进Hypermesh软件得到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校车极限工作状态,分析各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及变形量,并进行模态和侧翻分析,考核车身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 半长头校车 车身结构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生物电解池氨氧化脱氮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建 占国强 +2 位作者 王娟 高平 李大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8-1062,共5页
以不锈钢筒作为阴极、碳毡作为阳极,阴阳极间利用无纺布作为隔膜构建单室生物电解池,以氨作为唯一电子供体,接入混合菌群,通过恒定不同的阳极电势,考察不同初始浓度氨氮在生物电解池内的氧化与产物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恒定阳极电势0.2 ... 以不锈钢筒作为阴极、碳毡作为阳极,阴阳极间利用无纺布作为隔膜构建单室生物电解池,以氨作为唯一电子供体,接入混合菌群,通过恒定不同的阳极电势,考察不同初始浓度氨氮在生物电解池内的氧化与产物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恒定阳极电势0.2 V(vs Ag/Ag Cl)时,经过5 d的运行,初始氨氮浓度200 mg/L、400 mg/L的氨氮去除率分别为30%、35%,氮气分别积累16.1 m L、17.18 m L,甲烷分别积累1.18 m L、1.46 m L;恒定阳极电势0.6 V(vs Ag/Ag Cl)时,初始氨氮浓度200 mg/L、400 mg/L,氨氮去除率分别为32.4%、36.6%,分别积累氮气16.48 m L、17.42 m L,积累甲烷1.3m L、1.52 m L,未检测到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循环伏安扫描分析发现,阳极具有明显的氧化还原峰,且不同的阳极恒定电势,导致其氧化还原峰出现偏移.通过电镜扫描,发现阳极微生物细胞表面具有明显的褶皱形状,高通量分析显示阳极微生物中Geobacter占24.11%,是优势菌群,在阳极氨氧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发现系统中还存在氢营养型产甲烷菌Synergistes(3.8%)以及梭菌Clo stridium(3.8%)和Gordonia(1.85%)等功能微生物.本文研究表明,在生物电解池内,微生物能够以氨氮作为电子供体,通过氨氧化脱氮,并产生氢气和甲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解池 氨氧化 脱氮 氢气 甲烷
原文传递
电极电势调控对氨氧化脱氮与生物膜电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康岱 崔梦瑶 +4 位作者 杨暖 丁祥 李大平 张礼霞 占国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68-1274,共7页
为解决低C/N值含氮废水在处理过程中碱度和碳源不足的问题,通过电极电势调控的方式干预氨氧化脱氮及生物膜电化学活性.在处理碱度不足(1.0 g/L NaHCO3)的低C/N含氮废水时,外加正电势+0.3、+0.4、+0.6 V(vs Ag/AgCl),系统氨氧化率分别为5... 为解决低C/N值含氮废水在处理过程中碱度和碳源不足的问题,通过电极电势调控的方式干预氨氧化脱氮及生物膜电化学活性.在处理碱度不足(1.0 g/L NaHCO3)的低C/N含氮废水时,外加正电势+0.3、+0.4、+0.6 V(vs Ag/AgCl),系统氨氧化率分别为54.59%、59.31%、37.97%,相较于不加电势体系(70.79%),最大降低了46.24%;外加负电势-0.6、-0.8、-1.0 V(vs Ag/AgCl)时,氨氧化率分别为93.41%、79.27%、83.23%,相较于不加电势时最大提高了31.95%;但总氮去除率在正负电势条件下均有提高,与对照组(9.38%)相比,最高总氮去除率为23.47%,达对照组的2.5倍.CV扫描结果显示,外加电势后工作电极生物膜在-0.25V至-0.35V范围出现还原峰,对照组无明显峰出现,且电流相较对照组更大,对比说明外加电势能够调控生物膜的电化学活性.16S rRNA分析发现,对比未加电势,外加电极电势后电极生物膜中的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减少,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增加,Nitrosomonas sp.、Nitrosospira sp.、Bradyrhizobiaceae sp.及Rhodanobacter sp.等具有氨氧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菌属被同步富集.本研究基于脱氮菌组成及其电化学活性,推测存在硝化/反硝化氮素转化的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途径,促进了低C/N值废水脱氮.(图6参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 低C/N比含氮废水 脱氮 产碱 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一株假单胞菌MBR对亚碲酸盐的好氧还原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亮 何晓红 +4 位作者 张礼霞 陶勇 王晓梅 占国强 李大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29,共4页
本实验室前期获得了一株假单胞菌MBR(Pseudomonas sp.MBR),能够在好氧环境以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将可溶性强、毒性高的亚碲酸盐还原为无毒的不溶性碲单质.本文主要报道对该菌好氧还原亚碲酸盐为碲单质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对高浓度... 本实验室前期获得了一株假单胞菌MBR(Pseudomonas sp.MBR),能够在好氧环境以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将可溶性强、毒性高的亚碲酸盐还原为无毒的不溶性碲单质.本文主要报道对该菌好氧还原亚碲酸盐为碲单质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对高浓度的亚碲酸钠具有抗性并还原为单质,由于碳源提供的电子供体不同,该菌对亚碲酸盐的最小抑制浓度(MIC)有较大差异,其中以丙酮酸为碳源的MIC最高,达到2 mmol/L.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亚碲酸钠的毒性使细胞的形态发生了严重变形,细胞膜有裂解的迹象,还原的Te单质大量积累在细胞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碲酸盐 假单胞菌 好氧还原 最小抑制浓度
原文传递
假单胞菌MBR还原钛(Ⅳ)合成钛纳米粒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薇薇 张亮 +5 位作者 占国强 陶勇 何晓红 张礼霞 王晓梅 李大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6-280,共5页
研究了一株假单胞菌MBR(Pseudomonas sp.MBR)在好氧环境下,以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将氟钛酸盐还原为钛单质的特性及影响还原的因素.结果表明,该菌还原氟钛酸盐初始浓度范围为0.5~8.0 mmol/L,最适pH值为7.0,柠檬酸钠为最佳碳源供给物,... 研究了一株假单胞菌MBR(Pseudomonas sp.MBR)在好氧环境下,以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将氟钛酸盐还原为钛单质的特性及影响还原的因素.结果表明,该菌还原氟钛酸盐初始浓度范围为0.5~8.0 mmol/L,最适pH值为7.0,柠檬酸钠为最佳碳源供给物,并且在电子供体和钛的摩尔比为100:1时还原效果最好.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加氟钛酸盐后细胞的形态并没有发生变化,还原的Ti单质以纳米粒子形式积累在细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钛酸钾 假单胞菌 好氧还原 钛纳米粒子
原文传递
光合菌群利用丁酸产氢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宁 贾志国 +3 位作者 占国强 胡吉军 高平 李大平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9-184,共6页
对影响光合菌群利用丁酸产氢的主要因子:初始细胞浓度、温度、初始pH值、光照强度和丁酸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合菌群在初始细胞浓度0.2~0.3 g/L,温度30~40℃,pH 6.0~9.0,光照强度2000~8000 Lx,丁酸浓度6~30 mmol/L的范围内... 对影响光合菌群利用丁酸产氢的主要因子:初始细胞浓度、温度、初始pH值、光照强度和丁酸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合菌群在初始细胞浓度0.2~0.3 g/L,温度30~40℃,pH 6.0~9.0,光照强度2000~8000 Lx,丁酸浓度6~30 mmol/L的范围内均可以保持较高的产氢效率.当初始细胞浓度为0.3 g/L、温度30℃、初始pH 7.0、光照强度为4000 Lx、丁酸浓度为30 mmol/L时该光合菌群具有最大产氢量364 mL,最大产氢效率5.4 mol-H_2/mol-丁酸和最大产氢速率22.2 mL/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产氢 光合菌群 丁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