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醛固酮合成及其相关基因CYP11B1和CYP11B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占成业 陶秀良 +1 位作者 韩少杰 郑智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对心脏局部醛固酮合成及其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 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和WKY大鼠共 30只 ,分为 3组 :对照组、高血压组、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组经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治疗 12周。采用放射免疫法和...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对心脏局部醛固酮合成及其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 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和WKY大鼠共 30只 ,分为 3组 :对照组、高血压组、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组经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治疗 12周。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测定各组心肌组织醛固酮含量及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CYP11B2的mRNA表达量。结果 与WKY大鼠相比较 ,SHR心肌醛固酮含量及CYP11B1,CYP11B2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P <0 . 0 1,P<0 . 0 5 ,P <0 . 0 1) ;丹参酮ⅡA治疗后醛固酮含量及CYP11B2基因的mRNA水平均有明显下降 (P <0 . 0 5 ,P <0 . 0 5 ) ,CYP11B1基因的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丹参酮ⅡA抑制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效应可能与其下调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2的表达水平 ,减少心脏局部醛固酮的生物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醛固酮 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 CYP11B1 CYP11B2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病中的作用及丹参酮ⅡA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占成业 陶秀良 +2 位作者 田橙 熊玮 郑智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08-211,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1)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生中的作用及丹参酮 A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周龄雄性 Wistar-Kyoto(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共 3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丹参酮 ⅡA组。丹参酮 Ⅱ A组经...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1)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生中的作用及丹参酮 A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周龄雄性 Wistar-Kyoto(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共 3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丹参酮 ⅡA组。丹参酮 Ⅱ A组经尾静脉连续注射丹参酮 Ⅱ A治疗 12周。断头处死大鼠后留取心肌标本 ,进行苏木素伊红 (HE)、范吉逊 (VG)染色 ,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和胶原分布情况 ;免疫组化染色及 ED1标记显示心肌巨噬细胞浸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 ICAM -1m RNA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检测 ICAM -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 WKY大鼠比较 ,SHR组肥厚心肌中 ICAM-1的 m 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 (P<0 .0 1和 P<0 .0 5 ) ,巨噬细胞浸润明显 (P<0 .0 1)。应用丹参酮 A治疗后 ,SHR组的心肌 ICAM-1的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 (P<0 .0 1和 P<0 .0 5 ) ,巨噬细胞浸润数减少(P<0 .0 5 ) ,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心肌 ICAM-1过度表达及其介导的炎性细胞浸润在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丹参酮 A抑制左室肥厚的效应可能与其下调 ICAM-1表达 ,减少炎性细胞的心肌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左室肥厚 高血压 巨噬细胞浸润 丹参酮ⅡA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期间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及生存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占成业 邓普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了解山莨菪碱对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期间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56只家兔采用“闭塞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体循环低血压法”建立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山莨菪碱(Ani)对缺血再灌注期间脑组织... 目的了解山莨菪碱对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期间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56只家兔采用“闭塞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体循环低血压法”建立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山莨菪碱(Ani)对缺血再灌注期间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及动物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Ani可降低脑组织EAA含量的下降幅度,提高动物24h生存率,降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论Ani可抑制EAA过度释放,改善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动物的生存状况,在临床脑复苏中可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脑血 再灌注损伤 氨基酸 山莨菪碱 家兔
下载PDF
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和地尔硫艹卓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占成业 李树生 邓普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2-273,共2页
目的 对比研究普罗帕酮和地尔硫 艹卓 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作用。方法  62例房颤持续时间 <48h的患者随机分入普罗帕酮组 (n =32 )和地尔硫艹卓 组 (n =30 ) ,分别静脉注射普罗帕酮 70mg、地尔硫艹卓1 0mg。 1h后普罗帕... 目的 对比研究普罗帕酮和地尔硫 艹卓 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作用。方法  62例房颤持续时间 <48h的患者随机分入普罗帕酮组 (n =32 )和地尔硫艹卓 组 (n =30 ) ,分别静脉注射普罗帕酮 70mg、地尔硫艹卓1 0mg。 1h后普罗帕酮组和地尔硫 艹卓 组未转复者交叉用药。结果 首次给药后普罗帕酮组的转复率为 65 7% ,地尔硫 艹卓 组的转复率为 33 3 % (P <0 0 1 )。交叉给药后 ,普罗帕酮的转复率为 68 4% ,而地尔硫 艹卓 的转复率为 30 % (P <0 0 1 )。转复成功者的左房内径明显小于转复失败者 (41 1± 5 2 )mmvs(47 7± 6 9)mm ,P <0 0 0 1。当左房内径≤ 40mm ,普罗帕酮和地尔硫 艹卓 的转复率均较高且无显著差异(75 %vs 66 7% ,P >0 0 5)。当左房内径 >50mm ,普罗帕酮和地尔硫艹卓 的转复率均较低且存在统计学差异 (40 %vs 1 1 1 % ,P <0 0 1 )。结论 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较地尔硫艹卓 能更有效转复房颤心律。左房内径是影响房颤转复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普罗帕酮 地尔硫卓 心房颤动 药物疗法 疗效
下载PDF
外周血单核细胞激活效应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丹参酮干预过程中的反应(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占成业 陶秀良 +1 位作者 周代星 郑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4828-4832,共5页
背景:外周血单核细胞预激活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早期事件和促进因素之一,丹参酮是从传统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一种脂溶性成分,具有确切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的黏附活性与分泌活性,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背景:外周血单核细胞预激活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早期事件和促进因素之一,丹参酮是从传统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一种脂溶性成分,具有确切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的黏附活性与分泌活性,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程早期是否存在外周血单核细胞预激活,并探讨丹参酮对体外培养条件下外周血单核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与中医药研究室。对象:选取2003-01/2004-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未经治疗或已停用降压药物2周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4.6±7.4)岁;体质量指数(26.2±4.5)kg/m2;平均病程(38.5±16.9)个月;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根据1999年WHO/ISH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均为高血压Ⅰ~Ⅱ级。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肝肾功能障碍、感染等临床情况以及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另选择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武汉大学物种保存中心);丹参酮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20724)。方法:①入选者均抽取静脉血4.0~5.0mL,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塑料吸附法分离单个核细胞,37℃孵育40~60min后收集贴壁细胞即为外周血单核细胞。瑞氏染色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符合单核细胞特征,锥虫蓝拒染试验测定活细胞数>95%。将新鲜分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重悬,按4×107 L-1接种到24孔培养板上,每份标本设3孔:第1孔为基础分泌孔,第2孔为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孔,第3孔为丹参酮预处理孔。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前先将外周血单核细胞与丹参酮共同孵育30min。血管紧张素Ⅱ、丹参酮终浓度分别为1×10-8mol/L和1×10-8g/L,外周血单核细胞终浓度为2×107 L-1。37℃下置于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内24h,分别收集培养上清和细胞成分。②制备外周血单核细胞悬液,密度调整至2.5×109 L-1。在24孔培养板上用含体积分数为0.1小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待细胞生长至对数增长期后,铺板汇成单层,每孔加入100μL外周血单核细胞悬液,37℃下分别孵育2,4h,去除未黏附细胞,戊二醛固定后计数黏附细胞,高倍镜下每孔计数40个视野,取其平均值。③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外周血单核细胞黏附活性的变化。②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浓度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①孵育2,4h时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数,在基础状态下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基本相似(t=1.153~1.577,P均>0.05);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高血压组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t=3.842~4.536,P均<0.01);丹参酮预处理后两组又降至同一水平(t=0.855~1.702,P均>0.05)。②基础状态时,两组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均较低(t=0.981~1.829,P均>0.05);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高血压组各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442~5.075,P<0.01,0.01,0.05);丹参酮预处理后两组各细胞因子浓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227~1.940,P均>0.05)。两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各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与浓度变化基本相似。结论:①基础状态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数及各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和mRNA表达处于正常人群水平,经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显著升高,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程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处于预激活状态。②丹参酮干预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黏附活性与分泌活性降至正常水平,证明丹参酮能够抑制预激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进一步激活,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预激活 丹参酮 高血压/遗传学 冠状动脉硬化 干细胞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占成业 周代星 唐锦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7期7021-7025,共5页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通过Smads信号通路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分化是心肌纤维化最重要的发生机制之一。前期研究证实丹参酮ⅡA能有效抑制心肌纤维化,但是否通过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起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丹参酮Ⅱ...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通过Smads信号通路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分化是心肌纤维化最重要的发生机制之一。前期研究证实丹参酮ⅡA能有效抑制心肌纤维化,但是否通过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起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取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应用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及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10-6,10-5和10-4mol/L)。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后6,12和24h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后15,30,60和120min的Smads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纤维连接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6h后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至作用24h时分别增加1.3倍和1.8倍(P<0.01);磷酸化Smad2/3蛋白表达量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15min后开始上升,1h达到高峰,2h后虽有所下降,但仍较刺激前增加3.9倍(P<0.01)。丹参酮ⅡA(10-5和10-4mol/L)预处理可下调纤维连接蛋白和磷酸化Smad2/3表达(P<0.05或P<0.01),而且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由此可知,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一定范围内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纤维连接蛋白及其mRNA和磷酸化Smad2/3表达。丹参酮ⅡA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Smad2/3磷酸化,阻断心脏成纤维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S 组织构建
下载PDF
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丹参酮ⅡA的抑制效应(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占成业 陶秀良 +2 位作者 田橙 熊玮 郑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254-256,共3页
背景:细胞间黏附分子1作为炎症反应的可靠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认为其介导的慢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病过程,但也有报道持相反观点。丹参酮ⅡA是丹参的一种脂溶性提取性,动物实验证明... 背景:细胞间黏附分子1作为炎症反应的可靠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认为其介导的慢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病过程,但也有报道持相反观点。丹参酮ⅡA是丹参的一种脂溶性提取性,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抑制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生的作用。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生中的作用及丹参酮ⅡA对其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材料:实验于2002-10/2004-01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选用12周龄雄性WKY大鼠10只、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20只,分为对照组(WKY大鼠10只)、高血压组(SHR大鼠10只)、丹参酮ⅡA组(SHR大鼠10只)。方法:丹参酮ⅡA组经尾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1.5mg/(kg·d)治疗,其他两组分别注射等量的蒸馏水。12周后断头处死所有大鼠留取心肌标本,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VG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心肌ED1标记检测心肌巨噬细胞浸润数,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及蛋白的表达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酶链免疫吸附实验等方法。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心肌巨噬细胞浸润数,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20只SHR和10只WKY大鼠被纳入实验,并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值。①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大鼠肥厚心肌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0.176±0.087,0.537±0.195;0.104±0.011,0.173±0.027,P<0.01或P<0.05),巨噬细胞浸润明显(0.62±0.07,1.85±0.23,P<0.01)。②与高血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大鼠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0.537±0.195,0.291±0.106;0.173±0.027,0.125±0.014,P<0.01或P<0.05),巨噬细胞浸润数减少(1.85±0.23,1.16±0.17,P<0.05),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过度表达及其介导的炎性细胞浸润在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丹参酮ⅡA抑制左室肥厚的效应可能与其下调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减少炎性细胞的心肌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细胞间粘附分子 巨噬细胞 丹参酮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程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的预激活状态 被引量:3
8
作者 占成业 周代星 郑智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病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黏附活性及分泌活性,分析此时期单核细胞是否处于预激活状态。方法:①选择2003-01/2004-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 目的:观察病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黏附活性及分泌活性,分析此时期单核细胞是否处于预激活状态。方法:①选择2003-01/2004-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病程6~56个月。均为高血压Ⅰ~Ⅱ级,且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30人为对照组,男女各15人;平均年龄(45±8)岁。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分离出纳入对象静脉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后,调整细胞数至4×107L-1,接种到24孔培养板上。每份标本设3孔,分别为基础分泌孔、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孔(加入血管紧张素Ⅱ1×10-8mol/L)、氯沙坦预处理孔(在1×10-8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前先将外周血单核细胞与氯沙坦共同孵育30min)。③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待细胞生长至对数增长期后,每孔加入100μL外周血单核细胞悬液,37℃下分别孵育2,4h,经显微镜-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数黏附细胞。高倍镜下每孔计数40个视野,取其平均值。④采用双抗体夹心酶链免疫吸附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⑤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细胞因子基因表达。⑥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孵育2和4h,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数:高血压组在基础状态下均与对照组相当(P>0.05);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两组均升高,且高血压组明显多于对照组(t=2.445,5.656,P<0.05,0.01);氯沙坦预处理后两组又降至同一水平(P>0.05)。②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基础状态时,两组均较低,且差异不明显;经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537~6.984,P<0.05~0.01);氯沙坦预处理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组间差异不明显。③外周血单核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mRNA表达:在基础条件下两组处于同一水平;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381~3.974,P<0.05~0.01);氯沙坦预处理后两组均减低,但差异不明显。结论:病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处于预激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单核细胞 动脉硬化
下载PDF
大剂量山莨菪碱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占成业 郑国寿 +1 位作者 李智慧 罗金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1X期197-198,共2页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创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对ALI/ARDS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采取了多种规范化治疗,但ALI/ARDS死亡率仍高达30%以上[1]。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创伤患者 呼吸功能 山莨菪碱 ALI ARD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创伤性
下载PDF
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醛固酮合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占成业 黄争艳 +2 位作者 韩少杰 龚丽娅 郑智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目的 研究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s)心肌醛固酮合成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2周龄雄性SHRs 30只和WKY大鼠 15只 ,分为 3组 :对照组、高血压组、丹参组。丹参组经腹腔给予丹参注射液 1 5mg/ (kg·d)共 12周。采用放射免疫... 目的 研究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s)心肌醛固酮合成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2周龄雄性SHRs 30只和WKY大鼠 15只 ,分为 3组 :对照组、高血压组、丹参组。丹参组经腹腔给予丹参注射液 1 5mg/ (kg·d)共 12周。采用放射免疫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测定各组心肌组织醛固酮含量、醛固酮合成酶活性及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丹参治疗后SHRs心肌醛固酮含量及醛固酮合成酶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P <0 0 5 ) ,分别下降 5 1 3%、39 7% ,CYP11B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 <0 0 1)。结论丹参可能通过下调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的表达 ,降低醛固酮合成酶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合成酶 心肌 丹参 CYP11B2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mRNA表达 水平 结论 可能机制
下载PDF
丹参酮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
11
作者 占成业 陶秀良 +1 位作者 周代星 郑智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对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病程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激活的作用。方法选择病程<5年且无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的EH病人30例,并设正常对照,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以及丹参酮干预,采用显微... 目的研究丹参酮对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病程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激活的作用。方法选择病程<5年且无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的EH病人30例,并设正常对照,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以及丹参酮干预,采用显微镜-计算机下细胞计数方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检测PBMC的黏附活性及其分泌和表达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EH病人PBMC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数及其分泌和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和mRNA水平在基础状态下同对照组相当,经AngⅡ刺激后却显著高于对照组,丹参酮干预可使2组PBMC的黏附及分泌活性降至同一水平。结论EH病人病程早期PBMC处于预激活状态,丹参酮能抑制预激活的PBMC进一步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原发性高血压 外周血单核细胞 激活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病中的作用
12
作者 占成业 田橙 +2 位作者 熊玮 郑智 邓普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75-577,共3页
目的 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CAM - 1)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12周龄雄性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共 34只 ,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抗ICAM - 1抗体治疗组。抗ICAM - 1抗体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抗ICAM - 1单克... 目的 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CAM - 1)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12周龄雄性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共 34只 ,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抗ICAM - 1抗体治疗组。抗ICAM - 1抗体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抗ICAM - 1单克隆抗体 12周。断头处死大鼠后留取心肌标本 ,进行HE、VG染色 ,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和胶原分布情况 ;免疫组化染色及ED1标记显示心肌巨噬细胞浸润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心肌ICAM - 1mRNA表达 ;酶链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ICAM - 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WKY大鼠比较 ,SHR肥厚心肌中ICAM - 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1,P <0 0 5 ) ,巨噬细胞浸润明显 (P <0 0 1)。应用抗ICAM - 1抗体治疗后 ,SHR心肌ICAM - 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 (P <0 0 1,P <0 0 5 ) ,巨噬细胞浸润数减少 (P <0 0 5 ) ,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在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病过程中 ,心肌ICA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左室肥厚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巨噬细胞浸润
下载PDF
丹参酮ⅡA抑制高血压状态下心脏醛固酮合成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英文)
13
作者 占成业 陶秀良 +1 位作者 韩少杰 郑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43-245,F003,共4页
背景:醛固酮是左心室肥厚的主要致病因子,有效抑制其生物合成可防治高血压左室肥厚。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醛固酮合成及其相关基因CYP11B1和CYP11B2表达的作用,以及其抑制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可能途径。设计:以自发性... 背景:醛固酮是左心室肥厚的主要致病因子,有效抑制其生物合成可防治高血压左室肥厚。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醛固酮合成及其相关基因CYP11B1和CYP11B2表达的作用,以及其抑制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可能途径。设计: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实验对象,以正常血压的WKY大鼠为对照,完全分组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各组间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0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选用12周龄雄性正常血压WKY大鼠10只为对照组,将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为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方法:丹参酮ⅡA组经腹腔每天注射1.5mg/kg丹参酮ⅡA,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均腹腔注射相当容积的蒸馏水。实验12周后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心肌标本,心肌组织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II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和CYP11B2mRNA表达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实验12周后各组大鼠心肌组织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II含量及CYP11B1和CYP11B2基因的mRNA表达量比较。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和正常血压WKY大鼠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醛固酮含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6±0.014),(0.031±0.010),(0.018±0.009)ng/g,P<0.01,0.05],丹参酮ⅡA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②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II含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93±0.016),(0.088±0.024),(0.043±0.012)ng/L,P<0.01]。③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CYP11B1基因的表达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74±0.138,2.533±0.127,1.973±0.102,P<0.05)。④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CYP11B2基因的表达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73±0.106,1.024±0.113,0.786±0.121,P<0.01,0.05),丹参酮ⅡA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⑤各组大鼠心肌组织CYP11B1和CYP11B2及参照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电泳带的位置与理论值相符。结论:丹参酮ⅡA抑制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效应可能与其下调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2的表达水平,减少心脏局部醛固酮的生物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药理学 醛固酮 CYP11B1 CYP11B2
下载PDF
卡维地洛治疗肾性高血压的剂量效应关系及安全性的观察
14
作者 占成业 夏艳 +1 位作者 周代星 邓普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06-607,共2页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肾性高血压的量效关系和安全性。方法  5 6例血肌酐≥ 178μmol/L的肾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卡维地洛治疗 8周。起始剂量为 10mg/d ,无效者每隔 2周增加剂量 10mg/d ,直至血压有效控制或剂量达 4 0mg/d ,观察不同剂...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肾性高血压的量效关系和安全性。方法  5 6例血肌酐≥ 178μmol/L的肾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卡维地洛治疗 8周。起始剂量为 10mg/d ,无效者每隔 2周增加剂量 10mg/d ,直至血压有效控制或剂量达 4 0mg/d ,观察不同剂量卡维地洛对血压、心率和肾功能的影响以及控制血压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卡维地洛 10~ 4 0mg/d治疗后 ,血压由基础水平 (174 1± 11 2 / 10 5 3± 7 7)mmHg分别降至 (16 9 9± 12 7/ 10 2 8± 8 7)、(15 7 5± 11 4 / 94 1±9 9)、(15 2 4± 13 3/ 90 9± 10 1)、(15 0 9± 12 0 / 91 5± 8 3)mmHg ;有效率分别为 2 3 2 %、6 2 5 %、71 4 %、75 0 %。心率、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2例在卡维地洛剂量达 4 0mg/d时出现头晕、胸闷、气短而退出试验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3 6 %。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肾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且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 ,最适宜剂量为 2 0~ 30m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肾性高血压
下载PDF
丹参酮ⅡA抑制心肌细胞的纤维化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代星 李智慧 +1 位作者 占成业 张莉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0期3715-3722,共8页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通路是心肌纤维化的关键通路;丹参酮ⅡA具有抑制心肌纤维化作用。目的:验证丹参酮Ⅱ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致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出生24h内的SD大鼠心脏,利用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体外培...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通路是心肌纤维化的关键通路;丹参酮ⅡA具有抑制心肌纤维化作用。目的:验证丹参酮Ⅱ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致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出生24h内的SD大鼠心脏,利用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体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取上述第3代心肌成纤维细胞,用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培养15,30,60,120min或6,12,24h后收集细胞,用不同浓度(10-5mol/L、10-4mol/L)丹参酮ⅡA预处理2h后再加入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培养120min或24h后收集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mad7及磷酸化Smad3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磷酸化Smad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一定范围内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结缔组织生长因子、Ⅰ型胶原、磷酸化Smad3及Smad7的表达,刺激终末结缔组织生长因子、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量明显上升(均P<0.01);磷酸化Smad3及Smad7蛋白表达量在刺激后1h达到峰值,表达量显著增加(均P<0.01)。高浓度丹参酮ⅡA预处理可显著下调磷酸化Smad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表达(均P<0.01)。两种浓度的丹参酮ⅡA预处理均可上调Smad7蛋白表达(P<0.05,P<0.01)。提示丹参酮ⅡA对心肌纤维化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上调Smad7蛋白表达,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Smad3磷酸化,部分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与中医药 丹参酮ⅡA 心肌成纤维细胞 心肌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3 SMAD7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Ⅰ型胶原 信号通路 细胞培养 省级基金
下载PDF
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中c-fos,c-jun mRNA表达变化及丹参酮Ⅱ_A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代星 梁黔生 +1 位作者 何雪心 占成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36-939,共4页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c-fos,c-junmRNA表达变化及丹参酮ⅡA的影响。方法:取12只1 d龄新生Wistar乳鼠,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AngⅡ(10-6mol.L-1)组,AngⅡ(10-6mol.L-1)...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c-fos,c-junmRNA表达变化及丹参酮ⅡA的影响。方法:取12只1 d龄新生Wistar乳鼠,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AngⅡ(10-6mol.L-1)组,AngⅡ(10-6mol.L-1)+丹参酮ⅡA(10-8g.L-1)组,AngⅡ(10-6mol.L-1)+缬沙坦(10-6mol.L-1)组,丹参酮ⅡA(10-8g.L-1)组,缬沙坦(10-6mol.L-1)组。相差显微镜测量心肌细胞大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RT-PCR检测心肌细胞c-fos,c-jun mRNA的表达。结果:在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作用30 min后,心肌细胞c-fos,c-jun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AngⅡ作用24 h后,AngⅡ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AngⅡ持续作用7 d后,AngⅡ组心肌细胞直径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采用丹参酮ⅡA或缬沙坦干预,二者可抑制AngⅡ诱导的c-fos,c-jun mRNA的表达增强(P<0.01)、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增加(P<0.01)及心肌细胞直径增大(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c-fos,c-jun的表达增强,减轻心肌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丹参酮ⅡA 心肌细胞肥大 c—fos C-JUN
下载PDF
危重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的活性与SOFA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德红 杨光田 +4 位作者 李树生 刘纯刚 占成业 房明浩 祝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 -κB(NF -κB)的活性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的变化 ,探讨NF -κB对危重病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将入住ICU的 4 0例危重病患者分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和非MODS...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 -κB(NF -κB)的活性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的变化 ,探讨NF -κB对危重病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将入住ICU的 4 0例危重病患者分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和非MODS组 ,存活组和死亡组 ;选择健康体检者 2 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他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 -κB的活性 ,并进行SOFA评分。结果 危重病患者的NF -κB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NF -κB的活性和SOFA评分在MODS组和死亡组分别明显高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 (P <0 0 1) ;NF -κB的活性和SOF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 (r =0 90 2 ,P <0 0 1)。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 -κB的活性是判断危重病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核因子ΚB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预后
下载PDF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线粒体功能变化及山莨菪碱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代星 占成业 邓普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0-301,共2页
目的 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线粒体功能变化及山莨菪碱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缺血 2 0min、再灌注 2h观察脑线粒体呼吸功能、呼吸链氧化酶活性、线粒体内Ca2 +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 目的 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线粒体功能变化及山莨菪碱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缺血 2 0min、再灌注 2h观察脑线粒体呼吸功能、呼吸链氧化酶活性、线粒体内Ca2 +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脑线粒体呼吸控制率、磷氧比、氧化磷酸化效率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琥珀酸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 ,而线粒体Ca2 +、MDA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1) ;再灌注早期给予山莨菪碱治疗后 ,上述线粒体损伤性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山莨菪碱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Ca2 +拮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 脑线粒体功能 山莨菪碱 保护作用
下载PDF
高渗盐水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兔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国寿 白祥军 +1 位作者 占成业 邓普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8-500,共3页
目的研究高渗盐水(HS)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时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在急性肺损伤(ALI)防治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生理盐水处理组(NS组)、高渗盐水治疗组(HS组)。双抗体夹心ELIS... 目的研究高渗盐水(HS)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时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其在急性肺损伤(ALI)防治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生理盐水处理组(NS组)、高渗盐水治疗组(HS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休克前、休克末及复苏后2、4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各细胞因子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mRNA表达水平;显微镜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NS组比较,HS组复苏后4hTNF-α、IL-6、ICAM-1血清浓度及肺组织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IL-10的浓度及mRNA水平明显增高(P<0·05,P<0·01),肺组织的病理学损伤显著减轻。结论HS治疗可抑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时促炎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合成、分泌或表达,同时增加抗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与表达,减轻肺部的炎症反应,发挥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盐水 创伤失血性休克 细胞因子 促炎 抗炎 黏附分子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家兔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流后脑组织[Ca^(2+)]_i和超微结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代星 邓普珍 占成业 《中国急救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84-386,共3页
目的 研究山莨菪碱对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后脑组织游离Ca2 + ([Ca2 + ]i)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闭塞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及体循环低血压法建立家兔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流损伤模型 ,缺血 2 0min ,再灌流 2h。40只家兔... 目的 研究山莨菪碱对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后脑组织游离Ca2 + ([Ca2 + ]i)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闭塞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及体循环低血压法建立家兔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流损伤模型 ,缺血 2 0min ,再灌流 2h。40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流组、治疗组 ,观察了脑组织 [Ca2 + ]i和超微结构及山莨菪碱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 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流组脑组织 [Ca2 + ]i 浓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1) ,而且缺血再灌流组 [Ca2 + ]i 明显高于缺血组(P <0 0 1) ,随着 [Ca2 + ]i 增加 ,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加重。治疗组 [Ca2 + ]i 浓度较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流组明显降低 (P <0 0 1) ,同时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山莨菪碱通过阻断Ca2 + 内流对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完全性脑缺血 超微结构 钙离子 家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