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感染者合并HBV及HCV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稳 姚细安 +1 位作者 唐漾波 占晗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HCV)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60例HIV感染者的HBV和(或)HCV合并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HCV)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60例HIV感染者的HBV和(或)HCV合并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HIV单独感染者、HIV/HBV合并感染者、HIV/HCV合并感染者及HIV/HBV/HCV合并感染者的CD4+T细胞数、CD4+/CD8+细胞比值及HIV-RNA载量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260例HIV感染者中,60例(23.1%)为HIV/HCV合并感染,29例(11.2%)为HIV/HBV合并感染,8例(3.1%)为HIV/HBV/HCV合并感染;男性的HIV/HCV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HIV/HBV和HIV/HCV合并感染者的CD4+/CD8+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HIV/HCV合并感染者的CD4+细胞数显著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3组合并感染者的HIV-RNA载量与HIV单独感染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IV/HCV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HIV/HBV合并感染率;HIV感染者合并HBV、HCV感染可能进一步加重HIV/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以HIV/HCV合并感染尤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肝炎病毒乙型 肝炎病毒 丙型 合并感染
下载PDF
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占晗琳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7期108-110,共3页
目的分析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1组(30例)和研究2组(30例)。研究1组采用HD治疗,... 目的分析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1组(30例)和研究2组(30例)。研究1组采用HD治疗,研究2组采用左卡尼汀联合HD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2组治疗后的肢端疼痛、感觉障碍、麻木、不宁腿综合征改善率均显著高于研究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研究1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HD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增加相关神经传导速度,提升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血液透析 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占晗琳 杨辉辉 徐静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4期100-10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将进行血液透析且伴有皮肤瘙痒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血液透析组(对照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观察1组)和高通量透析组(观察组2组),每组21例。在患者进行首... 目的研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将进行血液透析且伴有皮肤瘙痒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血液透析组(对照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观察1组)和高通量透析组(观察组2组),每组21例。在患者进行首次透析前,后和进行透析12 w后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及可视模拟评分(VAS)变化。结果首次透析后、透析12 w后,观察1组、观察2组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12 w后,观察1组VAS评分(2.18±1.11),观察2组AS评分(2.24±1.1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和高通量透析这两种方法在清除PTH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问题,是治疗维持性HD皮肤瘙痒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下载PDF
泼尼松与环磷酰胺联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占晗琳 杨辉辉 徐静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1期82-83,共2页
目的探究泼尼松与环磷酰胺联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鹰潭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泼尼松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环磷酰... 目的探究泼尼松与环磷酰胺联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鹰潭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泼尼松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环磷酰胺用药,治疗一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泼尼松与环磷酰胺联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效果较单一用泼尼松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减少,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得到提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尼松 环磷酰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血液透析滤过、透析联合灌流和高通量透析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5
作者 占晗琳 《医疗装备》 2017年第15期123-124,共2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HDF)、透析联合灌流(HP+HD)和高通量透析(HF+HD)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25例。第1组采用HDF,第2组采用HP+HD,第3组采用HF+HD。治疗一段时间后分别观测3组收缩压、舒...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HDF)、透析联合灌流(HP+HD)和高通量透析(HF+HD)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25例。第1组采用HDF,第2组采用HP+HD,第3组采用HF+HD。治疗一段时间后分别观测3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甲状旁腺素(PTH)和β_2-微球蛋白(β2-MG)浓度。结果 3组12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收缩压、舒张压、血PTH和血β_2-MG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临床上HDF,HP+HD,HF+HD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均可以使其收缩压、舒张压、血PTH和β_2-MG浓度降低,选择时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发展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滤过 透析联合灌流 高通量透析 尿毒症 高血压
下载PDF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对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认知功能、血氨及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国梁 徐静 +1 位作者 赖鑫 占晗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7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对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认知功能、血氨及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5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鸟氨酸及纳洛...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对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认知功能、血氨及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5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鸟氨酸及纳洛酮。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TBIL)及血氨和血浆β-EP水平的变化,比较神志清醒时间及治疗3 d后的尿量,并观察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7 d后,2组AST、ALT、γ-GT、TBIL及血氨和血浆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神志清醒时间更短,且尿量<1 000 m L的患者更少(P<0.05或P<0.01);治疗7 d后,2组数字连接试验(NCT)结果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数字符号试验(DST)明显升高(P<0.01),其中观察组降低及升高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不仅能有效降低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及血浆β-EP水平,还可改善肝功能,加速神志清醒,提高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氨酸 鸟氨酸 纳洛酮 肝性脑病 内啡肽
下载PDF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策略和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敏伟 刘国梁 +5 位作者 赖鑫 郑要初 徐静 余盈娟 占晗琳 王峰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策略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给予阑尾切除术治疗及抗生素药物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策略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给予阑尾切除术治疗及抗生素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疼痛缓解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69.56%,与对照组的93.48%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87%vs 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vs 13.04%,P<0.05)。结论抗生素治疗虽有一定的复发率,但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抗生素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对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及小儿,具有安全性;但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筛选,以免延误最佳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抗生素 阑尾切除术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探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赖鑫 刘国梁 +6 位作者 郑敏伟 徐月圆 郑要初 徐静 余盈娟 占晗琳 王峰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979-980,共2页
目的评价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PCT水平,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PC... 目的评价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PCT水平,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T水平逐渐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7d后,观察组血清PCT水平恢复正常,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d PCT水平显著高于非手术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2d、5d时,血清PCT水平在不同病情程度患者间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最高,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次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最低。结论血清PCT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阑尾感染程度,在急性阑尾炎诊断、鉴别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指导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评估化脓、坏疽等并发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血清降钙素原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血清N端脑钠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卫星 张克凤 +4 位作者 滕玮 黄爱青 夏梨萍 徐静 占晗琳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N端脑钠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诊断意义,为其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按照抽样方法对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接诊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研究,以下腔静脉直径/体表面积(VCD)为依据分为:高容量组(VCD≥11.5... 目的分析血清N端脑钠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诊断意义,为其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按照抽样方法对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接诊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研究,以下腔静脉直径/体表面积(VCD)为依据分为:高容量组(VCD≥11.5mm/m2)、低容量组(VCD<11.5mm/m2),均40例,比较两组血压、超滤量、血清NT-proBNP水平以及透析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透析后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低于透析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容量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血清NT-pro BNP水平均高于低容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容量组干体重降低后VCD、血清NT-pro BNP水平低于调整干体重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合透析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变化,即可评估其血容量状态,以指导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减少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清N端脑钠肽 诊断意义
下载PDF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毒素清除及充分性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静 占晗琳 杨辉辉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1期80-82,共3页
目的研究比较三种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毒素的清除效果以及透析的充分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鹰潭市人民医院肾病患者63例,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以及观察2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血液透析进行毒... 目的研究比较三种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毒素的清除效果以及透析的充分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鹰潭市人民医院肾病患者63例,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以及观察2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血液透析进行毒素的清除,观察1组采用血液透析滤过进行毒素的清除,观察2组患者采用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肾病患者进行甲状旁腺素的清除。对比3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肌酐、尿素氮、磷及PTH的浓度以及毒素的清除率和血液透析的充分性。结果(1)毒素浓度变化:3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素氮、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1、2组PTH的浓度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毒素清除率比较:3组血清肌酐、尿素氮以及磷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1组、观察2组PTH清除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透析充分性:3组患者透析充分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清除血清肌酐、尿素氮、磷,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能清除血清肌酐、尿素氮、磷以及PTH,清除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毒素清除 血液灌流
下载PDF
胃癌CT征象与组织分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国梁 徐静 +1 位作者 王峰 占晗琳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122-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的螺旋CT征象与组织分化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更对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胃癌的术前行低张力水充盈螺旋CT及增强扫描结果,并将螺旋CT结果与术后病理及组织分化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胃癌组织分化与CT图像上病灶大小(χ^2=4.... 目的探讨胃癌的螺旋CT征象与组织分化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更对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胃癌的术前行低张力水充盈螺旋CT及增强扫描结果,并将螺旋CT结果与术后病理及组织分化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胃癌组织分化与CT图像上病灶大小(χ^2=4.910,P=0.027)、浆膜侵犯(χ^2=9.899,P=0.002)、淋巴结转移(χ^2=9.770,P=0.002)及术前分期(χ^2=22.117,P〈0.001)具有相关性。结论胃癌分化程度与螺旋CT上病灶的浸润转移密相关,螺旋CT做为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初步估计胃癌的组织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胃癌 组织分化
下载PDF
常用血液透析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分析
12
作者 杨辉辉 占晗琳 徐静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3期138-140,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常用血液透析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选取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82例。采用随机分配法,将82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血液透析对... 目的研究分析常用血液透析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选取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82例。采用随机分配法,将82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血液透析对肾病患者进行甲状旁腺素的清除,观察组患者采用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肾病患者进行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所有患者的治疗期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甲状旁腺素的浓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浓度为(157.29±54.85)pg/m L,对照组为(251.83±69.46)pg/m L。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浓度显著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共6例,发生概率14.6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58%(P<0.05)。结论采用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良好,能够显著降低肾病患者甲状旁腺素的浓度,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清甲状旁腺素 清除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结肠镜下诊治不典型阑尾炎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刘国梁 郑敏伟 +6 位作者 赖鑫 徐月圆 郑要初 徐静 余盈娟 占晗琳 王峰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794-795,共2页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诊治不典型阑尾炎的可靠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不典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予以结肠镜下治疗+术后头孢哌酮、甲硝唑抗感染治疗,对照组仅予以...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诊治不典型阑尾炎的可靠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不典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予以结肠镜下治疗+术后头孢哌酮、甲硝唑抗感染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头孢哌酮+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痛缓解天数、血象恢复情况、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天数、白细胞恢复正常平均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治疗费用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中阑尾开口周围粘膜处炎症11例、回肠末端炎症4例、回盲部溃疡1例,其余结肠镜检查无异常。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vs 25.00%)和术后复发率(0%vs 10.00%)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肠镜对于不典型阑尾炎有良好的诊断作用,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法;同时结肠镜下治疗不典型阑尾炎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阑尾炎 结肠镜 治疗效果 诊治
下载PDF
HLA-Ⅰ基因型对HIV-1感染患儿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的影响
14
作者 占晗琳 唐漾波 +1 位作者 赵稳 唐小平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 对HIV-1感染患儿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基因型进行分析,探讨其对HIV-1特异性CTL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以HIV-1 P24区域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的12个重叠肽段组成的肽段库作为特异性抗原表位,对5例... 目的 对HIV-1感染患儿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基因型进行分析,探讨其对HIV-1特异性CTL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以HIV-1 P24区域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的12个重叠肽段组成的肽段库作为特异性抗原表位,对5例接受HAART后的HIV-1感染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IFN-γ分泌细胞频数进行测定研究.同时,还采用了PCR-序列特异引物技术(PCR-SSP)及PCR-直接碱基序列分析基因分型技术(PCR-SBT)对这5例患儿进行了HLA-Ⅰ等位基因分型及HLA-B*高分辨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5例HIV-1感染息儿中,4例HLA-B*基因型为B*40,其中3例为HLA-B*4001,1例为HLA-B*4002.其HIV-1抗原特异性CTL应答水平差异明显.5例患儿均未出现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结论 基因型为HLA-B*40的儿童可能更易感染HIV-1,HLA-B*40可能影响HIV-1感染患儿的抗原特异性CTL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 细胞毒性T细胞 HAART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原文传递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对HIV-1特异性CTL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稳 唐漾波 +3 位作者 唐小平 张复春 蔡卫平 占晗琳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 研究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对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以HIV-1 P24编码区的氨基酸序... 目的 研究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对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以HIV-1 P24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的12个重叠肽段组成的肽段库作为特异性抗原表位,对38例接受HAART和31例未接受HAART的HIV-1感染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干扰素γ(IFNγ)分泌细胞频率进行测定研究.应用χ2检验及秩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治疗组和未治疗组之间HIV-1抗原特异性CTL细胞免疫应答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的HIV-1抗原特异性CTL阳性应答率为65.8%(24/38),未治疗组为32.3%(10/31),治疗组显著高于未治疗组(χ2=6.522,P<0.05).在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350个/μL的HIV-1感染者中,治疗组HIV-1抗原特异性CTL应答频率显著高于未治疗组(Z=-2.819,P<0.05).此外,治疗组中HAART时间超过12个月者,其HIV-1抗原特异性CTL应答频率明显高于HAART时间未超过12个月者(Z=-2.195,P<0.05).结论 HAART尤其是长疗程治疗可以增强HIV-1抗原特异性CTL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 细胞毒性T细胞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原文传递
HLA-Ⅰ等位基因对HIV-1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16
作者 唐漾波 赵稳 +4 位作者 唐小平 占晗琳 蔡卫平 陈谐捷 张复春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HLA-Ⅰ等位基因对HIV-1抗原特异性CTL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以HIV-1 P24区域的12个重叠肽段作为特异性肽段表位,刺激100例HIV-1感染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检测IFN-γ分泌细胞频...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HLA-Ⅰ等位基因对HIV-1抗原特异性CTL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以HIV-1 P24区域的12个重叠肽段作为特异性肽段表位,刺激100例HIV-1感染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检测IFN-γ分泌细胞频率;并用PCR特异性引物扩增法测定上述研究对象的HLA-Ⅰ A/B/Cw等位基因型,并根据基因型分布频率将HIA-Ⅰ等位基因分为常见基因型和不常见基因型.结果 在HLA-A等位基因中,HIV-1抗原特异性CTL阳性应答率由高到低为表达不常见基因HLA-A*rare(57.1%)、-A*11(55.0%)和-A*33(50.8%),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74,P>0.05).在HLA-A/B/Cw等位基因中,具有高应答率的分别为HLA-A*rare(57.1%)、HLA-B*58(61.9%)和HLA-Cw*07(52.8%).在HLA-B等位基因中,携带HLA-B*18、-B*40和-B*58基因型的感染者具有较强的HIV-1抗原特异性CTL应答,以HLA-B*18/-B*40杂合状态的感染者更为明显.结论 HIV-1感染者的特异性CTL应答似乎与HLA-A/B/Cw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关;HLA-B等位基因显著影响HIV-1感染者的特异性CTL应答;HLA-B*58、-B*40、-B*18基因型可能是HIV-1肽段表位的限制性HLA-Ⅰ位点,其中HLA-B*40/-B*18杂合状态的感染者对HIV-1表位的特异性CTL应答可能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1 基因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酶联免疫斑点实验
原文传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单纯及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漾波 占晗琳 +2 位作者 曹孟丽 赵稳 平岖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6-220,共5页
目的了解单纯感染HIV-1及合并感染HCV时HIV-1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方法单纯HIV-1感染者26例和HIV-1/HCV合并感染者23例,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选出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采用酶... 目的了解单纯感染HIV-1及合并感染HCV时HIV-1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方法单纯HIV-1感染者26例和HIV-1/HCV合并感染者23例,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选出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测定(ELISPOT),以HIV-1P24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12个重叠肽段组成的肽段库作为特异性抗原表位,测定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PBMC的IFN-7分泌细胞频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IV-1RNA。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Mann-WhitneyU检验,Spearman评价组间相关性。结果单纯HIV-1感染者的HIV-1抗原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25斑点形成细胞(SFC)/10。细胞,显著低于CD8+T淋巴细胞的38SFC/10。细胞(F=4.592,P=0.037)及PBMC的53SFC/10^6细胞(F=5.436,P=0.025)。HIV-1/HCV合并感染者的HIV-1抗原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5SFC/10^6细胞,Z=2.432,P=0.015)、CD8+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5SFC/10^6细胞,Z=-1.996,P=0.046)及PBMC(中位数为10SFC/10。细胞,Z=2.306,P=0.021)的应答频数显著低于单纯HIV-1感染者。结论在HIV-1感染中,CD4+T淋巴细胞能对HIV-1产生-定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但是其强度弱于CD8+T淋巴细胞;合并HCV感染可能体HIV-1臆诳者的H1V-1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强度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肝炎病毒属 重叠感染 CD4阳性T淋巴细胞 CD8阳性T淋巴细胞 酶联免疫斑点测定
原文传递
抗病毒治疗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单纯及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漾波 平岖 +2 位作者 占晗琳 曹孟丽 唐小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22-624,共3页
由于HIV-1和HC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HIV-1/HCV合并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也成为HIV-1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往研究发现,HCV是通过激发持续免疫介导的反应引起肝脏损害.而HIV-1也可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当两种病毒合并感染时,发... 由于HIV-1和HC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HIV-1/HCV合并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也成为HIV-1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往研究发现,HCV是通过激发持续免疫介导的反应引起肝脏损害.而HIV-1也可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当两种病毒合并感染时,发生肝硬化的危险增加,肝脏纤维化的进程明显加速,快者可从最初感染HCV起6~10年即发展至肝硬化[1].既往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可能参与HIV活化,在调节免疫应答和维持免疫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3].既往很多研究已证实HIV感染导致细胞因子失调,Th1细胞因子IL-2和γ干扰素普遍减少,而Th2细胞因子IL-4、IL-10、促炎细胞因子和TNF是增加的.而Attar等[4]也发现丙型肝炎患者病情向肝硬化、腹水等进展的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因子的变化.但目前,对HIV 1单纯感染、HIV 1/HCV合并感染和健康人群血浆中有关细胞因子变化的比较并不多,因此展开此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细胞因子水平 抗病毒治疗 HIV-1感染者 TH1细胞因子 TH2细胞因子 慢性肝脏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