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烘焙程度‘春闺’闽北乌龙茶风味品质分析
1
作者 占鑫怡 欧晓西 +5 位作者 张雯萍 周晶晶 黄慧清 赵梦莹 李鑫磊 孙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2-253,共12页
采用感官审评、生化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TOF-MS)对不同烘焙程度‘春闺’闽北乌龙茶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 采用感官审评、生化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TOF-MS)对不同烘焙程度‘春闺’闽北乌龙茶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趋势模型探究其感官品质、常规生化成分、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及挥发性物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轻火‘春闺’感官审评总分为(91.3~93.65),略低于中火‘春闺’(93.6~94.15);生化成分中,轻火‘春闺’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中火(P<0.05),中火‘春闺’的的茶黄素、茶褐素含量及酚氨比显著高于轻火火‘春闺’(P<0.05);对氨基酸组分进行TAV值计算得到,轻火‘春闺’主要呈味贡献氨基酸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及茶氨酸,中火‘春闺’为半胱氨酸、谷氨酸及茶氨酸;在主要差异挥发性物质中,轻火‘春闺’的橙花叔醇、吲哚、α-法尼烯及顺-茉莉酮等花香类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高于中火‘春闺’(P<0.05);中火‘春闺’的顺-芳樟醇氧化物、茶吡咯、2,5-二甲基吡嗪、糠醛、脱氢-β-紫罗兰酮及二氢猕猴桃内酯含量显著高于轻火‘春闺’(P<0.05)。‘春闺’闽北乌龙茶适合采用中火烘焙工艺,其滋味醇爽浓厚有花香,香气类型呈现为花香馥郁,综合品质较优。本研究为‘春闺’闽北乌龙茶配套加工工艺和风味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闺’ 闽北乌龙茶 烘焙程度 滋味活性值 香气 滋味
下载PDF
不同摇青程度春闺闽北乌龙茶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占鑫怡 杨云 +4 位作者 陈彬 黄慧清 赵梦莹 李鑫磊 孙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1-279,共9页
为探讨春闺品种加工闽北乌龙茶的工艺特点,本文采用感官审评、生化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QqQ-MS)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TOF-MS),研究不同摇青程度春闺闽北乌龙茶在... 为探讨春闺品种加工闽北乌龙茶的工艺特点,本文采用感官审评、生化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QqQ-MS)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TOF-MS),研究不同摇青程度春闺闽北乌龙茶在感官品质、理化品质、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挥发性物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轻摇处理外形紧结,花香显,滋味鲜爽,感官品质总分90.6;重摇处理外形稍松,花香显,滋味浓醇,感官总分88.0。轻摇春闺各儿茶素组分均显著高于重摇(P<0.05),氨基酸含量总体高于重摇处理,氨基酸组分含量中谷氨酰胺及精氨酸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重摇处理后茶氨酸与谷氨酸含量降低较多。随着摇青程度的增加,橙花叔醇、香叶醇、己酸叶醇酯、苯甲醇、己酸己酯含量显著增加(P<0.05),吲哚、α-法呢烯、茉莉内酯、苯乙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及脱氢芳樟醇含量显著减少(P<0.05)。综上,春闺茶轻摇青处理,茶汤滋味鲜爽,收敛性强,香气高扬且花果香显,茶多酚、儿茶素及氨基酸含量高;重摇青处理,滋味浓醇回甘好,香气层次丰富花香显,黄酮含量高,儿茶素与氨基酸含量明显下降。这可为闽北地区春闺乌龙茶加工定向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闺 闽北乌龙茶 摇青程度 滋味 香气
下载PDF
茶树新品系‘606’乌龙茶在不同季节的品质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慧清 杨云 +6 位作者 柳镇章 方舟 林佳琪 湛水秀 占鑫怡 陈常颂 孙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72-281,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季节对茶树新品系‘606’乌龙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 MS)靶向代谢组学、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S-SPME-GC-TOFMS)技术及电子鼻技术(Electronic nose)... 为探究不同季节对茶树新品系‘606’乌龙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 MS)靶向代谢组学、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S-SPME-GC-TOFMS)技术及电子鼻技术(Electronic nose)对新品系‘606’乌龙茶的品质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测定,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获取不同季节茶样组间差异。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呈现春季>秋季>夏季,春季鲜味类氨基酸显著高于秋季与夏季(P<0.05),苦味类氨基酸在夏茶中相对含量较春、秋茶高。儿茶素总量呈现秋茶>夏茶>春茶的规律。氨基酸与儿茶素的差异是造成春、夏、秋茶不同风味品质特征的重要原因。3个季节新品系‘606’乌龙茶共鉴定86种主要特征挥发性成分,醇类和碳氢化合物挥发性组分含量较高,酮类物质是春茶的特征挥发性成分,α-法呢烯是夏茶的特征挥发性成分,反式-橙花叔醇、吲哚、己酸叶醇酯是秋茶的特征挥发性成分。通过建立PLS-DA模型可将3个季节的茶样明显区分,鉴定出23种区分不同季节新品系‘606’乌龙茶的差异挥发性化合物。电子鼻传感器S1,S2,S6,S7,S10在不同季节新品系‘606’乌龙茶的区分中起重要作用,含氮化合物与碳氢化合物是区分不同季节茶样的重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系‘606’ 乌龙茶 不同季节 品质
下载PDF
新品系‘606’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呈味物质的变化与品质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杨云 刘彬彬 +7 位作者 周子维 吴晴阳 林宏政 胡清财 陈彬 占鑫怡 陈常颂 孙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11-318,共8页
新品系‘606’是由黄旦自然杂交后代单株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加工乌龙茶香气持久,品种风格独特,制优率高。为了解新品系‘606’乌龙茶在加工过程中呈味物质的变化和滋味品质特征,本实验以茶树新品系‘606’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 新品系‘606’是由黄旦自然杂交后代单株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加工乌龙茶香气持久,品种风格独特,制优率高。为了解新品系‘606’乌龙茶在加工过程中呈味物质的变化和滋味品质特征,本实验以茶树新品系‘606’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等方法,对其加工过程中的氨基酸和儿茶素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并与黄旦毛茶的含量和感官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品系‘606’乌龙茶氨基酸含量总体先增后降,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丝氨酸、天冬酰胺是不同加工过程中的差异氨基酸;儿茶素含量持续下降,做青和揉捻是主要的影响工序。甜味类、苦味类、酸味类和芳香类氨基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黄旦(P<0.01);鲜叶和毛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o-(3-o-methyl)-gallate,EGCG3"Me)含量(分别为12.22和7.99 mg/g)远高于其他茶树品种,可能是高EGCG3"Me的乌龙茶资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新品系‘606’呈味物质层次感丰富,具有鲜爽醇厚、顺滑回甘、水香较显的滋味特色。本实验为乌龙茶新品系品质分析、生产加工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系‘606’ 乌龙茶 氨基酸 儿茶素 加工过程 呈味物质 品质分析
下载PDF
新式茶饮茶基底应用现状研究进展
5
作者 赵梦莹 陈彬 +3 位作者 占鑫怡 游芳宁 林宏政 孙云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2年第4期279-286,共8页
[目的]探究新式茶饮茶基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茶基底的创新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及市场调研,分析了新式茶饮茶基底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当前茶基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结果]花茶、红茶和乌龙茶等是新式茶饮中较常... [目的]探究新式茶饮茶基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茶基底的创新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及市场调研,分析了新式茶饮茶基底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当前茶基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结果]花茶、红茶和乌龙茶等是新式茶饮中较常用的茶基底。当前新式茶饮茶基底存在品种单一、产品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安全待加强等问题,可通过创新加工与拼配、提升茶叶原料质量及茶叶深加工等进行品质控制。[结论]保证茶基底品质的同时提升创新力,是提高茶饮品牌竞争力,促进新式茶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茶饮 茶基底 加工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