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向安全的可公开验证无证书混合签密方案 被引量:5
1
作者 卢万谊 韩益亮 +1 位作者 杨晓元 王绪安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14-2817,共4页
签密高效地解决了在一个逻辑步骤内不能同时完成对消息签名和加密的问题.无证书混合签密方案解决了传统公钥密码体制的证书管理问题和消息长度受限问题、基于身份密码体制的密钥托管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新的无证书混合签密方案.方案利用... 签密高效地解决了在一个逻辑步骤内不能同时完成对消息签名和加密的问题.无证书混合签密方案解决了传统公钥密码体制的证书管理问题和消息长度受限问题、基于身份密码体制的密钥托管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新的无证书混合签密方案.方案利用双线性对,将无证书签密和混合加密相结合,并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中利用双线性Diffie-Hellman假设证明了方案的机密性,利用计算性Diffie-Hellman假设证明了方案的不可伪造性.方案还满足可公开验证性和前向安全性,与同类方案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密文长度相当的情况下,运算量更小,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证书混合签密 双线性对 可公开验证 前向安全
下载PDF
支持电路结构的多线性映射属性签密方案 被引量:4
2
作者 韩益亮 卢万谊 杨晓元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7-32,共6页
属性基密码体制既克服了传统密码体制访问控制单一的缺点,又能同时实现对机密性和不可伪造性的保护。设计了一个多线性映射属性签密方案,方案以Sahai等提出的支持多线性映射的单调电路作为访问结构,并引入运算外包策略,方案能够够支持... 属性基密码体制既克服了传统密码体制访问控制单一的缺点,又能同时实现对机密性和不可伪造性的保护。设计了一个多线性映射属性签密方案,方案以Sahai等提出的支持多线性映射的单调电路作为访问结构,并引入运算外包策略,方案能够够支持任意扇出,降低了解签密者的计算代价。同时在k阶多线性假设下证明了方案的安全性。与一般属性签密方案相比,当属性个数无穷大时解签密者的密钥传输效率可提高约66.7%,签密文长度固定,与属性个数无关,解签密者的运算量仅为8p+(n+3)e,此外方案还满足可公开验证性,可应用到社交网络等新型网络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钥密码 网络安全 属性签密
下载PDF
适用于网络大数据的属性基广义签密方案 被引量:2
3
作者 韩益亮 卢万谊 +1 位作者 武光明 杨晓元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3-29,共7页
网络大数据应用对安全性的需求多样而灵活.属性基广义签密能够根据用户属性来确定接收者,且能根据不同的需求自适应地提供独立的或者复合的机密、不可伪造性,克服了传统公钥密码的瓶颈.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大数据的属性基广义签密方案,能... 网络大数据应用对安全性的需求多样而灵活.属性基广义签密能够根据用户属性来确定接收者,且能根据不同的需求自适应地提供独立的或者复合的机密、不可伪造性,克服了传统公钥密码的瓶颈.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大数据的属性基广义签密方案,能实现在签密、加密和签名间的自适应转换.方案利用非单调访问结构,支持与、或、非和门限操作,能提供更灵活的访问控制;利用零内积加密方法实现了密文长度固定,在加密模式下为2|G|+nm,在签名模式下为3|G|+nm,在签密模式下为5|G|+nm,与属性数目无关.在标准模型下基于q-DBDHE问题证明了签密及加密模式下的机密性和签密及签名模式下的不可伪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属性基加密 广义签密 签密 非单调访问结构
下载PDF
一个可追踪身份的门限属性签名方案 被引量:1
4
作者 行韩睿 卢万谊 +1 位作者 魏立线 韩益亮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6-209,共4页
在基于属性的签名中,签名者的身份是由一系列属性组成的集合来表示且满足匿名性,但同时签名者也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滥用签名。提出了一个可追踪身份的门限属性签名方案,它利用PKG生成的追踪密钥和比特加密的非交互证据不可区分证明,实现... 在基于属性的签名中,签名者的身份是由一系列属性组成的集合来表示且满足匿名性,但同时签名者也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滥用签名。提出了一个可追踪身份的门限属性签名方案,它利用PKG生成的追踪密钥和比特加密的非交互证据不可区分证明,实现了属性签名的可追踪性和不可联系性。方案的安全性基于计算性Diffie-Hellman假设,与现有方案相比,公钥长度、私钥长度和签名运算量明显减少,适用于通信网络带宽受限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签名 可追踪性 不可联系性 计算性Diffie-Hellman假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