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士林纱卷铆钉样缝合加压包扎对腋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卢井发 曾招林 +1 位作者 叶小英 万春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7-60,共4页
目的:研究凡士林纱卷铆钉样缝合加压包扎对腋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01例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微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术治疗。治疗组61例,采用凡士林纱卷铆钉样缝合加压包扎,对照组40例,采用“8”字... 目的:研究凡士林纱卷铆钉样缝合加压包扎对腋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01例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微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术治疗。治疗组61例,采用凡士林纱卷铆钉样缝合加压包扎,对照组40例,采用“8”字绷带包扎。结果:治疗组皮下血肿、皮肤坏死、切口愈合延迟、瘢痕的发生率(分别为0.82%、0.82%、1.64%、2.46%)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5%、7.5%、8.7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对照组术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64%、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满意度为93.44%,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结论:与“8”字绷带包扎相比,凡士林纱卷铆钉样缝合加压包扎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腋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大汗腺 包扎 血肿 坏死 瘢痕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基因及生物制剂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华清 吉晓娟 +5 位作者 陈诗琪 卢井发 郑威 万春雷 叶小英 李龙年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8期1982-1985,共4页
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常见的皮肤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存在转移和治疗后复发的风险。基因突变是CSCC发病的重要原因,其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基因和分子,包括肿瘤蛋白p53(TP53)、notch受体(NOTCH)、大鼠肉瘤癌基因(R... 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常见的皮肤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存在转移和治疗后复发的风险。基因突变是CSCC发病的重要原因,其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基因和分子,包括肿瘤蛋白p53(TP53)、notch受体(NOTCH)、大鼠肉瘤癌基因(RA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CDKN2A)、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染色体定位的astrin/SPAG5结合蛋白(KNSTRN)、非典型钙黏蛋白1(FAT1)、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11(CARD1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对每一个分子变异的研究都有可能成为CSCC治疗的靶点,近年来生物制剂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生物制剂的出现改变了CSCC的治疗格局,使CSCC的治疗前景更广阔。本文对CSCC的突变基因、分子及其相关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CSCC发生机制和生物制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基因突变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生物制剂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2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卢井发 尤聪 +2 位作者 黄雪娇 万春雷 叶小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6期120-123,共4页
报道并分析2例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复习国内外文献,综述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的特点,提高临床医生本病的诊治水平。本研究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为8岁儿童和68岁成人,均累及上肢关节,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并发肠套叠,并行手术治疗。应... 报道并分析2例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复习国内外文献,综述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的特点,提高临床医生本病的诊治水平。本研究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为8岁儿童和68岁成人,均累及上肢关节,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并发肠套叠,并行手术治疗。应用万方数据库及Pub Med数据库查找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的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其发病特点、诊治方案,发现过敏性紫癜可累及上肢关节、胃肠道,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主要见于儿童,较少发生于成人,行腹部B超或CT可见同心圆征,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并不能阻止肠套叠的发生,不管是儿童或成人过敏性紫癜患者,任何时间出现腹痛,均应高度警惕合并肠套叠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肠套叠 儿童 成人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和系统性硬皮病重叠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卢井发 叶小英 +5 位作者 万春雷 黄东北 尤聪 林儒斌 郑威 曾招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41-942,977,共3页
患者男,36岁。前额、面部皮肤红斑伴瘙痒1年余,四肢乏力4月余。1年前前额、面部出现红斑、脱屑,伴有瘙痒;8个月后出现站立困难,自觉无力,双手手指肿胀呈紫红色,在当地检查示肌酶升高;1个月前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持续不愈,右侧腕关节、双... 患者男,36岁。前额、面部皮肤红斑伴瘙痒1年余,四肢乏力4月余。1年前前额、面部出现红斑、脱屑,伴有瘙痒;8个月后出现站立困难,自觉无力,双手手指肿胀呈紫红色,在当地检查示肌酶升高;1个月前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持续不愈,右侧腕关节、双侧膝关节相继出现疼痛,胸前、前额皮肤变硬、发亮有光泽。实验室检查:ALT 78U/L,AST 200U/L,LDH 601U/L,CK 5 472U/L,CK-MB 127U/L;SSA(+),Ro-52(+),ANA 1∶320(+)。胸部CT示间质性肺炎;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紫外线光敏检查阳性。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和硬皮病重叠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多发性肌炎 系统性硬皮病.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与白介素-1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卢井发 罗迪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8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P-Stat3)与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实验组23例,对照组14例。两组均采用...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P-Stat3)与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实验组23例,对照组14例。两组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P-Stat3与IL-17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银屑病皮损中P-Stat3和IL-17均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5.043和-4.324,均P<0.01),并且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为rs=0.713和rs=0.797,均P<0.001),P-Stat3和IL-17呈正相关(rs=0.762,P<0.001)。结论 P-Stat3和IL-17在银屑病皮损中明显升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白介素-17
下载PDF
透明细胞汗腺瘤 被引量:1
6
作者 卢井发 黄东北 +2 位作者 万春雷 曾招林 叶小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52-754,共3页
报告1例皮肤透明细胞汗腺瘤。患者女,77岁。右侧胸壁结节1年。约3 cm×1.5 cm大小,孤立、境界清楚,呈半透明红色结节,质硬,顶端宽大,基底较窄,呈分叶状,表面光滑。治疗上予局部麻醉下完整切除结节。术后皮损组织病理明确诊断为透明... 报告1例皮肤透明细胞汗腺瘤。患者女,77岁。右侧胸壁结节1年。约3 cm×1.5 cm大小,孤立、境界清楚,呈半透明红色结节,质硬,顶端宽大,基底较窄,呈分叶状,表面光滑。治疗上予局部麻醉下完整切除结节。术后皮损组织病理明确诊断为透明细胞汗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瘤 透明细胞
下载PDF
STA-21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对P-Stat3和IL-17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卢井发 黄雪娇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3期3514-3515,共2页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STA-21对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和白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A-21治疗2周前后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P-Stat3、IL-17的表达。结果 STA-21治疗寻常型银屑病2周...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STA-21对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和白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A-21治疗2周前后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P-Stat3、IL-17的表达。结果 STA-21治疗寻常型银屑病2周后,P-Stat3和IL-17的水平下降,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06、-4.931,P<0.01)。结论 STA-21可通过下调P-Stat3和IL-17的表达而达到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IL-17、STA-21
下载PDF
婴儿大疱性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
8
作者 卢井发 李龙年 +1 位作者 叶小英 万春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2-364,共3页
1病历摘要患儿女,5个月。因胸部出现水疱20 d,泛发至躯干10 d,于2018年5月24日来我院就诊。患儿20 d前无明显诱因胸部皮肤出现约绿豆大水疱,未予诊治。10 d前水疱增多、增大,并蔓延至腹部及背部,患儿自行搔抓后可出现条状隆起,伴发热,... 1病历摘要患儿女,5个月。因胸部出现水疱20 d,泛发至躯干10 d,于2018年5月24日来我院就诊。患儿20 d前无明显诱因胸部皮肤出现约绿豆大水疱,未予诊治。10 d前水疱增多、增大,并蔓延至腹部及背部,患儿自行搔抓后可出现条状隆起,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8℃。其母述2 d前患儿洗澡后上述部位水疱增多,体温升高至39.0℃,自服退热药后热退,水疱无明显变化。近20 d体重减轻2 kg。既往有荨麻疹病史1个月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增生症 大疱性 婴儿
下载PDF
外科切削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恶性肿瘤28例临床观察
9
作者 卢井发 黄雪娇 +2 位作者 闫越颖 曾招林 万春雷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1174-1177,1215,共5页
目的:观察外科切削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不宜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皮肤恶性肿瘤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59例患者根据肿瘤情况及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应用外科切削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恶性肿瘤;对照组(31例)... 目的:观察外科切削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不宜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皮肤恶性肿瘤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59例患者根据肿瘤情况及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应用外科切削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恶性肿瘤;对照组(31例)单纯采用手术切除治疗。于1年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有效率分别为96.43%、9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3),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治疗组皮损短径、长径分别为(0.91±0.60)cm、(1.18±0.79)cm,对照组短径、长径分别为(1.89±1.13)cm、(2.46±1.63)cm,两组皮损短径、长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组、对照组肿瘤位于特殊部位者分别占78.57%、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外科切削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纯外科手术切除相近,可作为治疗特殊部位或者特殊人群皮肤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且更适合小面积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肿瘤的大小、部位是患者和医师选择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皮肤恶性肿瘤 光动力治疗 5-氨基酮戊酸
下载PDF
以环状红斑为主要表现的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10
作者 卢井发 朱佳妮 +1 位作者 叶小英 万春雷 《皮肤科学通报》 2022年第3期248-252,M0008,共6页
患者女,12岁,全身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半年。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可见弥漫性分布的、大小不等的环形红斑,大部分呈同心圆状,边缘散在少许水疱,无瘢痕形成。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3.46×10^(9)/L,补体C348.16 mg/dL,补体C47.25mg/d L,... 患者女,12岁,全身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半年。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可见弥漫性分布的、大小不等的环形红斑,大部分呈同心圆状,边缘散在少许水疱,无瘢痕形成。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3.46×10^(9)/L,补体C348.16 mg/dL,补体C47.25mg/d L,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o-52抗体均阳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形成,浅层周围血管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C3真表皮交界处颗粒状、线状沉积。IgG、IgA、IgM真表皮交界处线状沉积。诊断: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给予甲泼尼龙30 mg/d、巴瑞替尼2 mg/d治疗,1周后皮损基本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斑。随访4个月,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大疱性 环状红斑 巴瑞替尼
下载PDF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8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1
作者 曾招林 卢井发 +1 位作者 陈晓明 叶小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09-1310,共2页
目的评价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与卤米松软膏进行自身对照。方法患者治疗侧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侧外用卤米松软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和2周后随访判定治疗结果。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 目的评价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与卤米松软膏进行自身对照。方法患者治疗侧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侧外用卤米松软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和2周后随访判定治疗结果。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侧有效率为93.02%,对照侧为69.77%,两组有效率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医生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氟米松软膏 卤米松软膏 慢性湿疹 神经性皮炎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和硬皮病重叠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招林 卢井发 +1 位作者 万春雷 叶小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4-954,956,共2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4岁。全身关节疼痛3年,肌无力、皮肤肿胀及变硬2个月。3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踝关节肿痛,当地医院以“痛风”予激素治疗后(药名不详),症状好转,但停药后不久病情复发,且左踝关节、双肘、肩、腕、指关节等处相...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4岁。全身关节疼痛3年,肌无力、皮肤肿胀及变硬2个月。3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踝关节肿痛,当地医院以“痛风”予激素治疗后(药名不详),症状好转,但停药后不久病情复发,且左踝关节、双肘、肩、腕、指关节等处相继出现肿痛,多次到当地医院诊治,疗效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重叠综合征 多发性肌炎 硬皮病 踝关节肿痛 临床资料 关节疼痛 皮肤肿胀
下载PDF
复发性线状棘层松解性皮病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东北 卢井发 +4 位作者 陈晓明 张文华 温琼 尤聪 叶小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28-829,共2页
患者女,4岁。反复左股部红斑、水疱伴瘙痒3年余,再发2个月。皮肤科情况:左股部水肿性红斑、斑片、色素沉着斑,局部可见水疱,尼氏征阳性,皮疹沿Blaschko线呈线状分布。皮肤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具有不完全的棘层松... 患者女,4岁。反复左股部红斑、水疱伴瘙痒3年余,再发2个月。皮肤科情况:左股部水肿性红斑、斑片、色素沉着斑,局部可见水疱,尼氏征阳性,皮疹沿Blaschko线呈线状分布。皮肤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具有不完全的棘层松解,呈倒塌的砖墙样改变。诊断:复发性线状棘层松解性皮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层松解性皮病 线状 复发性
下载PDF
婴儿带状疱疹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招林 卢井发 +2 位作者 林儒斌 万春雷 叶小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4-424,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儿男,3个月。左侧背部下方及腰腹部皮肤出现红班和水疱3d。3d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左侧背部下方出现粟粒至绿豆大红班和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清亮,未予治疗,后皮疹渐增多,累及左侧腰腹部,背部下方少许水疱破裂和糜... 1临床资料 患儿男,3个月。左侧背部下方及腰腹部皮肤出现红班和水疱3d。3d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左侧背部下方出现粟粒至绿豆大红班和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清亮,未予治疗,后皮疹渐增多,累及左侧腰腹部,背部下方少许水疱破裂和糜烂,疱液清亮或浑浊,呈带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婴儿 临床资料 腹部皮肤 腰腹部 水疱 背部 患儿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220例临床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尤聪 卢井发 +1 位作者 陈晓明 叶小英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10-611,共2页
目的: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岁以下儿童为好发人群,39例患儿发病前有明显诱因,178例临床标本培养,有12例... 目的: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岁以下儿童为好发人群,39例患儿发病前有明显诱因,178例临床标本培养,有12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20例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均痊愈。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大部分病例无法找到明确诱因,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一代、二代头孢类抗生素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招林 卢井发 +1 位作者 杨惠芳 叶小英 《中国处方药》 2013年第6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和盐酸依匹斯汀,对照组只给予盐酸依匹斯汀,疗程4周。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和盐酸依匹斯汀,对照组只给予盐酸依匹斯汀,疗程4周。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6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用盐酸依匹斯汀,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供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 盐酸依匹斯汀 慢性荨麻疹 疗效
下载PDF
负压吸疱法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素娟 曾招林 +1 位作者 吴光宇 卢井发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59-560,共2页
目的:研究负压吸疱法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负压吸疱法治疗稳定期散发型、局限型、节段型白癜风。结果:40例患者共移植185个皮片,有效171个皮片,有效率92.43%,其中散发型、局限型、节段型有效率分别为85.94... 目的:研究负压吸疱法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负压吸疱法治疗稳定期散发型、局限型、节段型白癜风。结果:40例患者共移植185个皮片,有效171个皮片,有效率92.43%,其中散发型、局限型、节段型有效率分别为85.94%、95.51%、96.88%,散发型与局限型、节段型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8,χ2=4.966,P<0.05),节段型与局限型有效率差异无计学意义(χ2=1.487,P=0.225)。结论:负压吸疱法治疗稳定期白癜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负压吸疱法
下载PDF
郁积性皮炎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春光 曾美 +1 位作者 卢井发 章星琪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郁积性皮炎(S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SD好发于中老年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诱因,起病隐匿,病程长,晚期多因使用外用药及外伤引起自身敏感性皮炎(ASD)和难愈性溃疡。出现... 目的:探讨郁积性皮炎(S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SD好发于中老年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诱因,起病隐匿,病程长,晚期多因使用外用药及外伤引起自身敏感性皮炎(ASD)和难愈性溃疡。出现溃疡后行手术治疗,术后仍易复发ASD及溃疡。结论:SD多见由于静脉壁退化及长期直立造成的静脉功能不全引起,早期发现并使用手术干预可使SD的处理过程明显缩短,而且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减少继发性ASD及溃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积性皮炎 病例分析
下载PDF
儿童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淋巴细胞瘤1例及其文献复习
19
作者 曾招林 卢井发 +3 位作者 陈晓明 林儒斌 万春雷 叶小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7期137-140,共4页
目的:通过归纳、分析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淋巴细胞瘤的免疫组化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报道本科1例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淋巴细胞瘤病例,并应用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查找已发表且患者为中国人的文... 目的:通过归纳、分析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淋巴细胞瘤的免疫组化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报道本科1例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淋巴细胞瘤病例,并应用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查找已发表且患者为中国人的文献,分析、归纳其免疫组化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淋巴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多为女性儿童,亦可见于成人,本病免疫组化CD3、CD8、CD45、EBER、TIA-1、Ki-67阳性率高,CD4、CD30、CD56阳性率较低,免疫调节治疗疗效较好。结论: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淋巴细胞瘤多见于女性儿童,免疫组化CD3、CD8、CD45、EBER、TIA-1、Ki-67可作为诊断本病的指标之一。本病无特效疗法,但调节免疫治疗可考虑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痘水疱病样 T细胞淋巴瘤 儿童 治疗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伊曲康唑在皮肤肿瘤的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江莎莎 卢井发 +1 位作者 李龙年 叶小英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1317-1322,共6页
伊曲康唑作为一种三唑类的广谱抗真菌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浅表和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具有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的特点。近年来,大量实验表明,伊曲康唑具有抗皮肤肿瘤活性,并与其他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现就伊曲康唑在皮肤肿瘤的应用进行... 伊曲康唑作为一种三唑类的广谱抗真菌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浅表和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具有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的特点。近年来,大量实验表明,伊曲康唑具有抗皮肤肿瘤活性,并与其他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现就伊曲康唑在皮肤肿瘤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皮肤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皮肤肿瘤 基底细胞癌 血管瘤 鳞状细胞癌 黑色素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