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氧氟沙星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海丽 郭代红 +4 位作者 朱曼 李鹏 伏安 李超 卢京川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7-44,共8页
目的 了解大样本住院人群中左氧氟沙星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临床表现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借助“临床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监测2019年使用左氧氟沙星的住院患者电子病历信息,获得发生心... 目的 了解大样本住院人群中左氧氟沙星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临床表现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借助“临床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监测2019年使用左氧氟沙星的住院患者电子病历信息,获得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相关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取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左氧氟沙星导致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12 879例使用左氧氟沙星人群的相关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64%,其中65岁及以上人群发生率为3.22%;主要表现为期外收缩(0.84%)、心动过速(0.63%)、QT间期延长(0.44%),无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药疗程较长[OR=1.030,95%CI(1.009,1.050),P=0.004]和静脉给药[OR=2.392,95%CI(1.478,3.870),P <0.001]是左氧氟沙星致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左氧氟沙星引起的心律失常较为常见,分布类型多样,其中QT间期延长为偶见;临床应用时,应更多关注静脉用药的老年患者,并尽量避免长疗程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自动监测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2642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自发报告分析及风险信号挖掘
2
作者 李海艳 郭代红 +7 位作者 袁拥华 朱曼 高奥 卢京川 伏安 李超 李鹏 赵安琪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51-258,共8页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和特点,挖掘相关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2008年1月—2022年10月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自发报告...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和特点,挖掘相关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2008年1月—2022年10月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自发报告,对患者一般情况、累及系统/器官、涉及ADR名称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值法、综合标准法、信息成分法挖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的风险信号。结果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报告共2 642份,其中严重的ADR 410例(15.52%);主要涉及5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品∶种,按构成比降次排序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51.28%)、美罗培南(32.13%)、比阿培南(8.10%)、厄他培南(7.68%)、帕尼培南倍他米隆(0.79%)。患者男女比例为1.74> 60岁最多(59.69%);14个“药品-ADR名称”组合在4种数据挖掘方法中均生成阳性信号,其中美罗培南相关信号最多;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厄他培南在神经系统疾病ADR中报告数较多。结论 风险信号挖掘结果与已知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信息基本一致。临床在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应监测患者肝肾功能以及血液生化指标,强化临床使用此类药物的警戒意识,及时识别并处理ADR,规避严重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数据挖掘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原研与仿制伏立康唑注射剂相关急性肾损伤真实世界监测评价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超 郭代红 +4 位作者 朱曼 高奥 李树 伏安 卢京川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注射制剂原研药与仿制药在住院人群中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依托医疗机构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自动监测某中心自2010年1月-2021年6月间使用伏立康唑注射...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注射制剂原研药与仿制药在住院人群中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依托医疗机构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自动监测某中心自2010年1月-2021年6月间使用伏立康唑注射制剂原研药与仿制药的所有住院患者,对相关AKI的发生率及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危险因素。结果:原研药相关AKI的发生率为2.58%(70/2717),仿制药相关AKI的发生率为1.51%(35/2322),原研药组的严重AKI占比高于仿制组(28.57%vs 17.14%);两组中阳性病例的中位年龄均高于总体人群。相关风险因素分析显示,联合使用≥3种肾毒性药物及白蛋白<30 g·L^(-1)在原研药与仿制药组均有统计学意义,原研药相关AKI的风险因素还有血红蛋白≤90 g·L^(-1)。结论:伏立康唑原研药与仿制药相关AKI发生率及风险因素的差异可能与辅料相关,但用药目标差异的影响有待证实;对住院期间合并低白蛋白、联合使用多种肾毒性药物、贫血的老年患者,临床应用该药时应注意监测其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急性肾损伤 一致性评价 自动监测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基于HIS数据的药物相关肌肉不良反应自动监测模块建立与优化
4
作者 赵安琪 郭代红 +6 位作者 朱曼 高奥 石廷永 李鹏 伏安 卢京川 李超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3年第3期176-179,195,共5页
目的:在临床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中构建药物相关肌肉不良反应(DAMAR)监测模块,为DAMAR的真实世界研究提供智能挖掘工具。方法:依据相关文献和病例资料,建立DAMAR自动监测报警规则,结合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决策树模型,确定最... 目的:在临床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中构建药物相关肌肉不良反应(DAMAR)监测模块,为DAMAR的真实世界研究提供智能挖掘工具。方法:依据相关文献和病例资料,建立DAMAR自动监测报警规则,结合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决策树模型,确定最佳模块设置条件;对住院患者进行监测,验证模块并获得DAMAR发生情况。结果: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报警规则涉及7个关键词、实验室检验指标和患者手术时间信息等;模块最佳设置条件下阳性预测值由15.31%提升至55.65%,召回率保持100.00%。用于5441例住院患者DAMAR监测,获得阳性患者64例,发生率为1.18%,属于常见药品不良反应(ADR);其中横纹肌溶解严重不良反应患者5例,发生率为0.092%,属于罕见ADR。结论:本研究构建的DAMAR自动监测模块将相关患者手术信息纳入决策树的判断依据,可以更加高效、精准、快速地获取住院人群中的目标病例,为今后开展单药/多药/全药大样本住院患者中DAMAR的真实世界监测与评估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不良反应 自动监测 决策树 数据挖掘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863例药物相关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自发报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卢京川 王嘉熙 +6 位作者 郭代红 袁拥华 伏安 李超 郭海丽 李伯研 张博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444-447,453,共5页
目的:了解药物导致的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挖掘药源性癫痫发作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21年6月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 目的:了解药物导致的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挖掘药源性癫痫发作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21年6月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致病药物分布。结果:863例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报告中,男406例(47.05%),女457例(52.95%),平均年龄(54.94±21.85)岁;临床表现以癫痫发作(27.35%)、头晕(22.25%)、肌肉不自主收缩(11.70%)、头痛(9.04%)、意识障碍(4.75%)为主;致病药物排名前3位分别是抗感染药物(34.88%)、神经系统药物(20.05%)、抗肿瘤药物(10.89%);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左氧氟沙星检测出癫痫发作阳性风险信号。结论:药物相关的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涉及药物分布较广,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占比最高,临床应警惕药物在高龄患者中的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严重不良反应 药源性疾病 癫痫发作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HIS数据的住院人群癫痫发作自动监测模块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卢京川 郭代红 +5 位作者 高奥 伏安 李超 郭海丽 王天琳 石廷永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2年第4期248-253,共6页
目的:依托临床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构建住院人群癫痫发作自动监测模块,为癫痫发作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提供高效的数据挖掘工具。方法:搜集指南、文献、自发报告中与癫痫相关的描述词为初始关键词集,通过预实... 目的:依托临床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构建住院人群癫痫发作自动监测模块,为癫痫发作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提供高效的数据挖掘工具。方法:搜集指南、文献、自发报告中与癫痫相关的描述词为初始关键词集,通过预实验对初始关键词集进行初筛分类,利用文本分类技术与决策树建立报警规则,利用ADE-ASAS-Ⅱ的自定义功能与屏蔽功能对模块进行调试,确定模块最佳设置。扩大监测样本量对模块进行验证,对阳性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及发作原因进行统计描述。结果:以5557例经人工审查的住院患者为测试数据,对模块进行反复调试后,最终确定决策树各分支报警关键词共37个,标题屏蔽关键词12个,模块阳性预测值(PPV)为13.86%,召回率(R)为100.00%。监测我院2021年5月共14549例在院患者,通过纳排甄别得到90例癫痫发作患者,PPV为14.59%,发生率为0.62%,其中急性症状性癫痫发作53例,以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发作原因以神经系统肿瘤手术最为常见。结论:基于ADE-ASAS-Ⅱ建立的癫痫发作主动监测模块,可以高效、全面、快速的获取住院人群中的目标病例,能够为癫痫发作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提供可靠的文本数据挖掘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发作 数据挖掘 自动监测 决策树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1736例抗真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自发报告分析
7
作者 李超 郭代红 +5 位作者 张博 郭海丽 李伯妍 王嘉熙 伏安 卢京川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32-236,共5页
目的:了解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取2008年1月~2021年6月我中心ADR数据库中涉及三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氟胞嘧啶、特比萘芬等抗真菌药物的所有ADR自发报告,对患者一般... 目的:了解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取2008年1月~2021年6月我中心ADR数据库中涉及三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氟胞嘧啶、特比萘芬等抗真菌药物的所有ADR自发报告,对患者一般情况、怀疑药品、累及系统/器官、ADR临床表现、ADR诱导时间、关联性评价及转归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736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75∶1,老年患者最多,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其中严重ADR报告340例;出现ADR频次最多的为三唑类抗真菌药,以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为主;ADR诱导时间多在用药后1周内,涉及到18个系统/器官,其中以肝胆系统损害、皮肤及皮肤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多见。1736例报告中,严重ADR报告涉及414例次临床表现、91个ADR名称,以肝功能异常、低血钾、肾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过敏性休克较为多见。其中,三唑类抗真菌药相关的229例严重ADR报告涉及的277例次ADR临床表现中,以肝肾损伤多见。结论:应重视抗真菌药物临床使用中的风险并对其重点品种及相关ADR开展主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 药品不良反应 自发报告 回顾性分析 三唑类
下载PDF
三唑类抗真菌药相关肝损伤不良事件监测及风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超 郭代红 +4 位作者 朱曼 高奥 郭海丽 伏安 卢京川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探讨在住院患者中三唑类抗真菌药相关肝损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依托医疗机构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收集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所有符合要求的使用三唑类抗真菌药注射制剂... 目的探讨在住院患者中三唑类抗真菌药相关肝损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依托医疗机构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收集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所有符合要求的使用三唑类抗真菌药注射制剂的住院患者病例资料,并根据用药情况将其分为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3组,分析各组的肝损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55例阳性病例,肝损伤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31%,其中,伏立康唑组、氟康唑组、伊曲康唑组的发生率分别为6.53%、4.52%和4.53%。伏立康唑致肝损伤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低白蛋白、高总胆红素基值、联合使用烷化剂;氟康唑致肝损伤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低白蛋白、高总胆红素基值、手术治疗;伊曲康唑致肝损伤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低白蛋白。结论三唑类抗真菌药相关肝损伤属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使用三唑类抗真菌药时,对住院期间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以及合并有低白蛋白血症、高总胆红素基值、联合使用烷化剂的患者,应密切关注其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类抗真菌药 肝损伤 风险因素 自动监测
原文传递
1177例抗菌药物相关凝血障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风险信号挖掘
9
作者 伏安 郭代红 +6 位作者 高奥 郭海丽 卢京川 李超 张博 李伯妍 王嘉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1,共7页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相关凝血障碍的发生规律与特点。方法:获取我中心药物不良反应(ADR)数据库中抗菌药物相关凝血障碍的自发报告,对病例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发生及持续时间、治疗和转归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同类型凝血障碍进行...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相关凝血障碍的发生规律与特点。方法:获取我中心药物不良反应(ADR)数据库中抗菌药物相关凝血障碍的自发报告,对病例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发生及持续时间、治疗和转归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同类型凝血障碍进行亚组分析;探究ADR涉及药品并挖掘风险信号。结果:患病人群以男性(69.84%)、60岁以上老年人(76.98%)为主,绝大多数(95.52%)凝血障碍发生在用药后15 d内,且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4 d(95.48%),发生凝血功能异常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出血风险更高(χ^(2)=46.207,P<0.01);5类13种抗菌药物与凝血障碍有关,头孢哌酮、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相关ADR例数最多、风险信号最强,且涉及凝血功能异常与血小板减少2类ADR;绝大多数(85%)凝血障碍在停药或/和对症治疗后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涉及凝血障碍的抗菌药物种类繁多,对兼有致凝血功能异常与血小板减少风险的品种应重点开展出血风险监测;临床用药期间应加强凝血指标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尤其是同时有凝血功能异常与血小板减少时,应及时调整抗菌方案并针对性治疗,谨防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凝血障碍 凝血功能异常 血小板减少 信号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FAERS的含氮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伏安 郭代红 +5 位作者 李超 卢京川 张博 郭海丽 李伯妍 王嘉熙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年第10期66-73,共8页
目的挖掘并分析含氮双膦酸盐(N-BPs)类药物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综合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04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品主要怀疑药品为... 目的挖掘并分析含氮双膦酸盐(N-BPs)类药物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综合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04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品主要怀疑药品为N-BPs的ADE报告进行分析并挖掘风险信号。结果研究共获得N-BPs相关报告55604份,ADE 773235例,生成有效信号2534个,主要涉及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胃肠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等;患病人群以女性(76.28%)、45岁以上中老年(75.82%)为主;研究发现大量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E,其中例数较多或结局较严重的ADE包括椎间盘病变、牙齿及口腔软组织损伤、恶性肿瘤、间质性肺疾病等。结论N-BPs相关ADE多,结局严重,累及器官系统较广,新的ADE的发现可为临床安全用药及相关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双膦酸盐 药品不良事件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