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血管蒂的邻指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离断伤 被引量:1
1
作者 卢俊岳 崔浩杰 +4 位作者 张巍 李启朝 何奎乐 彭永利 边朝辉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供血的邻指皮瓣包裹断指指骨修复2-5指末节离断伤的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8例单指末节离断伤患者。将患指残端的残留甲床彻底去除,并剔除离断末节的毁损组织,保留指骨。直视下复位后用一... 目的 探讨采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供血的邻指皮瓣包裹断指指骨修复2-5指末节离断伤的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8例单指末节离断伤患者。将患指残端的残留甲床彻底去除,并剔除离断末节的毁损组织,保留指骨。直视下复位后用一枚0.8mm或1.0mm克氏针固定,采用指动脉背侧支供血的邻指皮瓣包裹断指指骨,皮瓣切取范围2.3cm×3.2cm~3.1cm×3.5cm,术后3~4周断蒂。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例皮瓣出现张力性水疱,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I期愈合。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优良,色泽正常,无破渍。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2mm,平均9.1mm。手指功能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评分法进行评价,优6例,良2例。结论 对于手指末节离断伤,保留末节指骨复位固定,再以指动脉背侧支供血的邻指皮瓣包裹断指指骨修复,术后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便,皮瓣成活率高,且外观良好,患指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末节离断伤:邻指皮瓣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
下载PDF
桡骨远端塌陷粉碎性骨折的支撑植骨与超关节外固定治疗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双喜 顾方瑞 +5 位作者 彭永利 朱广明 付江 卢俊岳 王江涛 刘章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5期340-341,共2页
关键词 桡骨远端 塌陷粉碎性骨折 支撑植骨 超关节 外固定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闭合交叉克氏针和微型钢板在指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卢俊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0014-0015,共2页
指骨骨折患者施以闭合交叉克氏针和微型钢板治疗,观察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21年4月纳入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闭合交叉克氏针治疗,观察组患者施以微型钢板... 指骨骨折患者施以闭合交叉克氏针和微型钢板治疗,观察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21年4月纳入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闭合交叉克氏针治疗,观察组患者施以微型钢板治疗,观察患者手功能情况及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生活质量。结果:TAFS量表评价患者手功能优良率,观察组患者手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骨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有利于恢复患者手功能,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时间,对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交叉克氏针 微型钢板 指骨骨折
下载PDF
克氏针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对掌指骨骨折的治疗效果
4
作者 卢俊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0215-0216,共2页
分析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及克氏针对患者掌指骨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 分析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及克氏针对患者掌指骨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手功能情况、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及TAFS评分对比,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AF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指骨骨折患者采取微型钢板置入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疼痛程度轻,骨折恢复速度快,患者生活质量良好,该治疗方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 微型钢板置入 掌指骨骨折
下载PDF
腹部带蒂超薄皮瓣在手和前臂皮肤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卢俊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0233-0234,共2页
手和前臂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施以腹部带蒂超薄皮瓣修复治疗,观察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21年5月纳入70例手和前臂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为患者施以腹部带蒂超薄皮瓣修复,观察对患者的影响。结果:70例患... 手和前臂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施以腹部带蒂超薄皮瓣修复治疗,观察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21年5月纳入70例手和前臂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为患者施以腹部带蒂超薄皮瓣修复,观察对患者的影响。结果:70例患者设计85个皮瓣,1例患者发生大部分皮瓣坏死,截指手术后,2例患者皮瓣远端发生少许坏死,换药后逐渐愈合。对此,69例患者植入的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为98.57%。结论:腹部带蒂超薄皮瓣修复技术对手和前臂皮肤软组织损伤进行修复,有利于有效修复创面,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高,术后恢复效果好,该治疗技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和前臂皮肤软组织损伤 腹部带蒂超薄皮瓣 修复
下载PDF
前臂逆行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何奎乐 边朝辉 +5 位作者 姜建忠 郑俊生 卢俊岳 顾建民 史志刚 金硕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10-412,415,共4页
目的研究前臂逆行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背创面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9月任丘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对33例手背皮肤缺损患者采用前臂逆行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根据缺损的部位,应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7例,尺动脉腕背支前臂穿支皮瓣修... 目的研究前臂逆行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背创面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9月任丘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对33例手背皮肤缺损患者采用前臂逆行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根据缺损的部位,应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7例,尺动脉腕背支前臂穿支皮瓣修复16例。通过评估术后患者移植皮瓣生长优良率来判断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年。结果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及尺动脉腕背支前臂穿支皮瓣各有1例坏死,二期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2例患者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经换药后愈合,另1例经换药肉芽组织新鲜后行游离植皮后愈合;其余29例皮瓣全部成活。骨间后动脉组皮瓣总优良率为94.1%,尺动脉腕上皮支组总优良率为93.8%(P>0.05)。术后1、6个月及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无明显臃肿,色泽与周边组织接近,质地良好。供区创面部分闭合后行全厚皮片游离植皮,成活良好。结论采用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及尺动脉腕背支前臂穿支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不损伤主干血管,血管相对恒定,血供较可靠,供受区一个术野完成手术,手术方法相对简单、安全,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手背 前臂 穿支皮瓣 修复
下载PDF
应用张力带法治疗近节指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启朝 彭永利 +2 位作者 张双喜 朱广明 卢俊岳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15-216,225,共3页
目的介绍应用张力带治疗近节指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方法1997年起,对11例近节指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张力带法行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与早期功能锻炼相结合。结果术后1个月去除石膏,行功能锻炼,骨性愈合后取内固定物,11... 目的介绍应用张力带治疗近节指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方法1997年起,对11例近节指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张力带法行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与早期功能锻炼相结合。结果术后1个月去除石膏,行功能锻炼,骨性愈合后取内固定物,11例均恢复良好,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张力带法治疗近节指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较牢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优点,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带 近节指骨 基底部 粉碎性骨折
下载PDF
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双喜 刘秀芳 +5 位作者 付江 李根群 卢俊岳 苏振川 刘章民 王江涛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5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997年5月~2003年6月收治的23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常规应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四联抗痨治疗最少3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血沉恢复正常...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997年5月~2003年6月收治的23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常规应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四联抗痨治疗最少3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血沉恢复正常或连续观察低于50 mm/h后进行手术.采取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K'形钛板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痨治疗10-12个月.结果手术时间2-3.5 h,平均2.6 h.输血400~1200ml,平均600ml.伤口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8-61个月,植骨融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6个月.5例截瘫患者均恢复,术后脊柱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9°.结论采取病灶清除、一期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矫正后凸畸形,稳定脊柱,并发症少,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优点.是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结核 内固定 结核病灶清除 胸腰椎结核 钛板内固定 内固定治疗 前路植骨 术后早期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一种腹部皮管断蒂试验的方法
9
作者 李启朝 陈振喜 +2 位作者 卢俊岳 朱广明 顾方瑞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11期849-851,共3页
推荐 CAJ下载PDF下载不支持迅雷等加速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作者】 李启朝; 陈振喜; 卢俊岳; 朱广明; 顾方瑞;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腹部皮管蒂部阻断夹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在43例腹部皮管断蒂前行蒂部阻断试验时,应... 推荐 CAJ下载PDF下载不支持迅雷等加速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作者】 李启朝; 陈振喜; 卢俊岳; 朱广明; 顾方瑞;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腹部皮管蒂部阻断夹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在43例腹部皮管断蒂前行蒂部阻断试验时,应用一种新型阻断夹,间断阻断蒂部血运。每日35次,一般训练710 d断蒂。其中手指皮肤脱套伤、单手指皮管15例,两手指皮管19例,三手指皮管4例。虎口开大行髂腹股沟皮管修复患者5例。结果蒂部阻断试验期间,无一例出现皮肤破损和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在蒂部阻断试验的第810天成功断蒂,断蒂后皮瓣均完全成活。43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移植皮瓣血运均良好,皮肤颜色自然,无色素沉着,所修复手指外形与正常手指粗细,手指远端无皮肤破溃。结论腹部皮管断蒂前进行蒂部阻断试验时,应用此种皮管阻断夹,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皮管 断蒂 试验 方法
下载PDF
带血管蒂的邻指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脱套伤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卢俊岳 崔浩杰 +4 位作者 张巍 李启朝 何奎乐 彭永利 边朝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80-1483,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供血的邻指皮瓣修复2~5指末节皮肤脱套伤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13例单指末节脱套伤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17~46岁,平均33.6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4例,绳索绞伤6例,挤压伤3例。损伤指别:示... 目的探讨采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供血的邻指皮瓣修复2~5指末节皮肤脱套伤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13例单指末节脱套伤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17~46岁,平均33.6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4例,绳索绞伤6例,挤压伤3例。损伤指别:示指5例,中指3例,环指3例,小指2例。皮肤撕脱范围均为自远侧指间关节以远完全撕脱。脱套手指末节长度为1.0~2.1 cm,平均1.8 cm。合并指骨骨折2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0~330 min,平均150 min。应用大小为3.2 cm×2.3 cm^4.2 cm×3.1 cm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供血的邻指皮瓣修复,术后3~4周皮瓣断蒂。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3例皮瓣出现张力性水疱,1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优良,色泽正常,无破溃。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7~10 mm,平均8.1 mm。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法对手指功能进行评价,获优10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以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供血的邻指皮瓣修复2~5指末节皮肤脱套伤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便,皮瓣成活率高,术后皮瓣外观良好,患指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末节脱套伤 邻指皮瓣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软组织毁损性手指末节离断伤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俊岳 崔浩杰 +3 位作者 张巍 刘焕军 李启朝 边朝晖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5期552-553,共2页
目的探讨带指动脉背侧支的带蒂皮瓣在邻指软组织毁损性末节离断伤修复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06—2015-06应用带指动脉背侧支的带蒂皮瓣修复邻指软组织毁损性末节离断伤25例。于邻近指中节背侧根据伤指周径、指骨外露长度设计带... 目的探讨带指动脉背侧支的带蒂皮瓣在邻指软组织毁损性末节离断伤修复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06—2015-06应用带指动脉背侧支的带蒂皮瓣修复邻指软组织毁损性末节离断伤25例。于邻近指中节背侧根据伤指周径、指骨外露长度设计带蒂皮瓣,蒂部于近伤指侧,皮瓣切取范围3.0 cm×2.1 cm^3.5 cm×3.0 cm。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6~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3例皮瓣出现张力性水泡,经处理后愈合。1例术后出现骨不愈合形成假关节,1例出现骨吸收。其余皮瓣均一期愈合,较饱满,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皮瓣两点辨别觉7~12 mm,平均9 mm。结论带指动脉背侧支的带蒂皮瓣修复邻指软组织毁损性末节离断伤手术简单可靠,可以有效保持手指长度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末节离断 指动脉背侧支 皮瓣 指骨回植固定 指背神经
原文传递
指固有动脉中段背侧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指间关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根群 李启朝 +2 位作者 张景华 崔浩杰 卢俊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91-892,共2页
目的总结指固有动脉中段背侧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指间关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2年5月,收治36例38指指间关节背侧皮肤缺损患者。男19例20指,女17例18指;年龄17~63岁,平均38岁。损伤原因:挤压伤10例,压砸伤6例,... 目的总结指固有动脉中段背侧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指间关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2年5月,收治36例38指指间关节背侧皮肤缺损患者。男19例20指,女17例18指;年龄17~63岁,平均38岁。损伤原因:挤压伤10例,压砸伤6例,热压伤2例,机器绞伤8例,电锯伤7例,交通事故伤3例。病程1 h~34 d,平均4 h。损伤指别:示指9指,中指13指,环指11指,小指5指。皮肤缺损范围为0.6 cm×0.4 cm~2.1 cm×1.8 cm。采用大小为0.7 cm×0.5 cm~2.3 cm×2.0 cm的指固有动脉中段背侧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供区行全厚皮片打包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年11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质地、色泽、外形良好。末次随访时,指关节采用手部总主动活动度(TAM)评价法评定:获优29指,良8指,可1指,优良率达97.4%。结论采用指固有动脉中段背侧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近、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固有动脉中段背侧支 岛状皮瓣 指间关节背侧皮肤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指动脉中段背侧支岛状皮瓣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启朝 张双喜 +4 位作者 陈振喜 朱广明 崔浩杰 顾方瑞 卢俊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修复第2~5指远节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以指固有动脉中段背侧支为蒂,设计手指中节指背岛状皮瓣。如需重建指腹感觉,在切取皮瓣时,则应于皮瓣近端保留适当长度的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小指为指背神经),以便与伤指指固有神... 目的探索一种修复第2~5指远节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以指固有动脉中段背侧支为蒂,设计手指中节指背岛状皮瓣。如需重建指腹感觉,在切取皮瓣时,则应于皮瓣近端保留适当长度的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小指为指背神经),以便与伤指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2005年2月至2010年5月,应用此方法修复54例手指远节皮肤缺损,共61指,其中指腹缺损35指,指端缺损26指。结果皮肤缺损最大面积2.2cm×2.5cm,皮瓣切取最大面积2.4(31/1×2.7cm。61指皮瓣全部成活,3指术后2天皮瓣远端出现水泡,未予以处理。术后7d水泡开始萎缩吸收,术后14d水泡消退,皮瓣成活。5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1年10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质地色泽好,外形良好,指腹较饱满,恢复痛温觉,两点辨别距离6—9mm。按感觉功能评定标准为S4。患指指间关节活动正常。结论指动脉中段背侧支岛状皮瓣,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远节手指皮肤缺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固有动脉 岛状皮瓣
原文传递
克氏针张力带法治疗指骨髁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启朝 张双喜 +2 位作者 崔浩杰 卢俊岳 张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5-377,共3页
指骨髁郎骨折多因直接暴力作用于指问关节所致.其骨折类型较多,以单髁骨折和双髁骨折(AO分型B1型和C1型)多见。临床表现为指问关节肿胀、活动障碍,以挤压伤多见。指骨髁部骨折因骨折块受侧副韧带牵拉而多有分离移位。石膏及小夹板... 指骨髁郎骨折多因直接暴力作用于指问关节所致.其骨折类型较多,以单髁骨折和双髁骨折(AO分型B1型和C1型)多见。临床表现为指问关节肿胀、活动障碍,以挤压伤多见。指骨髁部骨折因骨折块受侧副韧带牵拉而多有分离移位。石膏及小夹板外固定很难达到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1],故多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部骨折 手术治疗 克氏针张力带法 疗效分析 指骨 小夹板外固定 关节肿胀 骨折类型
原文传递
示指尺侧指固有神经及其背侧支移位修复拇指两侧指固有神经撕脱离断伤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启朝 刘章民 +2 位作者 卢俊岳 邵文钗 冯小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92-99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示指尺侧指固有神经及其背侧支移位修复拇指两侧指固有神经撕脱离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5年5月,采用示指尺侧指固有神经及其背侧支移位修复23例拇指两侧指固有神经撕脱离断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16~6... 目的探讨应用示指尺侧指固有神经及其背侧支移位修复拇指两侧指固有神经撕脱离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5年5月,采用示指尺侧指固有神经及其背侧支移位修复23例拇指两侧指固有神经撕脱离断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16~63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10例,电锯伤8例,坚锐物品剐伤5例。拇指完全撕脱离断8例,拇指不完全离断2例,拇指掌侧裂伤13例(合并屈肌腱断裂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0~3.5 h,平均2.2 h。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0例再植拇指全部成活。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2年8个月,平均1年4个月。患指指腹感觉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两点辨别觉为3~9 mm,平均6.8 mm。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拇指指腹感觉达S418例、S3+5例,示指尺侧感觉为S3。结论应用示指尺侧指固有神经及其背侧支移位修复拇指指固有神经撕脱离断伤,能恢复拇指指腹良好感觉,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移位 指固有神经 神经撕脱离断 拇指损伤
原文传递
拇小指指背神经移位修复指固有神经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启朝 张双喜 +2 位作者 朱广明 卢俊岳 刘章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88-389,共2页
目的探讨拇小指指背神经移位修复指固有神经的疗效。方法2002年8月至2008年2月治疗58例拇小指指固有神经撕脱离断伤患者,男39例,女19例;年龄15~64岁,平均38岁。采用同指指背神经移佗,修复指固有神经,恢复指腹感觉。结果56例患者... 目的探讨拇小指指背神经移位修复指固有神经的疗效。方法2002年8月至2008年2月治疗58例拇小指指固有神经撕脱离断伤患者,男39例,女19例;年龄15~64岁,平均38岁。采用同指指背神经移佗,修复指固有神经,恢复指腹感觉。结果56例患者获4个月至1年8个月(平均1年2个月)随访,2例失访。所修复指固有神经侧指腹感觉均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距离为6~9mm,平均约7.7mm。按照感觉功能评定标准为S4:佳。结论拇小指指背神经移位修复同指指固有神经,方法较简单,指腹感觉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指 神经移位 指背 指固有神经 撕脱离断伤
原文传递
External fixation and bone grafting for collapsed and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
17
作者 张双喜 顾方瑞 +5 位作者 彭永利 朱广明 付江 卢俊岳 王江涛 刘章民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5年第3期156-159,164,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llapsed and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 Methods: Twenty-six patients with collapsed and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 were hospitalized from July 1998 to June...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llapsed and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 Methods: Twenty-six patients with collapsed and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 were hospitalized from July 1998 to June 2003. All fractures were treated by the methods of open reduction, sustained bone grafting and passing joint external fixator to restore the anatomic shape of distal radius. Results: All 26 cases were followed up,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actures have been united radiographically. The joint surfaces were intact and there was no length discrepancy occurred in patient’s radius. The average volar tilt was 6° to 15° and the average ulnar tilt was 18° to 25°. According to the Dieust criterion, 19 cases were rated as excellent and 7 as good. Conclusions: The method that applying passing joint external fixator and bone graf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collapsed and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 coul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fracture and restore the length of radius and the intact of joint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 骨移植 粉碎性骨折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