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影响
1
作者 卢健军 韩雨 +6 位作者 余秋敏 刘佳文 朱明华 林劲芝 张阳 张勇 王锦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8-1493,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PD伴睡眠障碍的患者,参照入选及排除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假刺激组(28例)和真刺激组(tDCS)(29例),应用MDS-UPDR...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PD伴睡眠障碍的患者,参照入选及排除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假刺激组(28例)和真刺激组(tDCS)(29例),应用MDS-UPDRS、PDSS等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并在tDCS治疗前后使用MS-11进行智能睡眠监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前后的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tDCS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及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刺激组中患者睡眠监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刺激组中患者睡眠时长、睡眠效率明显升高,夜间清醒时长、夜间觉醒次数、MDS-UPDRS-Ⅲ评分和LEDD剂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tDCS治疗,对PD患者睡眠障碍及运动功能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一定程度增加PD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减少夜间清醒时长、夜间觉醒次数,从而改善白天的疲劳感症状,同时能够提升PD常规药物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智能睡眠监测
下载PDF
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卢健军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第7期60-62,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明确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提升的重要性,通过应用一些策略进一步提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平及质量。通过文章分析得知,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提升策略研究应从人员素质的强化、数据完整性的提升、监测工作的规范...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明确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提升的重要性,通过应用一些策略进一步提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平及质量。通过文章分析得知,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提升策略研究应从人员素质的强化、数据完整性的提升、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等几方面入手,以期为今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一定借鉴,从而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数据可靠性 提升策略
下载PDF
耻骨上辅助经脐微双孔腹腔镜技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80例报告)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道升 莫俊华 +7 位作者 李牧 张增强 卢健军 梁镇锋 米其武 刘贵华 孙祥宙 邓春华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耻骨上辅助经脐微双孔腹腔镜技术(SAU—LEMDS)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组80例精索静脉曲张男性患者,年龄28.5±2.6(24—44)岁。单纯左侧58例,单纯右侧6例,双侧16例。Ⅰ度25例,Ⅱ度4... 目的:探讨耻骨上辅助经脐微双孔腹腔镜技术(SAU—LEMDS)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组80例精索静脉曲张男性患者,年龄28.5±2.6(24—44)岁。单纯左侧58例,单纯右侧6例,双侧16例。Ⅰ度25例,Ⅱ度45例,Ⅲ度10例。患者精液分析检查均为弱精子症。蛛网膜下腔麻醉联合静脉麻醉,头低脚高15°仰卧位。于脐左右侧缘分别置入一5ic/1//lTrocar,其中一个Trocar插入分离钳或剪刀等操作器械,另一个Trocar中置入5mm30。腹腔镜,自耻骨联合上方阴毛覆盖区置入一5mmTrocar及操作杆。保留精索内动脉,用丝线双重结扎精索内静脉。如为双侧病变,同法处理对侧。随访观察精液变化及睾丸萎缩、睾丸鞘膜积液发生率等指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精液参数变化。结果:全部手术均成功。单侧手术时间10.0±5.0(8—25)min,双侧手术时间18.0±6.5(15~30)min。失血量1.5±0.5(1—2)ml,住院时间2.0±0.5(1.5~3)d,术后随访12.0±2.5(6~24)个月。精子活力(PR)明显改善[(19.62±3.56)%vs(28.53±5.21)%,P〈0.05],精子活力恢复正常28例(35.0%,28/80),术后出现睾丸鞘膜积液7例(8.75%,7/80),复发4例(5.0%,4/80),没有睾丸萎缩病例。脐部切口愈合良好,被周围的皱褶所遮蔽,耻骨上小切口被阴毛覆盖,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良好。结论:SAU—LEMDS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可行,与传统的经脐单孔腹腔镜(U—LESS)技术比较具有创伤更小,操作更简便,美容效果更佳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双孔腹腔镜术 经脐途径 耻骨联合 精索静脉曲张
下载PDF
帕金森便秘,“润”而通之
4
作者 林伟园 卢健军 《家庭医生(月末版)》 2023年第9期23-23,共1页
说起帕金森,很多人光想到其典型症状--肢体震颤。但其实,便秘也是困扰帕金森患者的一大难题。这是因为,帕金森病可造成自主神经损害。自主神经主管肠道和肛门肌肉活动调节,一旦受损,可出现结肠转运时间延长、排便动力不足、盆底肌收缩... 说起帕金森,很多人光想到其典型症状--肢体震颤。但其实,便秘也是困扰帕金森患者的一大难题。这是因为,帕金森病可造成自主神经损害。自主神经主管肠道和肛门肌肉活动调节,一旦受损,可出现结肠转运时间延长、排便动力不足、盆底肌收缩不协调等,便秘也就随之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肌肉活动 盆底肌 自主神经 典型症状 便秘 肢体震颤 动力不足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乔娜 卢健军 +2 位作者 郭永亮 郑文华 燕铁斌 《康复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22-26,共5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中随机数字生成器对符合入选标准的49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2组在常规药物和...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中随机数字生成器对符合入选标准的49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2组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tDCS治疗和安慰tDCS治疗,tDCS阳极电极置于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阴极电极置于右侧眶前额叶,2组分别接受20min/d、连续5d的治疗,治疗时干预组电流为2mA,而对照组作为安慰治疗,仅在治疗起始和结束前30s电流为2mA,其他时间电流为0mA。在治疗前和治疗5d后,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NeuroCom平衡系统(参数包括6种不同条件下的平衡测评值)进行测评。结果:2组治疗前BBS评分、NeuroCom平衡系统中6种平衡条件下的平衡结果测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干预组BBS评分为(52.24±4.04)分,较治疗前(50.44±4.89)分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BS评分为(51.96±4.11)分,较治疗前(49.75±4.74)分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干预组NeuroCom平衡系统平衡条件①、②、③和⑤下的测评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euroCom平衡系统平衡条件④和⑥下的测评值分别为(73.21±8.89)分和(37.42±26.46)分,优于治疗前(64.72±13.93)分和(31.09±29.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euroCom平衡系统平衡条件①、②、③、④、⑤和⑥下的测评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可增强帕金森病患者的视空间处理能力和前庭功能,从而提高其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经颅直流电刺激 平衡功能 NeuroCom平衡系统 随机
下载PDF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性功能变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卢健军 罗杰鑫 +1 位作者 梁桂锋 李志雄 《中国性科学》 2021年第3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性功能变化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不同,将所有BPH患者分成轻度组(n=60)、中度组(n=73...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性功能变化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不同,将所有BPH患者分成轻度组(n=60)、中度组(n=73)以及重度组(n=67),比较三组的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评分、性欲以及射精功能评分等情况,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按照IIEF-5评分的不同分成BPH伴无或轻度ED组(n=103,IIEF-5评分≥12分)、BPH伴中或重度ED组(n=97,IIEF-5评分≤11分),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主要包括年龄、吸烟史、饮酒史、IPSS、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最大尿流率以及前列腺体积等],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度组和重度组的IIEF-5、性欲以及射精功能评分均低于轻度组,且重度组低于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P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IIEF-5、性欲、射精功能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BPH伴中或重度ED组年龄≥65岁人数占比、前列腺体积均显著高于BPH伴无或轻度ED组,而最大尿流率显著低于BPH伴无或轻度E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IPSS、血清PS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5岁、前列腺体积增大以及最大尿流率降低均为BPH伴中或重度E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BPH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应予以重视,且年龄的增长,前列腺体积的增大,最大尿流率的降低,均会增加BPH患者性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性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三类非甾体止疼药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卢健军 罗道升 +1 位作者 李志雄 张增强 《北方药学》 2020年第2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三类非甾体止疼药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的疗效。方法:以我院120例肾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成3组,每组40例。三组均给予间苯三酚,A组加用注射用帕瑞昔布钠,B组加用曲马多注射液,C组加用双氯芬酸钠,比较3组的疗效... 目的:探讨三类非甾体止疼药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的疗效。方法:以我院120例肾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成3组,每组40例。三组均给予间苯三酚,A组加用注射用帕瑞昔布钠,B组加用曲马多注射液,C组加用双氯芬酸钠,比较3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A组30 min镇痛总有效率95%,镇痛起效时间(16.54±5.82)min,B组30 min镇痛总有效率92.5%,镇痛起效时间(20.64±7.25)min,C组30 min镇痛总有效率90%,镇痛起效时间(21.28±8.26)min,组间30 min镇痛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起效时间均短于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曲马多注射液和双氯芬酸钠,帕瑞昔布钠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起效更快,安全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注射液 双氯芬酸钠 帕瑞昔布钠 间苯三酚 肾绞痛 疗效
下载PDF
三叉神经入脑桥区近场电位研究
8
作者 林劲芝 张阳 +4 位作者 卢健军 彭若愚 计晓 夏丽慧 张勇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1432-1436,共5页
目的通过分别刺激眶上、眶下及颏神经,在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TN)入脑桥区(root entry zone, REZ)记录近场电位(trigeminal evoked near field potential of REZ, TENFPREZ),研究该技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原发性面肌痉挛行微... 目的通过分别刺激眶上、眶下及颏神经,在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TN)入脑桥区(root entry zone, REZ)记录近场电位(trigeminal evoked near field potential of REZ, TENFPREZ),研究该技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原发性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患者20例进行研究。术中首先通过神经导航技术定位眶上孔(眶上神经,V1)、眶下孔(眶下神经,V2)及颏孔(颏神经,V3)的体表位置,然后在上述骨孔旁插入相隔5 mm正负极针电极,参考电极置于FZ,术中分别予以时限0.1 ms、频率2.79 Hz、强度4~10 mA的电刺激,在TNREZ记录TENFPREZ。结果刺激眶上神经记录到V1-TENFPREZ(90%,18/20),潜伏期(2.59±0.52)ms,时限(1.61±0.44)ms,达峰时间(3.33±0.73)ms,波幅(37.52±17.29)μV;刺激颏神经记录到V3-TENFPREZ(15%,3/20),潜伏期(2.80±0.38)ms,时限(1.67±0.27)ms,达峰时间(3.53±0.48)ms,波幅(16.13±4.41)μV;刺激眶下神经不能记录到有效V2-TENFPREZ(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9,P=0.000)。结论刺激眶上及颏神经能在TN REZ记录到TENFPREZ且V1-TENFPREZ更能容易获得,为术中TN电生理监测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入脑桥区 近场电位
下载PDF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远段小结石的效果研究
9
作者 李志雄 米其武 +3 位作者 罗杰鑫 叶照华 黄荏钊 卢健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5期135-137,共3页
目的 探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远段小结石的效果。方法 124例输尿管远段小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解痉药物、非甾体类阵痛抗炎药及尿石通丸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 目的 探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远段小结石的效果。方法 124例输尿管远段小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解痉药物、非甾体类阵痛抗炎药及尿石通丸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结石排出时间(5.82±3.17)d短于对照组的(9.38±3.26)d,强力止痛剂使用率22.58%低于对照组的45.16%,结石排出率88.71%高于对照组的5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4%低于对照组的1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尿管远段小结石治疗中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解痉药物、排石颗粒的基础上增加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效果显著,且临床常见症状的发生较少,治疗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远段小结石 盐酸坦索罗辛 非甾体类阵痛抗炎药 尿石通丸
下载PDF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动态姿态平衡检查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卢健军 潘梦秋 +2 位作者 王玉周 胡琼力 李志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12-615,共4页
目的运用动态姿态平衡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姿势定量测试分析。方法选取H&Y分期不大于2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32例,其中H&Y1期10例,1.5期9例,2期13例。同时设32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运用Neuro Com灵巧动态姿态平衡仪及长... 目的运用动态姿态平衡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姿势定量测试分析。方法选取H&Y分期不大于2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32例,其中H&Y1期10例,1.5期9例,2期13例。同时设32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运用Neuro Com灵巧动态姿态平衡仪及长平台评估对早期PD患者和健康受试者进行动态姿态平衡测试分析,测试内容包括感觉整合测试(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SOT)、运动协调性测试(motion coordination test,MCT)、适应性测试(adaptive testing,ADT)及步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早期PD患者SOT平均综合得分为64分,对照组为78分,经感受器分析,早期PD患者视觉、前庭觉的平衡比率均未达正常值,分别为(73.55±3.15);(45.25±4.25),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37和0.021。在运动协调性测试中,早期PD患者重心位置异常率为70.3%,明显高于对照组(7%)。在适应性测试及步行测试中,早期PD患者表现异常率分别为33%和57%,而对照组均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姿势平衡障碍,早期姿势平衡评估,有利于针对性进行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姿势平衡障碍 动态姿势平衡仪
下载PDF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早期帕金森病6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健军 王玉周 +2 位作者 胡琼力 李志刚 罗旌攀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B12期105-106,共2页
目的对比帕金森病患者单用美多巴与联合普拉克索治疗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127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62例患者单用美多巴治疗,B组65例患者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多巴... 目的对比帕金森病患者单用美多巴与联合普拉克索治疗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127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62例患者单用美多巴治疗,B组65例患者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比2组患者达满意疗时效用药剂量以及服药2年UPDRS评分变化情况和运动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以帕金森病运动能评分量表为患者疗效判断依据.B组患者美多巴初始平均使用剂量每日250mg.A组患者美多巴初始平均使用剂量每日500mg,两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36.4%,B组36.7%,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年观察终点,UPDRS分值A组上升18分,B组分值上升10分,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运动并发症事件出现率为21.0%.明显低于A组45.0%(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在美多巴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与普拉克索联合使用,能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相对于传统治疗方案不会引发更多不良反应事件,具有高效、可靠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多巴 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下载PDF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健军 钟小燕 《中外医疗》 2014年第6期113-113,115,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92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普拉克索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泰舒达治... 目的探讨分析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92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普拉克索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泰舒达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6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4、8周,UP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UPD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给予普拉克索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普拉克索 泰舒达 UPDR S评分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P型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姿态平衡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健军 王展航 +4 位作者 王玉周 唐晓梅 匡祖颖 潘梦秋 徐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16期2401-2405,共5页
目的运用动态姿态平衡仪对多系统萎缩(MSA)-P型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姿势定量测试分析,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方法分别选取病程不超过2年、H&Y分期不大于2.5的多系统萎缩P型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共58例,根据诊断分为MSA—P组28例... 目的运用动态姿态平衡仪对多系统萎缩(MSA)-P型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姿势定量测试分析,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方法分别选取病程不超过2年、H&Y分期不大于2.5的多系统萎缩P型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共58例,根据诊断分为MSA—P组28例和PD组30例。运用动态姿态平衡仪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姿态平衡测试分析,测试内容包括感觉整合测试、稳定性极限评测、跌倒风险测试。比较两组测试结果。结果MSA—P组感觉整合测试综合评分显著低于PD组(P〈0.05)。2组稳定极限评测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风险评测中,MSA—P组睁、闭眼状态下平台平移测试的平衡恢复所需的能耗以及时间均大于PD组(P〈0.05)。正弦摆动测试中,MSA—P组与PD组睁眼状态下前后、左右方向的增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相位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已有(P〉0.05);闭眼状态下,MSA—P组与PD组前后方向的增益以及相位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组跌倒风险显著高于PD组(P〈0.05)。结论MSA—P型患者姿势平衡障碍明显重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通过动态平衡检查可以早期鉴别MSA—P型与P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帕金森病 姿势平衡障碍 动态姿势平衡仪
下载PDF
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对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健军 王展航 +5 位作者 王玉周 潘梦秋 匡祖颖 叶锦龙 李波 徐炎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年第12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对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观察组大鼠50只,将蛋白酶抑制剂注入大鼠的右侧黑质致密部位,构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模型,对照组大鼠50只采用生理盐水注射。观察两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情况,通过HE染色检...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对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观察组大鼠50只,将蛋白酶抑制剂注入大鼠的右侧黑质致密部位,构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模型,对照组大鼠50只采用生理盐水注射。观察两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情况,通过HE染色检测路易(小)体形成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黑质部位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路易(小)体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1)。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α-Sy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可以导致路易(小)体形成率及黑质部位α-Syn形成,是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小)体形成率 Α-突触核蛋白 散发性帕金森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左精索静脉曲张合并肾静脉性胡桃夹综合征行精索内静脉近心端-腹壁下静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镇锋 邓志权 +4 位作者 黄荏钊 卢健军 卢世隆 张增强 罗道升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0期201-204,208,共5页
目的分析精索内静脉近心端-腹壁下静脉转流术治疗左精索静脉曲张伴肾静脉性胡桃夹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左精索静脉曲张伴肾静脉性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精索内... 目的分析精索内静脉近心端-腹壁下静脉转流术治疗左精索静脉曲张伴肾静脉性胡桃夹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左精索静脉曲张伴肾静脉性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精索内静脉近心端-腹壁下静脉转流术进行治疗。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左肾静脉狭窄段以及扩张段流速、直径和比值。同时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1年时患者左侧肾静脉远端流速、左侧肾静脉狭窄部位流速峰值、平均流速比、左侧肾静脉扩张部位最大内径、左侧肾静脉狭窄部位内径、扩张与狭窄部位内径比水平,并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3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5.98±7.22)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1±1.82)d,术后全部患者左侧肾静脉压迫现象消失,无痛性阴囊蚯蚓状团块、阴囊坠胀、血尿、腰痛等症状均有改善,1例患者出现鞘膜积液,但症状较轻微,未实施特殊处理后积液自行吸收,所有患者术后未见伤口感染、睾丸萎缩、精索炎、精索鞘膜积液复发等并发症。术前与术后1个月时患者在左侧肾静脉远端流速、左侧肾静脉狭窄部位流速峰值、平均流速比、左侧肾静脉扩张部位最大内径以及左侧肾静脉狭窄部位内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扩张与狭窄部位内径比小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年时患者左侧肾静脉远端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左侧肾静脉狭窄部位流速峰值、平均流速比、左侧肾静脉扩张部位最大内径及扩张与狭窄部位内径比均小于术前,左侧肾静脉狭窄部位内径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索内静脉近心端-腹壁下静脉转流术治疗左精索静脉曲张伴肾静脉性胡桃夹综合征,患者术后左侧肾静脉压迫情况以及精索曲张情况均得到有效改善,表明建立新的血管通道后,其血流得到有效分流,避免对患者肾功能产生进一步损害,维护肾功能,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静脉转流术 近心端 胡桃夹综合征 肾静脉 左精索静脉曲张
下载PDF
恩他卡朋添加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银英 潘梦秋 +1 位作者 卢健军 韦晓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7期19-21,共3页
目的探究恩他卡朋添加治疗对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复方左旋多巴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恩他卡朋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 目的探究恩他卡朋添加治疗对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复方左旋多巴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恩他卡朋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非运动症状筛查量表(NM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第Ⅱ和Ⅲ部分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开、关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开期时间明显长于参照组,关期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NMSS评分、ADL评分、UPDRS-Ⅱ、UPDRS-Ⅲ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NMSS评分、ADL评分低于参照组,UPDRS-Ⅱ、UPDRS-Ⅲ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1.1%(4/36),略低于参照组的19.4%(7/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他卡朋添加治疗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临床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复方左旋多巴 恩他卡朋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可视化电生理诊断与治疗技术早期干预前列腺剜除术后尿失禁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道升 卢健军 +4 位作者 梁威宁 邹演川 莫俊华 陈淑儿 邓春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8-883,共6页
【目的】总结可视化电生理诊断与治疗技术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RP)后早期干预对术后尿失禁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院区接受TUER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86例作为治疗组,术后第6天拔除... 【目的】总结可视化电生理诊断与治疗技术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RP)后早期干预对术后尿失禁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院区接受TUER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86例作为治疗组,术后第6天拔除尿管当天接受可视化电生理诊断及治疗;选取同期接受TUERP的BPH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术后第6天拔除尿管不进行电生理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天、1个月及3个月的尿失禁比率。【结果】两组术前基数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6天拔除尿管出现尿失禁的比率分别为:治疗组13例(15.1%),对照组12例(15.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术后尿失禁发生率15.2%(25/165)。随访至术后1月时,治疗组尿失禁患者为4例(4.65%),对照组尿失禁患者为13例(16.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随访至术后3月时,治疗组无尿失禁患者,对照组仍有7例(8.86%)尿失禁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可视化电生理诊断与治疗技术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防治TUERP术后尿失禁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剜除术 尿失禁 电生理
下载PDF
综合护理同步家属健康教育干预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2
18
作者 刘志红 王玉周 +4 位作者 卢健军 奚玲如 钟雪梅 邓文香 陈文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结合家属健康教育在帕金森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同步家属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结合家属健康教育在帕金森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同步家属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非运动症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PD睡眠量表(PD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26,P=0.00),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8.78,P=0.00),观察组的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Ⅱ、Ⅲ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同步家属健康教育在帕金森病患者预后中的效果明显,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及睡眠质量等非运动症状,并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家属健康教育 帕金森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
19
作者 卢健军 李志刚 +1 位作者 唐晓梅 王玉周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9期823-82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门诊2010—04—2015-06收治的144例抑郁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一般调查,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结果l644例门诊患者中诊...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门诊2010—04—2015-06收治的144例抑郁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一般调查,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结果l644例门诊患者中诊断出抑郁障碍患者144例,占8.76%。老年患者抑郁障碍多发,60—77岁患者81例占56.25%。HAMD评分平均为(16.7±4.3)分。结论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点显著,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神经内科 临床特点 诊断
下载PDF
皮质脊髓束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鉴别帕金森病和帕金森叠加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黎肖弟 卢健军 +7 位作者 王玉周 陈文明 汪文胜 胡琼力 李志刚 徐炎 廖华印 潘梦秋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探讨皮质脊髓束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帕金森病(PD)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P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PD、10例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10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进行DTI扫描,采用手绘兴趣区的方法,在各向异性分数(... 目的探讨皮质脊髓束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帕金森病(PD)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P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PD、10例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10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进行DTI扫描,采用手绘兴趣区的方法,在各向异性分数(FA)图上测量皮质束各层面(内囊、中脑、脑桥、延髓)的FA值,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与PD患者比较,MSA-P患者内囊、中脑、脑桥等层面的FA值明显下降(P<0.05)。PSP患者仅在中脑和右侧内囊层面FA值明显降低(P<0.05)。PSP患者左侧中脑FA值低于MS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延髓水平,各组患者间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皮质脊髓束DTI可以鉴别PD与P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系统萎缩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皮质脊髓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