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妈湾跨海隧道水消防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
作者 谢飞 常默宁 卢冠舟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6-89,共4页
基于妈湾跨海隧道工程,综合考虑特长城市隧道、多点进出的工程特点,阐述了妈湾跨海隧道水消防设计思路。提出在传统消防设计的基础上增设泡沫水喷雾自动灭火系统,并合理优化消火栓系统布置间距为30m,增加消火栓干管处联通管的设计,保证... 基于妈湾跨海隧道工程,综合考虑特长城市隧道、多点进出的工程特点,阐述了妈湾跨海隧道水消防设计思路。提出在传统消防设计的基础上增设泡沫水喷雾自动灭火系统,并合理优化消火栓系统布置间距为30m,增加消火栓干管处联通管的设计,保证消火栓管线环状布置,提高给水保障率,使火灾防护系统更为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城市隧道 消火栓系统 泡沫水喷雾系统 盾构工法
下载PDF
不同建筑环境空气中颗粒物PM_(1.0)、PM_(2.5)和PM_(10)的污染水平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贾康阔 张金萍 +4 位作者 陈翰 王鸣宵 蒋佳昀 徐聪 卢冠舟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40,52,共9页
为了解人们常停留的建筑室内空气中不同粒径段颗粒物的污染水平,本文对写字楼、地铁站台、餐饮环境、大学教室和宿舍等不同类型建筑室内和室外空气中的颗粒物PM_(1.0)、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水平进行了测试、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 为了解人们常停留的建筑室内空气中不同粒径段颗粒物的污染水平,本文对写字楼、地铁站台、餐饮环境、大学教室和宿舍等不同类型建筑室内和室外空气中的颗粒物PM_(1.0)、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水平进行了测试、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同时对不同建筑环境内不同粒径段颗粒物的浓度大小、占比情况和主要来源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对PM_(10),不同建筑环境空气中PM_(10)平均质量浓度均未超过标准限值0.150 mg/m^(3);对PM_(2.5),写字楼A中70%的房间PM_(2.5)质量浓度超出标准限值(0.075 mg/m^(3))7.69%~18.53%,餐饮环境PM_(2.5)平均质量浓度(0.130 mg/m^(3))超出标准限值73.33%;2)除地铁站台稍有差异,测试的建筑环境中PM_(1.0)/PM_(2.5)浓度比值均在90%以上。对不同粒径段颗粒物PM_(1.0)、PM_(1.0-2.5)和PM_(2.5-10),餐饮、写字楼和大学宿舍内PM_(1.0)在PM_(10)中占比最大,分别为90.97%、65.28%和63.73%。大学教室和地铁站台环境内PM_(2.5-10)在PM_(10)中占比最大,分别为50.98%和44.16%;3)写字楼内的吸烟、打印机和电脑等办公设备主要产生细微颗粒物PM_(1.0)和细颗粒物PM_(2.5);大学教室内人员活动、地铁站台人员流动以及列车进出站主要产生PM_(2.5-10);餐饮环境中不同燃烧源、烹饪过程主要产生细微颗粒物PM_(1.0);4)根据研究结果,对不同类型建筑,针对细微颗粒物PM_(1.0)占比较大、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更易携带细菌和病毒的特点,迫切需要在今后加强不同类型建筑环境PM_(1.0)浓度水平限值的研究,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且针对不同类型建筑应采取不同通风净化措施来保证PM_(1.0)满足人体健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建筑 颗粒物PM_(1.0)、PM_(2.5)和PM_(10) 污染特征 质量浓度占比 通风净化
原文传递
不同住所室内PM2.5的浓度变化规律及温湿度对室内颗粒物影响的初探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金萍 束佳松 +1 位作者 卢冠舟 王智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81,90,共10页
为深入探究不同住所室内颗粒物PM2.5的浓度水平随室外颗粒物及室内污染源的变化规律,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对北京城区4户居民住宅、2个学生宿舍和1户农村住宅的室内PM1.0、PM2.5及PM10浓度、室外PM2.5浓度及室内外温湿度变化进行了逐... 为深入探究不同住所室内颗粒物PM2.5的浓度水平随室外颗粒物及室内污染源的变化规律,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对北京城区4户居民住宅、2个学生宿舍和1户农村住宅的室内PM1.0、PM2.5及PM10浓度、室外PM2.5浓度及室内外温湿度变化进行了逐时测试,并对测试分析结果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①城市住户室内污染源对室内PM2.5浓度的影响程度为:吸烟>烹饪>清洁。农户污染源对室内PM2.5的影响顺序为:燃煤>燃烧薪柴>吸烟>清洁>人员活动。②当住所门窗关闭室外雾霾开始或结束后,室内PM2.5浓度的升高或降低均延迟于室外PM2.5的变化。③城市住宅与学生宿舍的平均I/O小于1,农村住户的平均I/O大于1,且不同住所之间的I/O差异性显著(P<0.05)。④住户相对湿度在10%~50%时(冬季采暖),室内颗粒物PM1.0/PM2.5及PM2.5/PM10的比值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增加,室内细颗粒PM2.5的主要占比为细微颗粒物PM1.0;住户相对湿度在50%~80%时(秋季实测),室内颗粒物PM1.0、PM2.5和PM10平均浓度随相对湿度增加而下降。⑥Spearman相关分析得到室内外温差与室内PM10浓度和PM2.5浓度呈现显著性负相关,与室内PM1.0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研究成果可为室内颗粒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改善住所环境和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所 室内颗粒物 浓度变化 差异性 污染源 温湿度
原文传递
环境舱内典型物质燃烧释放颗粒物PM_(1.0)的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金萍 卢冠舟 梁雪怡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8-216,共9页
由于对室内典型燃烧物质如燃香、蚊香、吸烟等所释放的颗粒物PM_(1.0)和PM_(2.5)污染特征的研究还很缺乏,故定量燃香、蚊香、香烟燃烧释放PM_(1.0)的散发特征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40%的环境舱中对九种典型物质(3种... 由于对室内典型燃烧物质如燃香、蚊香、吸烟等所释放的颗粒物PM_(1.0)和PM_(2.5)污染特征的研究还很缺乏,故定量燃香、蚊香、香烟燃烧释放PM_(1.0)的散发特征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40%的环境舱中对九种典型物质(3种燃香、3种香烟和3种蚊香)燃烧释放的颗粒物的逐时浓度采用TSI 8533便携式颗粒物仪分别进行了实时监测,然后利用质量平衡方程确定了不同物质燃烧产生PM_(1.0)的散发速率和散发因子,最后研究了舱内湿度和换气次数对PM_(1.0)散发特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九种燃烧物质释放的颗粒物主要以细微颗粒物PM_(1.0)为主,其中8种物质释放的PM_(1.0)在PM_(2.5)中的比例占到了99%以上。2)燃香、蚊香、香烟颗粒物PM_(1.0)的排放因子分别在9.274~33.384 mg/g、2.392~4.158 mg/g及11.026~16.585 mg/g之间。3)湿度升高,燃烧物释放的PM_(1.0)的排放速率与排放因子都会随之降低。换气次数增加,PM_(1.0)的排放速率增加,但排放因子几乎不变。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典型物质燃烧释放PM_(1.0)的特征及污染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舱 燃烧物质 颗粒物PM1.0 排放因子 排放速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住宅室内外环境中PM2.5的污染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金萍 赵文君 +1 位作者 王玉欢 卢冠舟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6,共8页
于2015年4月~12月分别对北京市不同地点6所住宅的室内外PM_(2.5)的浓度进行了同步测试,并通过样本检验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住宅室内外环境中PM_(2.5)的污染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6所住宅室内外PM_(2.5)浓度在时间序列上... 于2015年4月~12月分别对北京市不同地点6所住宅的室内外PM_(2.5)的浓度进行了同步测试,并通过样本检验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住宅室内外环境中PM_(2.5)的污染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6所住宅室内外PM_(2.5)浓度在时间序列上呈非均匀分布,经T检验显示差异性显著。2)不同住宅室内外PM_(2.5)的浓度比即I/O的平均值在0.674~2.673之间变化,测试时段内开窗情况下室内有污染源的住宅的I/O平均值大于1,关窗下室内无污染源的住宅的I/O平均值小于1。3)正常天气和雾霾天气下室内无污染源时,室内外PM_(2.5)的线性相关性较好。室内有污染源,室内外PM_(2.5)的Pearson相关系数出现负值,室内外PM_(2.5)的线性相关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 PM2.5 污染特征 I/O值 相关性 排放强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