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市民社会的兴起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冬霜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市民社会与现代化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市民社会本身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现代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而使市民社会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肩负着比西方市民社会更为复杂的任务。
关键词 市民社会 现代化 目标模式 中国 政治模式
下载PDF
论生命伦理学的双重影响原则
2
作者 卢冬霜 夏永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64,共5页
双重影响原则是生命伦理学中一个情境权衡原则。这一原则本身是在宗教背景下产生的,近年来,对于这一原则的讨论逐渐转向了义务论的方向。双重影响原则主张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可预见伤害在道德上是允许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绝... 双重影响原则是生命伦理学中一个情境权衡原则。这一原则本身是在宗教背景下产生的,近年来,对于这一原则的讨论逐渐转向了义务论的方向。双重影响原则主张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可预见伤害在道德上是允许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绝对主义的不足。意向以及意图和可预见之间的道德相关性是双重影响原则的理论基础。尽管这一原则本身存在着诸多争议,但这无疑是解决某些悲剧性道德困境的积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伦理学 双重影响原则 意向 意图:可预见
下载PDF
论道德理论的检验
3
作者 卢冬霜 《学术探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相比较科学理论而言,道德理论的检验仅仅停留在逻辑检验之上,缺乏道德实践领域合理性的系统检视。尽管道德事实与客观世界的经验事实有所不同,但规范命题也应借由与事实命题相类似的证明方式来获得其合法性。道德理论的经验检验并不基... 相比较科学理论而言,道德理论的检验仅仅停留在逻辑检验之上,缺乏道德实践领域合理性的系统检视。尽管道德事实与客观世界的经验事实有所不同,但规范命题也应借由与事实命题相类似的证明方式来获得其合法性。道德理论的经验检验并不基于描述性事实而获得检验,而是建立在道德体验的基础上。这一道德体验是理性的、可借助于语言转换为特定情境中的经验陈述,同时具备普遍意义上的有效性。基于道德理论的检验,道德理论最终能够与我们的经验和信念的整体网络相一致,并进一步为我们未来的生活提供有效的行动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检验 经验检验 道德体验 共同价值
下载PDF
康德尊严视阈中的人
4
作者 卢冬霜 《唐都学刊》 2018年第2期70-76,共7页
康德尊严的概念为理解人以及如何对待人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无限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价值。无限价值来源于人的共同属性,即理性、自我意识、设定目的的能力或者普遍意义上尊重他人的能力;不可替代性则以非属性为基础,人基于不可言说的... 康德尊严的概念为理解人以及如何对待人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无限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价值。无限价值来源于人的共同属性,即理性、自我意识、设定目的的能力或者普遍意义上尊重他人的能力;不可替代性则以非属性为基础,人基于不可言说的主体性而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康德的尊严概念确认了人的两个维度,即普遍性与独特性。当个体不能享受与他人平等对待时,或者当个体不被当作不可替代的独特个体时,其尊严都处于危机之中。因此,将人的尊严仅仅理解为所有人都平等这一理念无疑是对康德尊严观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尊严 人的主体性 无限价值 不可替代性
下载PDF
道德法则的现实可能性——论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
5
作者 卢冬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8-73,共6页
康德在形而上学领域建立了一套纯粹的道德体系,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完全遵守道德法则。为了推进道德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康德倡导通过教育,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行培养。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道德主体完成对自身的超越,克服种种... 康德在形而上学领域建立了一套纯粹的道德体系,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完全遵守道德法则。为了推进道德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康德倡导通过教育,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行培养。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道德主体完成对自身的超越,克服种种他律性原则,从而实现真正的道德自由。康德所构建的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基于家庭或学校实施的教育,而是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面向整个人类群体设计的教育。因此,道德教育必然具有公共性的特征。但康德所致力于构建的伦理共同体的基础仍然是个人的道德自律,只有通过个体努力才能实现世界的至善。以此为前提,康德详细论述了塑造个体道德人格的教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法则 道德教育 公共性
下载PDF
论市场社会主义思潮中的所有制问题
6
作者 杨彦华 卢冬霜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29-31,共3页
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方社会主义流派中的一种思潮,在其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对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认为从理论上说市场经济与公有制是可以兼容的,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启发。
关键词 市场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所有制
下载PDF
“人权的应用伦理学视角”学术研讨会综述
7
作者 卢冬霜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世界人权宣言》 应用伦理学 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研讨会综述 香港浸会大学 理学研究 主办单位
原文传递
道德体验的心理学及哲学研究进路 被引量:1
8
作者 卢冬霜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3,共6页
道德体验既包括实际的生活经验,又存在着规范性的诉求。对道德体验性质的争议本身反映了元伦理学领域中长久以来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道德论争。在反实在论看来,实在论并没有为道德体验提供最佳解释。反实在论者试图放弃哲学调查的方法转... 道德体验既包括实际的生活经验,又存在着规范性的诉求。对道德体验性质的争议本身反映了元伦理学领域中长久以来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道德论争。在反实在论看来,实在论并没有为道德体验提供最佳解释。反实在论者试图放弃哲学调查的方法转而诉诸于心理学理论或文化理论来解释道德体验。无疑,道德体验以心理内容为媒质,但实证主义的思维和实践逻辑无法彻底解释道德体验中的道德表象。道德体验的哲学研究进路认为,以伦理实证的方式诠释道德体验并非错误,但我们还应基于哲学假设,将道德体验转化为二阶分析层次的一个元伦理学问题,从而使道德体验得到更进一步的规范性解释。这两种研究进路都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并不存在哪一种方法更为基础、更为优先的问题。实际上,两者应该是相互激励、相互补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体验 伦理实证 规范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