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胎盘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多向分化潜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卢国辉 张世忠 +5 位作者 陈强 王雪峰 卢凤飞 刘剑 李明 李振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人胎盘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生物学特性,并验证其多向分化潜能。方法通过酶消化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足月胎盘底蜕膜中获取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和生长特点;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 目的探讨人胎盘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生物学特性,并验证其多向分化潜能。方法通过酶消化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足月胎盘底蜕膜中获取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和生长特点;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表面抗原(CD29、CD44、CD73、CD90、CD34、CD45、CD14)的表达;在特定诱导条件下,使其向成骨、成脂、成软骨方向分化,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人足月胎盘底蜕膜中分离的MSCs呈克隆样生长,形态类似于骨髓MSCs,传代后细胞增殖迅速,细胞倍增时间为(2.21±0.21)d;大于70%的细胞处于静止期(G0/G1期),阳性表达CD29、CD44、CD73、CD90,不表达CD34、CD45、CD14;经诱导后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和Alcian blue染色均呈阳性表现。结论胎盘底蜕膜中含有丰富的MSCs,易于体外分离培养,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有希望成为另一新颖的干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底蜕膜 分离培养 多向分化
下载PDF
腰大池置管治疗脊髓拴系松解术后并发脑脊液漏 被引量:3
2
作者 吕涛 卢国辉 +1 位作者 卢凤飞 张世忠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3年第5期47-49,共3页
目的评价脊髓拴系松解术后放置腰大池引流管治疗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患者脊髓栓系松解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合并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和椎管内脂肪液化,放置腰大池引流管进行治疗。结果放置腰大池引流管后密切观察,综合护理,脑... 目的评价脊髓拴系松解术后放置腰大池引流管治疗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患者脊髓栓系松解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合并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和椎管内脂肪液化,放置腰大池引流管进行治疗。结果放置腰大池引流管后密切观察,综合护理,脑脊液漏停止,伤口愈合。结论脊髓拴系松解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时,放置腰大池引流管可以有效治疗脑脊液漏,促进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引流 脑脊液漏 脊髓拴系综合征
下载PDF
pDsRed2-N1-SDF-1α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3
作者 李明 张世忠 +6 位作者 邹志浩 郭燕舞 卢凤飞 姜晓丹 寇盛斌 卢国辉 李振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9-442,共4页
目的构建pDsRed2-N1-SDF-1α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观察其在MSCs内的表达。方法设计并合成SDF-1α基因引物,用RT-PCR法从小鼠平滑肌细胞中扩增出带有XhoI与EcoRI酶切位点的SDF-1α基因片段,将SDF-1α基因片段克隆... 目的构建pDsRed2-N1-SDF-1α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观察其在MSCs内的表达。方法设计并合成SDF-1α基因引物,用RT-PCR法从小鼠平滑肌细胞中扩增出带有XhoI与EcoRI酶切位点的SDF-1α基因片段,将SDF-1α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DsRed2-N1上,酶切和测序鉴定。培养小鼠MSCs并Vimentin蛋白免疫荧光鉴定。通过脂质体将pDsRed2-N1-SDF-1α转染入小鼠MSCs。免疫荧光检测转染后的MSCs表达SDF-1α蛋白的情况。结果扩增出的基因片断大小与基因文库中已知的SDF-1α序列大小完全相符,酶切也得到目的基因片断,测序结果显示与已知的SDF-1α序列相同,成功构建pDsRed2-N1-SDF-1α真核表达载体。培养的细胞经Vimentin蛋白免疫荧光检测为阳性,pDsRed2-N1-SDF-1α表达载体转染到MSCs,24h后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可见SDF-1α融合蛋白表达。结论pDsRed2-N1-SDF-1α真核表达载体能够在小鼠MSCs中表达SDF-1α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F-1α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帕金森患者丘脑底核三维重建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伟忠 卢凤飞 +4 位作者 薛杉 汪浩源 姚晨 何骁征 张世忠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帕金森患者丘脑底核的可视化研究,并总结丘脑底核在帕金森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近6年来进行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手术的40例帕金森患者的术前磁共振影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重建丘脑底核,测量...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帕金森患者丘脑底核的可视化研究,并总结丘脑底核在帕金森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近6年来进行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手术的40例帕金森患者的术前磁共振影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重建丘脑底核,测量丘脑底核体积,并按年龄、病程、性别、左右侧等进行比较,并总结其分布规律.结果:帕金森患者STN平均体积,40~49岁组为(86.45±8.75)mm^3;50~59岁组为(79.20±4.16)mm^3;60~69岁组为(76.03±5.76)mm^3;70~79岁组为(76.46±5.22)mm^3.其体积与年龄、病程均呈负相关性,且左侧STN体积大于右侧STN,但不同性别的STN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技术能较好显示丘脑底核形态大小,帕金森患者丘脑底核体积随年龄和病程增长而缩小,左侧大于右侧,呈现一定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体积
下载PDF
利用Nb微合金化及柔性轧制工艺生产低合金Q355B中厚钢板 被引量:10
5
作者 卢凤飞 杨云清 《河北冶金》 2021年第4期47-52,共6页
介绍了普阳钢铁公司利用Nb的微合金化及柔性轧制工艺生产新一代低合金高强钢板Q355B的过程。经检测,成品钢板组织为P+F典型组织,柔性轧制后能满足B、C、D、E级钢板的要求;钢板的碳当量CEV在0.30%以内,焊接性能良好;成分和工艺适应性较强... 介绍了普阳钢铁公司利用Nb的微合金化及柔性轧制工艺生产新一代低合金高强钢板Q355B的过程。经检测,成品钢板组织为P+F典型组织,柔性轧制后能满足B、C、D、E级钢板的要求;钢板的碳当量CEV在0.30%以内,焊接性能良好;成分和工艺适应性较强,可满足大生产的要求;同时,新工艺降低了低合金高强钢的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 微合金化 柔性轧制 力学性能 焊接性能 成本
下载PDF
自动轧钢技术在轧钢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卢凤飞 《区域治理》 2019年第5期172-172,共1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钢铁工业为我国社会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钢铁轧制行业,我国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在钢铁轧制过程中,我国也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设...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钢铁工业为我国社会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钢铁轧制行业,我国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在钢铁轧制过程中,我国也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设备的自动化,使钢铁轧制技术能够支持我国重工业的生产.在我国轧钢技术更新中,最重要的是莱钢中小型轧机和万能轧机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莱钢中型轧机的自动化系统实现了轧制线的自动化运行,而万能轧机可以加工各种类型的钢材,大大方便了我国轧制工艺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轧钢技术 轧钢生产 实际应用
下载PDF
慢性脊髓损伤胶质瘢痕边界定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卢凤飞 陈强 +5 位作者 仲淑玉 张世忠 李晓光 陈运洪 李明 温志波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8-492,共5页
目的探讨如何精确地定位慢性脊髓损伤胶质瘢痕边界,以期能得到在切陈瘢痕时对其边界切实可行的定位方法,为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脊髓损伤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首先.用胸段脊髓半截断的方法制作犬慢性脊髓损伤模型,以骨窗上... 目的探讨如何精确地定位慢性脊髓损伤胶质瘢痕边界,以期能得到在切陈瘢痕时对其边界切实可行的定位方法,为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脊髓损伤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首先.用胸段脊髓半截断的方法制作犬慢性脊髓损伤模型,以骨窗上端第1个椎板下缘的后正中点为立体空间的坐标“原点”,测量半截断损伤的脊髓节段上端及下端到原点的距离。其次,模型犬饲养12周,应用MRI扫描脊髓正中矢状位,分别测量MRI矢状位上异常信号的上、下界到原点的距离;然后应用B超对脊髓进行检测,检查脊髓上超声信号变化情况。再次,对脊髓标本进行纵向切片并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切片上胶质纤维染色结果并测量其长度。最后,比较MRj矢状位脊髓异常信号长度与病理切片上瘢痕长度的差异。结果MRI上异常信号的范围[(14.7±0.94)mm]大于手术损伤范围(10mm),其均值差值约为4.7mm。B超检测能分辨脊髓上的异常信号变化,而且信号变化明显、边界清晰,达到肉眼分辨水平。病理切片上测量到的胶质瘢痕范围[(18.6±1.19)mm]大于MRJ上测量得出的异常信号范围,其均值差值约为3.9mm。结论通过MRJ矢状位扫描,同时引入立体定向原理可基本上定位胶质瘢痕边界;病理学测量结果对影像学定位具有进一步纠正的应用价值;B超可帮助检测瘢痕是否有残留,进一步保证完全切除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胶质瘢痕边界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基于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筛选低级别胶质瘤中潜在抑癌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卢凤飞 张红波 +2 位作者 陈谦学 李云涛 沈亮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7-350,共4页
目的基于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计划数据库的胶质瘤标本信息,探讨较低级别胶质瘤标本中相对低表达的基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选取678例胶质瘤患者[包括低级别胶质瘤(LGG)患者512例,胶质瘤母细胞瘤(GBM)166例]的698... 目的基于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计划数据库的胶质瘤标本信息,探讨较低级别胶质瘤标本中相对低表达的基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选取678例胶质瘤患者[包括低级别胶质瘤(LGG)患者512例,胶质瘤母细胞瘤(GBM)166例]的698例胶质瘤标本[包括LGG患者529例,GBM169例]以及5例正常脑组织,分析其基因表达水平数据以及患者的临床资料。用R软件分析筛选在肿瘤中低表达的基因,对其进行基因注释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用STRING和蛋白交互作用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以R软件根据基因表达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标本、LGG和GBM组织均低表达的基因为155个;蛋白互相作用关系中连通性值最大的前20位基因中,得到12个基因的功能富集数据,谷氨酸离子型受体NMDA可能为重要的肿瘤生长信号通路之一。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2个基因中有7个基因与患者的生存预后改善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TCGA挖掘数据是一种有效的探索肿瘤抑癌基因的生物信息手段;谷氨酸离子型受体(NMDA)家族可能与胶质瘤的生长和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抑癌基因 预后
原文传递
微小RNA-497负调控Wnt3a基因靶点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 被引量:1
9
作者 卢凤飞 张红波 +1 位作者 张世忠 张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63-196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97在胶质瘤细胞中表达及调控Wnt3a基因靶点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病毒载体质粒pLVTHM、元件质粒PsPAXZ和pMDZ.G 3个质粒共同组成慢病毒包装系统。重组质粒pGL3-WNT3a-wt 3’端非编码区(3’UTR)/pGL3-WNT...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97在胶质瘤细胞中表达及调控Wnt3a基因靶点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病毒载体质粒pLVTHM、元件质粒PsPAXZ和pMDZ.G 3个质粒共同组成慢病毒包装系统。重组质粒pGL3-WNT3a-wt 3’端非编码区(3’UTR)/pGL3-WNT3a-mut 3’UTR与miR-497共转染胶质瘤细胞株U251,检测处理组与对照组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验证Wnt3a是miR-497作用靶点。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细胞株U251转染miR-497后Wnt3a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胶质瘤细胞株U251感染病毒LV-miR-497后表达变化。噻唑蓝(MTT)检测胶质瘤细胞株U251感染病毒LV-miR-497和/或瞬时转染Wnt3a质粒后细胞生长曲线。结果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497与Wnt3a的3’UTR野生型结合位点(WT),与突变型Wnt3a质粒转染的U251细胞比较,野生型质粒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miR-497在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Wnt3a的表达,miR-497与Wnt3a呈负相关,两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0.95±0.23、0.31±0.09,P<0.05)。慢病毒载体转染miR-497建立稳定细胞株,与对照组比较,LV-miR-497转染后miR-497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6±0.14、8.51±1.32,P<0.05)。MTT检测胶质瘤细胞转染miR-497后增殖,结果提示过表达miR-497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长,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8±0.41、0.54±0.22、0.60±0.09,P<0.05)。LV-miR-497处理的U251细胞比用LV-ctrl处理的细胞形成更小和更少的集落,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7±0.35、0.61±0.14、0.59±0.11,P<0.05)。结论 miR-497直接作用Wnt3a基因靶点,高表达miR-497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微小RNA-497 WNT3A 增殖
原文传递
微小RNA-497在恶性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凤飞 张红波 +1 位作者 张世忠 张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微小RNA(miR)-497表达特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5例胶质瘤组织,16例非肿瘤病变正常脑组织组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 目的探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微小RNA(miR)-497表达特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5例胶质瘤组织,16例非肿瘤病变正常脑组织组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miR-497、Wnt3a表达,线性相关分析miR-497与Wnt3a之间的关系。根据miR-497表达量高低分为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生存分析(Kaplan-Meier分析)无病生存曲线和总生存曲线,分析miR-497表达与胶质瘤预后之间的关系。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胶质瘤组织和非肿瘤正常脑组织中miR-497平均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中各个细胞株ΔCt值的差异(One-way ANOVA)。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胶质瘤组织中miR-497的表达(1.29±0.61)低于正常脑组织(5.76±1.45,t=3.2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胶质瘤组织中miR-497和Wnt3a基因RNA之间表达明显相关,miR-497和Wnt3a基因表达呈负相关(P<0.05)。高表达miR-497组与低表达miR-497组胶质瘤患者的Kaplan-Meier无病生存曲线和总生存曲线,miR-497表达高的胶质瘤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miR-497低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7,P<0.05)。结论恶性胶质瘤中miR-497表达下调,Wnt3a表达上调。miR-497表达高的胶质瘤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miR-497低表达者。miR-497表达水平可能与恶性胶质瘤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微小RNA 预后
原文传递
低浓度胰酶多次差速酶消纯化乳鼠雪旺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建浩 徐如祥 +5 位作者 马旭 张洪钿 闫中杰 罗杰 李西锋 卢凤飞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简便有效的体外培养和纯化雪旺细胞(SCs)方法,以获取足够数量、高纯度的SCs。方法取新生3~5d的SD乳鼠坐骨神经和臂丛神经,用胶原酶消化后收集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细胞接种浓度为3×10^5个/mL,在接种72h内用...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简便有效的体外培养和纯化雪旺细胞(SCs)方法,以获取足够数量、高纯度的SCs。方法取新生3~5d的SD乳鼠坐骨神经和臂丛神经,用胶原酶消化后收集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细胞接种浓度为3×10^5个/mL,在接种72h内用胰酶分步多次消化进行提纯。结果该方法与1.25g/L胰酶差速酶消提纯SCs相比.能更有效地将SCs和成纤维细胞分离,经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Cs的纯度能达到95%以上。结论本方法简便易掌握,可重复性高,能获得足够数量、高纯度的SCs供细胞移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旺细胞 纯化 差速酶消法
原文传递
人胎盘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抗炎特性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振勇 卢国辉 +5 位作者 殷志林 卢凤飞 何骁征 郭燕舞 姜晓丹 张世忠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8-453,共6页
目的研究人胎盘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hPDB-MSCs)抗炎特性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PDB-MSCs,6.羟基多巴(6-OHDA)制备大鼠PD模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与移植组,每组32只。hPDB-MSCs尾... 目的研究人胎盘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hPDB-MSCs)抗炎特性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PDB-MSCs,6.羟基多巴(6-OHDA)制备大鼠PD模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与移植组,每组32只。hPDB-MSCs尾静脉移植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移植后3d、1周、2周及4周各组大鼠损伤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离子钙接头蛋白(Ibal)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时间点各组大鼠损伤侧黑质抗炎因子人白细胞介素-10(hIL-10)、人转化生长因子-β(hTGF-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hPDB-MSCs移植后1周、2周、4周,移植组大鼠阿朴吗啡诱导的平均旋转圈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移植组大鼠损伤侧黑质部位TH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加,1周、2周、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3Z(P〈0.05)。移植组大鼠损伤侧黑质部位Ibal阳性细胞则明显减少,4周时最为显著。mRNA水平,移植组大鼠hIL-10及hTGF-β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加,而TNF-α表达量则逐渐降低。结论hPDB-MSCs尾静脉移植后能够通过抗炎机制抑制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绎元丧失,改善PD模型大鼠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底蜕膜 抗炎 神经保护 帕金森病
原文传递
脂肪源性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燕舞 李明 +4 位作者 陈镇洲 卢凤飞 张世忠 姜晓丹 徐如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研究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方法,探讨GABA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疗效。方法取大鼠脂肪组织,利用本单位自行配制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基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利用GABA能神经元定... 目的研究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方法,探讨GABA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疗效。方法取大鼠脂肪组织,利用本单位自行配制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基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利用GABA能神经元定向诱导培养基对神经干细胞进行二次定向诱导.并对其进行特异性鉴定。将诱导成功的神经干细胞、GABA能神经元分别移植入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丘脑底核,在移植后2周、4周、8周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情况。结果体外扩增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过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培养后,细胞定向诱导并表达巢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fNSE)等神经干细胞标志。经GABA能神经元定向分化培养基二次诱导后,免疫荧光鉴定细胞GAD65阳性。立体定向移植细胞4周后,神经干细胞组与GABA能神经元组的大鼠行为学均得到改善,且GABA能神经元组的疗效更加显著。结论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将其移植人大鼠的丘脑底核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干细胞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原文传递
超小超顺磁氧化铁颗粒标记对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晨 郭燕舞 +5 位作者 李明 陈强 卢凤飞 卢国辉 张世忠 姜晓丹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目的使用超小超顺磁氧化铁颗粒(uSPIO)c对大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进行体外标记,研究不同浓度的USPIO对大鼠ADS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确定其标记ADSCs的适宜浓度。方法实验分为8个组,其中6组依次添加不同终浓度的USPIO(180... 目的使用超小超顺磁氧化铁颗粒(uSPIO)c对大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进行体外标记,研究不同浓度的USPIO对大鼠ADS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确定其标记ADSCs的适宜浓度。方法实验分为8个组,其中6组依次添加不同终浓度的USPIO(180μg/mL、135μg/mL、90μg/mL、45μg/mL、22.5μg/mL、11.25μg/mL)。另2组为阴性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普鲁士蓝染色检测USPl0标记ADSCs的效率,同时采用CCK-8及Alamarblue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USPIO标记浓度在45μg/mL时,普鲁士蓝染色后ADSCs胞浆内可见大量蓝色颗粒,标记效率在95%以上;USPIO标记浓度在90μg/mL及以上时,标记效率约100%。CCK.8及Alamarblue检测结果表明USPl0在11-25μg/mL范围内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较小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将45—90μg/mL确定为适宜浓度。结论USPIO可在体外有效标记ADSCs,并且在适宜浓度范围内对细胞生物学活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 超小超顺磁氧化铁颗粒 细胞活力
原文传递
氩氦冷冻治疗后的荷C6胶质瘤大鼠的磁共振成像和病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明 黄凡衡 +6 位作者 胡丽娟 周媛 姜晓丹 常海刚 卢凤飞 陈强 张世忠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荷C6胶质瘤大鼠经氩氦刀治疗后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的变化。方法将51只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植入体外扩增的C6胶质瘤细胞,制作荷C6胶质瘤的动物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暴露肿瘤后只插入冷冻刀头不启动... 目的探讨荷C6胶质瘤大鼠经氩氦刀治疗后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的变化。方法将51只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植入体外扩增的C6胶质瘤细胞,制作荷C6胶质瘤的动物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暴露肿瘤后只插入冷冻刀头不启动氩氦冷冻系统,n=18),外科手术切除组(将肿瘤完整切除,不进行冷冻操作,n=15)和氩氦冷冻组(暴露肿瘤后启动氩氦冷冻系统,n=18)。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MRI影像变化,应用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外科手术成功切除胶质瘤。氩氦冷冻组MRI显示T1WI信号较术前增强,T2WI信号较术前减低假手术组治疗后MRI无明显变化。氩氦冷冻组肿瘤组织Tunel染色可见大量凋亡细胞,外科手术切除组及假手术组可见少量散在的凋亡细胞。结论经氩氦刀治疗胶质瘤MRI提示肿瘤细胞变性坏死.病理学提示可以介导细胞凋亡,有望成为脑胶质瘤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氩氦刀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原文传递
氩氦冷冻治疗系统对犬脑冷冻范围的超导刀直径变量和时间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强 卢凤飞 +2 位作者 张世忠 王雪涛 李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92-595,共4页
目的探讨氩氦冷冻治疗系统(简称氩氦刀)在超导刀直径及冷冻时间变量下,正常犬脑组织冷冻坏死范围及超微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用直径2mm、3mm氩氦冷冻超导刀插入犬脑一侧右额叶,分别冷冻3min、5min,重复一次,48h后灌注取脑组织,... 目的探讨氩氦冷冻治疗系统(简称氩氦刀)在超导刀直径及冷冻时间变量下,正常犬脑组织冷冻坏死范围及超微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用直径2mm、3mm氩氦冷冻超导刀插入犬脑一侧右额叶,分别冷冻3min、5min,重复一次,48h后灌注取脑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测量冷冻坏死区直径。结果冷冻后48h,冷冻区脑组织均呈出血坏死状,可明显分为中央坏死区、炎性反应带、出血水肿带和交界线,冷冻边缘未发现存活的脑细胞结构。结论采取2次冻融循环,冷冻时间为3min、5min,足以导致冷冻区脑组织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氦刀 脑组织 组织学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冷冻治疗对胶质瘤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刘天助 卢凤飞 +2 位作者 潘俊 殷志林 张世忠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4-798,共5页
目的探讨冷冻治疗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原因。方法(1)将GL261胶质瘤细胞(1×10^7个/10μL)注入C57小鼠背部皮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肿瘤直径达15~20mm时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冻治疗组m=17)和假手术组(n=15),前者行... 目的探讨冷冻治疗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原因。方法(1)将GL261胶质瘤细胞(1×10^7个/10μL)注入C57小鼠背部皮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肿瘤直径达15~20mm时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冻治疗组m=17)和假手术组(n=15),前者行冷冻手术治疗,后者只插入冷冻刀但不进行冷冻操作。术后2h提取冷冻肿瘤组织释放物;术后12h、24h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凋亡情况;术后24hWesternblowing实验检测肿瘤组织前体(pro)-Caspase.8、pro.Caspase-8、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2)将GL261胶质瘤细胞分为冷冻释放物组、对照组,分别加入1倍浓度的冷冻释放物和等量DMEM,培养12h后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mbloaing检测细胞上述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TUNEL染色显示术后12h冷冻治疗组小鼠胶质瘤组织切片S1区呈均一性坏死,S2区出现明显凋亡带(早发凋亡),术后24hS1区呈均一性坏死,S2区凋亡消退,S3区近靶区侧出现一新发凋亡带(迟发凋亡)。Westernblouing检测显示,冷冻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S2区pro—Caspase-9和PARP蛋白的表达明显少于S1、S3、S4区,S3区pro—Caspase-8的表达低于S1、S2、S4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SL(P〈0.05)。(2)TUNEL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冷冻释放物组GL261胶质瘤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bloRing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冷冻释放物组细胞pro—Caspase_8、pro—Caspase.9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冻治疗后肿瘤组织释放物具有诱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治疗 冷冻释放物 神经胶质瘤 凋亡
原文传递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预测模型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陆洋 姚晨 +8 位作者 卢凤飞 姚陇平 侯旭升 汪浩源 何骁征 叶勇义 孙翔 张建国 张世忠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3-478,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临床疗效预测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和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双侧STN—DBS治疗的31例帕金... 目的通过建立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临床疗效预测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和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双侧STN—DBS治疗的31例帕金森病患者资料。将每一次随访作为一个观测值纳入模型。使用相关性矩阵探索各个变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评价模型的正态性、同方差性、线性以及强影响点。结果纳入模型的预测变量包括发病时间、年龄、术前每日开期时间、术前开期无异动时间、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随访距离手术时间、电极在STN核团内的行径长度、平均总输出电能(TEED),得到回归方程:y≈(2.52xd+2.88xf+2.69xa+3.88xm+1.65xdy-2.94xo+1.48xst-1.83xt)/100+0.718(y:疗效;d:发病时间;厂:随访距离手术时间;a:年龄;m:MMSE评分;咖:术前开期无异动时间;0:术前每日开期时间;st:电极在STN核团内的行径长度;t:TEED)(R2=0.433,F=9.345,P=0.000),且该模型满足正态性、同方差性与线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同时也可为未来的自动化程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丘脑底核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术中及术后CT影像电极位置偏移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旭升 卢凤飞 +10 位作者 叶勇义 姚晨 姚陇平 陆洋 薛杉 何骁征 毛珩旭 孙翔 王抱妍 钱晨 张世忠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8-684,共7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Y—DBS)术中及术后CT影像上电极位置偏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5例接受STN-DBS治疗的PD患者的术前MRj影像、术中及术后CT...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Y—DBS)术中及术后CT影像上电极位置偏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5例接受STN-DBS治疗的PD患者的术前MRj影像、术中及术后CT影像资料。以术前MRI为蓝本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运用MRI/CT融合技术将术中及术后CT影像与术前MRI融合,定位术中及术后电极位置,分析术中电极与术后电极位置坐标偏差,总结位置偏移特点。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双侧的坐标偏差特点与对应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双侧电极术后位置与术中位置的空间距离在1mm左右,深度(z轴)偏移极小。侧旁轴(x轴)上第1侧电极术后位置较术中位置向外偏移明显;第2侧电极向内偏移,偏移程度小。前后轴(y轴)上第1侧电极向后偏移明显;第2侧电极向后偏移较小。双侧电极中,术中电极-术前靶点、术后电极-术前靶点对应的三轴坐标偏差间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STN.DBS术后电极位置与术中电极位置的偏移存在较为明显的规律,可指导术中电极的调整及推测术后电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术 CT影像 电极位置 偏移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年龄及侧脑室体积与STN—DBS针道角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伟忠 卢凤飞 +4 位作者 薛杉 汪浩源 姚晨 何骁征 张世忠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5-591,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年龄、侧别、侧脑室体积PD患者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针道角度差异构建出相应的针道角度参考表,以提供安全的进针角度。方法收集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年收治的40例PD患者术前MR...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年龄、侧别、侧脑室体积PD患者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针道角度差异构建出相应的针道角度参考表,以提供安全的进针角度。方法收集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年收治的40例PD患者术前MRI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侧脑室、STN三维重建,测量Evans指数,重建侧脑室体积,并取不同Ring角度(50~60°,共11组),截取相应侧脑室和STN平面,测量该截面对应的slide角度。比较年龄与侧脑室体积的相关性,并按年龄分为A组(60~69岁)、B组(40~59岁),比较其进针角度的差异;同时比较左右侧进针角度差异,并按Evans指数分组,比较其针道角度差异。最后结合临床,总结出针道角度参考表。结果年龄与总侧脑室体积、左侧脑室体积、右侧脑室体积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364、0.384、0.3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不同Ring角测得的进针角度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进针角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体积及Evans指数与针道角度均呈正相关,而且不同Evans分组之间针道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不同侧别不同Evans分组,计算针道角度的95%置信区间,并取其上限,得到最终的针道角度参考表。结论PD患者侧脑室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不同侧别、侧脑室体积与针道角度有关;本研究提供的针道角度参考表能为临床手术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底核 侧脑室 三维重建 针道角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