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新生代构造性质和变形时间 被引量:196
1
作者 卢华复 贾东 +3 位作者 陈楚铭 刘志宏 王国强 贾承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15-221,共7页
库车构造位于南天山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南,为塔里木盆地最北的一个构造带。它自北而南可分为边缘逆冲( 隐伏构造楔) 、斯的克背斜带、北部线性背斜带、拜城盆地、南部背斜带。每个背斜带又包含有若干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它们是断层转... 库车构造位于南天山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南,为塔里木盆地最北的一个构造带。它自北而南可分为边缘逆冲( 隐伏构造楔) 、斯的克背斜带、北部线性背斜带、拜城盆地、南部背斜带。每个背斜带又包含有若干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它们是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滑脱褶皱、断层传播 滑脱混生褶皱、双重逆冲构造、突发构造、三角带构造。底部逆冲断层向南变浅,堆叠逆冲岩席向南变薄,总体上形成一个向南的逆冲构造楔。逆冲断层在斯的克背斜带侵位最早(25 Ma) ,在北部线性背斜带为169 Ma,拜城盆地中的大宛其背斜为36 Ma,南部背斜带为53 Ma( 北部) 和18 Ma( 南部) ,变形作用向南变新。库车构造是印 藏板块碰撞的内陆构造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变形带 新生代构造 逆冲断层 相关褶皱
下载PDF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构造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75
2
作者 卢华复 陈楚铭 +3 位作者 刘志宏 贾东 王国强 贾承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24,共7页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自北而南分为以下5个构造带:①北部边缘冲断──隐伏构造楔;②斯的克背斜带;③北部线 性背斜带;④拜城背驮凹陷;⑤丘里塔格前缘带。全体形成前锋向南的冲断变形楔。各构造带中发耷多种型式的断坪/断坡 台阶状...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自北而南分为以下5个构造带:①北部边缘冲断──隐伏构造楔;②斯的克背斜带;③北部线 性背斜带;④拜城背驮凹陷;⑤丘里塔格前缘带。全体形成前锋向南的冲断变形楔。各构造带中发耷多种型式的断坪/断坡 台阶状逆断层相关褶皱: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滑脱褶皱、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褶皱、双重逆冲构造。在不同构 造带发育不同时代的生长地层,指示了各构造带不同的构造变形年代。斯的克背斜带变形时期最早,始于中新世 (24.5Ma),北部线性为形始于中新世中期(16.9Ma),拜城凹陷的大宛其背变形始于上新世中期(3.9Ma),丘里塔格前锋 带的亚肯背斜变形始于更新世早期(1.8Ma).可见构造变形自北向南自中新世至第四纪逐渐变新。这一道冲带是印-藏板 块陆-陆碰撞远距离构造效应的内陆变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逆冲带 再生前陆盆地 构造特征 成因
下载PDF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冲断构造楔特征 被引量:112
3
作者 卢华复 贾承造 +4 位作者 贾东 陈楚铭 刘志宏 王国强 王胜利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7-271,共15页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冲断构造楔由一系列向南运动的逆冲断层和相关褶皱组成。冲断楔的北部以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双重逆冲构造为主。断层楔的前缘发育了很好的滑脱膝折背斜 ,全为肓断层控制 ,形成隐蔽式前锋。冲断层的就位从中新...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冲断构造楔由一系列向南运动的逆冲断层和相关褶皱组成。冲断楔的北部以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双重逆冲构造为主。断层楔的前缘发育了很好的滑脱膝折背斜 ,全为肓断层控制 ,形成隐蔽式前锋。冲断层的就位从中新世开始 ,自北向南迁移 ,前锋的构造形成在第四纪。造成逆冲断层的地壳水平缩短作用速度在中新世较慢 ,平均为 0 .35 5mm/a ,上新世中期达 0 .82mm/a ,而到上新世晚期和第四纪速度增大了约一个数量级 ,达到 1.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 冲断构造楔 新生代构造 逆冲断层相关褶皱 背斜前翼生长三角 地壳缩短速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断裂系统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38
4
作者 卢华复 王胜利 +5 位作者 罗俊成 舒良树 桑洪 朱文斌 李毓丰 金英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3-441,共9页
通过逾3 000 km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断裂系统,它们分别是孔雀河断裂系统、东南断裂系统和伸展断裂系统。NW走向的孔雀河断裂系统包括古生代和早三叠世活动的孔雀河斜坡构造楔、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活动的英吉苏右... 通过逾3 000 km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断裂系统,它们分别是孔雀河断裂系统、东南断裂系统和伸展断裂系统。NW走向的孔雀河断裂系统包括古生代和早三叠世活动的孔雀河斜坡构造楔、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活动的英吉苏右行剪切挤压断裂系和新生代活动的孔雀河断裂。孔雀河断裂系统在晚古生代与塔里木地块和准噶尔地块的碰撞相关,中生代受阿莫尔海关闭构造事件的影响,新生代与印-藏碰撞相关。东南断裂系统包括志留纪的走向NE向NW逆冲的车尔臣断裂,它在白垩纪再次活动,还有新近纪和第四纪活动的NEE走向的阿尔金左行剪切挤压断裂。东南断裂系统志留纪与塔里木地块和中昆仑地体的碰撞相关,中、新生代与拉萨地体-羌塘地体碰撞和印-藏碰撞相关。伸展断裂系统发育于寒武纪、奥陶纪、早志留世、中-晚侏罗世和古近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吉苏走滑断裂系 孔雀河断裂系统 东南断裂系统 伸展断裂系统 塔里木盆地东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与天山山脉晚新生代盆山耦合机制 被引量:28
5
作者 卢华复 王胜利 +2 位作者 贾东 王良书 刘绍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3-503,共11页
根据塔里木盆地北缘地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资料、油气勘探地震剖面、人工地震测深、地震层析成像以及地热资料,提出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岩石圈地幔在天山岩石圈之下碰撞并发生拆沉的盆山耦合机制的概念模型。由于印藏碰撞,青藏高... 根据塔里木盆地北缘地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资料、油气勘探地震剖面、人工地震测深、地震层析成像以及地热资料,提出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岩石圈地幔在天山岩石圈之下碰撞并发生拆沉的盆山耦合机制的概念模型。由于印藏碰撞,青藏高原的北部前缘岩石圈地幔与塔里木盆地岩石圈地幔形成V字形碰撞结构,推动塔里木地块的高强度岩石圈向北运动并俯冲到天山岩石圈之下,以水平俯冲作用在中天山北缘岩石圈之下与准噶尔盆地向南俯冲的岩石圈地幔碰撞,并发生后剥拆离。塔里木岩石圈俯冲的过程中,形成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和再生前陆冲断带以及再生天山山脉。冲断量约为塔里木俯冲量的20%。这一盆山耦合模型可以解释盆地构造、盆地沉降、山脉隆升、岩石圈深部构造和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地幔碰撞 拆沉 塔里木盆地天山盆山耦合机制
下载PDF
塔西北柯坪剪切挤压构造 被引量:20
6
作者 卢华复 贾东 +4 位作者 蔡东升 吴世敏 陈楚铭 施央申 郭令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9-58,共10页
塔里木西北的柯坪地区存在着再变形的逆冲岩席。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界断层——阿合奇断层为一巨型左行走滑断层。它在新生代的总走滑量达304km,具有与塔里木盆地东南边界阿尔金断层相同量级的走滑量。阿合奇断层与阿尔金断... 塔里木西北的柯坪地区存在着再变形的逆冲岩席。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界断层——阿合奇断层为一巨型左行走滑断层。它在新生代的总走滑量达304km,具有与塔里木盆地东南边界阿尔金断层相同量级的走滑量。阿合奇断层与阿尔金断层造成了阿合奇—西昆仑—西南塔里木—阿尔金断层剪切挤压构造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挤压构造 阿合奇断层 走滑断层 断层
下载PDF
准噶尔南缘新生代断裂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20
7
作者 卢华复 王胜利 贾承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8-174,共7页
准南有三条走向东西右列的新生代冲断褶皱带,是天山北麓右行走滑兼走逆冲断层的尾端冲断扇构造。各冲断褶皱带的西端与天山北麓断层相接触处形成最早,在中新世中期开始形成,主体在中新世晚期约10Ma开始形成,其末端在第四纪才开始形成,... 准南有三条走向东西右列的新生代冲断褶皱带,是天山北麓右行走滑兼走逆冲断层的尾端冲断扇构造。各冲断褶皱带的西端与天山北麓断层相接触处形成最早,在中新世中期开始形成,主体在中新世晚期约10Ma开始形成,其末端在第四纪才开始形成,表现出挤压的构造动力和变形自南向北扩展。准南逆冲构造带的初始时间比天山南麓的库车逆冲构造带晚约8Ma,说明天山造山带因为塑性较高,构造动力传播是耗时的,这与塔里木盆地刚性高、瞬时传递的特征形成对照。瞬时传递构造应力和耗时传递构造动力在空间上的交替出现是印藏陆陆碰撞导致陆内变形传播形式的基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南 前陆冲断褶皱带 构造动力耗时和瞬时传递 生长地层 盆山耦合 天山北麓冲断-走滑断层
下载PDF
关于汶川地震发震机制 被引量:19
8
作者 卢华复 贾东 +1 位作者 王良书 王胜利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8,共6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是四川龙门山逆冲带的前锋灌县—安县断层,或此断层附近新产生相同产状的断层。发震断层走向NE倾向NW,逆冲兼右行平移。汶川地震的发震机制是印藏陆-陆碰撞后,印度次大陆活塞状嵌入欧亚板块造成青藏... 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是四川龙门山逆冲带的前锋灌县—安县断层,或此断层附近新产生相同产状的断层。发震断层走向NE倾向NW,逆冲兼右行平移。汶川地震的发震机制是印藏陆-陆碰撞后,印度次大陆活塞状嵌入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东部向SEE方向近水平挤压,在龙门山冲断带前锋向东南逆冲到四川盆地,构造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结果。汶川地震演示了一个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隆起的构造模型,即其经由龙门山冲断带的地壳冲断作用和缩短作用而隆升。这与Burchfiel的模型不同,该模型认为龙门山上升是由于韧性下地壳流受到四川盆地高强度地壳阻挡而上涌所致。这两种模型可能各有其适用时间阶段,然而本文的模型是不可或缺的,因汶川地震已显示了它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发震断层 龙门山前锋断层 逆冲兼右行走滑断层作用
下载PDF
关于华夏古陆 被引量:19
9
作者 卢华复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3-417,共5页
葛利普1924年创立的华夏古陆,是指震旦纪至侏罗纪时期位于华夏地槽以东并高出海平面的古陆地,主要分布于现今粤闽中东部和浙南东部经东海延达日本东北部海域,是晨旦纪至早古生代华夏地槽沉积的主要物源区。其概念出自于地槽理论体系中... 葛利普1924年创立的华夏古陆,是指震旦纪至侏罗纪时期位于华夏地槽以东并高出海平面的古陆地,主要分布于现今粤闽中东部和浙南东部经东海延达日本东北部海域,是晨旦纪至早古生代华夏地槽沉积的主要物源区。其概念出自于地槽理论体系中的构造单元并兼有古地理涵义,得到了古生学物、地层学(包括地层接触关系和地层厚度分析等)和沉积学等当时的先进地质研究途径的支持。华夏古陆的提出对中国的区域地质和地质构造研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后的研究经过了地槽理论阶段和板块构造理论阶段。在地槽理论阶段已经对原来的华夏古陆概念在时空上进行了修正,如黄汲清提出华夏古陆就是华夏加里东褶皱带。20世纪90年代对于华夏古陆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板块构造理论阶段,这一时期的同位素测年和韧性变形、脆性变形、深部构造等研究方法提供了大量的全新的资料和证据,华夏古陆或华夏地块(陆块)主要指大陆地壳块体,因而逐渐乃至完全离开了葛利普的华夏古陆概念。近期一些文献中的华夏地块(陆块)的内涵已经不是原来的华夏古陆。华夏古陆的80年演变折射出了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进步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古陆 华夏地块 古地理 构造特征 华夏地槽
下载PDF
陕西洛南石门中寒武统变形鲕粒的有限应变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华复 孙家齐 刘建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1年第1期83-89,共7页
陕西省洛南石门中寒武世鲕状灰岩的有限应变分析表明,该点发生了压扁型应变;除由变形鲕粒最大扁平面构成的面理构造外,还发育一组拉伸线理。晚奥陶世,泰岭古岛弧与华北陆壳基底碰撞向北逆掩,导致华北南缘中元古代—早古生代盖层岩系由... 陕西省洛南石门中寒武世鲕状灰岩的有限应变分析表明,该点发生了压扁型应变;除由变形鲕粒最大扁平面构成的面理构造外,还发育一组拉伸线理。晚奥陶世,泰岭古岛弧与华北陆壳基底碰撞向北逆掩,导致华北南缘中元古代—早古生代盖层岩系由北向南逆冲推覆。鲕粒的变形史证实了这一地质事件所造成的地壳缩短作用的后继运动所造成的左行剪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 鲕粒 寒武纪 有限应变
下载PDF
地震剖面中走滑断层旋向判断模型——以塔东阿拉干北断层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华复 王胜利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48,共3页
地震剖面解释中尚无走滑断层旋向的直接判别标志,本文提出了一个在地震剖面解释中直接判断走滑断层旋向的模型。该模型假定断层作用前既存的某个地层厚度有变化,则垂直或斜交地层厚度变化方向的走滑断层必定在穿过断层的地震剖面中两盘... 地震剖面解释中尚无走滑断层旋向的直接判别标志,本文提出了一个在地震剖面解释中直接判断走滑断层旋向的模型。该模型假定断层作用前既存的某个地层厚度有变化,则垂直或斜交地层厚度变化方向的走滑断层必定在穿过断层的地震剖面中两盘地层厚度不等。确定了地层厚度变化方向,又测定了剖面中两盘地层厚度,则走滑断层的旋向就可以唯一地确定下来。穿过塔里木盆地东部阿拉干北右行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资料证实了这一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剖面走滑断层旋向 阿拉干北右行走滑断层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 被引量:160
12
作者 刘志宏 卢华复 +5 位作者 李西建 贾承造 雷刚林 陈楚铭 王国强 范湘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2-492,共11页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 ,其沉积和构造特征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性质。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开始形成于吉迪克组沉积早期 (距今 2 5Ma) ,叠置于晚二叠世 -三叠纪前陆盆地之上 ,是始新世末印度 -西藏碰撞的远距离构造效应所致...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 ,其沉积和构造特征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性质。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开始形成于吉迪克组沉积早期 (距今 2 5Ma) ,叠置于晚二叠世 -三叠纪前陆盆地之上 ,是始新世末印度 -西藏碰撞的远距离构造效应所致。其中的前陆逆冲带是由浅部和深部两个层次的构造组成的 ,其构造特征具有不一致性和不协调性。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内的台阶状逆断层及其相关褶皱都是伴随着中新世以来的造山运动形成的 ,由山前向盆地以背驮式渐次连续扩展 ,自渐新世晚期一直持续到现在。印度 -西藏碰撞作用引起的陆内俯冲及壳内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前陆盆地 前陆逆冲带 造山运动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的构造与油气 被引量:54
13
作者 刘志宏 卢华复 +3 位作者 贾承造 雷刚林 齐英民 谢会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7-303,共7页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 ,其沉积和构造特征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性质。盆地中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发育 ,具有多套储盖组合 ,是塔里木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研究表明 :(1)断层活动与生烃、排烃时期是否匹配是确定断层封...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 ,其沉积和构造特征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性质。盆地中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发育 ,具有多套储盖组合 ,是塔里木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研究表明 :(1)断层活动与生烃、排烃时期是否匹配是确定断层封闭性的关键 ,断层活动期 ,断面具有较强的输导能力 ,断层停止活动 ,断层对流体有较强的遮挡作用 ;(2 )断层相关褶皱是最有利的构造圈闭 ;(3)突破断层对油气藏主要起破坏或改造作用 ;(4)导油构造缺乏是深部勘探失利的关键。在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的基础上 ,确定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中的北部背斜油气聚集带和拜城阳霞向斜北油气聚集带是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前陆盆地 前陆逆冲带 构造 油气勘探目标 库车坳陷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塔里木新生代复合再生前陆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 被引量:100
14
作者 魏国齐 贾承造 +2 位作者 施央申 卢华复 王良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再生前陆盆地是针对中国地质特点研究提出的,与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并列的第三种典型前陆盆地类型。本文在讨论再生前陆盆地概念的基础上,以塔里木新生代复合再生前陆盆地为例,从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构造—沉积演化、断裂褶皱构... 再生前陆盆地是针对中国地质特点研究提出的,与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并列的第三种典型前陆盆地类型。本文在讨论再生前陆盆地概念的基础上,以塔里木新生代复合再生前陆盆地为例,从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构造—沉积演化、断裂褶皱构造变形,以及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与含油气性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再生前陆盆地的基本构造特征、构造变形样式、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及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以便今后深入研究这一根据中国地质特点提出的前陆盆地新类型,指导塔里木盆地以及中国西部相关盆地的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再生前陆盆地 构造特征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库车坳陷晚白垩世隆升过程及其地质响应 被引量:60
15
作者 贾承造 陈汉林 +2 位作者 杨树锋 卢华复 周宇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15,共6页
利用裂变径迹分析技术 ,并结合地质学研究方法 ,对库车坳陷晚白垩世隆升过程进行了研究。库车坳陷晚白垩世隆升约发生在 89Ma前 ,平均隆升速率为 3 7 8~ 45 3m/Ma ,是一个较缓慢的隆升过程。这一隆升过程不仅造成了库车坳陷全区缺失... 利用裂变径迹分析技术 ,并结合地质学研究方法 ,对库车坳陷晚白垩世隆升过程进行了研究。库车坳陷晚白垩世隆升约发生在 89Ma前 ,平均隆升速率为 3 7 8~ 45 3m/Ma ,是一个较缓慢的隆升过程。这一隆升过程不仅造成了库车坳陷全区缺失晚白垩世地层 ,而且也导致了库车坳陷构造变形雏形的发育。晚白垩世的隆升事件局限在库车坳陷内部 ,没有影响到天山造山带。隆升事件的北部界限位于库车坳陷的前陆逆冲断层带中 ,界线南北的隆升差异明显 ,南部的隆升发生在晚白垩世时期 ,而北部的隆升事件发生在中新世时期。这一隆升过程在特提斯北缘的盆地群中都有表现 ,而隆升的形成是青藏高原地区Kohistan_Dras岛弧与拉萨地体在晚白垩世时期的碰撞事件远距离效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晚白垩世 裂变径迹分析 隆升过程 地质响应
下载PDF
塔里木北缘前寒武基底隆升剥露史: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被引量:48
16
作者 朱文斌 张志勇 +5 位作者 舒良树 万景林 卢华复 王胜利 杨伟 苏金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71-1682,共12页
库鲁克塔格隆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广泛出露前寒武基底岩石。辛格尔村附近出露的太古宙杂岩,包括灰色片麻岩、角闪岩、片岩、混合岩和大理岩。新元古代地层出露在库鲁克塔格隆起西部的兴地、西山口、辛格尔和杀马山附近,不整合在古元... 库鲁克塔格隆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广泛出露前寒武基底岩石。辛格尔村附近出露的太古宙杂岩,包括灰色片麻岩、角闪岩、片岩、混合岩和大理岩。新元古代地层出露在库鲁克塔格隆起西部的兴地、西山口、辛格尔和杀马山附近,不整合在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的片麻岩、角闪岩和片岩之上,并被早古生代的地层不整合。因此,该地区是了解塔里木盆地前寒武基底热演化史的理想地区。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①塔里木基底岩石最初于何时剥露于地表?②塔里木基底剥露以后是否经历过再次埋藏和剥露?③塔里木基底岩石构造热演化过程对大陆边缘不同构造事件的响应。为了获取塔里木北缘剥露史和冷却过程信息,我们开展了裂变经迹的研究。含磷灰石的样品采自库鲁克塔格隆起的兴地断裂两侧。样品池年龄介于146.0±13.4和67.6±6.7Ma 之间,平均经迹长度介于.11.79±0.14和13.89±0.27μm之间。根据样品年龄和样品所处的构造位置,样品可以分为3组。A 组样品包括 F2、F3、F4、F5和 F8,裂变经迹表观年龄约100~110Ma,通常位于未遭断层变形的地区。B 组样品包括 F7、F9和 F10,裂变经迹表观年龄小于80Ma,构造上位于断层上盘并靠近断层。C 组样品 F11具有最大的裂变经迹表观年龄146.0±13.4Ma。热模拟表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隆升剥露作用可以划分为四期,分别是早侏罗世晚期(180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44~118Ma)、晚白垩世早期(94~82Ma)和新生代晚期(约10Ma)。裂变经迹记录的库鲁克塔格多阶段隆升作用,是对亚洲南缘多期地体碰撞增生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剥露 热历史 前寒武 塔里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分析新进展 被引量:155
17
作者 陈新 卢华复 +3 位作者 舒良树 陈新 王惠民 张国清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7-267,共11页
准噶尔盆地由准噶尔地体演化而来。准噶尔地体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至少形成于800Ma前。准噶尔盆地基底具有”双层结构”,局部存在强烈减薄现象,整个下古生界,准噶尔地体一直存在稳定的地体演化机制,它经历了地体与板块并存、前缘推覆-... 准噶尔盆地由准噶尔地体演化而来。准噶尔地体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至少形成于800Ma前。准噶尔盆地基底具有”双层结构”,局部存在强烈减薄现象,整个下古生界,准噶尔地体一直存在稳定的地体演化机制,它经历了地体与板块并存、前缘推覆-洋壳消减和地体与板块拼贴的三个阶段后演化为盆地。根据准噶尔盆地构造分层,并结合盆地地质研究的进展,将准噶尔盆地形成及演化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1)地体形成阶段;(2)地体发展演化阶段;(3)地体、板块拼贴,准噶尔盆地雏形形成阶段;(4)前陆盆地阶段;(5)陆内坳陷阶段;(6)再生前陆盆地阶段。后三阶段与油气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体 前陆盆地 板块 油气构造
下载PDF
塔北隆起北部中新生界张扭性断裂系统特征 被引量:52
18
作者 魏国齐 贾承造 +2 位作者 施央申 卢华复 李亚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4,共6页
晚第三纪塔北隆起北部地区有规律地发育一套与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不协调的中新生界张扭性断裂系统 ,且控制了中新生界 ,特别是白垩第三系油气聚集与分布。通过塔北隆起北部地区地震资料解释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 ,研究了这一特殊断裂系统... 晚第三纪塔北隆起北部地区有规律地发育一套与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不协调的中新生界张扭性断裂系统 ,且控制了中新生界 ,特别是白垩第三系油气聚集与分布。通过塔北隆起北部地区地震资料解释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 ,研究了这一特殊断裂系统的主要构造特征、成因机制以及对油聚集的控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隆起北部 中新生界 张扭性断裂系统 成因机制 油气聚集
下载PDF
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被引量:92
19
作者 郭令智 卢华复 +5 位作者 施央申 马瑞士 孙岩 舒良树 贾东 张庆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13,共13页
自经70年代作者等发表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构造观点以来,这一地区已经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成为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热点之一。大量新资料支持以下的古板块构造演化模式,即古华南洋壳中元古代13(17)~9.8亿年时向北(西... 自经70年代作者等发表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构造观点以来,这一地区已经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成为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热点之一。大量新资料支持以下的古板块构造演化模式,即古华南洋壳中元古代13(17)~9.8亿年时向北(西北)俯冲于扬子板块东南边缘之下,形成江南火山岛弧和弧后盆地,在东北段是皖-浙-赣火山岛弧和樟树墩-伏川弧后盆地;新元古代9.8~7.7亿年时发生了陈蔡弧(浙东地体)与皖-浙-赣弧的弧-弧碰撞造山作用,并导致樟树墩-伏川边缘海的崩塌和陆-弧弧后碰撞造山过程。江南古岛弧带经历了多次的后期构造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中元古代 新元古代 岛弧 运动学 动力学
下载PDF
南天山新生代隆升和去顶作用过程 被引量:46
20
作者 杨树锋 陈汉林 +5 位作者 程晓敢 肖安成 周宇章 卢华复 贾承造 魏国齐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并结合库车坳陷的沉积和变形特征,对南天山的隆升和去顶作用过程进行详细的研究.南天山在中新世早期就开始了现代天山形成的隆升事件,根据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结果,其隆升年龄为17~25 Ma;而且此隆升事件是一快...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并结合库车坳陷的沉积和变形特征,对南天山的隆升和去顶作用过程进行详细的研究.南天山在中新世早期就开始了现代天山形成的隆升事件,根据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结果,其隆升年龄为17~25 Ma;而且此隆升事件是一快速隆升事件,隆升速率达到138.8~198.8 m/Ma.中新世南天山隆升的南部边界并不是前人所认为的北部古生代地层和南部中新生代地层之间的冲断层,而是在南部的中新生代地层中.在库车坳陷的阳霞地区,隆升的界线位于吐格尔明背斜核部的韧性剪切带.通过库车坳陷的新生代沉积和变形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天山中新世以来的隆升与库车坳陷的沉积和变形特征存在很好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新生代 隆升作用 去顶作用 磷灰石裂变径迹 隆升边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