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罗布考在脑梗死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卢君慧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41-445,共5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治疗脑梗死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8例)和普罗布考组(50例)。治疗1年后,比较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治疗脑梗死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8例)和普罗布考组(50例)。治疗1年后,比较治疗前后血脂、炎性因子、Hcy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肢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等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年后,两组患者血脂(除HDL-C显著升高外),炎性因子、Hcy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膜斑块面积显著减小( P 均=0.001);且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普罗布考组血脂(除HDL-C显著升高外)、C反应蛋白[(11.78±3.02) mg/L比(8.56±2.45) mg/L]、肿瘤坏死因子α[(5.23±1.02) ng/L比(4.02±0.75) ng/L]、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0.45±0.10)μg/L比(0.34±0.09)μg/L]、Hcy [(16.58±4.19)μmol/L比(13.25±2.87)μmol/L]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99±1.35)分比(7.12±1.24)分]均降低更显著,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50±0.28)mm比(1.23±0.24)mm]、内膜斑块面积[(1.35±0.22)cm 2 比(0.98±0.21)cm 2 ]减小更显著( P 均=0.001)。普罗布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10.00%比27.08%, P =0.029)。结论:普罗布考治疗脑梗死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血脂、炎性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功能损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 普罗布考
下载PDF
CT检查与颈动脉听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卢君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9期109-110,共2页
缺血性脑卒中表现为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突然发生血流灌注减少或完全血流中断,使脑组织供血、供氧、供糖停止,进而引发局部脑组织坏死,损伤脑功能。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危重,颅脑供血血管狭窄与闭塞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因而临床早期... 缺血性脑卒中表现为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突然发生血流灌注减少或完全血流中断,使脑组织供血、供氧、供糖停止,进而引发局部脑组织坏死,损伤脑功能。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危重,颅脑供血血管狭窄与闭塞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因而临床早期筛查和诊断供血动脉狭窄有利于尽早指导临床制定施治方案,缩短局部颅内组织的缺血时间,延长患者生命,降低致死和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颈动脉听诊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周围神经再生与神经生长因子给药途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卢君慧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5期3264-3264,共1页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临床疗效,研究周围神经再生与给药途径关系。方法:选择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肌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检测...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临床疗效,研究周围神经再生与给药途径关系。方法:选择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肌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检测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的再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神经元的存活,因此临床实践中注重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再生 神经生长因子 途径 研究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卢君慧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5期18-19,38,共3页
目的:研究和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单用氯吡格雷和另一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 目的:研究和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单用氯吡格雷和另一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单用氯吡格雷治疗患者的有效率为83.3%,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患者的有效率为87.2%。联合用药增加了危及治疗患者的生命出血危险(绝对危险增加2.57%)。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增加不显著,而增加了出血风险,安全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安全性
下载PDF
下肢游走性红斑确诊为血吸虫病1例报告
5
作者 卢君慧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2016-2016,共1页
患者,男,42岁,2年来反复出现下肢游走性红斑,以左下肢为主,面部及手背多发扁平疣,红斑出现时多伴有发热咽痛,扁桃体化脓等呼吸道感染症状.间隔1周左右发作1次,每次发作持续4~5d,使用地塞米松和抗生素后症状消失.发作期感全身酸痛,乏力... 患者,男,42岁,2年来反复出现下肢游走性红斑,以左下肢为主,面部及手背多发扁平疣,红斑出现时多伴有发热咽痛,扁桃体化脓等呼吸道感染症状.间隔1周左右发作1次,每次发作持续4~5d,使用地塞米松和抗生素后症状消失.发作期感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红斑下有硬结,有压痛,有时疼痛较剧烈,间歇期一切正常患者,男,42岁,2年来反复出现下肢游走性红斑,以左下肢为主,面部及手背多发扁.两年来曾多次到全国各大型医院皮肤科就诊,一直未能确诊,后于我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血吸虫病可能性较大,经当地血防站病原学检查证实为血吸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游走性红斑 血吸虫病
下载PDF
早期运动再学习技术对卒中后抑郁症预防作用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卢君慧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技术对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药物治疗及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予早期运动再学习技术进行训练,对照组不运用运动再学习技术。比较2组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卒中后抑郁发生...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技术对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药物治疗及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予早期运动再学习技术进行训练,对照组不运用运动再学习技术。比较2组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结论运动再学习技术对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再学习 卒中后抑郁
原文传递
克雅病1例报告
7
作者 卢君慧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50-150,共1页
1病历资料患者女,63岁,因行走欠稳,行为怪异1个月余收住神经科。患者病前2个月曾到英国旅游,回家2周后,家人发现其注意力、记忆力、办事能力下降。逐渐加重。
关键词 肌阵挛 脑功能 不自主运动 尾状核头 阵发性 进行性 脑电图改变 诊断 致病因子 结构改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