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 kW重整甲醇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设计与性能
1
作者 张劲 郭志斌 +2 位作者 罗来明 卢善富 相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7-1704,共8页
相对于纯氢,液态甲醇具有储运方便、来源广泛以及体积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并可通过现场重整制氢与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联合发电,有望解决低温PEMFC用氢难的挑战。优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HT-PEMFC电堆与甲醇重整器(... 相对于纯氢,液态甲醇具有储运方便、来源广泛以及体积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并可通过现场重整制氢与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联合发电,有望解决低温PEMFC用氢难的挑战。优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HT-PEMFC电堆与甲醇重整器(MSR),其中HT-PEMFC电堆在160℃、氢/空和低化学计量比下的输出功率可达5.46 kW@80 A,而甲醇重整器输出气量达5 m^(3)(标准状况)/h,氢气浓度高达74.8%,CO浓度仅为1%,满足HT-PEMFC运行需求。将MSR与HT-PEMFC进行耦合,采用高、低温热子系统并联的方式构建了高性能的MSR/HT-PEMFC系统,其输出功率与电堆在纯氢条件下的输出功率相同,而甲醇水溶液(体积比6/4)单耗最低仅为0.81 kg/(kW·h),表明该系统甲醇水溶液单耗低、输出性能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重整甲醇燃料电池 甲醇重整器 系统 集成
下载PDF
图案化微米线阵列Nafion膜制备及燃料电池性能
2
作者 李蕴琪 谢函霏 +1 位作者 崔丽瑞 卢善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0-327,共8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中商业Nafion膜的平整表面结构造成膜和催化层界面接触面积偏小,Pt基催化剂利用率低,仅有25%~35%。为了提高催化层中Pt利用率,本工作以荷叶表面自然生长的乳突结构为模板,采用PDMS铸模剂复刻荷叶表面微观结构...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中商业Nafion膜的平整表面结构造成膜和催化层界面接触面积偏小,Pt基催化剂利用率低,仅有25%~35%。为了提高催化层中Pt利用率,本工作以荷叶表面自然生长的乳突结构为模板,采用PDMS铸模剂复刻荷叶表面微观结构,再将图案化纹理结构精确转印到Nafion膜表面,分别构筑了平均直径为(5.89±1.45)μm和(6.95±1.70)μm的微米线阵列结构。用图案化Nafion膜组装的单电池性能显著提升,最大功率密度由0.625W/cm^(2)提升至0.757W/cm^(2)。通过构建图案化结构能增强Nafion膜表面疏水性,强化传质效率,降低膜电极反应电阻和内阻。通过循环伏安曲线考察了Nafion膜上微米线阵列结构对Pt催化剂利用率的影响,Pt基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面积(ECSA)结果提高了151%,Pt利用率提高至43.4%。在Nafion膜表面构筑微米线阵列有利于形成电子/质子/反应物的三相反应界面,改善质子交换膜与催化层间界面结构,显著提升了Pt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FION膜 微米线阵列 传质强化 燃料电池
下载PDF
双极界面聚合物膜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善富 彭思侃 相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59-1865,共7页
双极界面聚合物膜燃料电池(BPFCs)作为一类新型的具有酸碱双极界面结构的聚合物膜燃料电池,其新颖的膜电极结构带来了突出的优势以及独特的界面问题。随着关键材料与界面工艺的发展,近年来双极界面聚合物膜燃料电池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 双极界面聚合物膜燃料电池(BPFCs)作为一类新型的具有酸碱双极界面结构的聚合物膜燃料电池,其新颖的膜电极结构带来了突出的优势以及独特的界面问题。随着关键材料与界面工艺的发展,近年来双极界面聚合物膜燃料电池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梳理膜电极工艺及结构、关键反应界面、水传输机制以及非铂催化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发展为双极界面聚合物膜燃料电池未来深入研究和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界面 智能水管理 非铂催化剂 聚合物膜燃料电池
下载PDF
聚乙烯吡咯烷酮基碘凝胶电解质的制备及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4
作者 卢善富 刘祎阳 相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93-1299,共7页
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偏氟乙烯(PVDF)为凝胶剂,以碘化锂和碘单质为碘源,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丙烯酯(PC)为溶剂,制备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使用拉曼光谱、循环伏安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等对GPE进行表... 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偏氟乙烯(PVDF)为凝胶剂,以碘化锂和碘单质为碘源,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丙烯酯(PC)为溶剂,制备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使用拉曼光谱、循环伏安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等对GPE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的配比与浓度及碘与碘化锂比例对该电解质性能有很大影响,当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0%、PVP与PVDF质量比为80∶20、I2浓度为0.042mol/L且LiI与I2摩尔比为30∶1时,制备的GPE在室温下电导率达最大值(3.27 mS/cm).使用该GPE组装的DSSCs在100 mW/cm2的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开路电压为0.64 V,短路电流为13.6 mA/cm2,填充因子为0.595,能量转化效率为5.18%,并在30 d内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吡咯烷酮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下载PDF
碱性电解质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被引量:5
5
作者 夏朝阳 黄爱宾 +4 位作者 汪洋 卢善富 庄林 陆君涛 肖超渤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碱性电解质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AEMDMFC)由于采用了碱性体系 ,阴阳极的电催化性能大幅提高 ,许多在强酸介质中无法使用的非铂金属和氧化物成为可选的催化剂 ,电渗方向的改变也抑制了甲醇从阳极向阴极的穿透。这些优点使AEMDMFC有望解... 碱性电解质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AEMDMFC)由于采用了碱性体系 ,阴阳极的电催化性能大幅提高 ,许多在强酸介质中无法使用的非铂金属和氧化物成为可选的催化剂 ,电渗方向的改变也抑制了甲醇从阳极向阴极的穿透。这些优点使AEMDMFC有望解决长期困扰质子交换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PEMDMFC)的难题 ,不过AEMDMFC阳极区电解质碳酸化所引起的热力学电压Q损失也是不容忽视的。论述了AEMDMFC的特征 ,分析了其热力学上的缺点和动力学方面的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碱性聚合物电解质 电催化 电渗
下载PDF
纳米TiN碳糊电极对青霉素的电化学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一焱 卢善富 +1 位作者 王海宁 相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1-546,共6页
以纳米氮化钛(TiN)为电活性物质,制备了用于检测青霉素的纳米TiN修饰碳糊电极.研究了该碳糊电极中石墨与纳米TiN的质量比、电极面积、溶液pH值及缓冲容量等因素对青霉素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石墨与TiN的质量比为2∶1,... 以纳米氮化钛(TiN)为电活性物质,制备了用于检测青霉素的纳米TiN修饰碳糊电极.研究了该碳糊电极中石墨与纳米TiN的质量比、电极面积、溶液pH值及缓冲容量等因素对青霉素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石墨与TiN的质量比为2∶1,电极面积为1 mm^2,溶液pH值为7.2以及缓冲容量为20 mmol/L KH_2PO_4)下,该电极检出限为2×10^(-5)mol/L,线性检测范围为4×10^(-5)~3.2×10^(-3)mol/L.利用Zeta电位及交流阻抗的方法,揭示了纳米TiN碳糊电极检测青霉素的机理为纳米TiN对青霉素的特异性吸附.纳米TiN碳糊电极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选择性和重复性,在青霉素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钛 青霉素 碳糊电极 电化学检测
下载PDF
表面修饰模式对Nafion离子选择性影响及在VRFB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谭青龙 王海宁 +3 位作者 卢善富 梁大为 武春晓 相艳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9-419,共11页
本文采用壳聚糖-磷钨酸层对Nafion膜表面分别进行单面和双面修饰改性,研究了修饰模式对Nafion膜钒离子渗透率、电导率及离子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面、双面修饰改性均会使Nafion膜的钒离子渗透率显著降低,最高降幅分别达到89.9%(单... 本文采用壳聚糖-磷钨酸层对Nafion膜表面分别进行单面和双面修饰改性,研究了修饰模式对Nafion膜钒离子渗透率、电导率及离子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面、双面修饰改性均会使Nafion膜的钒离子渗透率显著降低,最高降幅分别达到89.9%(单面修饰)和92.7%(双面修饰);单面、双面修饰改性均会使Nafion膜的电导率下降,但存在明显差异,在相同修饰厚度条件下,双面修饰改性对Nafion膜电导率的影响比单面修饰改性更小.因此,双面修饰复合膜展示出了比单面修饰复合膜更高的离子选择性,并且在修饰层厚度为17μm时达到最大值(1.12×105S·min·cm^(-3)).基于优化的双面修饰Nafion膜的全钒液流电池,在充放电流密度30 mA·cm-2时,库仑效率和能量效率分别达到93.5%和80.7%,并在测试时间内展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模式 钒离子渗透率 离子选择性 全钒液流电池
下载PDF
苯的溴代反应实验改进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乐 卢善富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溴代反应 实验改进 高中 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装置
下载PDF
1~5 kW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堆的理论模拟与组装测试
9
作者 罗来明 张劲 +3 位作者 郭志斌 王海宁 卢善富 相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24-1734,F0003,共12页
以大尺寸单电池(有效工作面积为165 cm2)和多片单电池组装而成的电堆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单电池数量对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堆输出性能、单池一致性和热管理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当电堆的单池... 以大尺寸单电池(有效工作面积为165 cm2)和多片单电池组装而成的电堆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单电池数量对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堆输出性能、单池一致性和热管理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当电堆的单池数量从10片增加至60片时,平均单池电压从0.6414 V略微降低至0.6404 V,且单池之间电压极差从1.8 mV增加至6.5 mV;单池间的平均工作温度从431.01 K升高至433.90 K,且每单池自身工作温度的极差从6.95 K增加至10.22 K。表明随着电堆单池数量的增加,电堆的平均单池电压呈轻微下降趋势,且单池间电压极差变大,单池电压一致性有所下降,单池间的温差变大,其单池自身的均温一致性也有所降低,电堆热管理难度增加。在模拟结果的指导下分别组装了30、60和120片单池的高温膜燃料电池堆,在氢/空干气、33 A的恒流放电条件下,测得30、60和120片单池电堆的平均单池电压分别为0.6566、0.6548和0.6552 V,单池极差从24 mV增加到59 mV,与模拟结果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有效性。在氢/空干气计量系数为1.5/2.5的操作条件下,展示出了优异的输出性能,三个电堆在80 A电流放电时的输出功率分别达到1.35、2.64和5.28 kW。研究结果可为千瓦级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堆的设计和组装测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千瓦级电堆 数学模拟 实验验证 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 电池一致性
下载PDF
重整甲醇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严文锐 张劲 +2 位作者 王海宁 卢善富 相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80-2992,共13页
甲醇作为一种安全便捷的液态储氢燃料,具有高含氢量以及高体积能量密度,可经重整为富氢气后与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为重整甲醇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从而高效地将甲醇和氧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本文针对重整甲醇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 甲醇作为一种安全便捷的液态储氢燃料,具有高含氢量以及高体积能量密度,可经重整为富氢气后与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为重整甲醇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从而高效地将甲醇和氧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本文针对重整甲醇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的不同类型(外置重整型和内置重整型),分别对其系统集成的实现与发展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其现阶段在军用和民用方面的应用情况,同时指出了技术研究与应用存在的瓶颈,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未来提升重整甲醇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努力在于开发低温工作的高效甲醇重整催化剂,以及高温稳定运行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和非贵金属材料等燃料电池关键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重整甲醇燃料电池 外置重整 内置重整 集成
下载PDF
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膜电极中磷酸分布及调控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巨佳 张劲 +2 位作者 王海宁 相艳 卢善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4-178,共15页
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由于其较高的运行温度(140–200℃)而具有较快的电极反应动力学和良好的抗CO等杂质气体毒化能力以及简化水热管理等优势,是PEMFC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HT-PEMFC的核心部件为基于磷酸掺杂聚合物电解... 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由于其较高的运行温度(140–200℃)而具有较快的电极反应动力学和良好的抗CO等杂质气体毒化能力以及简化水热管理等优势,是PEMFC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HT-PEMFC的核心部件为基于磷酸掺杂聚合物电解质膜(HT-PEM)组装的膜电极(MEA)。在高温膜电极(HT-MEA)中,一方面聚合物电解质膜和催化层中的离子传导极大地依赖于磷酸的含量;而另一方面磷酸分子填充在高分子链周围会引起聚合物膜力学性能的下降,迁移进催化层中的磷酸容易导致阴阳极催化层的“酸淹”以及在铂催化剂表面吸附而降低催化剂活性。因此,研究磷酸在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电极中的分布状态和迁移过程,对构建高性能和高稳定性的HT-PEMFC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对近年来HT-MEA中磷酸的分布、动态迁移过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对HT-MEA(包括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和催化层)中磷酸分布和迁移的调节与优化策略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膜电极 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 催化层 磷酸
下载PDF
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大尺寸(200cm^(2))多蛇形流场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来明 陈思安 +3 位作者 王海宁 张劲 卢善富 相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975-4985,共11页
以大尺寸(100mm×200mm,200cm^(2))多蛇形流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了阴极多蛇形流场的排布方式对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相比于竖向排布多蛇形流场,基于横向排布的多蛇形流场的电池在进气... 以大尺寸(100mm×200mm,200cm^(2))多蛇形流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了阴极多蛇形流场的排布方式对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相比于竖向排布多蛇形流场,基于横向排布的多蛇形流场的电池在进气量1.527L/min和电压0.6V时展示出了更高的平均输出电流密度222.78mA/cm^(2)和更均匀的电流密度分布(均一指数为75.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横向排布流场结构的气体通道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入口气体通道数的增加可以显著减少流场进出口的压降损失,但电池平均输出电流密度和均一指数也有所降低。其中,9通道横排多蛇形流场有较高的电池性能和较好的电流密度分布均匀性(相对于14通道)和较低的压降损失(相对于6通道),对进一步提高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的性能及稳定性和商业化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 流场设计 排布方式 数值模拟 结构优化
下载PDF
聚醚砜-聚乙烯吡咯烷酮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及燃料电池堆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劲 郭志斌 +4 位作者 张巨佳 王海宁 相艳 蒋三平 卢善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89-596,共8页
基于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膜(PA/PBI)的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具有高的输出功率和优异的稳定性,然而PBI膜昂贵的价格和复杂的制备工艺限制了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本研究以成本低和制备工艺简单的聚醚砜-聚乙烯... 基于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膜(PA/PBI)的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具有高的输出功率和优异的稳定性,然而PBI膜昂贵的价格和复杂的制备工艺限制了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本研究以成本低和制备工艺简单的聚醚砜-聚乙烯吡咯烷酮(PES-PVP)膜的商业化应用为目标,小规模制备了幅宽为40 cm的PES-PVP复合膜,证实了流延法放大制备PES-PVP复合膜的可行性。PES-PVP膜中每个PVP重复单元的吸附量达4.9个磷酸(PA)分子,且在180℃的质子电导率达85 mS·cm^-1。此外,尺寸为165 cm2的PA/PES-PVP高温膜电极在150℃的输出功率达0.19 W·cm^-2@0.6 V,与同尺寸的商业化PA/PBI高温膜电极的输出功率相当,并在近3000 h的寿命测试中展示出良好的稳定性。最后,将PA/PES-PVP高温膜电极(单片有效面积200 cm2)组装高温膜燃料电池短堆,其中基于3片膜电极的短堆展现出良好的电堆启停稳定性;基于20片膜电极电堆的峰值功率达1.15 kW。以上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A/PES-PVP是一种性能优良、价格便宜的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材料,并且基于该膜材料组装的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电池和电堆性能优异。本研究工作为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电堆的国产化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 聚醚砜-聚乙烯吡咯烷酮 电化学 燃料电池 稳定性
下载PDF
磷酸掺杂型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进展
14
作者 相艳 李文 +2 位作者 郭志斌 张劲 卢善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91-1805,共15页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由于较高的工作温度(130~220℃),具有较快的电极反应动力学、较强的抗燃料/空气中杂质毒化能力、广泛的燃料来源(甲醇重整气、工业副产氢等)及简单的水/热管理系统等优点。因此,HT-PEMFC将成为聚合物...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由于较高的工作温度(130~220℃),具有较快的电极反应动力学、较强的抗燃料/空气中杂质毒化能力、广泛的燃料来源(甲醇重整气、工业副产氢等)及简单的水/热管理系统等优点。因此,HT-PEMFC将成为聚合物膜燃料电池的重要前沿发展方向之一。重点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近十年来在HT-PEMFC关键材料-高温膜、催化层和膜电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磷酸(PA)掺杂型高温膜的质子传导率和机械性能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催化层中PA分布和迁移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机制,以及大尺寸膜电极一致性对电堆性能影响与衰减机制等科学问题,从聚电解质膜材料的分子设计、有序催化层结构调控和大尺寸膜电极电堆优化等工作进行了梳理,对HT-PEMFC技术所面临的技术挑战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评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高温质子交换膜 催化层 膜电极 高温燃料电池堆
下载PDF
燃料电池用磷酸掺杂高温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卢善富 徐鑫 +1 位作者 张劲 相艳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5-572,共8页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具有高温下电极反应动力学快、催化剂抗毒化能力强及水热管理简单的优点,是当今燃料电池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作为HT-PEMFC的关键部件,高温质子交换膜直接影响着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和使用寿命.磷酸掺杂...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具有高温下电极反应动力学快、催化剂抗毒化能力强及水热管理简单的优点,是当今燃料电池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作为HT-PEMFC的关键部件,高温质子交换膜直接影响着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和使用寿命.磷酸掺杂型高温质子交换膜因其高温低湿或无水条件下较高的质子电导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等而成为高温质子交换膜材料的研究热点.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面临质子电导率与力学性能难以协同兼顾以及磷酸流失等问题.结合本课题组及国内外的文献报道,本文综述了磷酸掺杂高温质子交换膜的研究现状、关键科学问题及解决策略,展望了HT-PEM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磷酸掺杂高温质子交换膜 质子电导率 力学性能 磷酸流失
原文传递
纳米零价铁降解水中多溴联苯醚(PBDEs)及降解途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雨寒 徐伟伟 +3 位作者 彭思侃 卢善富 相艳 梁大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64-971,共8页
纳米零价铁(nZVI)法是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biphenyl ethers,PBDEs)脱溴的有效方法.其反应动力学与途径对阐明PBDEs降解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的nZVI,在含有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 纳米零价铁(nZVI)法是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biphenyl ethers,PBDEs)脱溴的有效方法.其反应动力学与途径对阐明PBDEs降解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的nZVI,在含有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的条件下,46h内完全降解商用八溴联苯醚(octa-BDE)混合物中高溴代物质(7-9个溴代的同系物),其降解过程符合类一级反应动力学(pseudo-first-order)方程,平均降解速率常数(k)为0.106h^-1.本研究利用数量结构保留关系(quantatitive-structure retention relationship,QSRR)模型建立了在缺乏全系标准样品的情况下PBDEs降解产物的有效分析方法.通过混标中39种PBDEs各标准物在气相色谱中的保留时间,再以BDE47和BDEl83的平均保留时间归一化后得到每种标准物的相对保留时间(relativeretentiontime,RRT),再将数据库中的相对保留时间指数(relative retention time index,RRTI)与实验测得的相对保留时间拟合,得到QSRR模型.利用该模型对octa-BDE降解产物进行定性分析,推导得出nZV!对octa-BDE的还原降解途径.结果表明,nZVI对PBDEs的逐级脱溴过程中,间位的溴原子最容易被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纳米零价铁 还原脱溴 降解途径 降解机制
原文传递
双极界面聚合物膜燃料电池Ⅱ:阴极催化层结构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鑫 彭思侃 +2 位作者 张劲 卢善富 相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1-276,共6页
以薄层亲水电极或者厚层憎水电极作为双极燃料电池(BPFC)阴极,系统考察了薄层亲水阴极中季铵化聚砜(QAPSF)含量、厚层憎水电极中聚四氟乙烯(PTFE)含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薄层亲水阴极时,催化层中QAPSF的最佳含量是20 wt%,... 以薄层亲水电极或者厚层憎水电极作为双极燃料电池(BPFC)阴极,系统考察了薄层亲水阴极中季铵化聚砜(QAPSF)含量、厚层憎水电极中聚四氟乙烯(PTFE)含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薄层亲水阴极时,催化层中QAPSF的最佳含量是20 wt%,室温下BPFC的最大输出功率达到186.1 m W/cm2.采用厚层憎水电极时,催化层中PTFE的合适含量是20 wt%,40℃时BPFC的最大输出功率达到461.5 m W/cm2.由于碱性阴极对排水的需求较高,厚层憎水电极相较于薄层亲水电极在BPFC中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催化层 聚四氟乙烯 季铵化聚砜 聚合物膜 双极燃料电池
原文传递
双极界面聚合物膜燃料电池Ⅰ:膜电极构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思侃 徐鑫 +3 位作者 张劲 刘祎阳 卢善富 相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双极燃料电池是一类新型的具有酸碱双极反应界面的聚合物膜燃料电池,其潜在的优势在于:(1)在碱性催化层中可利用非贵金属催化剂,降低电池成本;(2)双极反应界面上的水生成/解离反应可调节电池的水传输特性,形成电池的自增湿机制.尽管双... 双极燃料电池是一类新型的具有酸碱双极反应界面的聚合物膜燃料电池,其潜在的优势在于:(1)在碱性催化层中可利用非贵金属催化剂,降低电池成本;(2)双极反应界面上的水生成/解离反应可调节电池的水传输特性,形成电池的自增湿机制.尽管双极燃料电池理论上具有如此显著的优势,但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大量有力的理论和实验依据.通过构建四种不同界面结构的双极膜电极,系统地研究了双极界面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含有水生成界面的双极燃料电池构型最有利于电池输出性能的提升,并且成功利用这一构型验证了双极燃料电池自增湿稳定放电的特性.双极燃料电池的发展将有力的推动便携式自增湿燃料电池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界面 膜电极构型 自增湿 聚合物膜 燃料电池
原文传递
Fe-N-C阴极催化层离聚物可控热解对膜电极性能与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王庆鑫 崔勇 +2 位作者 李蕴琪 卢善富 相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50-1356,共7页
为了改善M-N-C阴极催化层“水淹”和物质传输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对催化层中全氟磺酸离聚物侧链上亲水性磺酸根的可控热解,在催化剂活性位点原位调控亲疏水平衡,优化催化层中质子、水和氧传输效率,构建高效三相反应界面,提升膜电极的输出... 为了改善M-N-C阴极催化层“水淹”和物质传输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对催化层中全氟磺酸离聚物侧链上亲水性磺酸根的可控热解,在催化剂活性位点原位调控亲疏水平衡,优化催化层中质子、水和氧传输效率,构建高效三相反应界面,提升膜电极的输出性能与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可以有效控制催化层离聚物侧链上磺酸根的热解程度.以离聚物和Fe-N-C催化剂质量比(I/C)为0.5的催化层作为模型催化层,在N_(2)气氛下250℃热处理40 min,全氟磺酸离聚物中磺酸根分解比例为16.3%,催化层疏水性显著提升,表面水接触角由113°增加至134°,同时催化层保持了较高的离子传导能力,对应的膜电极输出性能最佳,峰值功率密度达到359.7 mW·cm^(-2),较热处理前膜电极性能提升了38%.在0.4 V恒压条件下测得热处理后催化层的物质传输电阻为242.48 mΩ·cm^(2),较热处理前下降了29.8%.由热处理40 min催化层组装的电池性能衰减缓慢,可以稳定运行至少100 h.本研究工作探究了催化层中离聚物部分可控热解对提升M-N-C非贵金属膜电极燃料电池性能和稳定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非贵金属催化层 热处理 水淹 全氟磺酸离聚物
原文传递
燃料电池用宽温域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振国 张奇 +2 位作者 张劲 卢善富 相艳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6-491,共16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极大地影响其工作效率、抗毒化性能和水热管理系统的复杂程度。而常用的液态小分子质子溶剂(水和磷酸)在宽温域条件下难以稳定保持,限制了质子交换膜的质子传导性能。本文从不同质子溶剂的传导机制出发,梳...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极大地影响其工作效率、抗毒化性能和水热管理系统的复杂程度。而常用的液态小分子质子溶剂(水和磷酸)在宽温域条件下难以稳定保持,限制了质子交换膜的质子传导性能。本文从不同质子溶剂的传导机制出发,梳理了近年来磺酸型、磷酸掺杂型及膦酸接枝型质子交换膜实现宽温域质子传递的研究思路、进展和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宽温域质子交换膜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 质子溶剂 宽温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