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弘扬苏区精神 加强党的建设——中央苏区机关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大有 魏烈刚 梁发明 《苏区研究》 2016年第2期114-121,共8页
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深入研究借鉴中央苏区机关党的建设经验,做好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的机关党建工作,2015年10月13日至14日,由江西省直机关工委、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紫光阁》杂志社联合主办,赣州市直机关工委、赣... 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深入研究借鉴中央苏区机关党的建设经验,做好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的机关党建工作,2015年10月13日至14日,由江西省直机关工委、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紫光阁》杂志社联合主办,赣州市直机关工委、赣州市委党史办、瑞金市委承办的"中央苏区机关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党建研究会机关党建专委会秘书长文建国,江西省直机关工委书记杨兰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建设 苏区精神 苏区时期 省直机关工委 赣州市委 党建研究会 从严治党 党史办 党员干部 廉政制度建设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央苏区的生动实践
2
作者 卢大有 卫平光 万义兵 《党史文苑》 2022年第5期48-53,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2011年,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苏区精神 中央苏区 坚持真理 英勇斗争 主要内涵 建党精神
下载PDF
发祥与发扬:江西在中国红色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大有 吴自锋 《党史文苑》 2017年第8期4-9,共6页
江西素称"文章节义之邦",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特别是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享有"三个摇篮、一个策源地"之美誉。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中国红色精神重要起源;孕育了毛泽东思想,萌发了邓小平理... 江西素称"文章节义之邦",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特别是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享有"三个摇篮、一个策源地"之美誉。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中国红色精神重要起源;孕育了毛泽东思想,萌发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发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井冈山精神 苏区精神 中共党史 革命先辈 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景观 井冈山斗争 党史部门 革命精神
下载PDF
古仙洞水库产沙成因及治理对策
4
作者 卢大有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04年第S1期168-170,共3页
水库泥沙淤积已成为兴水治旱的一道难题。本文以古仙洞水库为例,就其流域地貌、泥沙来源、成因等作了详尽分析,且提出兴建拦泥坝、治理滑坡和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建议。
关键词 水库淤积 成因分析 对策 古仙洞
下载PDF
邓小平对毛泽东青年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5
作者 卢大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20-22,62,共4页
邓小平的青年教育思想,是基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战略思考,是对毛泽东青年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内容是:坚持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纪律、学习与实践、疏导与反思、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在全社会的关心、爱护下,使青年们... 邓小平的青年教育思想,是基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战略思考,是对毛泽东青年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内容是:坚持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纪律、学习与实践、疏导与反思、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在全社会的关心、爱护下,使青年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和四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毛泽东 青年教育思想
下载PDF
邓小平发展观论纲
6
作者 卢大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92-94,共3页
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阐述了当代中国如何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以此为基石,构建了邓小平... 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阐述了当代中国如何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以此为基石,构建了邓小平发展观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发展观 论纲
下载PDF
坚决顶起该顶的那片天
7
作者 卢大有 《党史文苑》 2016年第7期1-1,共1页
每个人头上都有一片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在关键时刻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铭记总书记的教诲,落实总书记的要求,不能光喊口号,必须练好本领、做好本职、强化担当、永葆本色。... 每个人头上都有一片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在关键时刻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铭记总书记的教诲,落实总书记的要求,不能光喊口号,必须练好本领、做好本职、强化担当、永葆本色。顶起该顶的那片天,必须加强学习,练好本领。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没有真本领和硬功夫,担当不了大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中国梦 党性修养 党言 遥对 党性原则 中国特色 政治生命 袁理 担当精神
下载PDF
践行“三严三实” 转变机关作风
8
作者 卢大有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 2015年第12期4-7,共4页
机关作风是机关工作人员精神面貌、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的外在表现,是党风、政风和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关键词 三实 从严治党 三严 党员干部 风不正 办事效率 精神面貌 工作质量 思想道德 政治生态
下载PDF
人口大国——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9
作者 卢大有 《党史文苑》 1995年第4期27-28,20,共3页
人口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人口大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总是把这一点作为思考问题并作出决策的基本出发点,在他的“特色理论”中,就如何解决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作过许... 人口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人口大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总是把这一点作为思考问题并作出决策的基本出发点,在他的“特色理论”中,就如何解决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 一、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出发,指出中国要解决10亿人口的贫困和发展问题,只能靠社会主义。 邓小平多次强调,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道理很简单,中国10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口大国 共同富裕 思考问题 人口问题 资本主义 协调发展 人口增长 中国人口
下载PDF
得民:一个常讲不衰的话题
10
作者 卢大有 《党史文苑》 1995年第2期47-48,共2页
“夫民者,国之墓也.”自古以来,要想取得天下和安定天下,关键在于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荀子·王霸》中早已说过:“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从表面看去,“得民”二字似属平常,然而它却是治国平天... “夫民者,国之墓也.”自古以来,要想取得天下和安定天下,关键在于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荀子·王霸》中早已说过:“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从表面看去,“得民”二字似属平常,然而它却是治国平天下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公仆”意识 中国共产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人民当家作主 共产党 广大人民群众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为人民服务”
下载PDF
以实则治
11
作者 卢大有 《党史文苑》 1994年第3期46-47,共2页
通观古今,大凡在政坛上以政绩见称,倍受人民爱戴和拥护的人,莫不“行之贵力”,讲求一个“实”字,夏禹治水,足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两抵戎狄之地,东达黄海、东海之滨,乃至“胝无跋,肤不生毛”.那茫茫禹迹,就连汉代司马迁作《史记》时,亦... 通观古今,大凡在政坛上以政绩见称,倍受人民爱戴和拥护的人,莫不“行之贵力”,讲求一个“实”字,夏禹治水,足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两抵戎狄之地,东达黄海、东海之滨,乃至“胝无跋,肤不生毛”.那茫茫禹迹,就连汉代司马迁作《史记》时,亦曾慨叹去古太远而难于求索.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求实精神啊!也正是这种精神,使之治水有成,泽流后世,名垂青史.西门豹治邺,政绩斐然,民不敢欺.诚如《史记·魏世家》所言:魏文侯“任西门豹守邺,而河内(邺城的别称)称治.”然而,这种政绩的取得,并非出于其才华横溢,宏论滔滔,而是在于其守邺任内,多干实事,以威化治.改革家张居正向明皇隆庆上奏时曾提出:“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项主张,并将“省议论”列为“六事”之首,认为“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后在论及宋亡之因时又特别指出:宋王朝灭亡在于“声容盛而武备衰,议论多而成功少.”意谓朝廷在制订政策政令时要斟酌计议周全详备,而在执行时则贵在务实.禁烟名臣林则徐,一生刻苦自励,事必躬亲徼察,从不“袖手枯坐”,并能做到“凡民生疾苦,吏事废堕,人才贤否,无纤悉不知,知无不行.”1824年,江南“高家堰十二堡,山下六堡被大风掣坍,洪湖水泛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不生毛 民生疾苦 魏世家 太远 十二堡 邺城 求实精神 夏禹 隆庆 名臣
下载PDF
欲善其事 规划先行
12
作者 卢大有 《党史文苑》 2021年第3期1-1,共1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计划、规划。小到一个人、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都有规划。规划先行,有了目标,有了方向,有了愿景,对于国家发展、年度工作、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国家发展需要规划。规划引领发展方向,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计划、规划。小到一个人、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都有规划。规划先行,有了目标,有了方向,有了愿景,对于国家发展、年度工作、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国家发展需要规划。规划引领发展方向,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我国自1953年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起,编制和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这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计划),一幅又一幅美好图景,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标注了清晰的前进里程,引领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个五年计划 规划先行 个人成长 五年规划 治国理政 规划引领 发展历程 发达国家
下载PDF
黄道:驰驱战马未玄黄
13
作者 卢大有 《党史文苑》 2020年第9期17-18,共2页
黄道是我们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新四军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同马克思主义在江西的传播紧密相连,同江西党组织的创建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回... 黄道是我们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新四军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同马克思主义在江西的传播紧密相连,同江西党组织的创建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回顾江西这块红土地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更加怀念像黄道等老一辈革命家,是他们用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立下了不朽功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共产主义战士 黄道 无产阶级革命家 红土地 赣东北 历史性变化 不朽功勋
下载PDF
岳岳邵大哥,英风一世多
14
作者 卢大有 《党史文苑》 2020年第9期12-13,共2页
邵式平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闽浙赣)和闽赣苏区主要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人民政府首任主席。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贡... 邵式平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闽浙赣)和闽赣苏区主要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人民政府首任主席。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江西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事业 邵式平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主要创始人 首任主席 赣东北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毕生精力
下载PDF
站在更高层次上研究宣传方志敏
15
作者 卢大有 《党史文苑》 2019年第11期15-17,共3页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清贫奋斗的象征,是广大党员和群众心目中的"一面旗"。研究宣传方志敏应提高站位,拓宽视野,站在更高层...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清贫奋斗的象征,是广大党员和群众心目中的"一面旗"。研究宣传方志敏应提高站位,拓宽视野,站在更高层次上。一、研究宣传方志敏,就要把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永恒主题,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方志敏 无产阶级革命家 英模人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伟大进程
下载PDF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纲领性文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16
作者 卢大有 《党史文苑》 2018年第6期4-5,共2页
马克思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是跨越时空、影响并改变世界文明进程的伟大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 马克思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是跨越时空、影响并改变世界文明进程的伟大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总结了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阔历程和丰硕成果,提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书记 习近平 纲领性文献 诞辰 纪念 学习 人类社会发展
下载PDF
围绕“三个着力”,党史工作有责有为
17
作者 卢大有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 2015年第6期4-5,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很接江西地气。《讲话》既充分肯定了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发展思路,又对江西的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很接江西地气。《讲话》既充分肯定了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发展思路,又对江西的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特别是对着力推动老区加快发展、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作风建设等问题的重点强调和要求,更是引领江西发展升级的行动纲领。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结合本职工作去思考,围绕“三个着力”去跟进,深感党史工作任重道远,大有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工作 有为 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全国人大 《讲话》 作风建设 行动纲领
下载PDF
人民至上
18
作者 卢大有 《党史文苑》 2020年第8期1-1,共1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不负人民",字字千钧,饱含深情,昭示着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不负人民",字字千钧,饱含深情,昭示着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人民至上,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新中国成立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被写进共和国的宪法,成为不可动摇的宪法原则,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在人民主权理念里,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属于人民,权力也要用于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当家作主 马克思主义政党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至上 根本标志 工农联盟 共产党人
下载PDF
新中国江西首届省委省政府成立纪事
19
作者 卢大有 《党史文苑》 2020年第1期38-40,共3页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精干力量编撰了《70年70事——新中国江西重大历史事件实录》。该书以实录形式重点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70件重大历史事件,再现了江西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精干力量编撰了《70年70事——新中国江西重大历史事件实录》。该书以实录形式重点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70件重大历史事件,再现了江西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脉络,清晰还原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创造性开展工作。该书出版后,各方的社会反响良好。本刊拟从第一期开始陆续选摘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江西省委 人民政府 毛泽东 陈正人 杨尚奎 方志纯
下载PDF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20
作者 卢大有 《党史文苑》 2018年第4期1-1,共1页
"夫民者,国之基也。"《荀子·王霸》曰:"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自古以来,治国平天下无不需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关键词 人民 高位置 百姓 平天下 死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