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伦理学和哲学视角下脆弱性概念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卢奥蓝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6,共5页
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脆弱性就随之诞生。在伦理学领域,脆弱性通常可以分为特殊脆弱性和普遍脆弱性。基于对“脆弱群体和个人”进行识别的务实取向,特殊脆弱性在生命伦理学领域体现为形容词“vulnerable”,具有特殊的、相对的、偶然的和... 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脆弱性就随之诞生。在伦理学领域,脆弱性通常可以分为特殊脆弱性和普遍脆弱性。基于对“脆弱群体和个人”进行识别的务实取向,特殊脆弱性在生命伦理学领域体现为形容词“vulnerable”,具有特殊的、相对的、偶然的和临时的特征。基于对“人类普遍生存境况”进行关怀的整体取向,普遍脆弱性在哲学领域体现为名词“vulnerability”,具有普遍的、绝对的、必然的和永久的特征。相对于特殊脆弱性而言,建立在普遍脆弱性基础之上的人类学脆弱性概念有助于在多元社会中的道德陌生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全球生命伦理学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生命伦理学 哲学 人类学脆弱性
下载PDF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视域下关于“团结”的价值研究
2
作者 卢奥蓝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10期1099-1103,共5页
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视域下,团结是一个关系概念,它在国家内部是“社会纽带”,在国家之间提倡“跨界合作”。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全球团结时,却面临着由“个人主义”“消极义务”“国界”和“距离”四个层面带来的障碍。但基于全球... 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视域下,团结是一个关系概念,它在国家内部是“社会纽带”,在国家之间提倡“跨界合作”。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全球团结时,却面临着由“个人主义”“消极义务”“国界”和“距离”四个层面带来的障碍。但基于全球健康风险带来的国家间的相互依存性和人人享有卫生健康平等权利的相似性,团结能够为有效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社群主义”和“积极义务”两个维度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结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障碍 价值
下载PDF
脆弱性分析:反思人类增强技术的使用限度
3
作者 卢奥蓝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9,共8页
关于人类增强技术的争论都与利用技术来减少人类脆弱性的程度相关,因此脆弱性可以成为反思人类增强技术使用限度的切入点。普遍-特殊脆弱性的传统分类方法被指责“过于宽泛和过于狭窄”。采用罗杰斯提倡的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可以对脆弱... 关于人类增强技术的争论都与利用技术来减少人类脆弱性的程度相关,因此脆弱性可以成为反思人类增强技术使用限度的切入点。普遍-特殊脆弱性的传统分类方法被指责“过于宽泛和过于狭窄”。采用罗杰斯提倡的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可以对脆弱性的不同来源(固有的、情境的和病原的)和状态(倾向的和发生的)进行分类。固有脆弱性能够破除技术“激进主义”的幻觉,要求为人类增强技术设定阈值;情境脆弱性可以超越技术“伦理中立”的逻辑,强调人类增强技术应优先应用于弱势群体;病原脆弱性呼吁走出技术“必然幸福”的误区,提醒人类增强技术的不公平分配必然引发新的正义问题;倾向-发生脆弱性通过区分人类增强技术与传统技术,希望人类从“祛弱”的“善后治理”思维转向“畏强”的“前瞻治理”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人类增强技术 使用限度 弱势群体
原文传递
九寨沟地震中一、二线医院信息化联动模式搭建与实施 被引量:2
4
作者 万丽 卢奥蓝 +1 位作者 余茂琼 曾丹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12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讨一、二线医院信息化联动模式的建立及其在九寨沟地震中的应用。方法一线医院分工明确,按伤情确定后送次序,协调组织救护车辆,批量后送伤员,利用信息联动平台,及时传输灾情、一线救援情况、伤员信息、车队进程等信息;二线... 目的探讨一、二线医院信息化联动模式的建立及其在九寨沟地震中的应用。方法一线医院分工明确,按伤情确定后送次序,协调组织救护车辆,批量后送伤员,利用信息联动平台,及时传输灾情、一线救援情况、伤员信息、车队进程等信息;二线医院根据一线医院回传信息,各相关部门及时联动,合理配置人、财、物,简化检查、急诊处置及人院流程。结果50例伤员安全、快速、有序地完成了后送转运、急诊检查诊治和收治病房。结论一、二线医院信息化联动模式让灾害应急救援更加高效、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九寨沟地震 信息化联动 批量伤员 后送
原文传递
九寨沟地震中急诊科院前院内联动实施效果
5
作者 万丽 卢奥蓝 +2 位作者 蒲卿清 蒲佳 冯桂秀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13期1501-1504,共4页
目的探讨地震救援中急诊科院前、院内联动实施及效果。方法九寨沟地震发生后,院前急诊救援人员合理分工、按伤情确定伤员后送批次、统筹协调救护车辆并及时准确传递救援、后送相关信息;院内急诊科与一线联动,根据后送伤员批次及数量... 目的探讨地震救援中急诊科院前、院内联动实施及效果。方法九寨沟地震发生后,院前急诊救援人员合理分工、按伤情确定伤员后送批次、统筹协调救护车辆并及时准确传递救援、后送相关信息;院内急诊科与一线联动,根据后送伤员批次及数量,合理分区并调配医护人员,畅通地震伤员绿色通道。结果从指挥部指示到批量后送34名伤员、29辆救护车的车队出发,1h内完成;所有伤员安全、有序后送安置,无一例二次伤害;从急诊科接收伤员到送入病区,完成急诊再次检伤53次,检查142次,平均耗时(23.5±11.5)min。结论急诊院前院内联动可有效缩短伤员的后送安置时间,急诊医护人员在应急救援前期起到主导及纽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急诊科 院前院内联动 应急救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