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四味土木香散对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鲁子瑜 魏明慧 +4 位作者 李健英 卢孔秦 尹东杰 任中杰 薛明明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 探究高血压性心肌肥厚(hypertensive cardiac hypertrophy, HCH)发病机制与四味土木香散(siwei tumuxiang powder, STP)的治疗机制。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abdominal aortic coarctation surgery,AAC)诱导大鼠模型高血压性心肌... 目的 探究高血压性心肌肥厚(hypertensive cardiac hypertrophy, HCH)发病机制与四味土木香散(siwei tumuxiang powder, STP)的治疗机制。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abdominal aortic coarctation surgery,AAC)诱导大鼠模型高血压性心肌肥厚,将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组、四味土木香散(STP)组、阳性药卡托普利(Cap)组,12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尾动脉压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测、HE、Masson染色和代谢组学检测。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组大鼠血压升高、心室壁增厚、心功能减弱,心肌组织出现病理性损伤和纤维化,在给予STP后有所缓解,且STP药效与阳性药Cap之间无明显差异;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初步鉴定有12种代谢标志物与HCH的发生发展和STP的治疗相关;KEGG分析结果显示HCH的发病与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组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血清素能突触、脂肪酸生物合成这5种代谢通路有有关,且在STP干预后可通过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胆汁分泌这3种代谢通路治疗HCH。结论 HCH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相关,且STP可以通过影响脂肪酸代谢与胆汁分泌治疗H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心肌肥厚 四味土木香散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基于miR-34a-5p/Notch1信号通路探讨蒙药四味土木香散对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大鼠的保护机制
2
作者 蒋碧辉 魏明慧 +5 位作者 鲁子瑜 李健英 卢孔秦 张欣 范晓梅 薛明明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29-133,139,共6页
目的探讨四味土木香散(STP)对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组,Mod+STP高、中、低剂量(STP-H、STP-M、STP-L)组,Mod+阳性药卡托普利(CAP)组,检测血压... 目的探讨四味土木香散(STP)对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组,Mod+STP高、中、低剂量(STP-H、STP-M、STP-L)组,Mod+阳性药卡托普利(CAP)组,检测血压、超声心动图、HE及Masson染色。第二部分: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sham组、Mod组、Mod+STP-H组、Mod+STP-H+miR-34a-5p激动剂(agomir)组、Mod+STP-H+Notch1抑制剂(DAPT)组,观察HE及Masson染色,RT-q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miR-34a-5p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Notch1、NICD1、hes1蛋白表达量。结果第一部分:STP各剂量组均对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具有改善作用,其中高剂量治疗效果最佳。与Mod组比,STP-H组在8周、10周时血压降低,心功能提高,细胞短轴直径及心肌纤维化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与Mod组比,STP-H组TNF-α、IL-6、NF-κB、miR-34a-5p表达水平降低,Notch1、NICDI、hes1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TP-H组相比,agomir组、DAPT组细胞短轴直径及心肌纤维化增加,TNF-α、IL-6、NF-κB、miR-34a-5p表达水平升高,Notch1、NICDI、hes1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P可抑制miR-34a-5p的表达,同时靶向激活Notch1通路而改善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味土木香散 心肌肥厚 miR-34a-5p/Notch1信号通路
下载PDF
芳基胍碳酸盐的合成及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海 史海波 +2 位作者 卢孔秦 余卫国 陈维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12年第6期45-48,共4页
以芳胺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与单氰胺作用得到11个芳基胍碳酸盐。化合物结构经IR、MS和1H NMR确证。抗菌活性实验表明此类化合物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供电子基团有利于抑菌活性的提高。
关键词 芳基胍 单氰胺 合成 抗菌 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