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感应照相系统在大熊猫以及同域分布的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
作者 卢学理 蒋志刚 +3 位作者 唐继荣 王学杰 向定乾 张建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500,共6页
鉴于野生大熊猫种群的濒危现状,已经不允许对其生境进行破坏性或干扰其行为活动较多的调查活动。例如,野生大熊猫个体数量稀少、其栖息地地形复杂或植被茂密,野外直接观察和调查野生大熊猫极为困难。自动感应照相系统是一种非损伤性野... 鉴于野生大熊猫种群的濒危现状,已经不允许对其生境进行破坏性或干扰其行为活动较多的调查活动。例如,野生大熊猫个体数量稀少、其栖息地地形复杂或植被茂密,野外直接观察和调查野生大熊猫极为困难。自动感应照相系统是一种非损伤性野生动物调查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为野生动物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利用自行研究和开发的自动感应照相系统,获得了野生大熊猫及与其同域分布的其它物种的重要生态信息,显示了自动感应照相系统在物种鉴定、区系调查、个体识别、种群监测、性别确定和行为生态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动物学报51(3):495-500,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相系统 自动感应 动物研究 分布 野生大熊猫 野生动物调查 生态学研究 濒危现状 调查活动 行为活动 个体数量 直接观察 调查方法 研究利用 生态信息 物种鉴定 区系调查 个体识别 种群监测 应用价值 破坏性 栖息地 500
下载PDF
海南坡鹿种群发展动态与保护建议 被引量:8
2
作者 卢学理 袁喜才 +2 位作者 彭建军 李善元 张海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8-141,共4页
就地保护的海南坡鹿种群分布于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和半野放两种类型,其中野生种群个体数量为65头,在1986~1992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0%;半野放种群个体数量为1093头,同期年均增长率为22.4%。迁地保护的海南坡鹿的... 就地保护的海南坡鹿种群分布于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和半野放两种类型,其中野生种群个体数量为65头,在1986~1992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0%;半野放种群个体数量为1093头,同期年均增长率为22.4%。迁地保护的海南坡鹿的分布种群有野放、半野放和圈养等3种类型,种群个体数量分别为524、337和86头。野放种群个体已有产仔现象;海南邦溪自然保护区的半野放种群在1994~2004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8.9%;枫木鹿场的圈养种群同期年均增长率为12.4%。目前,半野放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方式;而野放是迁地保护的主要方式。应该注重发展迁地保护的半野放种群及其栖息地。对坡鹿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野生 野放 半野放 圈养
下载PDF
中国稻田狼蛛亚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卢学理 颜亨梅 +2 位作者 朱泽瑞 石光波 王洪全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81,共6页
根据对中国稻田狼蛛亚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国稻田狼蛛共计有7属30种,中国稻田狼蛛亚群落的主要成分是水狼蛛属(Pirata)和豹蛛属(Pardosa),大多数地区共享的优势种群是拟水狼蛛(P.sub peraticus)和拟环豹蛛(P.pseudoannul... 根据对中国稻田狼蛛亚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国稻田狼蛛共计有7属30种,中国稻田狼蛛亚群落的主要成分是水狼蛛属(Pirata)和豹蛛属(Pardosa),大多数地区共享的优势种群是拟水狼蛛(P.sub peraticus)和拟环豹蛛(P.pseudoannulata).但稻田狼蛛亚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因各稻作区的地理、气候等环境因子以及亚群落本身的组成成分的不同而异,经系统分析,可将全国各稻作亚区狼蛛亚群落组成特征划分为4大类型:(1)内陆温带型;(2)沿海亚热带型;(3)东北平原型;(4)高原温带型.稻田狼蛛亚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呈现由东南向西北、由低纬度向高纬度依次递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亚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狼蛛 水狼蛛属 豹蛛属 稻田蜘蛛 捕食性天敌
下载PDF
海南坡鹿栖息地植被覆盖变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卢学理 袁喜才 +2 位作者 何兵 张海 符运南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6-679,共4页
根据不同时期的Landsat TM卫星遥感图像,分别提取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栖息地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1991年保护区和周边地区的NDVI平均值分别为0... 根据不同时期的Landsat TM卫星遥感图像,分别提取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栖息地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1991年保护区和周边地区的NDVI平均值分别为0.2485和0.291,而2001年的NDVI平均值分别为0.1272和0.0827,表明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周边地区的植被覆盖均下降,且周边地区植被覆盖下降幅度较大。保护区植被覆盖的下降是植被改造的结果,有利于坡鹿及栖息地的保护与发展;保护区周边地区植被覆盖下降是垦荒和采伐等人为干扰所致,是导致坡鹿栖息地丧失或破坏的重要原因。人类活动是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建议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应为濒危物种保护的未来留下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度 NDVI 遥感 保护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稻田生物灾害生态调控的综合效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卢学理 颜亨梅 +1 位作者 朱泽瑞 王洪全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8-83,共6页
单季稻田生物灾害生态调控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综防田的蜘蛛群落和土壤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均高于化防田.两类稻田蜘蛛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差异性均达显著水平,而两类稻田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均达极显著水平以上.综防田的... 单季稻田生物灾害生态调控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综防田的蜘蛛群落和土壤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均高于化防田.两类稻田蜘蛛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差异性均达显著水平,而两类稻田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均达极显著水平以上.综防田的杂草群落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化防田.综防田蛛虱数量存在正相关,说明稻田蜘蛛具有重要的生态调控作用.综防田农药用量、农药费用和农药残留均低于化防田.综防田的土地生产率、产值利税率和农副产品商品率均高于化防田.以综防田为代表的稻田生物灾害生态调控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生物灾害 生态调控 效益
下载PDF
广东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哺乳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卢学理 王新财 +1 位作者 黄志荣 徐华林 《广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4期10-16,共7页
在2013年至2015年间,利用路线法、笼捕法、访谈法和红外相机监测法,调查和分析了广东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区系特征和保护物种。据统计,广东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有18种,隶属于5目9科14属,其中,小灵猫(Vi... 在2013年至2015年间,利用路线法、笼捕法、访谈法和红外相机监测法,调查和分析了广东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区系特征和保护物种。据统计,广东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有18种,隶属于5目9科14属,其中,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豹猫(Prionailurus benglensis)和黄鼬(Mustela sibirica)为保护物种。综合分析表明,红树林哺乳动物区系存在多种起源和演化途径。针对红树林哺乳动物的主要致危因素,文章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哺乳动物多样性 保护
下载PDF
海南坡鹿迁地保护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1
7
作者 卢学理 袁喜才 +1 位作者 李善元 张海 《野生动物》 2007年第2期43-45,共3页
迁地保护的海南坡鹿种群可以分为野放、半野放和圈养等3种主要类型。野放种群个体数量最多,约占迁地保护种群个体总数的55.3%;其次为半野放种群,其个体数量占35.6%;圈养种群个体数量最少,只占9.1%。半野放是一种较为稳妥的坡鹿种... 迁地保护的海南坡鹿种群可以分为野放、半野放和圈养等3种主要类型。野放种群个体数量最多,约占迁地保护种群个体总数的55.3%;其次为半野放种群,其个体数量占35.6%;圈养种群个体数量最少,只占9.1%。半野放是一种较为稳妥的坡鹿种群恢复方式。在海南坡鹿的迁地保护中,应该增加半野放种群个体数量。本文就海南坡鹿的迁地保护提出了7点保护管理及科学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地保护 野放 半野放 圈养
下载PDF
猴猕岭野放坡鹿种群与栖息地现状
8
作者 卢学理 张春兰 +3 位作者 张海 符运南 赵仁东 袁喜才 《热带林业》 2008年第1期49-51,共3页
2003年开始由大田自然保护区向猴猕岭野放海南坡鹿,至2005年止共野放296头。2007年5月,海南林业局组织了海南坡鹿种群全面调查。我们对猴猕岭野放海南坡鹿种群数量与栖息地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现场直观点数调查、样方调查和访问调查相... 2003年开始由大田自然保护区向猴猕岭野放海南坡鹿,至2005年止共野放296头。2007年5月,海南林业局组织了海南坡鹿种群全面调查。我们对猴猕岭野放海南坡鹿种群数量与栖息地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现场直观点数调查、样方调查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为海南坡鹿530头,种群年均增长率约21.4%。事实证明了迁地野放坡鹿是成功的,为促进坡鹿种群的进一步发展及栖息质量不断改善,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种群 栖息地 保护
下载PDF
陕西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及G-F指数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李忠秋 蒋志刚 +3 位作者 李春旺 蔡静 卢学理 曾岩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42,共11页
2003年7月和2004年5月,利用样线法对陕西老县城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鸟类多样性调查,结合历史资料,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3目36科107属19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6种,我国特有鸟类12种。按季节型区分,其中留鸟116种,夏候鸟56种,冬候... 2003年7月和2004年5月,利用样线法对陕西老县城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鸟类多样性调查,结合历史资料,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3目36科107属19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6种,我国特有鸟类12种。按季节型区分,其中留鸟116种,夏候鸟56种,冬候鸟、旅鸟和迷鸟共计18种,从分布型区分,东洋种、古北种和广布种分别为70种、87种和33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阔叶林生境中鸟类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针阔混交林。老县城自然保护区鸟类的优势种为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此外,山雀类(Parusspp.)、柳莺类(Phylloscopusspp.)以及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也有较大的种群。同时,将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与其周边的佛坪、长青、太白等自然保护区进行了G-F指数对比分析。发现佛坪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无论是F指数、G指数还是G-F指数均为最高,佛坪在鸟纲(AVES)科属水平上拥有相对较高的鸟类多样性。用基于科属水平的G-F指数与基于物种水平的Shannon-Wiener指数相结合评价某一地区的鸟类多样性,将更为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佛坪 长青 太白 物种多样性 鸟类区系
下载PDF
早稻不同生育期水稻-白背飞虱-拟水狼蛛食物链的能流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志跃 杨海明 +2 位作者 颜亨梅 卢学理 王洪全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0-75,共6页
以能量为统计标准 ,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水稻生育期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 -白背飞虱 (Sogatellafurcif era) -拟水狼蛛 (Piratasubpiraticus)的种群能流动态 .结果表明 :稻田能流分析法比单纯种群数量动态调查法更能科学、准确地反映不同水... 以能量为统计标准 ,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水稻生育期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 -白背飞虱 (Sogatellafurcif era) -拟水狼蛛 (Piratasubpiraticus)的种群能流动态 .结果表明 :稻田能流分析法比单纯种群数量动态调查法更能科学、准确地反映不同水稻生育期白背飞虱的危害程度以及拟水狼蛛对白背飞虱的不同控制水平 .早稻全期 ,同化效率 :水稻 >白背飞虱 >拟水狼蛛 ;生长效率相反 ;白背飞虱的林德曼效率和消费效率明显低于拟水狼蛛 .虽然在整个早稻期间白背飞虱出现两次 (分蘖期、乳熟期 )种群能量高峰期 ,但水稻各生育期的生态效率显示 :拟水狼蛛对白背飞虱有良好的控制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能流动态 能量流动 稻田生态系统 白背飞虱 拟水狼蛛 水稻生育期 食物链
下载PDF
海南猴猕岭自然保护区野放海南坡鹿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丽冰 颜亨梅 +3 位作者 卢学理 袁喜才 陶福文 赵仁东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9-932,共4页
利用Vanderploeg和Scavia的选择系数(Wi)与选择指数(Ei*)选择10类生态因子,分析了海南猴猕岭自然保护区野放海南坡鹿的生境选择特征。野放海南坡鹿经常活动于草地和次生热带雨林,选择郁闭度和灌木盖度较低、草本盖度高、半阴半阳坡、下... 利用Vanderploeg和Scavia的选择系数(Wi)与选择指数(Ei*)选择10类生态因子,分析了海南猴猕岭自然保护区野放海南坡鹿的生境选择特征。野放海南坡鹿经常活动于草地和次生热带雨林,选择郁闭度和灌木盖度较低、草本盖度高、半阴半阳坡、下坡位、坡度平缓、海拔≤300m、水源距离≤200m以及人为干扰>5000m的生境。根据本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保护与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猕岭自然保护区 海南坡鹿 生境选择 保护
下载PDF
“稻-蛛-螺”种养生态调控复合模式的综合效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颜亨梅 卢学理 +1 位作者 朱泽瑞 王洪全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1-155,共5页
通过对全国稻田蜘蛛地理区系分布特点、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多年研究,结合湖南岳阳君山实施的稻田生物灾害生态调控大田示范实验,提出了“稻-蛛-螺”种养生态调控复合模式.本模式采用“保蛛控虫,养螺灭草肥田,辅以高效生物农药控制爆发性... 通过对全国稻田蜘蛛地理区系分布特点、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多年研究,结合湖南岳阳君山实施的稻田生物灾害生态调控大田示范实验,提出了“稻-蛛-螺”种养生态调控复合模式.本模式采用“保蛛控虫,养螺灭草肥田,辅以高效生物农药控制爆发性害虫”等主要配套措施.2002~2003年在岳阳君山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采取“以蛛控虫、养螺灭草”的主要措施,调控田化学农药用量降低了65%,土壤和稻谷的甲胺磷含量均低于化防田,但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化防田,能有效地保护稻区的生物多样性;调控田的杂草群落由于南美螺的啃食而显著低于化防田,同时由于螺的大量排泄物可以补充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无需追肥,降低了化肥用量;因实施了种养立体化,调控田的土地生产率、产值利税率、农副产品商品率和纯收入均高于化防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种养模式 生态调控 效益
下载PDF
野放海南坡鹿的群大小与组成及社群分离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丽冰 卢学理 +3 位作者 颜亨梅 袁喜才 陶福文 赵仁东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8-371,共4页
研究了野放海南坡鹿Cervuseldi hainanus的群大小与组成及社群分离。2007~2008年在海南猴猕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共记录海南野放坡鹿362群,包括混合群(165群)、雄性群(48群)、雌性群(43群)和母仔群(106群)。群大小的变化范围较大(1~66只)... 研究了野放海南坡鹿Cervuseldi hainanus的群大小与组成及社群分离。2007~2008年在海南猴猕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共记录海南野放坡鹿362群,包括混合群(165群)、雄性群(48群)、雌性群(43群)和母仔群(106群)。群大小的变化范围较大(1~66只),其平均值为6.33±3.00只。混合群的出现频率和群大小均高于同性群。社群分离指数值的年变化范围为0.02~0.21,其平均值为0.09±0.06。因此,野放海南坡鹿的社群分离程度不高,雌雄个体倾向于在一起活动。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活动预算假说来进行解释,同时应考虑草地资源、雌鹿产仔和哺乳、雄鹿长茸、取样尺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性别分离 保护
下载PDF
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现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蒋志刚 徐向荣 +41 位作者 刘武华 李春林 李春旺 卢学理 肖金朋 李言阔 汤宋华 平晓鸽 李峰 罗振华 方红霞 余斌 章建华 陈启俊 高依敏 吴建冬 吴问国 王淋波 吴业飞 朱欢兵 王超 代杰 应霞 王洁清 刘钊 陈静 李琳琳 陈代强 张小伟 崔绍朋 李佳 袁芳凯 张斌斌 朱建华 高红志 李洪宾 陈裕禄 陈永江 林忠华 王缘 张楚 周倩涵 《野生动物》 2012年第6期305-308,332,共5页
梅花鹿南方亚种被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列为濒危级,仅分布于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和浙江西北部,分布区域日益萎缩,分布区之间隔离程度较大。江西桃红岭是该亚种分布区之一,为保护该亚种,1981年成立桃红岭自然保护区,2001年升级为国家级自... 梅花鹿南方亚种被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列为濒危级,仅分布于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和浙江西北部,分布区域日益萎缩,分布区之间隔离程度较大。江西桃红岭是该亚种分布区之一,为保护该亚种,1981年成立桃红岭自然保护区,2001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解桃红岭野生梅花鹿现生种群数量,评估保护区过去30 a的保护成效,我们于2011年秋季采用直接计数的广义样线法开展梅花鹿种群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梅花鹿数量为365只,密度为2.92只/km^2,近年来梅花鹿种群增长较慢。经过30 a的保护,该保护区自然植被正在演替恢复。然而,当地的顶级植物群落可能并不是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因此,近年来,梅花鹿向保护区外扩散趋势明显,由此带来的各种管理问题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岭 梅花鹿 种群扩散 植被演替
下载PDF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海 王丽冰 +2 位作者 卢学理 袁喜才 张春兰 《热带林业》 2009年第2期37-39,共3页
科学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是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采用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和中国山岳观赏旅游地评价因子模型树,从风景质量、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3个方面对海... 科学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是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采用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和中国山岳观赏旅游地评价因子模型树,从风景质量、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3个方面对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良好的风景质量、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开展生态旅游的潜力较大。文章还对降低或减少生态旅游对海南坡鹿等野生动物的干扰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风景质量 区位条件 区域经济背景
下载PDF
南美螺(Ampullaria gigas)对3种农药的耐受力
16
作者 朱泽瑞 卢学理 +6 位作者 颜亨梅 王洪全 贺一原 胡自强 杨海明 刘年喜 李一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6,共4页
南美螺对 3种农药 (杀虫双、三唑磷、井岗霉素 )的耐受力研究 .结果表明 :1)采用直接喷药的方法比间接喷药的方法对南美螺的危害较大 .经X2 检验 ,直接喷药组的X2 值为 :6 .330 8,接近临界值 7.815 ,而间接喷药组和空白对照的X2 值较小 ... 南美螺对 3种农药 (杀虫双、三唑磷、井岗霉素 )的耐受力研究 .结果表明 :1)采用直接喷药的方法比间接喷药的方法对南美螺的危害较大 .经X2 检验 ,直接喷药组的X2 值为 :6 .330 8,接近临界值 7.815 ,而间接喷药组和空白对照的X2 值较小 ,分别为 :0 .6 44 8和 0 .9175 .2 )混合使用两种农药比单独使用一种农药对南美螺的危害更大 .3种农药比较 :井岗霉素对南美螺无影响 (死亡率与对照相同 ,均为 5 .6 % ) ;杀虫双和三唑磷单独间接喷药无影响 ,直接喷药有一定的影响 (死亡率为 11.1% ) ,混合喷药影响较为严重 (死亡率为 33.3%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螺 农药 耐受力 稻田养螺 杀虫双 三唑磷 井岗霉素 水稻虫害
下载PDF
广东省黑熊资源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春兰 卢学理 袁喜才 《野生动物》 2007年第4期44-46,共3页
广东省的黑熊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但在1999~2001年的调查显示广东省的黑熊资源仅分布在粤北的部分山地林区,而且数量在50~100只左右。栖息地的减少和大量的捕杀都对黑熊资源产生威胁。因此我们建议对全省的黑熊资源... 广东省的黑熊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但在1999~2001年的调查显示广东省的黑熊资源仅分布在粤北的部分山地林区,而且数量在50~100只左右。栖息地的减少和大量的捕杀都对黑熊资源产生威胁。因此我们建议对全省的黑熊资源进行调查及监测,加强野生黑熊资源保护及规范黑熊饲养场的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熊资源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南岭森林哺乳动物多样性的红外相机监测 被引量:22
18
作者 蔡玉生 龚粤宁 +2 位作者 卢学理 肖治术 王新财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2期57-61,共5页
从2012年11月至2015年1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进行连续监测。经鉴定,红外相机拍摄的哺乳动物有23种,隶属4目13科20属。红外相机监测结果准确反映了南岭保护区哺乳动物多样性和区系的基本特征,并能记录到珍... 从2012年11月至2015年1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进行连续监测。经鉴定,红外相机拍摄的哺乳动物有23种,隶属4目13科20属。红外相机监测结果准确反映了南岭保护区哺乳动物多样性和区系的基本特征,并能记录到珍稀哺乳动物的代表种类。这表明红外相机技术可以作为哺乳动物多样性监测的主要方法。建议建立红外相机监测标准或规范,开展哺乳动物多样性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哺乳动物 红外相机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广东省水鹿的分布格局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束祖飞 卢学理 +2 位作者 王新财 肖荣高 宋相金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1期62-65,共4页
水鹿(Cervus equinus)保护及其生境的规划需要明确其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分布格局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该文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研究了广东省水鹿在省级和保护区级两种空间尺度下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广东省,水... 水鹿(Cervus equinus)保护及其生境的规划需要明确其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分布格局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该文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研究了广东省水鹿在省级和保护区级两种空间尺度下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广东省,水鹿主要分布于南岭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区,其分布区域属省级生态功能区,生境质量较好,保护地位重要;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多活动于人为干扰大的缓冲区与实验区,保护程度有待提高。建议以自然保护区为节点基础,开展就地保护;在条件较好的保护区之间建设大型生态廊道,增加破碎化生境的连通性,加强水鹿个体交流;同时应在保护区实施"全区覆盖"式管理,特别是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严格控制人为干扰,加强对水鹿及其生境的巡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鹿 分布 保护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与优先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龚粤宁 卢学理 +1 位作者 邹发生 陈振明 《广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8-13,共6页
应用广东省林业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框架,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进行评分,计算其管理有效性指数值(ME)和管理优先性指数值(MP),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机构设置、管护设施、管理制度、经... 应用广东省林业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框架,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进行评分,计算其管理有效性指数值(ME)和管理优先性指数值(MP),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机构设置、管护设施、管理制度、经费管理、生态旅游、监督与评估的ME值均为1.00,其管理有效性最高;而宣传教育、权属、规划设计、科研监测和管理队伍的MP值均大于1.00,应优先加强管理。为此,该保护区的主要管理对策应包括打造南岭特色生态文化的实体和网络平台、构建利益协商、共享和监管的长效机制以及建设科研监测的新型台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管理有效性 管理优先性 管理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