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栓塞体积比在评价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卢小健 张鸿祺 +7 位作者 支兴龙 凌锋 焦德让 赵正伟 王大明 段传志 白如林 宋冬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339-343,384,共6页
目的探讨栓塞体积比(VER)在评价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在国内7家医院应用GDC栓塞、治疗期≥3年、直径〉2 mm的囊状动脉瘤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共434例(446个动脉瘤)。根据填入动脉瘤内... 目的探讨栓塞体积比(VER)在评价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在国内7家医院应用GDC栓塞、治疗期≥3年、直径〉2 mm的囊状动脉瘤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共434例(446个动脉瘤)。根据填入动脉瘤内的弹簧圈体积与动脉瘤体积,计算动脉瘤VER。分析VER值与动脉瘤大小、瘤颈、栓塞结果、复发及再出血的关系。结果①小动脉瘤(〈5 mm)、中型动脉瘤(5-10 mm)、大动脉瘤(11-25 mm)、巨大动脉瘤(〉25 mm)的VER分别为(29±7)%、(24±7)%、(18±9)%和(8±7)%,不同大小动脉瘤患者之间的VE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70,P〈0.01);动脉瘤大小与VER值呈负相关(r=-0.50,P〈0.01)。窄、宽颈动脉瘤的VER值分别为(24±8)%、(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446个动脉瘤的VER为(24±8)%。动脉瘤完全栓塞、颈残留、体部残留患者的VER分别为(28±7)%、(23±7)%及(13±5)%,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71,P〈0.01),且栓塞程度与VER值呈正相关(r=0.57,P〈0.01)。③术后临床随访〉3年,15个动脉瘤再出血,再出血者动脉瘤VER值为(16±9)%,无再出血者为(24±8)%,P〈0.01。④对357个动脉瘤进行DSA随访,中位随访期为16个月;动脉瘤保持稳定298个(83.5%),VER为(25±8)%,复发59个(16.5%),VER为(20±7)%,P〈0.01。⑤VER是动脉瘤术后再出血和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OR:0.00,95%CI:0.00-0.08;OR:0.001,95%CI:0.00-0.03)。结论VER是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的客观指标,对于栓塞术后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随访研究 栓塞体积比
下载PDF
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远期MRA随访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卢小健 张鸿祺 +2 位作者 张鹏 支兴龙 凌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远期随访的可行性。方法:应用3D时间飞跃法MRA(3D TOF-MRA)对38例患者用弹簧圈栓塞3年以上的38个颅内动脉瘤进行扫描,并同期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标准,对MR...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远期随访的可行性。方法:应用3D时间飞跃法MRA(3D TOF-MRA)对38例患者用弹簧圈栓塞3年以上的38个颅内动脉瘤进行扫描,并同期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标准,对MRA图像显示的动脉瘤的残留及载瘤动脉通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8个动脉瘤中,DSA证实稳定33个,复发5个,载瘤动脉通畅36例,闭塞2例;MRA发现动脉瘤稳定32个,复发6个,载瘤动脉通畅34例,闭塞4例。MRA判断动脉瘤残留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6%、92.0%;判断动脉瘤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93.0%;判断载瘤动脉是否通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4%、100%。结论:3D TOF MRA是长期随访栓塞后颅内动脉瘤的有效、可靠的方法,但需进一步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随访 MRA
下载PDF
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3
作者 卢小健 张鸿祺 +2 位作者 支兴龙 李萌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454-458,共5页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支架治疗 外伤性 文献复习 CAVERNOUS 支架血管成形术 可脱性球囊 首都医科大学
下载PDF
性激素受体在人脑膜瘤中的表达
4
作者 卢小健 刘道坤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71-272,274,共3页
目的 :了解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雄激素受体 (AR)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脑膜瘤中 3种受体表达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 -过氧化酶 (SP)免疫组化法对 4 5例脑膜瘤石蜡切片进行 ER、PR和 AR的检测。... 目的 :了解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雄激素受体 (AR)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脑膜瘤中 3种受体表达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 -过氧化酶 (SP)免疫组化法对 4 5例脑膜瘤石蜡切片进行 ER、PR和 AR的检测。采用χ2 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对 3种性激素受体间的相关关系 ,以及 3种受体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表达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脑膜瘤中存在性激素受体的表达。AR阳性率为 5 3.33% (2 4 / 4 5 ) ,ER为 2 4 .4 4 % (11/ 4 5 ) ,PR为 6 2 .2 2 % (2 8/ 4 5 )。 (2 ) AR与 PR间存在相关性 (r=0 .316 5 ,P<0 .0 5 ) ,AR与 ER、ER与 PR间无相关性 (P>0 .0 5 )。(3) 3种性激素受体在男女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1) AR、PR在脑膜瘤中有较高的表达率 ,而 ER的表达率较低。 (2 ) AR、PR间存在相关性 ,PR的表达可能受雄激素系统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雄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鸿祺 支兴龙 +14 位作者 张鹏 李萌 吉训明 缪中荣 王亚冰 卢小健 史怀璋 祁大勇 柳江 肖泉 秦晓红 宋庆斌 王玉林 张虹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388-394,共7页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在治疗颅内动脉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使用覆膜支架行病变隔绝术治疗20例患者。根据靶血管的直径和病变的长度,选择覆膜支架的直径和长度。共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5例、颅底以上颈内动脉动脉瘤7例,经蝶手...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在治疗颅内动脉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使用覆膜支架行病变隔绝术治疗20例患者。根据靶血管的直径和病变的长度,选择覆膜支架的直径和长度。共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5例、颅底以上颈内动脉动脉瘤7例,经蝶手术致颈内动脉破损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3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伴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共使用覆膜支架21枚,裸支架与覆膜支架联合使用3例。结果一次性成功放置支架17例,病变即刻消失14例,术后复查消失3例,操作失败3例。短暂性轻偏瘫1例。结论合理使用覆膜支架是治疗部分颅内动脉病变的良好手段,但覆膜支架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疾病 血管内治疗 覆膜支架
下载PDF
大鼠脑局灶性低灌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莫大鹏 凌锋 +2 位作者 李萌 卢小健 张智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和改良栓线法建立大鼠可逆性局灶性脑低灌注模型的方法。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梗死组、低灌注组和低灌注再灌注组,每组12只。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的监测下,采用直径0.195mm的尼龙... 目的探讨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和改良栓线法建立大鼠可逆性局灶性脑低灌注模型的方法。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梗死组、低灌注组和低灌注再灌注组,每组12只。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的监测下,采用直径0.195mm的尼龙线制造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采用直径0.175mm的尼龙线制造局灶性低灌注模型。造模后予以神经功能评分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脑梗死组大鼠的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其他组(P<0.01),TTC染色均有梗死灶,HE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表明,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损伤严重;低灌注组和低灌注再灌注组TTC染色均未见明显的梗死区,HE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可发现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出现可逆性损伤,两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激光多普勒监测脑血流量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直径的栓线,可以建立较好的可逆性局灶性脑低灌注及再灌注脑梗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模型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大鼠脑 星形胶质细胞 透射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检查 TTC染色 SD雄性大鼠 局灶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评分 神经行为评分 HE染色 神经细胞 低灌注 病理学检查 微血管损伤 多普勒监测 可逆性 再灌注
下载PDF
抗血栓压力泵治疗对颅内压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小波 苏星 +1 位作者 仲悦萍 卢小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0期141-142,共2页
颅内压(ICP)增高是神经外科中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有文献报道重型颅脑外伤的病死率达30%~50%,其中颅内高压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2]。因此,维持稳定的颅内压,是帮助患者平稳度过颅内压增高期的重要环节,也是... 颅内压(ICP)增高是神经外科中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有文献报道重型颅脑外伤的病死率达30%~50%,其中颅内高压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2]。因此,维持稳定的颅内压,是帮助患者平稳度过颅内压增高期的重要环节,也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与治疗的重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过程中常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3],DVT已成为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全球性常见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压力泵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下载PDF
针药结合对糖皮质激素造模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骨含量及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景涛 成守仁 +2 位作者 孟杰 卢小健 贾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糖皮质激素造模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骨含量(BMC)及骨代谢影响的作用原理与机制。方法:选取3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170±1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针药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连续造模...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糖皮质激素造模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骨含量(BMC)及骨代谢影响的作用原理与机制。方法:选取3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170±1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针药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连续造模和治疗12周后,扫描测得大鼠腰椎骨密度和骨含量,并用放免法检测血清E2、FSH、LH、CORT、ACTH、CRH的指标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骨密度、骨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说明骨质疏松模型制作成功;针药结合组腰椎骨密度、骨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药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和药物组血清E2、FSH、LH、CORT、ACTH、CRH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针药结合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疗法疗效优于单一的药物疗法,对糖皮质性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预防性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结合 糖皮质激素 骨质疏松 生化检测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庆锋 苏星 +4 位作者 卢小健 施炜 严耀华 陈建 陈建国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SAH)患者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的356例sSAH患者,对其中51...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SAH)患者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的356例sSAH患者,对其中51例sSAH并发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sSAH并发脑积水的高危因素主要有Hurt-Hess分级、Fish分级、动脉瘤部位、反复多次出血等。51例患者分别实施脑室外引流术、V-P分流术后,经GOS评分:良好25例,轻度残疾16例,中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3例。结论: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病情早期选取介入栓塞或者开颅手术治疗方案并配合使用相对应的引流术,可降低术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1例
10
作者 陈中俊 卢小健 +2 位作者 周非 汤明明 顾志恺 《交通医学》 2011年第2期187-188,共2页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1例TCCF患者经股动脉入路,单纯使用可脱性球囊栓塞25例,球囊结合微弹簧圈栓塞6例。结果:31例均治疗成功,术后2天和术后5天发生球囊早泄而再次行可脱性...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1例TCCF患者经股动脉入路,单纯使用可脱性球囊栓塞25例,球囊结合微弹簧圈栓塞6例。结果:31例均治疗成功,术后2天和术后5天发生球囊早泄而再次行可脱性球囊栓塞2例,术后血管造影显示瘘口闭塞且颈内动脉保持通畅29例(93.5%)。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TCCF创伤小、操作方便、疗效可靠,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可脱性球囊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7例
11
作者 倪兰春 陈建 +1 位作者 卢小健 桑冬平 《交通医学》 2008年第3期288-288,290,共2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内治疗的技术。方法:对27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插管,先做全脑血管造影,明确瘘口大小及位置,后置入8F导引管,经引管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结果:27例共进行28次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内治疗的技术。方法:对27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插管,先做全脑血管造影,明确瘘口大小及位置,后置入8F导引管,经引管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结果:27例共进行28次栓塞治疗,其中24例保持了患侧颈内动脉的通畅,3例闭塞了患侧颈内动脉,1例1周后术前症状重新出现,再次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痊愈。24例术后眼部症状及颅内杂音完全消失,3例术后颅内杂音减弱,眼部症状有所缓解,无术后死亡和症状加重病例,随访1个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经股动脉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比较理想、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栓塞治疗 可脱性球囊
下载PDF
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早期不同时机显微手术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杨国军 马丽琼 +3 位作者 吴建 夏平 哈米提·库尔班 卢小健 《交通医学》 2021年第3期298-300,303,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不同时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方法:显微外科手术夹闭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分为超早期手术组(发病至手术时间<12 h)和早期手术组(发病至手术时间12~36 h)各40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 目的:分析早期不同时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方法:显微外科手术夹闭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分为超早期手术组(发病至手术时间<12 h)和早期手术组(发病至手术时间12~36 h)各40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结果:超早期组术后出现局灶性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肌力较术前下降1例,失语1例,颅内感染1例,中重度脑积水2例,肺部感染4例;早期组术后出现中重度脑积水4例,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肌力下降、失语)4例,颅内感染3例,肺部感染5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超早期组GOS评分5分28例,4分6例,≤3分6例;早期组5分28例,4分5例,≤3分7例;两组出院时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超早期组39例,GOS评分5分29例,4分5例,≤3分5例;早期组38例,GOS评分5分30例,4分3例,≤3分5例;两组出院后6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对术前Hunt-HessⅠ~Ⅲ级患者进行GOS评分,超早期组33例中5分29例,4分3例,3分1例;早期组35例中5分30例,4分3例,3分1例,2分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对术前Hunt-HessⅣ级患者进行GOS评分,超早期组7例中4分2例,3分2例,2分2例,1分1例;早期组5例中3分2例,2分1例,1分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中有2例术前动脉瘤再次破裂。结论:超早期手术尽早夹闭破裂的颅内动脉瘤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可减少术前动脉瘤再破裂的发生,预后与早期手术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手术夹闭
下载PDF
伤椎植骨置钉预防椎体矫正度丢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卢小健 郭小明 +2 位作者 曾丹阳 吕厚忠 陈和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7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植骨置钉对预防椎体矫正度丢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12月本院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4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置钉20例(伤椎处置组),单纯后外侧植骨23例(伤椎未处置... 目的:探讨经伤椎植骨置钉对预防椎体矫正度丢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12月本院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4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置钉20例(伤椎处置组),单纯后外侧植骨23例(伤椎未处置组)。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15个月时伤椎处置组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均小于伤椎未处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置钉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获得满意复位,能重建椎体高度且能长期维持,临床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植骨置钉 椎体矫正度 预防 丢失
下载PDF
手法推拿预防老年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小健 陈和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0期1459-1461,共3页
目的探讨推拿预防老年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2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抗凝治疗的... 目的探讨推拿预防老年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2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抗凝治疗的同时配合手法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4周内常规行患肢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0天有1例出现患肢明显肿胀,彩色超声多普勒提示DVT,观察组患者未发现DV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推拿能有助于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能增加患者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老年 髋部手术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抗生素专项处方点评的标准制定、结果分析及临床改进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小健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1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专项处方点评的标准制定、结果分析及临床改进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开具的处方设为对照组,在处方开具中不实施干预,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开具的处方设为干预组,在处方开具中实施抗生素专... 目的探讨抗生素专项处方点评的标准制定、结果分析及临床改进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开具的处方设为对照组,在处方开具中不实施干预,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开具的处方设为干预组,在处方开具中实施抗生素专项药师处方点评及改进,在每组时间段内均抽取处方实施检查,总结两组处方中抗生素处方使用率及合格率状况。结果干预组处方中抗生素使用率23.5%,较对照组37.8%明显降低(P=0.000)。抗生素用药不合理处方类型分为:用药选择不当、无指征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剂量不合理、违反分级管理、用药方法不合理、忽略用药禁忌,且与对照组抗生素用药不合理发生率13.1%比较,干预组患者抗生素用药不合理发生率3.9%明显降低(P=0.000)。结论抗生素专项处方点评及改进过程可有效提升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专项处方点评 标准制定 临床改进
下载PDF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力拖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小健 《新校园(上旬刊)》 2015年第5期68-69,共2页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实践能力强、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良好结合的专业型人才,故传统教学法在动手能力较强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并不合适。本文从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出发,以电力拖动这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为例提出教育构思及...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实践能力强、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良好结合的专业型人才,故传统教学法在动手能力较强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并不合适。本文从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出发,以电力拖动这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为例提出教育构思及步骤分析,旨在为中职教育提供教学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教育 电力拖动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17
作者 卢小健 陈和平 郭小明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11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之间收录的32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的32例患者均取得... 目的:探讨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之间收录的32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的32例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并通过术后1年的随访分析,2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其余的患者均已经愈合较好,而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8%。结论:临床中对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采取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壮年 股骨颈骨折 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
下载PDF
布托菲诺与氟芬合剂在前列腺电切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18
作者 卢小健 《海峡药学》 2009年第6期174-175,共2页
目的对布托菲诺与氟芬合剂在前列腺电切手术(TURP)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选择52例53~82岁、ASAI-Ⅱ级的择期TURP患者,体重50~88kg,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布托菲诺组,Ⅱ组氟芬合剂组,每组26例。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于手术开始前Ⅰ... 目的对布托菲诺与氟芬合剂在前列腺电切手术(TURP)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选择52例53~82岁、ASAI-Ⅱ级的择期TURP患者,体重50~88kg,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布托菲诺组,Ⅱ组氟芬合剂组,每组26例。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于手术开始前Ⅰ组静脉注射布托菲诺1mg(用生理盐水稀释个2mL),Ⅱ组静脉注射氟芬合剂2mL(氟哌利多2.5mg、芬太尼0.05mg)。用视觉模拟(VAS)法评定疼痛程度,用Ramesay评定镇静程度。结果Ⅰ组各阶段VAS低于Ⅱ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镇静效果Ⅰ组和Ⅱ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布托菲诺对于FURP患者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可作为TURP硬膜外麻醉基础上的辅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菲诺 氟芬合剂 前列腺电切手术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骨创伤中软组织损伤创面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巨鹏 吕厚忠 +3 位作者 黄海样 施权峰 卢小健 张建春 《当代医学》 2015年第20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创伤中软组织损伤创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3例骨创伤软组织损伤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30)和对照组(n=33),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换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创伤中软组织损伤创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3例骨创伤软组织损伤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30)和对照组(n=33),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换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的平均创面清洁时间、手术处理时间、治疗后创面面积、换药次数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创面清洁时间、手术处理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后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创伤中软组织损伤创面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创伤 软组织损伤创面
下载PDF
胫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巨鹏 吕厚忠 +1 位作者 卢小健 张建春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607-608,共2页
目的:探究胫骨远端锁定钢板应用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Pilon骨折的患者50例,将患者分为常规的开放手术的对照组以及胫骨远端锁定钢板技术的观察组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 目的:探究胫骨远端锁定钢板应用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Pilon骨折的患者50例,将患者分为常规的开放手术的对照组以及胫骨远端锁定钢板技术的观察组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低于观察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好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胫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疗效显著,并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胫骨远端锁定钢板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