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性研究法与社会科学哲学——以社会学中的民族志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卢崴诩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20,共5页
质性研究法与社会科学哲学是不可分割的。自然主义、反实在主义、批判的实在主义民族志研究法,都要求研究者经由长期参与某些群体的日常生活来探索这些群体的意义世界。然而,当自然主义民族志试图以概念、类属、假说、理论忠实地再现社... 质性研究法与社会科学哲学是不可分割的。自然主义、反实在主义、批判的实在主义民族志研究法,都要求研究者经由长期参与某些群体的日常生活来探索这些群体的意义世界。然而,当自然主义民族志试图以概念、类属、假说、理论忠实地再现社会实在时,反实在主义民族志却想要凸显研究报告的修辞学特性与权力作用。尽管批判的实在主义民族志与自然主义民族志同样支持"科学的"民族志,但前者关注的社会实在(社会结构)与后者的社会实在(日常意义世界)不同。这三种民族志研究法的操作程序与它们各自的哲学理据紧密关联。一个好的民族志研究者除了知晓操作程序之外,还必须了解与操作程序相关的社会科学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哲学 民族志 质性研究 社会学 实在主义 自然主义 社会实在 操作程序
下载PDF
从解释社会学到修身社会学——舒兹与孟子思想中的人己关系及其社会学意涵 被引量:3
2
作者 卢崴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61,共8页
本文检视舒兹的人己关系理论及其对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意涵,指出舒兹将人视为需要沟通媒介的独立主体的看法与偏好理论性思维的立场会阻碍社会学家把日常生活中的"境界现象"纳入经验研究的范畴。为此,本文将孟子的人己关系学说... 本文检视舒兹的人己关系理论及其对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意涵,指出舒兹将人视为需要沟通媒介的独立主体的看法与偏好理论性思维的立场会阻碍社会学家把日常生活中的"境界现象"纳入经验研究的范畴。为此,本文将孟子的人己关系学说与舒兹的理论对比,向读者呈现为了触及境界现象的精髓所需要的关于"人的本质"以及"学识"的哲学观点。最后,本文指出社会学家可以把孟子的哲学观点用于经验研究,形成以境界现象为探索核心的"修身社会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身社会学 境界 人己关系 主体间性 日常生活实践
下载PDF
劳伦·泰弗诺的涉入理论——一种探讨人类行动能力的新社会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卢崴诩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3-168,共6页
劳伦·泰弗诺的涉入理论是后布迪厄时代法国社会学界的一股新兴学说。与着重社会结构再生产的布迪厄理论不同,涉入理论将分析的焦点放在人的行动能力。此理论具有五大特点:(1)强调行动者的道德能力;(2)强调行动者与实在的双向影响;... 劳伦·泰弗诺的涉入理论是后布迪厄时代法国社会学界的一股新兴学说。与着重社会结构再生产的布迪厄理论不同,涉入理论将分析的焦点放在人的行动能力。此理论具有五大特点:(1)强调行动者的道德能力;(2)强调行动者与实在的双向影响;(3)强调行动者必须涉入多元的情境;(4)强调行动者在多元情境下需要多元的行动能力;(5)强调社会学家的目标是阐明行动者与周遭的人和物共同生活时所需遵循的多元文法原则。文章回顾泰弗诺酝酿与形成涉入理论的主要思想历程,并评估涉入理论对于当代社会学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入理论 人类行动能力 一般化操作 多元情境 涉入方式
下载PDF
符号互动论与儒家思想中的自我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卢崴诩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9-184,共6页
本文是对符号互动论与儒家的"自我发展"思想异同的比较。两者都认为自我的发展必须有"他者的参与",符号互动论认为,语言会在不同的交谈者身上唤起相同的反应,语言是连接自我与他者的关键媒介,人的行动可以被语言描... 本文是对符号互动论与儒家的"自我发展"思想异同的比较。两者都认为自我的发展必须有"他者的参与",符号互动论认为,语言会在不同的交谈者身上唤起相同的反应,语言是连接自我与他者的关键媒介,人的行动可以被语言描述所替换。儒家却认为:人与人、人与物无需经由语言的媒介便能互相感应;修养境界的差异使语言会在不同的交谈者身上唤起不同的反应;行动示范对于自我修养的作用比言语指导更为根本。此外,符号互动论与儒家思想对于"自我发展的过程及其意义"的看法也有差别。符号互动论声称:随着自我的发展,他者的观点会被组织成一个互相关连的整体;自我发展的意义就在于它让一个人能够参与有序的社会生活。儒家思想则认为自我发展的意义是要调节和转变社会生活的秩序,所以儒家是按照一个人所能调节和转变的群体的规模来划分自我修养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修养 修身 他者 语言与行动
下载PDF
消费意义的合作创造--以“捡拾中国”环保项目为例
5
作者 卢崴诩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3-47,共5页
消费社会学中的"资本操纵论"与"消费者抵抗论"固定化了资本与消费者之间的对立关系。但是,一个针对户外失控垃圾的环保项目"捡拾中国"却展示了社会组织、公众、资本合作创造消费新意义的经过。捡拾中国... 消费社会学中的"资本操纵论"与"消费者抵抗论"固定化了资本与消费者之间的对立关系。但是,一个针对户外失控垃圾的环保项目"捡拾中国"却展示了社会组织、公众、资本合作创造消费新意义的经过。捡拾中国项目执行者和参与公众在资本直接控制范围之外的城乡社会空间中成功地创造了户外活动的新方式与新意义。但是,这一新方式与新意义项目的产生过程非但不排斥资本反而欢迎它的加入。资本加入此消费新意义创造过程的方式有3类:资本付费让其员工参加户外捡拾活动,资本以物料、资金支持户外捡拾活动的举办,资本在其产品中融入户外捡拾活动。"资本操纵论"与"消费者抵抗论"从高高在上的学者立场压抑普通人的真实消费体验。文章认为:社会学研究者应该亲近普通人的消费体验,探索宽阔、深厚、丰富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体验 资本操纵论 消费者抵抗论 行动者网络理论 批判的社会学
下载PDF
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的建立与运行——台湾地区慈济垃圾分类回收志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6
作者 卢崴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8,29,共9页
2012年国家宗教局等六部委印发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显示中央政府的宗教政策已转向"宗教公益慈善身份培育"。然而,许多宗教团体实际从事公益慈善工作时,仍然面临着思想和理论发展不成熟、组织... 2012年国家宗教局等六部委印发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显示中央政府的宗教政策已转向"宗教公益慈善身份培育"。然而,许多宗教团体实际从事公益慈善工作时,仍然面临着思想和理论发展不成熟、组织建设与专业人才不足、资源开发及利用程度不高、社会服务与传教界限不清等问题。尽管台湾地区的宗教环境与大陆不同,台湾最大的人间佛教团体——慈济——的垃圾分类回收公益事业的成功经验,对于大陆宗教公益慈善事业运作时遭遇的难题,仍然提供了建设性的启示:首先,慈济领导者证严法师"见机传法"的风格,可以作为想要建构宗教公益慈善论述的教团领袖的参考。其次,慈济垃圾分类回收事业"借势生长"的组织发展方式,应该被有意成立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教团体重视。再者,慈济垃圾分类回收事业中精神领袖、志愿者、专业人员"分工自主"的运行模式,值得其它宗教公益慈善组织关注。最后,慈济教团"入世修行"的取向特别符合当前中央政府推动的宗教职能转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公益慈善 宗教与环境 人间佛教 慈济 垃圾分类回收
下载PDF
台北市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政策
7
作者 卢崴诩 《区域治理》 2019年第1期47-48,共2页
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是许多城市正在努力尝试的工作.台北市的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政策使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取得了显着的成果.本文回顾台北市随袋征收政策的背景、试办、全面个推动、成效及检讨.希望台北市的经验能给大陆地区城市提供启... 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是许多城市正在努力尝试的工作.台北市的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政策使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取得了显着的成果.本文回顾台北市随袋征收政策的背景、试办、全面个推动、成效及检讨.希望台北市的经验能给大陆地区城市提供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处理费 垃圾分类 资源回收 环境污染
下载PDF
编织人与物的创造力:一个探索生活秩序形构历程的社会学方法论 被引量:3
8
作者 卢崴诩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0-158,共9页
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社会学提供了一个更新和扩展的契机。如果能善用此契机,儒家的天人合德思想将转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方法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儒家的天人合德思想都认为:生活秩序是由人之创造力与物之创造力交织而成的。... 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社会学提供了一个更新和扩展的契机。如果能善用此契机,儒家的天人合德思想将转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方法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儒家的天人合德思想都认为:生活秩序是由人之创造力与物之创造力交织而成的。天人合德思想的秩序形构观还能够为行动者网络理论添加三项要素:对持久存在之宏观秩序(态势)的强调、对人际间凝练与传播之方法的凸显、对先驱者修为境界的重视。因此,天人合德思想为行动者网络理论已有的研究方法准则再增设三条建议。当社会学者追踪某些代言人建造网络的过程时:(1)学者应该探究这些代言人在追求理想新生活秩序时所感知和援引的宏观秩序(态势);(2)学者应该挖掘这些代言人与其他合作者一同开发的通向理想新生活秩序的方法;(3)学者应该展示这些方法导致的先驱者(代言人及其合作者)修为境界提升及群体生活秩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天人合德 民族志 态势 修身社会学
下载PDF
以安顿生命为目标的研究方法——卡洛琳·艾理斯的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 被引量:16
9
作者 卢崴诩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1-237,246,共17页
卡洛琳·艾理斯是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的主要开创者。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艾理斯将研究方法的核心问题从"怎样获得科学与客观的知识"转为"如何帮助研究者自身以及读者过着有意义、有用、符合道德伦理的生活"。以... 卡洛琳·艾理斯是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的主要开创者。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艾理斯将研究方法的核心问题从"怎样获得科学与客观的知识"转为"如何帮助研究者自身以及读者过着有意义、有用、符合道德伦理的生活"。以"叙事真实"和"生命连贯性"为理据,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让研究者在讲述自己遭遇的人生危机事件的过程中,透过向内反观自我的矛盾和纠结来揭示塑造与限制自我的社会结构,同时达到解放与重塑自我的效果,并且产生唤起读者情感共鸣、启发读者心灵和转变读者生活方式的作用。面对国内正在迅速扩张的实证主义"洋八股"学风,艾理斯的研究方法不仅能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也可能刺激国内学者反思与深化自身对于西方诸多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 后现代主义 叙事真实 生命连贯性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