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2018年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1
1
作者 郭学良 方春刚 +5 位作者 卢广献 楼小凤 苏正军 于子平 李培仁 杨泽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1-650,共10页
在抗旱、防雹、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等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的推动下,2008—2018年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和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在气溶胶粒子、云(雾)物理垂直结构和降水形成机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科学试验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抗旱、防雹、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等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的推动下,2008—2018年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和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在气溶胶粒子、云(雾)物理垂直结构和降水形成机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科学试验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建立了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实时业务数值预报模式,提高了对作业云特征和演变过程的预报能力,对作业方案的科学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在机载云粒子谱仪与成像仪、多通道微波辐射计、X波段偏振雷达、雨(雾)滴谱仪、先进火箭作业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装备的国产化研发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研制成功国产机载云粒子测量系统、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和立体播撒火箭作业系统,并应用于业务,提高了作业条件监测识别和地基作业能力。建立了空中国王、新舟60等型号的先进飞机探测和作业平台,大幅度提高了作业飞行高度、续航时间和空中作业能力。在电离、飞秒激光、声波等人工增雨新技术领域开展了理论和实验探索研究,在飞秒激光诱导降雪机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技术及应用 进展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符睿 韦志刚 +2 位作者 文军 李振朝 卢广献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44-851,共8页
利用西北干旱区49个气象站1961—2000年0cm地温和气温月平均资料,采用逐级归并法、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方法,分析了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的时空演变特征、气候突变和周期振荡。结果表明:西北干旱... 利用西北干旱区49个气象站1961—2000年0cm地温和气温月平均资料,采用逐级归并法、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方法,分析了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的时空演变特征、气候突变和周期振荡。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可分为12月~2月、3月、4~6月、7~10月和11月5类,11月和12月~2月呈下降趋势,3月、4~6月和7~10月呈上升趋势,12月~2月下降幅度较大,4~6月上升幅度最大;地气温差受大尺度气候异常的影响,第一载荷向量反映了全区一致的性质;北疆区和内蒙区有异常变化存在;3月和11月的突变点为1977年,12月~2月、4~6月和7~10月的突变点为1981年;周期振荡主要以3~6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地气温差 季节和年际变化
下载PDF
国际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段婧 楼小凤 +2 位作者 卢广献 薛麓林 郭学良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62-1571,共10页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际人工影响天气相关技术的新进展,概述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及效果综合评估、高性能遥感探测装备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的应用、催化模式及应用、作业装备研发改进等四个主要方面的进展及现状。在分析近年来我国人工影响...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际人工影响天气相关技术的新进展,概述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及效果综合评估、高性能遥感探测装备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的应用、催化模式及应用、作业装备研发改进等四个主要方面的进展及现状。在分析近年来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相关技术进展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新进展,从多个方面讨论并提出了促进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进步可借鉴的经验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催化模式 效果检验及评估 新型技术装备 国际新进展
下载PDF
高性能机载云粒子成像仪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学良 于子平 +11 位作者 杨泽后 李培仁 伍波 史晓丁 王广河 杜运理 苏正军 樊冬 李义宇 齐彦斌 方春刚 卢广献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0-1064,共15页
机载云粒子成像仪是目前直接观测云中粒子谱分布和形状特征的关键设备,在云物理结构探测、遥感反演验证、数值模式云物理过程改进和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现有进口仪器性能和应用方面的不足,开发更高性能的... 机载云粒子成像仪是目前直接观测云中粒子谱分布和形状特征的关键设备,在云物理结构探测、遥感反演验证、数值模式云物理过程改进和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现有进口仪器性能和应用方面的不足,开发更高性能的云粒子探测仪器十分必要。通过2011年启动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机载云粒子谱仪与成像仪研制项目,研制出国产高性能机载云粒子测量系统。经过多年的研制和反复测试,解决和显著改进了激光光束均匀化、弱信号探测、多路并行处理及微粒消衍射等关键技术,从而提高了探测器像元的光功率均匀性和一致性,使光斑区域内平均光功率密度提高约3倍,从而改进了粒子成像能力。采用更高分辨率国产光电线阵探测器,测量响应时间明显缩短,对小云粒子的探测能力明显提高。研制的仪器通过一系列基础参数测试、系统优化、环境适应性实验和累计60多架次的飞行测试。对2018年11月5日进行的两架次对比探测结果的初步分析表明,新研制的云粒子成像仪对小粒子浓度的测量精度较进口仪器提高一个量级左右,测量数据起伏更小,稳定性更高,并且可正确获得更清晰可靠的云粒子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 云粒子成像仪 研制 测试检验
下载PDF
庐山云雾及降水的日、季节变化和宏微观物理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丽君 郭学良 +5 位作者 楼小凤 卢广献 吕恺 孙赫敏 李军 张小鹏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3-937,共15页
庐山云雾观测站2015年重新开始观测试验。利用2015年11月—2018年2月庐山云雾试验站观测的云物理资料和九江站的雷达资料,统计研究了庐山云雾及降水的日、季节变化和宏微观物理特征。结果表明,庐山强降水多发生在夏季,降水强度超过100 m... 庐山云雾观测站2015年重新开始观测试验。利用2015年11月—2018年2月庐山云雾试验站观测的云物理资料和九江站的雷达资料,统计研究了庐山云雾及降水的日、季节变化和宏微观物理特征。结果表明,庐山强降水多发生在夏季,降水强度超过100 mm/h,而云雾天多发生在秋冬春季,最高云和雾天数达25 d/月,最低能见度仅20 m,东北风有利于水汽的冷却凝结。云雾辐射影响下的日最低温度出现在09时前后,即云雾消散前。利用雷达资料对降水分类,庐山秋冬季层状云、积层混合云和对流云降水分别占29%、44%和27%,春夏季的对流云和积层混合云降水分别占83%和17%。与城市降水和雾相比,庐山降水的中、小雨滴多,云雾滴谱的数浓度较低,双峰结构显著,且谱较宽。随着云内降水量级的增大,雨滴的数浓度和尺度不断增加,更易于启动碰并机制,使小于11 μm和大于30 μm云雾滴减少,导致11 μm的峰值更为显著。降雪期间的小云雾滴较为丰富,固态降水更容易通过凇附过程消耗大的过冷云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云雾和降水 日和季节变化 宏微观物理特征
下载PDF
一次降雹过程的AgI系列催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楼小凤 师宇 卢广献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云数值模拟是研究降雹过程和人工防雹试验的重要手段。利用三维冰雹云AgI催化模式,对北京1996年6月10日的一次降雹过程进行AgI不同催化高度、催化剂量和催化时间的系列催化模拟试验,并优选催化方案,为外场防雹设计和作业提供依据。在催... 云数值模拟是研究降雹过程和人工防雹试验的重要手段。利用三维冰雹云AgI催化模式,对北京1996年6月10日的一次降雹过程进行AgI不同催化高度、催化剂量和催化时间的系列催化模拟试验,并优选催化方案,为外场防雹设计和作业提供依据。在催化系列模拟中发现,不同催化高度的催化剂均在上升到-5℃高度后开始核化。在2.1~4.9 km高度范围内催化,AgI成核率比较高,防雹效果较好。核化的人工冰晶有效弥补了该高度上自然冰晶的不足。小剂量催化,可在减雹的同时增加部分降雨量,而大剂量催化,在减雹的同时会减少降雨。在催化时间、剂量和高度的系列催化试验中得出,采用在模拟的第15分钟在5 km高度附近播撒AgI,连续4次以5×10~6 kg^(-1)的催化剂量进行催化,催化效果较好,可减少降雹量约60%,同时可避免降雨量的大幅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模拟 AgI催化 系列催化试验
下载PDF
华北太行山东麓一次稳定性积层混合云飞机观测研究:对流云/对流泡和融化层结构特征 被引量:21
7
作者 亓鹏 郭学良 +8 位作者 卢广献 段英 李宝东 吴志会 董晓波 胡向峰 杨永胜 范浩 王建恒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65-1384,共20页
对云中微物理过程的研究是研究云降水形成过程和人工影响降水的重要基础,目前对积层混合云的对流区/对流泡中的微物理结构了解甚少。本文利用河北省"十三五"气象重点工程--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的示范项目(2017~2019年)"... 对云中微物理过程的研究是研究云降水形成过程和人工影响降水的重要基础,目前对积层混合云的对流区/对流泡中的微物理结构了解甚少。本文利用河北省"十三五"气象重点工程--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的示范项目(2017~2019年)"太行山东麓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技术试验"飞机和地面雷达观测数据,重点分析研究了2017年5月22日一次典型稳定性积层混合云对流泡和融化层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积层混合云高层存在高浓度大冰粒子,冰粒子下落过程中的增长在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在含有高过冷水含量的对流泡中,冰粒子增长主要是聚并和凇附增长,而在过冷水含量较低的云区以聚并增长为主。由于聚并增长形成的大冰粒子密度低,下落速度小,穿过0℃层时间更长,出现大量半融化的冰粒子,使融化现象更为明显。镶嵌在层状云中的对流泡一般处于0℃^-10℃(高度4~6 km)层之间,垂直和水平尺度约2 km,最大上升气流速度可达5 m s^-1。对流泡内平均液态水含量是周围云区的2倍左右,小云粒子平均浓度比周围云区高一个量级,大粒子(直径800μm以上)的浓度也更高。在具有较高过冷水含量的对流泡中降水形成符合"播撒-供给"机制,但在过冷水含量较低的区域并不符合这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层混合云 飞机观测 对流泡 融化层
下载PDF
赴泰国人工增雨机技术及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考察报告
8
作者 陈跃 卢广献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 2013年第6期1-7,共7页
l概况为了解和学习国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改装和设备集成等技术,促进国内相关工作的发展,中国气象局人T影响天气中心陈跃和卢广献等与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团,于2013年3月3lFt至4月6日赴泰国执行增雨机技术及... l概况为了解和学习国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改装和设备集成等技术,促进国内相关工作的发展,中国气象局人T影响天气中心陈跃和卢广献等与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团,于2013年3月3lFt至4月6日赴泰国执行增雨机技术及人丁影响天气技术考察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考察报告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增雨 泰国 中国气象局 设备集成 飞机改装 飞机工业
下载PDF
基于航测的珠三角气溶胶垂直分布及活化特性 被引量:8
9
作者 段婧 楼小凤 +7 位作者 陈勇 高扬 李霞 周荣斌 毛辉 卢广献 汪会 林俊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7-689,共13页
2017年9月14-27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了6个架次飞机观测试验。利用飞行获取的气溶胶、云凝结核、云滴及常规气象探头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形势、气象条件及气团后向轨迹分析,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深圳气溶胶数浓度及其谱的垂直分布特征,... 2017年9月14-27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了6个架次飞机观测试验。利用飞行获取的气溶胶、云凝结核、云滴及常规气象探头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形势、气象条件及气团后向轨迹分析,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深圳气溶胶数浓度及其谱的垂直分布特征,配合不同过饱和度条件下云凝结核浓度观测,分析了气溶胶活化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深圳低层气溶胶数浓度变化范围为500~9000 cm^-3;边界层内气溶胶分布相对均匀,谱型随高度变化与气象条件相关。将6个架次气溶胶观测资料根据数浓度及谱型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为海洋型气溶胶,数浓度小,粒子尺度大,谱型呈双峰分布;类型Ⅲ为大陆型气溶胶,数浓度高,粒子尺度小,谱宽较宽且呈三峰分布;类型Ⅱ为海洋大陆影响型气溶胶,即受海洋和大陆共同影响,数浓度低于类型Ⅲ高于类型Ⅰ,谱型为双峰分布。拟合了包含海洋型及大陆型气溶胶的3个架次近地面云凝结核活化谱,计算了气溶胶在不同过饱和度条件下的活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数浓度 垂直分布 云凝结核 活化谱 活化效率
下载PDF
广西秋季层状云微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正国 卢广献 +1 位作者 汤达章 韦增岸 《气象科技》 2018年第3期545-555,共11页
利用2012年11—12月在广西进行的11架次飞机云物理探测资料对层状云宏微观物理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层状云降水机制。结果表明:广西层状云微物理特征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存在显著差异。层状云典型的微物理垂直结构为在云下层是由凝结作用... 利用2012年11—12月在广西进行的11架次飞机云物理探测资料对层状云宏微观物理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层状云降水机制。结果表明:广西层状云微物理特征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存在显著差异。层状云典型的微物理垂直结构为在云下层是由凝结作用生成云滴,随上升气流发展,云滴数浓度、平均直径和液态水含量随高度逐步增加,云滴谱拓宽,谱型向大尺度的方向扩展,至云中上层增大至最大值后随高度减小。冷暖混合云结构的高层云冷云部分的冰相粒子落入暖层后对其微物理结构产生影响,主要是使云滴谱展宽,CIP云滴平均直径垂直分布变幅增大,有利于暖层中碰并过程的启动和发展。层积云微物理水平分布呈现不连续跳跃式变化特征,存在对流泡结构,对流泡内各微物理量高于泡外,云滴谱型向大尺度移动,对流泡结构是层积云形成降水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微物理特征 云滴数浓度 液态水含量 云滴谱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夏季对流云微物理特征和降水形成机制 被引量:9
11
作者 常祎 郭学良 +2 位作者 唐洁 卢广献 亓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0-734,共15页
青藏高原对我国天气、气候和水循环过程有重要影响。利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Ⅲ)2014年7月在那曲地区的飞机观测数据,研究青藏高原夏季对流云和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及降水形成机制。飞机探测的云系主要为初生或发展阶段的冰... 青藏高原对我国天气、气候和水循环过程有重要影响。利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Ⅲ)2014年7月在那曲地区的飞机观测数据,研究青藏高原夏季对流云和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及降水形成机制。飞机探测的云系主要为初生或发展阶段的冰水混合云,云滴数浓度低于平原、海洋地区1~2个量级,云内存在大量大云滴和雨滴,过冷水含量高。大粒子(D≥50μm)数浓度量级为10^(0)~10^(1) L^(-1),云内上升气流速度集中在1~4 m·s^(-1)。青藏高原云滴谱主要呈双峰型,云内冰相粒子多为密实、不透明的霰粒子,云内凇附过程显著。云内暖雨过程产生的大云滴和雨滴有利于冰相过程,尤其是凇附过程的产生,使得青藏高原云更易产生降水。此外,残留云系与对流云有着较为类似的微物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 飞机观测 云微物理结构 降水形成特征
下载PDF
赴美国参加东北人工影响天气工程高性能作业飞机培训总结
12
作者 陈跃 卢广献 +3 位作者 苏海周 蔡淼 王飞 张荣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 2018年第5期37-44,共8页
1培训概况 东北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工程建设的2架新舟60增雨飞机载有先进的云和降水粒子探测、大气环境参数探测、气溶胶粒子探测、云凝结核探测、取样、辐射测量、遥测、遥感、数据系统、云宏观成像、作业设备以及附属... 1培训概况 东北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工程建设的2架新舟60增雨飞机载有先进的云和降水粒子探测、大气环境参数探测、气溶胶粒子探测、云凝结核探测、取样、辐射测量、遥测、遥感、数据系统、云宏观成像、作业设备以及附属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工程 作业设备 培训 东北 飞机 性能 美国 粒子探测
下载PDF
环北京春季大气气溶胶分布、来源及其与CCN转化关系的飞机探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卢广献 郭学良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334-1344,共11页
利用2009年春季开展的"环北京云观测试验"(Beijing cloud experiment,BCE)观测的气溶胶和云凝结核(CCN)数据,研究了试验期间大气气溶胶的分布、来源特征及其与云凝结核(CCN)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高浓度气溶胶基本分布在4500 m... 利用2009年春季开展的"环北京云观测试验"(Beijing cloud experiment,BCE)观测的气溶胶和云凝结核(CCN)数据,研究了试验期间大气气溶胶的分布、来源特征及其与云凝结核(CCN)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高浓度气溶胶基本分布在4500 m以下的区域,量级可以达到103个/cm3.4500 m以上气溶胶呈显著下降趋势,仅为101个/cm3的量级;气溶胶平均直径在0.16~0.19μm之间.4500 m以下气溶胶平均粒子谱呈双(多)峰分布,而在4500 m以上基本为单峰分布.受气溶胶的来源特性差异的影响,在0.3%的过饱和度下,4500 m以下气溶胶转化为CCN比例不到20%,但在4500 m以上可高达近50%.气团移动轨迹显示,4500 m以上的大气高层均受到来自沙尘等较大尺度粒子的影响,飞机观测的高CCN浓度说明这种较大尺度气溶胶粒子可溶性较大.而4500 m以下的低层,由于受到局地或区域地面污染的影响,气溶胶的尺度较小,核化为CCN的过饱和度要求较高,因此气溶胶到CCN的转化率低.本文建立了气溶胶浓度和CCN浓度的拟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CCN 飞机观测 粒子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