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1
作者 崔亮 解亦斌 +4 位作者 张景 卢德虎 何佩珊 胡凯文 田艳涛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6期109-110,共2页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64岁.以"上腹胀痛半月"为主诉入院.半月前患者开始出现上腹胀痛,进食后加重,食欲减退,伴有恶心、反酸.到当地医院行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胃癌".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查体:T 36.3℃,P 72次/分,R 18次/分,BP 138/8...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64岁.以"上腹胀痛半月"为主诉入院.半月前患者开始出现上腹胀痛,进食后加重,食欲减退,伴有恶心、反酸.到当地医院行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胃癌".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查体:T 36.3℃,P 72次/分,R 18次/分,BP 138/80mmHg.入院后行胃镜检查示:胃窦部7cm×7cm肿物,病理报告低分化腺癌,少部分呈印戒细胞癌.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窦部6cm×5cm肿物,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及龛影,与幽门分界欠清,诊断胃窦癌.CT示:胃窦部胃壁明显不规则增厚,最厚处约2cm,范围约7cm.腹盆腔、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无腹水,诊断胃窦癌.胸片未见转移病灶.腹部超声示:肝胆胰脾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检查诊断 腹部肿瘤 治疗 上消化道造影 上腹胀痛 胃镜检查 病理报告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新辅助化疗指导下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综合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白红松 寿建忠 +7 位作者 周爱萍 毕新刚 王栋 胡林军 谢成明 单兴利 卢德虎 陈永海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1年第4期204-209,213,共7页
目的初步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新辅助化疗指导下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综合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94例临床分期为T2~4aN0M0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新辅助化疗方案... 目的初步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新辅助化疗指导下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综合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94例临床分期为T2~4aN0M0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新辅助化疗方案采用吉西他滨+顺铂,21 d为1个周期,疗程3~4个周期。分析化疗前NLR高低与临床病理特征、新辅助化疗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94例患者中,影像学评估新辅助化疗客观缓解率为70.2%(66/94),单因素分析其疗效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肿瘤初发或复发、肿瘤数量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无关(P均>0.05),但客观缓解率与临床分期有关,T_(2-3)N_(0)M_(0)与T_(4a)N_(0)M_(0)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0.0%和42.8%(P<0.05)。NLR≤2.43的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75.8%,疾病控制率为98.5%;而NLR>2.43的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42.8%,疾病控制率为96.4%。两组的化疗客观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疾病控制率无明显差异(P=0.528);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758,P=0.751),但NLR≤2.43组PFS有生存获益趋势且该组中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病例数较多。结论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佳,进展少见;NLR可作为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预测化疗疗效以及新辅助化疗后是否可行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模式上是一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新辅助化疗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预测
下载PDF
无预防性抗生素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发生感染及并发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单兴利 胡林军 +5 位作者 王栋 白红松 谢成明 陈永海 卢德虎 韩冬冬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5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非高危感染风险患者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情况下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围手术期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 目的观察非高危感染风险患者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情况下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围手术期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437例经会阴前列腺活检的非高危感染风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分为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组(n=220)和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组(n=217)。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感染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年龄、穿刺前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合并症情况(包括糖尿病、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h、术后3d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高于术前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d与术前2h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2h、术后24h、术后3d、术后7d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以及血尿、直肠出血和急性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超声引导模板辅助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非高危感染风险患者围手术期可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 预防性抗生素 感染
下载PDF
阿比特龙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PSA闪烁现象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单兴利 王栋 +4 位作者 胡林军 白红松 谢成明 卢德虎 陈永海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0年第3期162-167,共6页
目的探究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PSA闪烁(PSAflare)现象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mCRPC应用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SAflare现象的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总... 目的探究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PSA闪烁(PSAflare)现象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mCRPC应用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SAflare现象的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总PSA反应率66.2%,中位PSA无进展生存期(psaPFS)、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及总生存期(OS)分别为7.03、7.93及16.90个月,不良反应可耐受,PSAflare现象发生率12.2%(12/98),中位PSA升高幅度70.95%(39.74%~188.65%),中位持续时间35 d(27~113 d),骨转移点数>10的患者出现PSAflare风险增加(OR=4.957,95%CI:1.359~18.082)。按是否发生PSAflare现象分组后显示两组的psaPFS、rPFS及OS均无显著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两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822),提示PSAflare现象不影响预后。结论mCRPC患者应用阿比特龙整体疗效及安全性可接受,出现PSAflare现象的概率不高,且不影响患者预后,持续应用3个月或可更好鉴别PSAflare现象与疾病进展,不宜过早中断或更改治疗,此应得到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阿比特龙 PSA闪烁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高肿瘤负荷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2
5
作者 单兴利 胡林军 +4 位作者 王栋 白红松 谢成明 陈永海 卢德虎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7期1766-1769,1773,共5页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高肿瘤负荷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54例高肿瘤负荷mHSPC患者分为联合组(n=101)和对照组(n=53),联合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ADT治疗,对照组患者...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高肿瘤负荷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54例高肿瘤负荷mHSPC患者分为联合组(n=101)和对照组(n=53),联合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ADT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ADT治疗。随访4.0~85.0个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无进展生存期(PFS)、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总生存期(O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接受多西他赛+ADT治疗的联合组高肿瘤负荷mHSPC患者的中位PSA-PFS、中位OS分别为19个月、未到达,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的9个月、30个月(P﹤0.01);联合组患者的中位rPFS为20个月,与对照组患者的17个月无明显差异。治疗7个月时,联合组PSA水平降至0.2 ng/ml的患者比例为49.50%(50/10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5.09%(8/53)(P﹤0.01)。101例联合组患者中,2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信息缺失,其余99例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胃肠反应较为常见,发生率分别为34.34%和24.24%,总3~4级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14%(14/99),整体不良反应较轻,经对症治疗容易控制,无相关死亡不良事件。结论多西他赛联合ADT治疗高肿瘤负荷mHSPC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ADT治疗,7个月时PSA更易降至0.2 ng/ml,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肿瘤负荷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 多西他赛 雄激素剥夺治疗
下载PDF
胰腺癌早期为何难以被发现
6
作者 卢德虎 田艳涛 《抗癌之窗》 2016年第5期58-61,共4页
胰腺癌,被世人称为“癌中之王”,它夺去了“苹果教父”乔布斯年仅56岁的宝贵生命。乔布斯的离世在震惊世界“果粉”的同时,也给每个生活在高压状态下的白领人士敲响了健康的“警钟”。
关键词 胰腺癌 早期 白领人士
原文传递
养成良好习惯 预防肿瘤发生
7
作者 田艳涛 卢德虎 《抗癌之窗》 2012年第8期23-25,共3页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父母赋予我们神奇的生命,而与此同时,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遗传基因,甚至和遗传相关的癌症如乳腺癌、大肠癌等恶性肿瘤也要无法避免地承受。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后天的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各种肿瘤的发生...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父母赋予我们神奇的生命,而与此同时,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遗传基因,甚至和遗传相关的癌症如乳腺癌、大肠癌等恶性肿瘤也要无法避免地承受。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后天的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各种肿瘤的发生。目前肿瘤仍然以预防为主,这已成为各国医学家的共识。若我们能注意这些,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发生 预防为主 良好习惯 遗传基因 恶性肿瘤 生活习惯 乳腺癌 大肠癌
原文传递
腹部肿瘤手术切口不缝合皮下组织联合无针缝合器效果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解亦斌 崔亮 +2 位作者 卢德虎 刘昊 田艳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 观察不缝合皮下组织并采用无针缝合器对合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切口缝合方法应用于腹部肿瘤腹壁切口的效果。方法新方法组为2012年4至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应用不缝合皮下组织并采用无针缝合器,关闭各类腹部肿瘤腹壁切口... 目的 观察不缝合皮下组织并采用无针缝合器对合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切口缝合方法应用于腹部肿瘤腹壁切口的效果。方法新方法组为2012年4至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应用不缝合皮下组织并采用无针缝合器,关闭各类腹部肿瘤腹壁切口的52例患者,其中男33例,女19例。传统方法组为2011年4至9月同组医生进行的腹部肿瘤切除术后采用常规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并以钉皮器对合皮肤的患者68例,其中男47例,女21例。x2检验比较两组间愈合不良事件发生率,对切口愈合不良事件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新方法组与传统方法组比较,切口愈合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4%(6/52)比5.88%(4/68),P=0.2666]。年龄(OR=0.918,95%C:0.224~3.764),性别(OR=1.371,95%CI:0.364—5.163),切口长度(OR=2.567,95%CI:0.520—12.665),术前糖尿病(OR=1.469,95%CI:0.286~7.554),术后血清白蛋白(OR=0.536,95%CI:0.108~2.655),腹腔镜手术(OR=0.390,95%CI:0.079~1.922),缝合方法(OR=0.479,95%CI:0.128~1.795)均不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传统方法组皮下组织平均缝合时间15min,新方法组术后切口两侧无瘢痕。结论采用不缝合皮下组织并联合无针缝合器的新方法关腹不增加切口愈合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具有潜在的美容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技术 外科伤口感染 腹部肿瘤
原文传递
改良多西他赛方案治疗化疗耐受性差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胡林军 李长岭 +12 位作者 寿建忠 田军 王栋 肖振东 肖泽钧 毕新刚 管考鹏 白红松 谢成明 单兴利 卢德虎 敖翔 陈永海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5-618,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多西他赛+泼尼松(docetaxel+prednisone,DP)方案治疗化疗耐受性差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采用DP方案治疗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 目的 探讨改良多西他赛+泼尼松(docetaxel+prednisone,DP)方案治疗化疗耐受性差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采用DP方案治疗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因不能耐受标准DP方案毒性作用或评估为化疗耐受性差者接受改良DP方案(改良组),同期27例接受标准DP方案(标准组)。改良组和标准组的中位年龄分别为69岁(47~80岁)和63岁(52~7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改良组和标准组化疗前疼痛患者分别为19例和24例;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0例和19例,内脏转移分别为3例和4例;50例患者均合并骨转移。改良组Gleason评分≤7分者7例,≥8分者13例,未评分者3例;标准组≤7分者7例,≥8分者15例,未评分者5例。两组在疼痛、远处转移和Gleason评分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及常见毒性判断标准(CTCAE-4)≥3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和标准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1个月(3.4~35.0个月)和14个月(3.4~69.2个月);中位化疗周期分别为4.5个(2~14个)和5.0个(2~10个)。改良组和标准组中位OS分别为18.0个月(6.7~112.0个月)和27.5个月(5.1~7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中位PFS分别为6.0个月(1.4~15.4个月)和5.2个月(3.0~11.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出现PSA反应者分别为13例和17例(P=0.615);疼痛完全缓解者分别为8例和7例(P=0.927)。改良组与标准组发生3~4级不良事件者分别为3例和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均无5级不良反应者。主要表现为血液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胃肠道反应、水肿、乏力和黏膜炎等,5例出现≥2个不良反应。改良组出现白细胞减少2例次,腹泻和血小板减少各1例次;标准组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11例次,白细胞减少4例次,血红蛋白减少和水肿各2例次,血小板减少、腹泻、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乏力各1例次;5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者均为标准组。 结论 与标准DP方案比较,改良DP方案在OS、PFS、疼痛缓解率和PSA反应率等方面没有差异,但≥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多西他赛 化疗
原文传递
多西他赛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耐受剂量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9
10
作者 胡林军 李长岭 +12 位作者 寿建忠 田军 王栋 肖振东 肖泽均 毕新刚 管考鹏 白红松 谢成明 单兴利 卢德虎 敖翔 陈永海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耐受剂量,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5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5岁(47~80)岁。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50例,2...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耐受剂量,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5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5岁(47~80)岁。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50例,2分22例,3分3例。血红蛋白114 g/L(81~161)g/L。碱性磷酸酶(ALP)133 U/L(37~2 154)U/L。PSA值92.3 ng/ml(0.3~4 543.1)ng/ml。Gleason评分≤7分22例,≥8分40例,未评分8例。一线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平均14个月(2~96个月)。患者均接受多西他赛+泼尼松化疗。根据实际接受的多西他赛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65 mg/m^2)43例,中剂量组(65~70 mg/m^2)21例和高剂量组(>70 mg/m^2)11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中位年龄分别为67岁(53~80岁)、66岁(56~78岁)、61岁(47~76岁);淋巴结转移例数分别为26、13、6例;内脏及其他部位转移例数分别为11、4、2例。低剂量组2例无骨转移,余73例合并骨转移。3组的Gleason评分分别为,低剂量组≤7分15例,≥8分22例,未评分6例;中剂量组≤7分4例,≥8分13例,未评分4例;高剂量组≤7分3例,≥8分5例,未评分3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合并疼痛患者例数分别为36、12、9例。3组间比较,低剂量组高龄患者相对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3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以及常见毒性判断标准(CTCAE-4)≥3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OS的因素。 结果 本组75例中位化疗6个周期(2~14个周期),平均6.1个周期。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中位OS分别为24.1、18.5、23.5个月;中位PFS均为5.3个月,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9%(15/43)、38.1%(8/21)、45.5%(5/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OS与一线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P=0.008)、化疗前血红蛋白水平(P=0.013)、ECOG评分(P=0.018)、化疗前疼痛评分(P=0.011)、化疗周期数(P=0.001)相关,与患者年龄(P=0.953)、多西他赛剂量(P=0.086)、ALP(P=0.432)、化疗前血PSA值(P=0.231)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多数mCRPC患者能耐受的多西他赛剂量低于标准剂量,且低剂量多西他赛化疗的疗效与高剂量相似。在患者的耐受范围内,OS与多西他赛实际剂量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多西他赛剂量 化疗 预后
原文传递
235例磁共振与经直肠超声认知融合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白红松 陈永海 +8 位作者 胡林军 谢成明 单兴利 卢德虎 王栋 毕新刚 寿建忠 李长岭 邢念增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944-948,共5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MRI)-经直肠超声(TRUS)认知融合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与经会阴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的差异性,并分析检出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规范的... 目的:探究磁共振(MRI)-经直肠超声(TRUS)认知融合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与经会阴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的差异性,并分析检出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规范的影像数据系统第2版评分≥3分的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资料。同时行2~4针靶向穿刺活检和12针系统穿刺活检,比较二者在前列腺癌检出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共127例证实为前列腺癌,其中经认知融合靶向穿刺检出前列腺癌105例,系统穿刺检出前列腺癌117例,两者在前列腺癌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9,P=0.268)。在以PSA高低的分组中,两者在PSA<4 ng/mL、4ng/mL≤PSA<10 ng/mL、10 ng/mL≤PSA<20 ng/mL及PSA≥20 ng/mL4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SA密度分组中,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检出率为54.04%,均高于两者单独的检出率,且检出率的高低与PSA水平及PSA密度相关。结论:MRI-TRUS认知融合引导的经会阴靶向穿刺活检与系统的前列腺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仍不能代替系统前列腺穿刺活检,二者的结合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mpMRI-TRUS认知融合 靶向穿刺活检 系统穿刺活检
原文传递
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转移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白红松 胡林军 +3 位作者 谢成明 单兴利 卢德虎 陈永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38-341,349,共5页
目的:评价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转移性膀胱癌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5月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行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的14例转移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癌。治疗方案为静... 目的:评价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转移性膀胱癌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5月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行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的14例转移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癌。治疗方案为静脉滴注国产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200 mg、特瑞普利单抗240 mg、替雷利珠单抗200 mg)每3周1次,应用吉西他滨+顺铂(Cisplatin+Gemcitabine, GC)方案或顺铂不耐受时应用吉西他滨+卡铂或白蛋白紫杉醇+卡铂,分析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14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4(46.0~82.0)岁,客观缓解率为57.14%(8/14),疾病控制率为92.86%(13/14)。主要不良反应中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1例(7.1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7.14%),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7.14%),皮疹3例(21.43%),胃肠道反应(恶心伴或不伴呕吐)3例(21.43%),脱发1例(7.14%),骨髓抑制2例(14.29%),乏力1例(7.14%),肾功能损伤1例(7.14%)。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3例发生3~4级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好转。结论: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转移性膀胱癌有较高的客观缓解率,尤其是GC方案联合PD-1抑制剂,且不良反应多可耐受,为临床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化疗 转移性膀胱癌
原文传递
87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红松 寿建忠 +9 位作者 毕新刚 王栋 江卫星 曹传振 李长岭 胡林军 谢成明 单兴利 卢德虎 陈永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704-708,共5页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方案新辅助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87例T2~4N0M0期行新辅助化疗(NAC)的MIBC患者的...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方案新辅助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87例T2~4N0M0期行新辅助化疗(NAC)的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予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70mg/m^(2),分2~3d静脉滴注,共3~4个疗程,观察疗效及毒性反应,并根据化疗效果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放化疗同步等不同的治疗方式。结果:87例患者均完成NAC,平均疗程为3个,客观缓解率65.52%(57/87),疾病控制率为96.55%(84/87),其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51例,疾病稳定27例,疾病进展3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未出现化疗相关性死亡。成功保留膀胱59例,其中行TURBt+膀胱灌注17例,TURBt+同步放化疗27例,TURBt+化疗3例,膀胱部分切除12例;行膀胱全切除术28例。结论:MIBC术前NAC有较高的反应率,且毒副作用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可积极推广,并可联合手术、放疗等治疗措施保留膀胱,需要更大样本及更长时间随访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肌层浸润性 新辅助化疗 毒副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