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记忆的建构与接受--对集体记忆生成之路径的思考
1
作者 王宗峰 卢春霓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自20世纪早期以来,“记忆”已然成为历史书写的关键性词语。而“集体记忆”强调对过去的建构性,这种建构实则是建构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于建构者而言,出于对特定时期社会发展的考虑,以官方和民间组织等方式对过往进行有选择... 自20世纪早期以来,“记忆”已然成为历史书写的关键性词语。而“集体记忆”强调对过去的建构性,这种建构实则是建构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于建构者而言,出于对特定时期社会发展的考虑,以官方和民间组织等方式对过往进行有选择的记忆,集体记忆作为建构的结果呈现在话语体系中,被当下社会群体所接收。在接受理论的投射之下,集体记忆不是建构者的单向刻写,接受主体以“隐在读者”及“召唤结构”等形式参与着记忆的书写与建构。在建构与接受的双向路径中,接受者与建构者自豪感与归属感不断上升,从而指向了集体记忆理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建构主义 接受美学
下载PDF
《一千零一夜》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2
作者 卢春霓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0-73,共4页
《一千零一夜》的两百多个故事中曾多次提到“中国”,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角进行分析,中国成为阿拉伯人社会集体想象的产物。一方面有着阿拉伯人向往的各种财富,如黄金、珠宝等;另一方面,中国也与性淫乱、残暴、背信弃义等消极品质联... 《一千零一夜》的两百多个故事中曾多次提到“中国”,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角进行分析,中国成为阿拉伯人社会集体想象的产物。一方面有着阿拉伯人向往的各种财富,如黄金、珠宝等;另一方面,中国也与性淫乱、残暴、背信弃义等消极品质联系在一起,文本中的中国与现实存在的中国在形象上有所不同。纵观历史文化,《一千零一夜》生成语境的背后实则暗含着对异国形象的“贬低”和对本民族形象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千零一夜》 异域形象学 中国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