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过敏性紫癜128例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卢永义 张晋 《四川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597-597,共1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对128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占35.94%。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心电图改变应予重视,常规的心电图检查是必要的。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癌 心电图
下载PDF
儿童Ⅱ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4相左束支阻滞
2
作者 卢永义 周同甫 《心电学杂志》 1994年第3期177-177,共1页
患儿男性,11岁.因发热、胸闷、心悸伴腰膝部关节痛2天入院.体检:T37.9℃、咽红,四肢多个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心界不扩大,心音低钝、心率98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血沉、抗“O”、粘蛋白明显增高.
关键词 心脏传导阻滞 左束支阻滞 心电图
下载PDF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金仲和 王泽蓉 +2 位作者 徐健 卢永义 徐治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01-202,共2页
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发生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准确测得QTd37例,分为两组:组1伴有室性心律失常(14例),组2伴有室上性心律失常或无心律失常(23例),组3系健康对照(21例)。结果:组1比组2或组3的QTd更长,具有显著性差异(P... 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发生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准确测得QTd37例,分为两组:组1伴有室性心律失常(14例),组2伴有室上性心律失常或无心律失常(23例),组3系健康对照(21例)。结果:组1比组2或组3的QTd更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2与组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小儿DCM时测QTd值有预测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QTd越大,越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 心肌病 QT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早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相关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魏丽 卢永义 +6 位作者 华益民 周开宇 叶强华 王川 王晓 严淞 刘菊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3-667,共5页
目的观察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早期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儿的心电图变化。方法纳入21例行膜周部VSD介入封堵且术后早期出现CLBBB的患儿,同时以性别、年龄及封堵器大小进行1:1配对,纳入同时期术后未合并任... 目的观察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早期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儿的心电图变化。方法纳入21例行膜周部VSD介入封堵且术后早期出现CLBBB的患儿,同时以性别、年龄及封堵器大小进行1:1配对,纳入同时期术后未合并任何心律失常的单纯膜周部VSD的患儿2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30 d心电图左室电压、QT间期、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d)和心率校正的JT离散度(JTcd)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左室电压、JTcd随手术时间的变化而变化(P<0.05);左室电压及QTd变化存在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的交互效应(P<0.05);CLBBB组与对照组的J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BBB组与对照组的左室电压在术后3 d和术后5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有无CLBBB者早期心电图指标左室电压和JTcd有差异,其中JTcd可能对预测术后早期CLBBB的发生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 儿童
原文传递
踏车运动试验对疑似小儿心肌炎及功能性早搏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同甫 卢永义 +4 位作者 金仲和 罗照清 张晋 唐雯 李正锡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报告踏车试验 (EET)临床应用的结果 ,探讨EET在儿科应用的指征和价值。方法 用EGM ⅢC型踏车心功量仪对 2 6 8例 4~ 14岁患儿进行亚极量运动负荷试验 ,以心电图作为主要检测指标。结果  36例判断为阳性 (13 4% ) ;2 9例为可疑... 目的 报告踏车试验 (EET)临床应用的结果 ,探讨EET在儿科应用的指征和价值。方法 用EGM ⅢC型踏车心功量仪对 2 6 8例 4~ 14岁患儿进行亚极量运动负荷试验 ,以心电图作为主要检测指标。结果  36例判断为阳性 (13 4% ) ;2 9例为可疑阳性 (10 8% )。EET总阳性率在有心源性症状者为 2 1 4% ,心肌炎恢复期为 32 5 % ,功能性早搏为 36 4%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EET对儿童心血管症状体征和心功能的评价都有相当的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车运动试验 儿童 心肌炎 功能性早搏 EET
原文传递
单纯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左心室电压和QT间期QT离散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魏丽 卢永义 +6 位作者 乔莉娜 华益民 王一斌 王晓 严淞 王凤阳 刘菊芳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34-936,共3页
目的观察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介入封堵缺损前后心电图左室电压和QT间期、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心脏介入治疗中心接受以对称型VSD封堵器介入封堵的V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 目的观察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介入封堵缺损前后心电图左室电压和QT间期、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心脏介入治疗中心接受以对称型VSD封堵器介入封堵的V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心电图资料,对90例接受经皮VSD封堵术且手术前后均未发生心律失常患儿的术前、术后1、3、5 d及1个月心电图的RV5(V5导联R波)、SV1(V1导联S波)、(RV5+SV1)电压和QT间期、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QTd及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进行分析。结果 VSD封堵后左室电压(RV5+SV1)降低,且在术后第3天后均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c在术后第5天之后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d和QTcd在术后1个月与术前、术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导联RV5、SV1电压及QT间期在术前、术后1、3、5 d和1个月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经皮VSD封堵术且手术前后均未发生心律失常的患儿术后左室电压会逐渐降低,QTc、QTd和QTcd会有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间隔封堵装置 左心室电压 QT间期 QT离散度
原文传递
Tp-Te间期对于儿童室性早搏的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魏丽 卢永义 +4 位作者 乔莉娜 华益民 王一斌 王晓 李馨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探讨Tp-Te间期对于儿童室性早搏(VPC)危险分层的意义。方法将120例VPC患儿按病因分成良性室早组、室性并行心律组和器质性室早组,每组各40例,另选取40例行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比较4组间心电图V3、V4、V5导联的Tp-Te间期、Tp-... 目的探讨Tp-Te间期对于儿童室性早搏(VPC)危险分层的意义。方法将120例VPC患儿按病因分成良性室早组、室性并行心律组和器质性室早组,每组各40例,另选取40例行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比较4组间心电图V3、V4、V5导联的Tp-Te间期、Tp-Te/QT比率的差异。结果 V3导联显示器质性室早组Tp-Te间期较其余各组均延长(P<0.05);V4导联显示良性室早组Tp-Te间期仅较正常对照组与器质性室早组缩短(P<0.05);V5导联显示器质性室早组Tp-Te间期仅较良性室早组延长(P<0.05)。V3~V5导联均显示器质性室早组Tp-Te/QT比率较其余各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V4和V5导联显示Tp-Te/QT比率在室性并行心律组与良性室早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p-Te间期容易受心率的影响,在儿童时期用于VPC危险分层时,价值不大;而Tp-Te/QT比率可以作为临床儿童VPC危险分层的重要无创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TP-TE间期 Tp—Te QT比率 儿童
原文传递
小儿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金仲和 初宁 +2 位作者 王泽容 张晋 卢永义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78-779,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室性心动过速 VT 临床资料 利多卡因
原文传递
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早期发生加速性交界性逸搏心律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魏丽 乔莉娜 +5 位作者 卢永义 华益民 王一斌 叶强华 王晓 李馨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早期发生加速性交界性逸搏心律(AJER)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经皮VSD封堵术后1周内发生AJER的42例患儿,在年龄、性别、缺损直径、封堵器大小、封... 目的探讨儿童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早期发生加速性交界性逸搏心律(AJER)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经皮VSD封堵术后1周内发生AJER的42例患儿,在年龄、性别、缺损直径、封堵器大小、封堵器与缺损直径的差值、缺损与主动脉瓣环距离等项目与对照组封堵术后(未发生AJER患儿)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JE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AJER组比对照组缺损与主动脉瓣环距离更远、缺损基底直径更大、封堵器的大小(即封堵器腰部直径)也更大、封堵器腰部直径与缺损直径差值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损与主动脉瓣环距离(OR=1.813,P=0.002)及封堵器的大小(即封堵器腰部直径,OR=1.671,P=0.029)是术后AJER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VSD患儿行封堵器关闭术后发生AJER与室间隔缺损大小、封堵器大小、封堵器腰部直径与缺损直径的差值以及缺损与主动脉瓣环距离相关,其中缺损与主动脉瓣环距离和封堵器的大小是术后发生AJER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封堵术 加速性交界性逸搏心律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心电图V1导联T波直立的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丽 卢永义 +4 位作者 华益民 王一斌 乔莉娜 王晓 李馨卉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6期656-657,共2页
儿童心电图随着年龄呈特异性变化[1]。新生儿于生后5d至1周内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V1导联T波直立,此后转为倒置,5岁以后这一征象不再恒定,10岁以后常再度变为直立,此种现象被称为"婴幼儿T波"。若个体出生1周后至5岁前,T波仍为直立,则为... 儿童心电图随着年龄呈特异性变化[1]。新生儿于生后5d至1周内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V1导联T波直立,此后转为倒置,5岁以后这一征象不再恒定,10岁以后常再度变为直立,此种现象被称为"婴幼儿T波"。若个体出生1周后至5岁前,T波仍为直立,则为小儿右心室肥厚的敏感及可靠的临床诊断指标[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直立 V1导联 心电图 儿童 临床诊断指标 特异性变化 右心室肥厚 检查结果
原文传递
儿童与成年人心电图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童 秦方 +3 位作者 郑志洁 乔莉娜 卢永义 魏丽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6期699-704,共6页
目的 探讨儿童与成年人心电图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年龄、病因、合并阻滞类型分布及心电图QRS波宽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心电图室门诊或住院确诊为RBB... 目的 探讨儿童与成年人心电图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年龄、病因、合并阻滞类型分布及心电图QRS波宽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心电图室门诊或住院确诊为RBBB的8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年龄分为儿童组(n=330,〈18岁)与成年人组(n=500,≥18岁)。统计学比较2组受试者年龄、病因、合并阻滞类型分布及心电图QRS波宽。结果 ①儿童组RBBB患者中,3-7岁者为132例,占儿童组总人数的40.0%(132/330);成年人组RBBB患者中,50-70岁者为204例,占成年人组总人数的40.8%(204/500)。②儿童组RBBB患者中,以先天性心脏病为最主要的病因,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者占29.1%(96/330),术后者占56.4%(186/330)。成年人组RBBB患者中,慢性肺部疾病或明确有心脏病史者占65.6%(328/500)。③儿童组与成年人组RBBB合并其他阻滞类型的发生率分别为16.4%(54/330)与50.4%(252/500)。2组患者RBBB合并其他阻滞类型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0,P=0.993)。成年人和儿童RBBB均以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最为常见。④儿童组不完全性RBBB(IRBBB)患者QRS波宽为(78.2±12.6)ms,低于成年人组IRBBB患者的(98.9±9.3)m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3,P=0.013)。儿童组完全性RBBB(CRBBB)患者QRS波宽为(118.4±8.9)ms,低于成年人组CRBBB患者的(148.2±21.4)m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4,P=0.012)。结论 儿童与成年人RBBB患者的年龄、病因、心电图QRS波宽分布不同,但是RBBB合并其他阻滞类型比较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描记术 儿童 成年人
原文传递
QT离散度在儿童室性早搏间的比较
12
作者 魏丽 赵姗姗 +3 位作者 卢永义 张晋 周同甫 王晓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93-393,共1页
观察儿童心电图室性早搏(室早)QT离散度(QTd)与不同类型室早的关系,探讨其对预测和评价儿童各类室早的危险眭是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QT离散度 图室性早搏 儿童 参考价值 室早 同类型
原文传递
三分支传导阻滞伴左后分支魏登斯基现象一例
13
作者 张晋 卢永义 刘瀚旻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60-960,共1页
关键词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术 魏登斯基现象 窦性心动过速 超声心动图检查 左前分支阻滞 急诊入院 治疗中心 心血管病 回声中断
原文传递
10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14
作者 张晋 卢永义 刘洪婷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电图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 男性患者 动脉导管未闭 主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