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入路的腹横肌平面阻滞(TAP)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下腹部手术的患儿,年龄1~6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C、H三组,每组30例。L组行全身麻醉+肋缘下TAP,C组行全身麻醉+侧路TAP,H组行...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入路的腹横肌平面阻滞(TAP)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下腹部手术的患儿,年龄1~6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C、H三组,每组30例。L组行全身麻醉+肋缘下TAP,C组行全身麻醉+侧路TAP,H组行全身麻醉+后路TAP。观察并记录术后2、6、12、24 h的CHEOPS疼痛评分、Ramesay评分,以及与术后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术后2 h比较,L组的术后12、24 h及C、H组的术后24 h CHEOPS评分均升高(P<0.05)、Ramesay评分下降(P<0.05);与L组术后12 h比较,C、H组术后12 h CHEOPS评分升高(P<0.05)、Ramesay评分下降(P<0.05)。与H组比较,L组、C组的下肢运动异常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三种腹横肌平面阻滞均可以有效地缓解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12 h内的疼痛,肋缘下入路TAP镇痛时间稍短,后路入路TAP有一定的下肢肌力下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52例,年龄32~5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26)。麻醉诱导...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52例,年龄32~5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26)。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手术侧前锯肌阻滞,研究组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20ml。观察患者术后1、2、4、8、24、48小时静息状态疼痛程度;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1、2、4、8、24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降低;镇痛泵按压次数较少(8.6±2.7 vs.20.6±7.9)、补救镇痛率较低(11.5%vs 38.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15.4%vs.57.7%),以上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入路的腹横肌平面阻滞(TAP)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下腹部手术的患儿,年龄1~6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C、H三组,每组30例。L组行全身麻醉+肋缘下TAP,C组行全身麻醉+侧路TAP,H组行全身麻醉+后路TAP。观察并记录术后2、6、12、24 h的CHEOPS疼痛评分、Ramesay评分,以及与术后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术后2 h比较,L组的术后12、24 h及C、H组的术后24 h CHEOPS评分均升高(P<0.05)、Ramesay评分下降(P<0.05);与L组术后12 h比较,C、H组术后12 h CHEOPS评分升高(P<0.05)、Ramesay评分下降(P<0.05)。与H组比较,L组、C组的下肢运动异常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三种腹横肌平面阻滞均可以有效地缓解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12 h内的疼痛,肋缘下入路TAP镇痛时间稍短,后路入路TAP有一定的下肢肌力下降。
文摘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52例,年龄32~5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26)。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手术侧前锯肌阻滞,研究组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20ml。观察患者术后1、2、4、8、24、48小时静息状态疼痛程度;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1、2、4、8、24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降低;镇痛泵按压次数较少(8.6±2.7 vs.20.6±7.9)、补救镇痛率较低(11.5%vs 38.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15.4%vs.57.7%),以上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