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变化与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白细胞计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卢清玉 刘庚 +2 位作者 余阳 张伶 耿学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白细胞计数(WBC)与心脏结构变化和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房颤患者114例作为研究组和同期入院的未发生房颤患者2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外周静脉血CRP、NLR和WB...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白细胞计数(WBC)与心脏结构变化和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房颤患者114例作为研究组和同期入院的未发生房颤患者2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外周静脉血CRP、NLR和WBC检测水平,并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三种炎性因子与患者心脏结构变化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CRP、N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室内径(LVD)、左房内径(LA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右室内径(RVD)与右房心径(RAD)等心脏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房颤发生与CRP、NIR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与WBC水平不具有相关性;心脏结构变化与以上三种炎性因子均不具有相关性。结论:高水平外周血CRP、NLR与心脏病房颤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可能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检测以上炎性因子水平,可为诊断和预测房颤发生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病理生理学 C-反应蛋白质/分析 血细胞计数 炎症介导素类/分析 心脏/病理学
下载PDF
曲美他嗪、普罗布考预处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相关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卢清玉 张伶 +5 位作者 刘庚 常宇锋 郭云飞 朱宏旭 耿学锋 张晶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1335-1337,共3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普罗布考预处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相关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3例,所有患者均行PCI术。按照随机数...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普罗布考预处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相关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3例,所有患者均行PCI术。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曲美他嗪组和普罗布考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术前接受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术前口服曲美他嗪,普罗布考组患者术前口服普罗布考,比较三组患者PCI手术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gG型抗心磷脂抗体(IgG-ACA)、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IPCI术后,三组患者血清hs—CRP、NO水平均显著低于PCI术前,血清vWF、IgG-ACA水平显著高于PCI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普罗布考组、曲美他嗪组患者血清hs—CRP、vWF、NO、IgG—AC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曲美他嗪、普罗布考预处理可以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血清hs—CRP、vWF、NO、IgG—ACA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治疗应用 普罗布可/治疗应用 心绞痛 不稳定型/治疗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C反应蛋白质 内皮 血管
下载PDF
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炎症-凝血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卢清玉 刘庚 +4 位作者 张伶 耿学峰 郭云飞 杨勇 常宇锋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炎性因子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深入探讨阿托伐他汀在ACS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入...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炎性因子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深入探讨阿托伐他汀在ACS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北京市海淀医院行PCI治疗的ACS患者3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20例(阿托伐他汀术前20 mg/d,术后10 mg/d)、中剂量组120例(阿托伐他汀术前40 mg/d,后20 mg/d)及高剂量组140例(阿托伐他汀术前80 mg/d,术后40 mg/d),另外入选同期5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正常者作对照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患者血脂浓度、血清炎症因子如阿托伐他汀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凝血指标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浓度。临床随访6个月记录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ACS患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及凝血因子TF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TPIF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高剂量组炎症因子及TF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凝血因子TFPI浓度较治疗前升高,中剂量组仅hs-CRP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后,中、高剂量组炎症因子水平及TF浓度均明显降低,TFPI浓度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治疗1个月、3个月后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MACE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浓度,升高凝血因子TFPI浓度,降低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阿托伐他汀 炎症-凝血网络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5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卢清玉 张伶 +4 位作者 徐冬梅 黄慧贤 杨静文 李江虹 吴建国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2年第6期328-330,共3页
目的 分析探讨 5 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 方法 将生活于北京地区的 12 8例 5 0岁以下因冠心病或怀疑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的患者 ,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70例 )和非冠心病组 (5 8例 ) ,除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 5 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 方法 将生活于北京地区的 12 8例 5 0岁以下因冠心病或怀疑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的患者 ,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70例 )和非冠心病组 (5 8例 ) ,除分析其冠脉病变特点外 ,并将其危险因素对照分析。 结果 前降支受累率最高 ,为 78 6 %。男性多支病变多于女性 (P <0 0 5 )。冠心病家族史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载脂蛋白A1 (apoA1 )、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TC/HDL)及载脂蛋白A1 与载脂蛋白B比值 (apoA1 apoB)在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冠脉病变男性重于女性 ,冠心病家族史是重要危险因素。apoA1 和TC HDL及apoA1 apoB对预测冠心病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青年人 危险因素 载脂蛋白A1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 比值
下载PDF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狭窄程度hs-CRP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卢清玉 常宇锋 刘庚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902-904,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冠脉狭窄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UA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冠脉狭窄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UA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硝酸异山梨酯片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对照组(7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研究组(7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d、治疗15d、治疗30d记录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a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冠脉狭窄程度与hs-CRP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7d、15d后,研究组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5d、30d后,研究组血管栓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r=0.264,P=0.032;r=0.425,P=0.014)。结论:早期较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UA患者的hsCRP及血管栓塞率,且hs-CR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诊介入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6
作者 常宇锋 卢清玉 +1 位作者 刘庚 杨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6期719-721,共3页
目的观察急诊介入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服用氯吡格雷及替格瑞洛后是否抑制血小板聚集,评价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急性STEMI病人,均接受急诊介入术前嚼服氯吡格雷600 mg,术后第二日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测定的... 目的观察急诊介入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服用氯吡格雷及替格瑞洛后是否抑制血小板聚集,评价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急性STEMI病人,均接受急诊介入术前嚼服氯吡格雷600 mg,术后第二日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测定的ADP途径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抑制率(IPA)小于50%,即考虑为氯吡格雷药物作用低下。将这40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替格瑞洛90 mg,一天两次;B组常规氯吡格雷75 mg,一天一次。在术后1周和1月时再次行TEG检测IPA,临床观察这1月中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发作、再次心肌梗死、猝死)及出血并发症(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结果两组术后一天的IPA无统计学意义,A组在术后一周和一个月的IPA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的临床观察中两组均无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猝死病人,并在药物安全方面未发生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结论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更强效,在药物安全性方面与氯吡格雷相比未增加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显示了其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 急诊介入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预防和终止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余阳 杨洪涛 卢清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2例,依照植入起搏器类型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31例。对照组给予单腔起搏植入治疗,实验组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采用多普勒超声仪...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2例,依照植入起搏器类型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31例。对照组给予单腔起搏植入治疗,实验组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检验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指数(CI)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个月起搏治疗后,实验组心功能参数水平、有效率及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起搏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功能水平,对预防和终止慢性心律失常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慢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 疗效
下载PDF
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与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庚 常宇锋 +5 位作者 朱宏旭 杨勇 郭云飞 耿学峰 卢清玉 张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9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观察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与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分析。方法入选156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年龄≥75岁),随机分为A组(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n=77)... 目的观察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与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分析。方法入选156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年龄≥75岁),随机分为A组(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n=77)和B组(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n=79)。比较两组手术后的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即心绞痛发作、再次心肌梗死、猝死及出血发生情况(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结果 A组病人术后1个月内的心绞痛发作及消化道出血发生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与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相比,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药物使用安全性方面可降低消化道出血事件的发生,同时降低心绞痛发作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比伐卢定 替格瑞洛 介入治疗 安全性 普通肝素 氯吡格雷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西格列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 被引量:4
9
作者 郭云飞 卢清玉 +4 位作者 韩萍 张伶 徐冬梅 杨静文 张福春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9期975-97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个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172例,分为西格... 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个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172例,分为西格列汀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8例,通过颈动脉超声评价治疗后12个月平均IMT变化。结果随访12个月后,西格列汀组IMT较基线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西格列汀组IM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同时,西格列汀组降糖效应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低血糖和体质量增加等不良事件未见增多。结论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治疗降低血糖同时可抑制颈动脉IMT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动脉粥样硬化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BaPWV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冠心病心功能异常和心脏重构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耿学峰 宋丽萍 +2 位作者 朱宏旭 郭云飞 卢清玉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7期653-654,共2页
目的:探讨肱踝脉博波传导速度(Ba PWV)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冠心病(CHD)心功能异常和心脏重构研究中的意义。方法:286例CHD患者按超声心动图检测分为CHD心脏重构组(实验组,150例);CHD心脏正常构型组(对照组,136例)。检测两组Ba PWV和心... 目的:探讨肱踝脉博波传导速度(Ba PWV)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冠心病(CHD)心功能异常和心脏重构研究中的意义。方法:286例CHD患者按超声心动图检测分为CHD心脏重构组(实验组,150例);CHD心脏正常构型组(对照组,136例)。检测两组Ba PWV和心功能各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与Ba PWV相比,实验组Ba PWV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僵硬度较高,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室室间隔厚度、左室相对厚度、左室原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速、E/A比值、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参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Ba PWV与心功能各参数有相关性。结论:Ba PWV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测对于预防测评CHD心功能异常和心脏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Ba PWV是CHD患者心脏重构、心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踝脉博波传导速度 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功能异常 心脏重构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介入术前服用替格瑞洛对术中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常宇锋 刘庚 +1 位作者 卢清玉 杨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4期473-475,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在接受急诊介入术前服用替格瑞洛180 mg后对术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将121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到氯吡格雷组(n=62)和替格瑞洛组(n=59)。分析两组病人介入术中的无复流现象。观...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在接受急诊介入术前服用替格瑞洛180 mg后对术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将121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到氯吡格雷组(n=62)和替格瑞洛组(n=59)。分析两组病人介入术中的无复流现象。观察比较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出现时间,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心肌灌注分级(TMPG),冠脉造影中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分级(TIMI)、校正TIMI(CTFC)及心肌灌注分级(TMPG)。结果替格瑞洛组术后2 h的CK-MB峰值及出现时间、2 h STR均优于氯吡格雷组(P<0.05或P<0.01),氯吡格雷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 3级血流、CTFC及TMPG3级明显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或P<0.01),氯吡格雷组无再流发生率较高于替格瑞洛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前给予180 mg替格瑞洛,能显著改善心肌供血,减少无复流的临床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 无复流 急诊介入 肌酸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碘伏消毒温度对桡动脉痉挛发生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艳红 张青 +2 位作者 雷蕊 卢清玉 常宇锋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11期1167-1167,1169,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碘伏消毒温度对桡动脉痉挛(RAS)的发生因素。方法:对168例行PCI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79例,采用25℃碘伏消毒,B组79例,采用37℃碘伏消毒。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RAS及住院期间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住院...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碘伏消毒温度对桡动脉痉挛(RAS)的发生因素。方法:对168例行PCI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79例,采用25℃碘伏消毒,B组79例,采用37℃碘伏消毒。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RAS及住院期间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住院期间两组患者伤口均未发生感染,B组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A组(P<0.05);B组RAS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PCI患者应用37℃碘伏消毒术野无1例发生临床感染,患者舒适度明显提升,RAS发生率远低于25℃碘伏消毒术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伏 冠状动脉疾病 37℃ 桡动脉痉挛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非靶血管病变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长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耿学峰 王悦涵 +4 位作者 刘巍 成万钧 聂绍平 周玉杰 卢清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568-57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早期接受非靶血管PCI的安全性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早期接受非靶血管PCI的安全性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704例,其中279例对靶血管行急诊PCI后在7 d内接受非靶血管PCI治疗(多血管PCI组),425例仅接受靶血管治疗(单血管PCI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征,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和术后12个月因胸痛再次入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Killip心功能分级和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随访35(1~54)个月,多血管PCI组的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单血管PCI组[9例(3.4%)比31例(8.0%),P=0.018;其中包括,死亡5例(1.9%)比15例(3.9%),P=0.155;再发心肌梗死4例(1.5%)比16例(4.1%),P=0.060]。多血管PCI组发生MACE事件的危险性是单血管PCI组的0.393倍(RR 0.393,95%CI 0.181~0.854)。结论对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急诊PCI早期对非梗死相关血管采取积极的PCI策略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逆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余阳 杨洪涛 卢清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观察并评价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脏逆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5例心肌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给予药物控制治疗,观察组(n=33)给予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观察两组... 目的观察并评价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脏逆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5例心肌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给予药物控制治疗,观察组(n=33)给予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容积(LAV)、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和室间隔厚度(IVS),同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LAD、LVEDD、LVEF、LVPW、IVS、LAV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逆重构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安全性高于常规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阵发性心房颤动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 心脏逆重构
下载PDF
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在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伶 卢清玉 +4 位作者 吴建国 常宇锋 余阳 杨勇 耿学峰 《中国医刊》 CAS 2007年第3期48-49,共2页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CYPHERTM)在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分叉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冠脉分叉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均对主血管行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分支血管直径均≥2.5mm,狭窄直径≥70%。对分支...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CYPHERTM)在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分叉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冠脉分叉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均对主血管行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分支血管直径均≥2.5mm,狭窄直径≥70%。对分支血管行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介入治疗组28人(A组),行普通裸支架介入治疗组22人(B组),给予球囊对吻治疗组18人(C组)。比较3组间支架置入情况、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半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3组冠脉造影显示的手术成功率相同100%,术后主分支血管管腔无残余狭窄。平均随访(6.2±1.4)个月,随访率83.8%,药物涂层支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裸支架组和球囊对吻组。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CYPHERTM)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优于普通裸支架和球囊对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血栓抽吸导管(DIVER^(TM))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建国 张伶 +3 位作者 卢清玉 常宇锋 耿学峰 余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DIVERTM)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4例,入选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100%闭塞伴冠状动脉内血栓,开...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DIVERTM)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4例,入选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100%闭塞伴冠状动脉内血栓,开通IRA后均置入西罗莫司药物涂层支架。其中36例(A组)将0.36mm(0.014in)BMW冠状动脉导丝送至闭塞血管远端,沿该导丝送入血栓抽吸导管(DIVERTM),持续负压下从血管近端至远端缓慢推抽2~3次,造影提示血栓影消失后直接置入支架;另外38例(B组)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间血管开通率、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A组无复流发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2.78%比21.05%,2.78%比10.53%,P均<0.05)。平均随访3.2±1.4个月,随访率93.5%,两组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为0。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DIVERTM)安全可行,操作简单,能够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降低无复流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临床效果优于普通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导管插入术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他汀联合PPAR-γ激动剂对冠心病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莹 卢清玉 +3 位作者 宋丽萍 张伶 郭云飞 吴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与他汀治疗对冠脉介入的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伴2型糖尿病的经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罗格列酮(4 mg/d)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与他汀治疗对冠脉介入的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伴2型糖尿病的经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罗格列酮(4 mg/d)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用阿托伐他汀治疗。ELISA方法检测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浆MCP-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ICAM-1及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结论罗格列酮与他汀联合应用可通过纠正代谢紊乱及抑制慢性炎症反应的途径,为冠心病介入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有效防治提供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罗格列酮 趋化因子类 细胞黏附分子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ICAM-1和VCAM-1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宏旭 卢清玉 耿学峰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3期221-222,共2页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107例OSAS合并CHD患者分为试验组,另选62例无OSAS非CHD为对照组,测量比较血浆ICAM-1,VCAM-1。结果:试验组血浆ICAM-1,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107例OSAS合并CHD患者分为试验组,另选62例无OSAS非CHD为对照组,测量比较血浆ICAM-1,VCAM-1。结果:试验组血浆ICAM-1,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ICAM-1,VCAM-1可能参与了OSAS合并CHD患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炎症因子 冠心病
下载PDF
UA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庚 卢清玉 常宇锋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3期239-240,共2页
目的:探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71例U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并检测血清hs-CRP和Lp-a水平,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271... 目的:探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71例U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并检测血清hs-CRP和Lp-a水平,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271例UA患者中,0支病变29例(10.70%),1支病变43例(15.87%),2支病变89例(32.84%),3支及以上病变110例(40.59%),不同血管病变患者血清hs-CRP、Lp-a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5)。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血清hs-CRP、Lp-a水平也升高(r=0.817,0.561,P<0.05)。结论:UA的防治及预后评价应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并结合患者的hsCRP、Lp-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超敏C反应蛋白 脂蛋白A
下载PDF
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伶 吴建国 卢清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6年第11期36-37,共2页
目的评价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特点、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4年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病变血管狭窄≥75%且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常规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40例患者共47处病变行PTCA及... 目的评价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特点、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4年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病变血管狭窄≥75%且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常规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40例患者共47处病变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达97.5%,无1例发生血管闭塞等严重并发症。临床随访28例,平均随访时间(8.1±4.3)个月,4例(14.3%)患者复发心绞痛症状,其余24例保持无心绞痛症状,无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支架再狭窄率12.2%。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青年冠心病患者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腔 经皮 血管成形术 青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