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RNA介导BMP7基因沉默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卢燕军 付陆军 +3 位作者 杨家进 曾鹏 蒋为民 吴建兵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0-18,共9页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的表达,观察BMP7基因沉默对人肝癌Hep G_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针对BMP7的3对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的表达,观察BMP7基因沉默对人肝癌Hep G_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针对BMP7的3对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使用Trans Lipid&#174;HL Transfection Reagent瞬时转染人肝癌Hep G_2细胞,并设正常对照组、Negative-si RNA组及BMP7-si RNA-1、BMP7-siRNA-2、BMP7-siRN A-3转染组.运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从m RNA和蛋白水平检测Hep G_2细胞中BMP7的表达变化,选取沉默效果最明显的si RNA片段进行后续实验.采用MTT比色法及Transwell迁移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变化.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MP7-s i R N A-3转染组B M P 7抑制效果最明显(P<0.01),选取BMP7-si RNA-3转染组进行后续实验.MTT比色法显示,转染后48,72 h细胞生长增殖均受到抑制(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转染24 h后,BMP7-si RNA-3转染组Hep G_2细胞穿膜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Negative-si RNA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BMP7-si RNA-3组比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表达增加(P<0.01),Bcl-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后48 h,BMP7-si RNA-3组Hep G_2细胞被阻滞在G_2期(P<0.01).结论:si RNA介导BMP7基因沉默对人肝癌H e p G 2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具有抑制作用,对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并可阻滞细胞在G_2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肝癌 增殖和迁移
下载PDF
艾迪注射液联合G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VEGF表达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华峰 聂启鸿 +1 位作者 卢燕军 刘学文 《江西中医药》 2019年第3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VEGF表达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VEGF表达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GP方案化疗,21d为1个周期,每个周期结束后停药2w,再进入下个周期,观察组则在GP方案化疗基础上联合艾迪注射液与化疗同步进行。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临床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VEGF表达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总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VEGF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EGF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D3+、CD4+、CD8+等免疫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水平高于治疗前、CD8+水平低于治疗前,对照组CD3+、CD4+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8+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GP方案化疗基础上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VEGF表达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GP方案 艾迪注射液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胃泌素-17和血清胃蛋白酶原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卢燕军 刘学文 +2 位作者 刘华峰 蓝素珍 洪卫卫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31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讨胃泌素-17(G-17)和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赣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42例胃部疾病患者,按照病理组织学和胃镜检查结果分为胃癌组21例,非典型增生组24例,萎缩性胃炎... 目的 探讨胃泌素-17(G-17)和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赣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42例胃部疾病患者,按照病理组织学和胃镜检查结果分为胃癌组21例,非典型增生组24例,萎缩性胃炎组25例,胃溃疡组34例,浅表性胃炎组3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G-17、PGⅠ、PGⅡ、PGR水平差异,并分析G-17、PGⅠ、PGⅡ、PGR单一与联合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效能。结果PGⅠ水平胃癌组<非典型增生组<萎缩性胃炎组<对照组<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G-17胃癌组>胃溃疡组>非典型增生组>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胃溃疡组PGⅡ均高于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各胃部疾病组PGⅡ均高于对照组;PGR胃癌组<非典型增生组<萎缩性胃炎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PG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17、PGⅠ、PGⅡ、PGR联合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5、特异度为85.49%,均高于其他单一指标。结论 G-17、PG均是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指标,联合诊断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 诊断
下载PDF
氨溴索注射液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华峰 卢燕军 +1 位作者 刘学文 聂启鸿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7期1265-1267,共3页
目的:评价氨溴索注射液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86例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 目的:评价氨溴索注射液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86例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体征复常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CRP、WBC、PCT)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咳嗽咳痰、体温、肺部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氨溴索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疗效较为显著,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促进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注射液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肺癌 化疗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外泌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学文 丁于海 +1 位作者 卢燕军 刘华峰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750-752,共3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病率占肺癌总数的85%左右,早期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现时往往已经是晚期,预后相对较差,死亡率高,亟需新的机制研究及临床突破。研究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释放的胞外囊泡——外泌...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病率占肺癌总数的85%左右,早期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现时往往已经是晚期,预后相对较差,死亡率高,亟需新的机制研究及临床突破。研究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释放的胞外囊泡——外泌体携带特定的分子信息,能够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转移、侵袭及血管生成。本文主要介绍外泌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非小细胞肺癌 侵袭 转移 耐药
下载PDF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机制调控的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聂启鸿 刘华峰 卢燕军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上皮-间质转化机制调控的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以该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组)为研究对象,研究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以该院... 目的研究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上皮-间质转化机制调控的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以该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组)为研究对象,研究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以该院同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治疗的10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治疗前后CTCs及钙离子依赖的细胞黏附素家族(E-cadherin)、细胞角蛋白-19(CK-19)和波形蛋白(Vimentin)变化。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比例为6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TCs阳性表达例数及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E-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CK-19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EP治疗方案对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方案 上皮-间质转化 小细胞 肺肿瘤 肿瘤循环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