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意义的翻译模式与诗歌翻译
1
作者 卢玉卿 《文学与文化》 2013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如何翻译诗歌?翻译什么?是语言的形式、语音、节奏,还是解释内容?对此,本文提出诗歌的审美意义在于审美意象和意境,根据现象学美学理论指出二者的关系是一和多的图式联结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以审美意象图式为基础的言外之意翻译模式... 如何翻译诗歌?翻译什么?是语言的形式、语音、节奏,还是解释内容?对此,本文提出诗歌的审美意义在于审美意象和意境,根据现象学美学理论指出二者的关系是一和多的图式联结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以审美意象图式为基础的言外之意翻译模式引入诗歌翻译中,并据此对一些诗歌翻译作品进行审美分析。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诗歌翻译的重点在于保留原作的审美意义,即原作的审美意象和意境,这是诗歌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义 审美意象 意境 审美意象图式 翻译模式
下载PDF
闵福德《易经》英译述评 被引量:12
2
作者 卢玉卿 张凤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6,共8页
《易经》作为六经之首的中国典籍较早传入西方。其翻译,随着历史的推演历经了三个阶段。其中,在第三阶段最能体现其特点的翻译当属约翰·闵福德近千页的译本,不论从内容结构、语言形式上,还是在诗学价值传递、文化意象的保留和详尽... 《易经》作为六经之首的中国典籍较早传入西方。其翻译,随着历史的推演历经了三个阶段。其中,在第三阶段最能体现其特点的翻译当属约翰·闵福德近千页的译本,不论从内容结构、语言形式上,还是在诗学价值传递、文化意象的保留和详尽的研究性阐释上,都更全面地、更加中国化地演绎了《易经》的全貌及其解释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闵福德 《易经》 《卜辞》 《易传》 《智慧之书》
原文传递
语言学派翻译研究的意义观——一个历时的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卢玉卿 温秀颖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本文从历时的角度对语言学派翻译研究的意义观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语言学派翻译研究的发展轨迹是一个由言内到言外,由静态到动态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代语言学派翻译研究已开始走向整合结构主义语言学静态意义观与语用学动态意义... 本文从历时的角度对语言学派翻译研究的意义观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语言学派翻译研究的发展轨迹是一个由言内到言外,由静态到动态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代语言学派翻译研究已开始走向整合结构主义语言学静态意义观与语用学动态意义观的新阶段,意义是翻译的本体,而动、静态意义综合研究才是翻译研究的本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派 意义观 静态意义 动态意义 翻译研究本体
原文传递
语文学范式翻译研究的意义观——翻译理论的历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卢玉卿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3,F0003,共4页
本文对语文学范式翻译研究的几个代表人物的理论进行梳理和剖析,对他们的翻译研究的意义观进行了探讨,指出语文学范式翻译研究是以意义观为主线索而发展的,是翻译意义观的启蒙期和雏形阶段。
关键词 意义观 言内意义 意图意义 言外之意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的中外学者英文摘要词块对比研究——以语言学和化学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佳 卢玉卿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9年第4期488-502,543,共16页
本研究选取英语语言学和化学期刊论文英文摘要,从学科之间和学科内部两个维度,本族语学者和中国学者两个对象,结构分布和语篇功能两个角度,系统探讨专业之间和专业内部词块使用的差异。研究发现,学科之间,两个专业英文摘要词块从结构到... 本研究选取英语语言学和化学期刊论文英文摘要,从学科之间和学科内部两个维度,本族语学者和中国学者两个对象,结构分布和语篇功能两个角度,系统探讨专业之间和专业内部词块使用的差异。研究发现,学科之间,两个专业英文摘要词块从结构到功能体现出各自的学科特点。本族语学者使用词块的差异大部分在相应专业中国学者英文摘要中同样存在,且中国学者撰写的英文摘要具备学科意识。学科内部,两个专业本族语学者和中国学者使用词块的结构和功能差异程度不同,英语语言学中国学者构建语篇使用的词块更接近同专业本族语学者,而化学专业中外学者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块 摘要 学术英语 语料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