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对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及护理要点
1
作者 宋秀梅 卢秀珊 张园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30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对急性阑尾炎的疗效以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内镜下逆行阑...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对急性阑尾炎的疗效以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情况以及并发症等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截至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为12.8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对急性阑尾炎的疗效确切,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而且安全性较高,在针对性护理干预之后,对促进患者预后和优化医疗资源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阑尾炎治疗术 腹腔镜 阑尾炎
下载PDF
Barrett's食管的诊断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卢秀珊 王成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91-2395,共5页
Barrett's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内膜发生化生,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他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食管腺癌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迅速升高,BE日益受关注.过去几年里,BE领域取得显著的进步,本文主要针对其... Barrett's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内膜发生化生,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他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食管腺癌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迅速升高,BE日益受关注.过去几年里,BE领域取得显著的进步,本文主要针对其诊断标准、内镜诊断及新的内镜成像技术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s食管 诊断 内镜 色素内镜 食管胶囊内镜 窄频带成像 自体荧光成像 共聚焦激光内镜 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技术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ICU气胸的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白永成 何运梯 +3 位作者 樊荣兴 卢秀珊 林玉如 邬淑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775-77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中心静脉导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ICU气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9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粗硅胶管闭式引流... 目的探讨分析中心静脉导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ICU气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9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粗硅胶管闭式引流,观察组患者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胸痛持续时间、拔管时间、入住ICU时间、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复张时间、胸痛持续时间、拔管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发性气胸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下气肿和穿刺部位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复张性肺水肿。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ICU气胸,操作简单,临床疗效与传统粗硅胶管闭式引流疗效相似,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治疗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何运梯 樊荣兴 +3 位作者 白永成 卢秀珊 林玉如 邬淑清 《现代医院》 2015年第4期61-62,共2页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7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将38例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患者设对照组,4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7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将38例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患者设对照组,4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患者设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感染、皮下气肿、堵管及胸腔积液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气胸行中心静脉导管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创伤较小,且无明显并发症,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中心静脉 导管插入 持续低负压吸引
下载PDF
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护理探讨
5
作者 骆颖红 徐慧玲 卢秀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111-114,共4页
探讨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中开展临床护理能够取得的成效,并判断是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方法 2020.4-2023.4是收集病例样本的时间,纳入的病例样本总数量为35例,均为本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病人,在分组以抽... 探讨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中开展临床护理能够取得的成效,并判断是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方法 2020.4-2023.4是收集病例样本的时间,纳入的病例样本总数量为35例,均为本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病人,在分组以抽签方式为主,18例的组别名称为研究组,给予本组的护理模式为个性化护理,17例的组别名称为对照组,给予本组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两组需展开对比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作比,即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环境领域、社会关系评分作比,P值均不足0.05;并发症发生率作比,研究组更低,并且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存在,P<0.05;两组进行工作态度、医学知识掌握、护理技能、沟通能力等护理满意度评分的统计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表达均为P<0.05。结论 通过实施个性化护理,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不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有所提升,同时并发症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和预防,值得临床进行广泛应用和全面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腹膜炎 肝硬化 腹水 护理
下载PDF
人型支原体的培养及药敏分析
6
作者 严志 卢秀珊 潘敏仪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6年第7期20-21,共2页
目的 为了解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人型支原体的感染、药敏及耐药情况.方法 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支气管肺炎小儿的痰液进行检测.结果 465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中人型支原体培养,阳性者62例,阳性率为13.3%,药敏试验显示人型支原体对... 目的 为了解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人型支原体的感染、药敏及耐药情况.方法 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支气管肺炎小儿的痰液进行检测.结果 465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中人型支原体培养,阳性者62例,阳性率为13.3%,药敏试验显示人型支原体对阿岐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可乐必妥和司帕沙星较敏感.结论 提示人型支原体是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感染源之一,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是目前治疗人型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型支原体 药敏
下载PDF
不同年龄患者胃息肉特点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园 彭伯坚 +2 位作者 张拥军 骆凤娇 卢秀珊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21-22,3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患者胃息肉特点。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胃息肉的病例758例,记录其性别、年龄、内镜下胃息肉部位、大小、数目、病理结果、伴发胃黏膜病变情况和HP检测结果,并根据年...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患者胃息肉特点。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胃息肉的病例758例,记录其性别、年龄、内镜下胃息肉部位、大小、数目、病理结果、伴发胃黏膜病变情况和HP检测结果,并根据年龄分为三组<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患者胃息肉的特点。结果:11426例患者中共检出胃息肉758例,检出率6.63%,其中女性检出率(8.52%)高于男性(4.53%);胃息肉检出率中40-60岁组(63.32%)最高,>60岁组(15.43%)最低;胃体及胃底是胃息肉的好发部位,胃底息肉占37.20%,胃体息肉占43.40%;相同部位各年龄组之间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息肉单发常见占69.79%,其中单发息肉者中以<40岁组人群为主(82.60%);胃黏膜正常者者中<40岁组占47.20%,伴胃糜烂者中40~60岁组患者占66.45%;伴萎缩、胆汁反流、胃溃疡和胃癌患者各年龄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胃底腺息肉发病率最高为57.91%,增生性息肉者中以>60岁组占比最高(35.04%),炎性息肉各组比较<40岁组占比最高(19.25%),HP阳性患者(33.37%)及阴性患者(66.62%)各年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胃息肉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其中40~60岁组发病率最高;胃体胃底是息肉的多发部位且单发多见,<40岁组多为单发息肉;胃息肉伴胃粘膜糜烂发病率较其他胃粘膜病变高,其中40~60岁组最明显,而<40岁组多为正常黏膜;病理检测胃底腺息肉发病率最高,增生性息肉以>60岁组占比最高而炎性息肉<40岁组占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龄 胃息肉 内镜 病理
下载PDF
i-scan成像技术与碘染色对Barrett食管诊断价值和对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卢秀珊 张梅 +2 位作者 梁达强 谢金霞 朱柏桂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1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究i-scan成像技术与碘染色对Barrett食管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由于各种上消化道症状至我院行内镜检查而疑诊为BE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碘染色组﹑i-scan成像组及对照组,各40例。... 目的探究i-scan成像技术与碘染色对Barrett食管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由于各种上消化道症状至我院行内镜检查而疑诊为BE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碘染色组﹑i-scan成像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三组患者分别采用碘染色﹑i-scan成像和常规内镜随机4象限活检,比较三组患者的病理符合率及BE中肠化﹑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腺癌的检出率。结果三组患者病理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染色组和i-scan成像组的病理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碘染色组和i-scan成像组的病理符合率的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BE中肠化﹑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腺癌检出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scan成像技术与碘染色同随机4象限活检相比,具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对于BE的诊断价值大,但是对于BE食管中肠化﹑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腺癌的检出率的提升并没有意义,尚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an成像技术 碘染色 Barrett食管(BE) 诊断
下载PDF
BMP4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彭伯坚 卢秀珊 +1 位作者 陈杏苑 张险峰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BMP4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其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食管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周边非癌组织新鲜标本中BMP4、Smad1及p-Smad1蛋白的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BMP... 目的:探讨BMP4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其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食管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周边非癌组织新鲜标本中BMP4、Smad1及p-Smad1蛋白的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BMP4蛋白与Smad1和p-Smad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应用Log-rank检验分析上述三种蛋白表达量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BMP4、Smad1及p-Smad1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非癌食管组织(P<0.01)。食管癌组织中BMP4与Samd1蛋白表达量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而与p-Samd1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r=0.491,P<0.01)。BMP4及p-Samd1的高表达是食管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P<0.05),而Smad1的表达量与食管癌预后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BMP4、Smad1及p-Smad1蛋白的高表达都可提示食管癌的发生,BMP4及p-Samd1蛋白的高表达可作为食管癌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BMP4蛋白 Smad1蛋白 p-Smad1蛋白
下载PDF
奥美拉唑配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志锋 卢秀珊 +1 位作者 何云梯 梁志伟 《现代医院》 2018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配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BE)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BE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予以APC+奥美拉唑治疗。记录治疗3个月(T1)、6个月(T2)、1...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配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BE)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BE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予以APC+奥美拉唑治疗。记录治疗3个月(T1)、6个月(T2)、12个月(T3)时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T3时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0)及T3时相关症状评分差异,观察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在T1~T3时内镜下未见明显改变。治疗组26例(83.87%)患者一次清除病灶,T1、T2、T3时分别有5例、7例、9例复发,各时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0时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两组各症状评分均较T0时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5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并发症,经常规治疗后1周内相关症状逐渐消失。结论奥美拉唑配合APC治疗BE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相关症状,减少复发率,且不引起严重并发症,于病情转归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 BARRETT食管 预后
下载PDF
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STAT3活化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拥军 彭伯坚 +2 位作者 曹天生 卢秀珊 郭曙光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559-563,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 (TanⅡA)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anⅡA(2.5、5、10μg/mL)对3种胃癌细胞株(SNU-638、MKN1和AG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 (TanⅡA)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anⅡA(2.5、5、10μg/mL)对3种胃癌细胞株(SNU-638、MKN1和AG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Bcl)以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p-STAT3蛋白表达变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STAT3转录活性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anⅡA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降低Bcl的表达;TanⅡA明显抑制STAT3磷酸化,过表达STAT3可下调TanⅡA的促凋亡作用及对STAT3转录活化的抑制作用。结论 TanⅡA可能通过抑制STAT3转录活化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丹参酮ⅡA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