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山白茶的原料评价与加工工艺初探
1
作者
卢秦华
汤玉平
+2 位作者
徐学月
任苧
李清声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2期22-28,共7页
试验选择不同高山茶鲜叶原料制作茶样,并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和不同干燥时间对成茶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检测分析样品间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原料方面,常规茶园原料所制白茶(群体种和浙农113)的咖啡碱、EGCG、EGC以及茶...
试验选择不同高山茶鲜叶原料制作茶样,并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和不同干燥时间对成茶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检测分析样品间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原料方面,常规茶园原料所制白茶(群体种和浙农113)的咖啡碱、EGCG、EGC以及茶氨酸含量显著高于荒野茶原料所制白茶。感官审评结果是常规茶园所制白茶滋味得分高,荒野茶所制白茶则在香气上得分更高。不同干燥方式方面,样品间生化成分无显著差异,但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晒5 h样品综合得分最高,且在香气上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加工
干燥
荒野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桑叶白茶加工工艺初探及品质评价
2
作者
李清声
任苧
+5 位作者
卢秦华
李达
金雅
李有贵
霍进喜
柳丽萍
《蚕桑通报》
2023年第2期23-27,共5页
开发桑叶茶是桑树叶片多元化利用的重点方向,既符合市场对新型代用茶饮品的需求,也能够拓展桑叶的应用场景。本研究通过优化桑叶白茶的加工工艺,借助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的方法,初步探明桑叶白茶的最适加工工艺。明确为桑叶采摘后,...
开发桑叶茶是桑树叶片多元化利用的重点方向,既符合市场对新型代用茶饮品的需求,也能够拓展桑叶的应用场景。本研究通过优化桑叶白茶的加工工艺,借助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的方法,初步探明桑叶白茶的最适加工工艺。明确为桑叶采摘后,通过室内萎凋24 h、日光萎凋10 h、干燥温度80℃的加工流程所制的桑叶白茶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桑叶白茶
感官审评
加工工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茯砖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的变化及差异性初报
被引量:
12
3
作者
阮林浩
卢秦华
+2 位作者
谭吉慧
吴丹
朱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271-1278,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地区茯砖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类型的变化。方法样品取自武义、长沙不同发花季节,通过稀释平板法对样品中微生物进行培养与初筛,并于光镜下观察初筛菌株的结构。对照《中国真菌志》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在武义四季...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地区茯砖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类型的变化。方法样品取自武义、长沙不同发花季节,通过稀释平板法对样品中微生物进行培养与初筛,并于光镜下观察初筛菌株的结构。对照《中国真菌志》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在武义四季发花过程样中共分离得到两株冠突散囊菌,长沙三季发花过程样中有五株冠突散囊菌、一株阿姆斯特丹散囊菌及一株肋状散囊菌。武义各季节发花过程中散囊菌无类型差异,长沙夏季发花过程中散囊菌与其他两季有明显类型差异;所有样品中的优势散囊菌均相同。结论在发花过程中微生物的类型存在地域性和季节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发花
冠突散囊菌
金花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茯砖茶发花微生物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
10
4
作者
赵仁亮
谭吉慧
+2 位作者
卢秦华
吴丹
朱旗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68,共9页
在探明湖南省冬夏两季茯砖茶发花期间真菌种群的生长特性及演替规律的基础上,试验对分离鉴定的27株真菌微生物开展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等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情况.结果表明,所有的发花微生物均能在...
在探明湖南省冬夏两季茯砖茶发花期间真菌种群的生长特性及演替规律的基础上,试验对分离鉴定的27株真菌微生物开展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等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情况.结果表明,所有的发花微生物均能在茶汁培养基上生长,在不同碳、氮源的培养基上以单糖、二糖和有机氮源为碳、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且利于产孢,发花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超过30℃或低于25℃将会抑制生长.但不同发花微生物个体之间又存在着-定差别,表明不同季节茯砖茶发花微生物的种类和演变规律与发花微生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存在着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发花微生物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化云台山茶树种质资源形态及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卢秦华
吴丹
+1 位作者
姜依何
朱旗
《茶叶通讯》
2015年第3期16-20,共5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安化云台山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茶类适制性,采用实地观测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以槠叶齐为对照,对安化云台山30个茶树单株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其叶面积16.99~53.49 cm2,大叶占70%,叶片多为椭圆形,微隆起,叶缘平...
为了进一步探讨安化云台山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茶类适制性,采用实地观测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以槠叶齐为对照,对安化云台山30个茶树单株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其叶面积16.99~53.49 cm2,大叶占70%,叶片多为椭圆形,微隆起,叶缘平展,叶尖骤尖;栅栏组织1~2层,平均厚度73μm,海绵组织平均厚度142μm,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在0.6以上的有10株;运用正态分布,叶片厚度主要集中在241~285μ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化云台山种
茶树资源
叶片形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化云台山茶树资源品质成分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卢秦华
吴丹
+1 位作者
姜依何
朱旗
《茶叶通讯》
2017年第1期24-28,共5页
为了研究安化云台山茶树资源的生化特性,选取赵家坪、牛角井、石乙坪三个地方有代表性的29个茶树单株,分别进行春夏两季新梢的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春茶样中,1号、3号、26号单株茶多酚含量较高,而氨基酸含量较低;13号和17号样品茶多...
为了研究安化云台山茶树资源的生化特性,选取赵家坪、牛角井、石乙坪三个地方有代表性的29个茶树单株,分别进行春夏两季新梢的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春茶样中,1号、3号、26号单株茶多酚含量较高,而氨基酸含量较低;13号和17号样品茶多酚含量较低,而氨基酸含量较高。夏茶中3号样品茶多酚含量较高,而氨基酸含量较低;19号氨基酸含量较高,而茶多酚含量较低。春夏两季相比,槠叶齐水浸出物的增幅分别是25.83%和48.78%,21号样品有相似的变化,其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分别增加了22.21%和43.83%。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安化云台山茶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为黑茶加工原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化云台山种
茶树品种
品质成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茶树炭疽菌属病害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
23
7
作者
王玉春
刘守安
+3 位作者
卢秦华
熊飞
杨亚军
王新超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4-963,共10页
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随着茶产品经济价值的提高,茶叶生产安全备受关注。炭疽菌是引起茶树病害的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茶产品品质,威胁我国茶产业的良性发展。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茶树病害最...
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随着茶产品经济价值的提高,茶叶生产安全备受关注。炭疽菌是引起茶树病害的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茶产品品质,威胁我国茶产业的良性发展。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茶树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茶树炭疽菌种名使用混乱,茶树与炭疽菌的互作研究也较为薄弱,而简单依靠药剂防治病害也对茶叶质量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梳理并明确了危害茶树的炭疽菌种类;总结了现有的茶树和炭疽菌互作的研究成果,提出识别免疫(effector triggered immunity,ETI)模式是茶树防御炭疽菌的主要机制;对茶树病理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解决办法,并展望了深入开展茶树抗病机理研究的思路,以期为制定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及选育茶树抗病良种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炭疽病
云纹叶枯病
炭疽菌
抗性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全基因组的茶树PAL家族基因鉴定及其在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
14
8
作者
熊飞
卢秦华
+4 位作者
房婉萍
杨亚军
王新超
朱旭君
王玉春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7-528,共12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在植物物质代谢和抗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在茶树阿萨姆变种‘云抗10号’和茶变种‘龙井43’基因组中分别预测获得5条和6条PAL家族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拟南芥、杨...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在植物物质代谢和抗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在茶树阿萨姆变种‘云抗10号’和茶变种‘龙井43’基因组中分别预测获得5条和6条PAL家族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拟南芥、杨树和茶树PAL亲缘关系较远,茶树阿萨姆变种和茶变种存在进化差异。对茶树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盐胁迫和茉莉酸甲酯处理可显著诱导PAL家族基因表达,其对冷胁迫和干旱胁迫响应不显著,在茶树老叶中的表达较低,而在幼嫩组织和根中的表达均较高,其中PALa、PALc、PALe在花中表达最高。q RT-PCR结果表明,茶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拟盘多毛孢菌(Pseudopestalotiopsis camelliae-sinensis)和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接种处理茶变种‘龙井43’和新品系‘2807’24 h后,6个PAL家族基因均显著上调表达。以上结果表明,茶树PAL家族基因在应对不同逆境胁迫时发挥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PAL家族基因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题名
高山白茶的原料评价与加工工艺初探
1
作者
卢秦华
汤玉平
徐学月
任苧
李清声
机构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武义县汤记高山茶业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2期22-28,共7页
基金
武义县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项目。
文摘
试验选择不同高山茶鲜叶原料制作茶样,并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和不同干燥时间对成茶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检测分析样品间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原料方面,常规茶园原料所制白茶(群体种和浙农113)的咖啡碱、EGCG、EGC以及茶氨酸含量显著高于荒野茶原料所制白茶。感官审评结果是常规茶园所制白茶滋味得分高,荒野茶所制白茶则在香气上得分更高。不同干燥方式方面,样品间生化成分无显著差异,但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晒5 h样品综合得分最高,且在香气上表现最佳。
关键词
白茶
加工
干燥
荒野茶
Keywords
White tea
Processing
Drying
Wild tea
分类号
TS272.59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桑叶白茶加工工艺初探及品质评价
2
作者
李清声
任苧
卢秦华
李达
金雅
李有贵
霍进喜
柳丽萍
机构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
出处
《蚕桑通报》
2023年第2期23-27,共5页
文摘
开发桑叶茶是桑树叶片多元化利用的重点方向,既符合市场对新型代用茶饮品的需求,也能够拓展桑叶的应用场景。本研究通过优化桑叶白茶的加工工艺,借助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的方法,初步探明桑叶白茶的最适加工工艺。明确为桑叶采摘后,通过室内萎凋24 h、日光萎凋10 h、干燥温度80℃的加工流程所制的桑叶白茶品质最佳。
关键词
桑树
桑叶白茶
感官审评
加工工艺
Keywords
Mulberry
Mulberry white tea
Sensory evaluation
Processing
分类号
S888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茯砖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的变化及差异性初报
被引量:
12
3
作者
阮林浩
卢秦华
谭吉慧
吴丹
朱旗
机构
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出处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271-1278,共8页
基金
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008FJ1005)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4A066)~~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地区茯砖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类型的变化。方法样品取自武义、长沙不同发花季节,通过稀释平板法对样品中微生物进行培养与初筛,并于光镜下观察初筛菌株的结构。对照《中国真菌志》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在武义四季发花过程样中共分离得到两株冠突散囊菌,长沙三季发花过程样中有五株冠突散囊菌、一株阿姆斯特丹散囊菌及一株肋状散囊菌。武义各季节发花过程中散囊菌无类型差异,长沙夏季发花过程中散囊菌与其他两季有明显类型差异;所有样品中的优势散囊菌均相同。结论在发花过程中微生物的类型存在地域性和季节性的差异。
关键词
茯砖茶
发花
冠突散囊菌
金花菌
Keywords
Fuzhuan brick tea
fungi growing
Eurotium cristatum
'Jinhua'Fungi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茯砖茶发花微生物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
10
4
作者
赵仁亮
谭吉慧
卢秦华
吴丹
朱旗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6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1802)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4A066)
文摘
在探明湖南省冬夏两季茯砖茶发花期间真菌种群的生长特性及演替规律的基础上,试验对分离鉴定的27株真菌微生物开展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等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情况.结果表明,所有的发花微生物均能在茶汁培养基上生长,在不同碳、氮源的培养基上以单糖、二糖和有机氮源为碳、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且利于产孢,发花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超过30℃或低于25℃将会抑制生长.但不同发花微生物个体之间又存在着-定差别,表明不同季节茯砖茶发花微生物的种类和演变规律与发花微生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存在着紧密联系.
关键词
茯砖茶
发花微生物
生物学特性
Keywords
Fu brick tea
microorganisms related to fermenta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TS272.5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化云台山茶树种质资源形态及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卢秦华
吴丹
姜依何
朱旗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出处
《茶叶通讯》
2015年第3期16-20,共5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项目(2014[14A066])
文摘
为了进一步探讨安化云台山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茶类适制性,采用实地观测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以槠叶齐为对照,对安化云台山30个茶树单株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其叶面积16.99~53.49 cm2,大叶占70%,叶片多为椭圆形,微隆起,叶缘平展,叶尖骤尖;栅栏组织1~2层,平均厚度73μm,海绵组织平均厚度142μm,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在0.6以上的有10株;运用正态分布,叶片厚度主要集中在241~285μm之间。
关键词
安化云台山种
茶树资源
叶片形态
Keywords
Anhua Yuntaishan variety
tea resouce
leaf morphology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化云台山茶树资源品质成分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卢秦华
吴丹
姜依何
朱旗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出处
《茶叶通讯》
2017年第1期24-28,共5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014[14A066])
文摘
为了研究安化云台山茶树资源的生化特性,选取赵家坪、牛角井、石乙坪三个地方有代表性的29个茶树单株,分别进行春夏两季新梢的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春茶样中,1号、3号、26号单株茶多酚含量较高,而氨基酸含量较低;13号和17号样品茶多酚含量较低,而氨基酸含量较高。夏茶中3号样品茶多酚含量较高,而氨基酸含量较低;19号氨基酸含量较高,而茶多酚含量较低。春夏两季相比,槠叶齐水浸出物的增幅分别是25.83%和48.78%,21号样品有相似的变化,其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分别增加了22.21%和43.83%。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安化云台山茶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为黑茶加工原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安化云台山种
茶树品种
品质成分
Keywords
Anhua Yuntaishan Variety, Tea germplasm, Component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茶树炭疽菌属病害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
23
7
作者
王玉春
刘守安
卢秦华
熊飞
杨亚军
王新超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出处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4-963,共10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7M620970,2018T110163)
浙江省博士后科研择优资助项目(zj2017153)
文摘
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随着茶产品经济价值的提高,茶叶生产安全备受关注。炭疽菌是引起茶树病害的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茶产品品质,威胁我国茶产业的良性发展。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茶树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茶树炭疽菌种名使用混乱,茶树与炭疽菌的互作研究也较为薄弱,而简单依靠药剂防治病害也对茶叶质量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梳理并明确了危害茶树的炭疽菌种类;总结了现有的茶树和炭疽菌互作的研究成果,提出识别免疫(effector triggered immunity,ETI)模式是茶树防御炭疽菌的主要机制;对茶树病理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解决办法,并展望了深入开展茶树抗病机理研究的思路,以期为制定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及选育茶树抗病良种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茶树
炭疽病
云纹叶枯病
炭疽菌
抗性机制
Keywords
tea plant
anthracnose
Colletotrichum
resistance mechanism
分类号
S57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全基因组的茶树PAL家族基因鉴定及其在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
14
8
作者
熊飞
卢秦华
房婉萍
杨亚军
王新超
朱旭君
王玉春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7-528,共12页
基金
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6C02053-4)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CARS-19)
浙江省博士后科研择优资助项目(zj2017153)。
文摘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在植物物质代谢和抗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在茶树阿萨姆变种‘云抗10号’和茶变种‘龙井43’基因组中分别预测获得5条和6条PAL家族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拟南芥、杨树和茶树PAL亲缘关系较远,茶树阿萨姆变种和茶变种存在进化差异。对茶树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盐胁迫和茉莉酸甲酯处理可显著诱导PAL家族基因表达,其对冷胁迫和干旱胁迫响应不显著,在茶树老叶中的表达较低,而在幼嫩组织和根中的表达均较高,其中PALa、PALc、PALe在花中表达最高。q RT-PCR结果表明,茶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拟盘多毛孢菌(Pseudopestalotiopsis camelliae-sinensis)和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接种处理茶变种‘龙井43’和新品系‘2807’24 h后,6个PAL家族基因均显著上调表达。以上结果表明,茶树PAL家族基因在应对不同逆境胁迫时发挥重要功能。
关键词
茶树
PAL家族基因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Keywords
Camellia sinensis
PAL gene family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
expression analysis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山白茶的原料评价与加工工艺初探
卢秦华
汤玉平
徐学月
任苧
李清声
《中国茶叶加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桑叶白茶加工工艺初探及品质评价
李清声
任苧
卢秦华
李达
金雅
李有贵
霍进喜
柳丽萍
《蚕桑通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茯砖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的变化及差异性初报
阮林浩
卢秦华
谭吉慧
吴丹
朱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茯砖茶发花微生物生物学特性研究
赵仁亮
谭吉慧
卢秦华
吴丹
朱旗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安化云台山茶树种质资源形态及显微结构研究
卢秦华
吴丹
姜依何
朱旗
《茶叶通讯》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安化云台山茶树资源品质成分分析
卢秦华
吴丹
姜依何
朱旗
《茶叶通讯》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国茶树炭疽菌属病害研究进展及展望
王玉春
刘守安
卢秦华
熊飞
杨亚军
王新超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3
原文传递
8
基于全基因组的茶树PAL家族基因鉴定及其在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熊飞
卢秦华
房婉萍
杨亚军
王新超
朱旭君
王玉春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