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齿牙周矫治装置三合一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
作者 卢红飞 艾虹 +2 位作者 麦志辉 陈奇 陈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010-4013,共4页
背景:由于牙齿及其支持组织的外形不规则,力学性质不同的以及受力作用的复杂性等,令其受力的状态很难模拟。自Tanne首次建立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来,国内外相继建立了精度较高的组牙有限元模型,但结合矫治装置前牙段的三维有限元... 背景:由于牙齿及其支持组织的外形不规则,力学性质不同的以及受力作用的复杂性等,令其受力的状态很难模拟。自Tanne首次建立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来,国内外相继建立了精度较高的组牙有限元模型,但结合矫治装置前牙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却少见报道。目的:将薄层CT技术和多种图像处理软件及三维建模方法相结合,建立牙齿牙周矫治装置三合一的高精度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采集1名健康女青年上颌前牙段及牙槽骨的螺旋CT扫描及原始数据,通过三维模型修饰、划分网格等程序建立起一个上颌前牙段牙齿、牙周组织(牙周膜、皮质骨、松质骨)及矫治装置(弓丝、托槽)三合一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与结论:建立了上颌前牙段牙齿牙周矫治装置三合一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划分的单元采用三棱锥四面体结构,共生成131920个单元,194321个节点。将薄层CT技术和多种图像处理软件及三维建模方法相结合,建立了精度较高的包括矫治系统(托槽、弓丝)的上颌前牙段及其牙周支持组织(牙周膜、皮质骨、松质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几何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适当的将牙周膜简化成可以满足分析要求,能较好的模拟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力学研究,为进一步的生物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 三维有限元 多层螺旋CT 牙周 矫治装置 数字化口腔科技术
下载PDF
不同加载方式压低上前牙时初始应力在牙体、牙周膜及牙槽骨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英文) 被引量:12
2
作者 卢红飞 麦志辉 +2 位作者 陈奇 陈越 艾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8期8964-8967,共4页
背景:探索最佳的既能有效地压低前牙,又不造成牙齿损伤的加载力值尤为重要。目的:模拟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间使用种植支抗对上颌前牙施加压入力时的受力状况,探讨临床上最佳的加载力值及施力方向。方法:建立上颌前牙段牙齿-牙周膜-矫治... 背景:探索最佳的既能有效地压低前牙,又不造成牙齿损伤的加载力值尤为重要。目的:模拟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间使用种植支抗对上颌前牙施加压入力时的受力状况,探讨临床上最佳的加载力值及施力方向。方法:建立上颌前牙段牙齿-牙周膜-矫治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上前牙在不同压低力值及施力方向时牙体、牙周膜及牙槽骨初始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同时压低6个上前牙的最佳力值范围在0.5~1.0 N。应力峰值集中区域位于侧切牙的远中颈缘;当施力方向为腭向20°时,牙周膜应力分布相对均匀。即在侧切牙和尖牙间唇侧使用种植钉时,加载0.5~1.0 N力的同时配合适当的远中方向牵引力,可对均角型患者达到将上颌前牙整体真性压入的效果,是一种最佳的矫治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压低 三维有限元 初始应力 施力方向 牙组织工程
下载PDF
垂直向控制对双颌前突患者颏部形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卢红飞 麦志辉 +1 位作者 陈奇 艾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3-856,共4页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患者在使用垂直向控制措施后,颏部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32例双颌前突患者并分为两组,A组使用高位头帽加横腭杆加强垂直向控制,B组未使用以上措施。对两组患者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测量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A、B两组...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患者在使用垂直向控制措施后,颏部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32例双颌前突患者并分为两组,A组使用高位头帽加横腭杆加强垂直向控制,B组未使用以上措施。对两组患者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测量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A、B两组患者间矫治后下颌平面角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颏部形态方面,两组颏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颏突度的增加量较大(P<0.05),颏倾斜度的减少量较大(P<0.01),颏凹陷量减少(P<0.01),颏软组织厚度减少(P<0.05),与B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双颌前突的病例,通过垂直向控制令下颌产生逆时针旋转,能获得更突出的颏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向控制 双颌前突 颏部形态
下载PDF
摇椅弓与上颌平面导板打开深覆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卢红飞 艾虹 +2 位作者 麦志辉 李思萍 龙湘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56-157,共2页
[目的]比较在相近的深覆病例中,使用摇椅弓与上颌平面导板打开深覆牙合机制的异同点。[方法]青少年安氏Ⅰ类错伴前牙深覆Ⅲ°不拔牙患者共32例,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摇椅弓打开深覆,对照组使用上颌平面导板打开深覆(?),对治... [目的]比较在相近的深覆病例中,使用摇椅弓与上颌平面导板打开深覆牙合机制的异同点。[方法]青少年安氏Ⅰ类错伴前牙深覆Ⅲ°不拔牙患者共32例,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摇椅弓打开深覆,对照组使用上颌平面导板打开深覆(?),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面导板组下切牙均唇倾较多,下磨牙升高较多,摇椅弓组的上、下切牙压入量较大,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常规使用摇椅弓打开深覆,操作相对简便,也不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平面导板则在部分患者咬合过紧,影响托槽粘结或纠正锁颌的情况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覆[牙合] 摇椅弓 平面导板 头影测量
下载PDF
镍钛丝与附开大垂直曲的澳丝在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卢红飞 艾虹 +1 位作者 王大为 刘国萍 《广东牙病防治》 EI CAS 2000年第S1期329-330,共2页
目的 了解附开大垂直的澳丝与镍钛丝在解除牙源性前牙反牙合的区别。方法 对 40例牙源性前牙反牙合患者上颌分别使用附开大垂直曲的澳丝与镍钛丝来解除反牙合 ,并对比了成功病例的牙牙合情况及临床情况。结果 使用附开大垂直曲的澳... 目的 了解附开大垂直的澳丝与镍钛丝在解除牙源性前牙反牙合的区别。方法 对 40例牙源性前牙反牙合患者上颌分别使用附开大垂直曲的澳丝与镍钛丝来解除反牙合 ,并对比了成功病例的牙牙合情况及临床情况。结果 使用附开大垂直曲的澳丝的成功率为 1 0 0 % ,使用镍钛丝的成功率 30 %。结论 附开大垂直曲的澳丝是解除牙源性前牙反牙合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曲 澳丝 镍钛丝 反
下载PDF
固定正畸治疗引起牙釉质脱矿的直接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和预防方法 被引量:22
6
作者 卢红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S1期167-169,共3页
固定正畸治疗引起的釉质脱矿问题越来越受到正畸医师的关注。本文就脱矿的直接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关键词 正畸 釉质脱矿 原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青少年与成人安氏Ⅱ类深覆矫治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卢红飞 麦志辉 +2 位作者 艾虹 吴坚 黄旭芬 《广东牙病防治》 2007年第3期105-107,共3页
目的比较在相同的拔牙模式和使用小平导板矫治深覆时,青少年和成人安氏Ⅱ类深覆矫治机制的异同点。方法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或上颌第一双尖牙的青少年和成人安氏Ⅱ类深覆病例共32例,分成4组,均使用固定矫治器辅以平面导板矫治深覆... 目的比较在相同的拔牙模式和使用小平导板矫治深覆时,青少年和成人安氏Ⅱ类深覆矫治机制的异同点。方法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或上颌第一双尖牙的青少年和成人安氏Ⅱ类深覆病例共32例,分成4组,均使用固定矫治器辅以平面导板矫治深覆,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人与青少年深覆矫治机制的相同点为上切牙内收,上、下磨牙伸长;不同点为成人组下切牙均明显唇倾,下面高、下颌骨长度均无变化,而青少年组下切牙唇倾不明显,下面高、下颌骨长度和下颌平面角明显增加。结论使用固定矫治器辅以平面导板能有效矫治青少年期低角型安氏Ⅱ类深覆,并有助于面型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牙合] 深覆[牙合] 成人 青少年 头影测量
下载PDF
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卢红飞 麦志辉 +1 位作者 陈奇 艾虹 《广东牙病防治》 2010年第11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及其比例。方法选择拟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的青少年上颌前突患者20例,矫治前后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少年患者矫治后上唇与上切牙内... 目的探讨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及其比例。方法选择拟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的青少年上颌前突患者20例,矫治前后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少年患者矫治后上唇与上切牙内收比例为0.71∶1,下唇与下切牙的内收比例为0.28∶1;切牙的唇倾度减小,SND角增大(t=3.62,P<0.01);下颌平面角(t=2.14,P<0.05)、平面角(t=2.37,P<0.05)减小;上唇厚度(t=1.35,P>0.05)、下唇厚度(t=1.45,P>0.05)无变化;鼻点到H线的距离(t=9.85,P<0.01)、鼻唇沟到H线的距离(t=3.62,P<0.01)和颏唇沟到H线的距离(t=3.91,P<0.01)均减少。结论双颌前突青少年患者侧貌的改善是由于在上、下唇内收的同时下颌骨仍具有向前生长的潜力,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以及上唇内收比例比下唇大1倍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青少年 头影测量 软硬组织变化
下载PDF
含氟黏结剂对牙釉质再矿化的显微硬度研究
9
作者 卢红飞 艾虹 +2 位作者 麦志辉 安爱群 李祖鑫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95-97,共3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牙釉质硬度的测定,检测含氟黏结剂——玻璃离子水门汀减轻釉质脱矿,增强再矿化的性能。【方法】将50个新鲜离体磨牙编号后纵剖,把左右两半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着托槽,对照组用不含...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牙釉质硬度的测定,检测含氟黏结剂——玻璃离子水门汀减轻釉质脱矿,增强再矿化的性能。【方法】将50个新鲜离体磨牙编号后纵剖,把左右两半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着托槽,对照组用不含氟黏结剂,模拟口腔内正畸牙釉质的脱矿和再矿化过程,最后用显微硬度计测试釉质的硬度。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釉质硬度的差别为61±9 KHN,P<0.01。【结论】含氟黏结剂与不含氟黏结剂相比,能明显增加脱矿釉质的硬度,增强釉质再矿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脱矿 正畸 含氟黏结剂 玻璃离子水门汀 牙釉质硬度
下载PDF
新型可摘式钟摆矫治器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卢红飞 麦志辉 +1 位作者 陈奇 艾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8-281,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新型可摘式钟摆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颌伴有上颌第二前磨牙拥挤青少年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新型可摘式钟摆矫治器的16例患者分别进行矫治前、后的模型测量和侧位片X线头影测量分析,其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 【目的】观察应用新型可摘式钟摆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颌伴有上颌第二前磨牙拥挤青少年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新型可摘式钟摆矫治器的16例患者分别进行矫治前、后的模型测量和侧位片X线头影测量分析,其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平均3.8个月可增加磨牙近中距离5mm,SNA角、A点凸度等明显增加(P<0.05)。【结论】新型可摘式钟摆矫治器在有效地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同时,能改善患者面中部凹陷的侧貌,而且不影响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与进食,在安氏Ⅲ类错颌伴有上颌第二前磨牙拥挤的青少年患者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摆矫治器 远中移动磨牙 拥挤 安氏Ⅲ类错颌
下载PDF
镍钛丝与附开大垂直曲的澳丝在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应用比较
11
作者 卢红飞 艾虹 +1 位作者 王大为 刘国萍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00年第3期-,共2页
目的 了解附开大垂直的澳丝与镍钛丝在解除牙源性前牙反牙合的区别。方法 对 40例牙源性前牙反牙合患者上颌分别使用附开大垂直曲的澳丝与镍钛丝来解除反牙合 ,并对比了成功病例的牙牙合情况及临床情况。结果 使用附开大垂直曲的澳... 目的 了解附开大垂直的澳丝与镍钛丝在解除牙源性前牙反牙合的区别。方法 对 40例牙源性前牙反牙合患者上颌分别使用附开大垂直曲的澳丝与镍钛丝来解除反牙合 ,并对比了成功病例的牙牙合情况及临床情况。结果 使用附开大垂直曲的澳丝的成功率为 1 0 0 % ,使用镍钛丝的成功率 30 %。结论 附开大垂直曲的澳丝是解除牙源性前牙反牙合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曲 澳丝 镍钛丝 反
下载PDF
继续医学教育在实践应用中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红飞 《继续医学教育》 2000年第4期11-12,共2页
自全面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以来,在实践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如学分证明的书写、学术讲座的安排等,希望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
关键词 学分登记 应用 继续医学教育
下载PDF
538例2—7岁儿童牙(牙合)情况分析
13
作者 卢红飞 梁焕友 +1 位作者 艾红 吴坚 《广东牙病防治》 1997年第S1期104-105,共2页
我科于95年5月间对538名2—7儿童进行了一次口腔牙(牙合)情况调查,现总结如下: 对象与方法 对象:华南师范大学幼儿园538名2—7岁儿童。其中男性277人,占51.55%;女性261名,占43.45%。调查方法:检查人员由口腔科医师担任。采用自然不检... 我科于95年5月间对538名2—7儿童进行了一次口腔牙(牙合)情况调查,现总结如下: 对象与方法 对象:华南师范大学幼儿园538名2—7岁儿童。其中男性277人,占51.55%;女性261名,占43.45%。调查方法:检查人员由口腔科医师担任。采用自然不检查,检查器械为探针、口镜,检查以问、视为主。诊断标准;覆牙牙合超过上前舌侧1/3者为深覆(牙合),覆盖超过2mm者为深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况分析 城市儿童 相关因素 前牙拥挤 中山医科大学 口腔科医师 患龋率 牙牙合 情况调查 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PDF
医患间交谈对儿童治疗合作程度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建洪 卢红飞 +2 位作者 刁惠波 唐倩 王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0-572,共3页
【目的】比较儿童患者在有医患交谈与无医患交谈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治疗的合作情况。【方法】将120名儿童分为甲组(10-12岁),乙组(7-9岁),每组再随机分为A、B、C 3小组,A组医生不与患者直接交谈,B组医生与患者简单交谈,C组医生与患者... 【目的】比较儿童患者在有医患交谈与无医患交谈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治疗的合作情况。【方法】将120名儿童分为甲组(10-12岁),乙组(7-9岁),每组再随机分为A、B、C 3小组,A组医生不与患者直接交谈,B组医生与患者简单交谈,C组医生与患者耐心交谈并简单示范。以Venham's Clinical Rating of Anxiety and Cooperative Behavior为判定标准,对儿童进行口腔治疗的心理及合作情况各评出一个等级分数。【结果】直接谈话组与不直接谈话组间患者的合作程度有明显区别(P〈0.01),不同年龄组间患者的合作程度也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儿童在进行口腔治疗时有医生与其交谈,对降低其牙科恐惧及增加其合作程度有明显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畏惧症 合作行为 交谈
下载PDF
托槽对上切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影响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艾虹 卢红飞 +3 位作者 梁焕友 席云 黄旭芬 胡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对粘结托槽前后菌斑中变形链球菌数量的差异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个患者分两阶段取样:粘结托槽前和粘结托槽后4周;取样牙位包括上4个切牙。设计针对变链菌的特异性引物和MGB探针,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每毫... 目的对粘结托槽前后菌斑中变形链球菌数量的差异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个患者分两阶段取样:粘结托槽前和粘结托槽后4周;取样牙位包括上4个切牙。设计针对变链菌的特异性引物和MGB探针,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每毫克菌斑样本中变链菌的数量。结果同一患者粘托槽前后变链菌数值分别为5.31×106/mg和6.35×106/mg,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25)。结论患者粘结托槽后,菌斑中变链菌密度的明显升高,可能是正畸治疗中白垩斑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牙釉质脱矿 托槽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艾虹 卢红飞 +3 位作者 蔡斌 黄红亮 安爱群 黄伟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所引起的牙、牙槽、颌骨以及软组织的改变。【方法】对16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并对其治疗前后软硬组织X线头影...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所引起的牙、牙槽、颌骨以及软组织的改变。【方法】对16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并对其治疗前后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及统计学检验。【结果】治疗后,下颌生长朝着有利的方向发生改变,覆盖、覆牙合分别减少8.13mm及4.27mm,SNB、下颌平面角、Ar-Pog及下面高分别增加1.70°、3.47°、4.06mm及2.53mm,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此外,上颌前牙冠有舌向转矩的趋势(P>0.05),鼻唇角有所增加,上唇突度亦减小(P<0.01)。下切牙与下颌平面夹角有少许减小,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对于评价治疗后的下前牙段的稳定性是有意义的。【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具有矫形作用,可以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抑制上颌生长,同时使得上下颌牙及牙槽骨发生改变,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错[牙合] 安氏Ⅱ类1分类 X线头影测量 下颌生长发育
下载PDF
溴化1-甲基-3-丁基咪唑的微波辅助合成及工业化方案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鸣 张岩峰 +2 位作者 朱东霞 张静 卢红飞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85,共5页
以溴代正丁烷与N-甲基咪唑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合成了咪唑类离子液体溴化1-甲基-3-丁基咪唑([BMIm]Br),并用红外光谱对[BMIm]Br进行了结构表征.运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合成过程的影响,并从工业应用角度得出了微波辅助合成[BMIm... 以溴代正丁烷与N-甲基咪唑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合成了咪唑类离子液体溴化1-甲基-3-丁基咪唑([BMIm]Br),并用红外光谱对[BMIm]Br进行了结构表征.运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合成过程的影响,并从工业应用角度得出了微波辅助合成[BMIm]Br的最优化条件:物料比(物质的量比)为1∶1.3、时间为5min、功率为500W、温度为100℃.产率高达97.2%.通过模拟工业实验验证了间歇法和连续法两种工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Im]Br 微波辅助合成 最优化条件 工业化方案
下载PDF
微种植体辅助整体内收上前牙段的头影测量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华 麦志辉 +2 位作者 卢红飞 艾虹 文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2-636,共5页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在矫治上颌前突病例中整体内收上前牙段的应用。方法:选择5例上颌前突患者,拔除第二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辅以微种植体支抗同时整体内收前牙段(6个前牙及2个第一前磨牙),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在矫治上颌前突病例中整体内收上前牙段的应用。方法:选择5例上颌前突患者,拔除第二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辅以微种植体支抗同时整体内收前牙段(6个前牙及2个第一前磨牙),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上颌骨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上颌骨的变化轻微;切牙平均内收(4.6±1.5)mm,压低(0.8±1.1)mm,根尖后移(1.7±1.4)mm,切牙与腭平面的夹角减少(6.8±3.5)度;支抗磨牙水平前移(0.5±0.3)mm,没有出现明显的颌向伸长;上唇突度减少(2.0±0.9)mm,鼻唇角增大(3±2.4)度。结论:微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支抗,同时整体内收上前牙段,最大限度避免支抗的丧失,改善上唇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头影测量 微种植体支抗 整体内收
下载PDF
牙周膜牵引成骨快速远中移动尖牙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麦志辉 张静兰 +3 位作者 卢红飞 陈奇 梁焕友 艾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1期7255-7264,共10页
背景:牵引成骨应用于患者的尖牙远中移动,能大幅度提高牙齿的移动速度,同时保护磨牙支抗。但关于牵引的速率、尖牙的牙髓活力、尖牙的牙周组织改建及该技术的生物学机制目前研究甚少。目的:在成人患者中,评估使用牙周膜牵张成骨快速远... 背景:牵引成骨应用于患者的尖牙远中移动,能大幅度提高牙齿的移动速度,同时保护磨牙支抗。但关于牵引的速率、尖牙的牙髓活力、尖牙的牙周组织改建及该技术的生物学机制目前研究甚少。目的:在成人患者中,评估使用牙周膜牵张成骨快速远中移动尖牙的可行性,同时监测牙髓活力、牙根吸收及尖牙牙周组织改建情况。方法:选取9例成年错牙合患者,拔除上颌两侧第一双尖牙,通过改良牵张装置快速远中移动尖牙至预定的位置。利用头颅定位片及根尖片测量尖牙远中移动距离、支抗丧失、根尖吸收及牙槽间隔改建情况;并监测尖牙的牙髓及牙周情况。结果与结论:通过牙周膜牵张成骨能在12-16 d内快速远中移动上颌尖牙至预定位置,尖牙远中移动7.18 mm及远中倾斜(13.24±2.87)°;支抗丧失为0.5 mm;未见明显根尖吸收及牙周组织丧失;尖牙的牙髓活力在牵引后迅速下降,但3个月后明显恢复。结果显示牙周膜牵引成骨可显著加快尖牙移动速度,缩短矫治时间,同时保护磨牙支抗;未见牙根明显吸收、牙齿松动、牙髓坏死及牙周组织丧失等不良反应。提示牙周膜牵引成骨能够快速有效移动尖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口腔组织构建 牙周组织 头影测量 牙根吸收 牵张成骨 速牙移动 尖牙 支抗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导下颌向前对生长期大鼠髁突软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莹 艾虹 +1 位作者 涂少勤 卢红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1-456,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导下颌向前的Sprague-Dawley(SD)大鼠的动物模型进行免疫组化实验,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髁突软骨中分布的变化,探讨CTGF对前伸下颌后的髁突软骨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动物模型,选取45只5周龄SD雌性大鼠,体重约10... 目的:通过建立导下颌向前的Sprague-Dawley(SD)大鼠的动物模型进行免疫组化实验,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髁突软骨中分布的变化,探讨CTGF对前伸下颌后的髁突软骨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动物模型,选取45只5周龄SD雌性大鼠,体重约100g,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25)只,组内再随机平均分为5组(3、7、14、21和30d)。实验组动物24h佩戴改良可摘式上颌斜面导板矫治器,对照组动物不做处理。免疫组化染色标记CTGF,观察髁突软骨各层CTGF的表达变化。对CTGF的阳性表达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髁突软骨组织中均有CTGF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肥大层和增殖层。实验组不同时间点髁突肥大层和增殖层中CTGF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光密度值(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7d后髁突肥大层和增殖层中CTGF的表达开始上升,到第14天达到最高,之后CTGF表达回落,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3d、30d,肥大层和增殖层中CTGF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TGF可能参与了功能负荷改变所导致的髁突软骨适应性改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髁突软骨 导下颌向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