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卢舒静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915-916,共2页
目的探讨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确诊为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72人,A、B组分别单独采用克霉唑阴道片和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C组采用克... 目的探讨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确诊为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72人,A、B组分别单独采用克霉唑阴道片和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C组采用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结果治疗后7~10 d随访,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86.11%、B组50.00%、C组100.00%;治疗后28~35 d随访,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79.17%、B组55.17%、C组94.44%。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妊娠期VVC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克霉唑阴道片 乳杆菌活菌胶囊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麻醉 被引量:2
2
作者 卢舒静 《海峡药学》 2008年第8期98-100,共3页
目的明确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麻醉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60例。硬膜外取L1-2或L2-3间隙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局麻药物0.5%左旋布比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共25.2±1.1mL(115.7-135mg)。测... 目的明确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麻醉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60例。硬膜外取L1-2或L2-3间隙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局麻药物0.5%左旋布比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共25.2±1.1mL(115.7-135mg)。测定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平面和肌松质量。新生儿娩出后进行1min及5min的Apgar评分,在胎儿娩出时双道钳夹脐带,抽取脐动脉血(UA),进行血气分析。结果感觉阻滞达T8的时间为6.9±2.2min,达T6的时间为12.7±5.1min,未中肌松满意。胎儿娩出时脐动脉血的pH≥7.2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麻醉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剖宫产 APGAR评分
下载PDF
2002—2007年台州市孕产妇死亡状况分析
3
作者 卢舒静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11期872-874,共3页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台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台州市6年来50例死亡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和个案调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2年至2007年台州市孕产妇死亡率基本呈下降均势,平均死亡率...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台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台州市6年来50例死亡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和个案调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2年至2007年台州市孕产妇死亡率基本呈下降均势,平均死亡率13.59%;产后出血居死因的首位;孕产妇死亡与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及产前保健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强化产科质量管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作用,台州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将会有大幅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 原因分析 干预措施
下载PDF
台州市路桥区已婚农村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卢舒静 江雪娟 +1 位作者 罗立敏 管敏昌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台州市路桥区35~59岁已婚农村妇女共11500人进行宫颈癌筛查... 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台州市路桥区35~59岁已婚农村妇女共11500人进行宫颈癌筛查,选取确诊为CIN的325例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路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CIN阴性者325人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文化程度、月经婚育情况、初次性生活年龄、经期每日清洗、初产年龄、性伴侣数、孕产次、宫颈糜烂、避孕措施、同房前清洗、丈夫包皮过长、宫颈上皮内瘤家族史、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孕产次、宫颈糜烂、避孕、初产年龄、丈夫包皮过长、宫颈癌家族史及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性生活年龄、婚外性伴侣数、丈夫性伴侣数、宫颈糜烂、宫颈癌家族史是CIN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婚外性伴侣数≥2、丈夫性伴侣数≥2、宫颈糜烂、药物避孕、丈夫包皮过长、宫颈癌家族史、HPV阳性是CI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台州市路桥区CIN防治重点人群应包括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婚外性伴侣数超过2个以上、丈夫性伴侣数≥2、宫颈糜烂、药物避孕、丈夫包皮过长、宫颈癌家族史和HPV阳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已婚妇女 宫颈癌 宫颈原位癌 人乳头瘤病毒(HPV)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台州市路桥区2000-2007年剖宫产现状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5
作者 卢舒静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分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原因,找出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台州市路桥区2000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2007年剖宫产率由27.01%上升到45.83%,2000年与2007年相比,差异... 目的分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原因,找出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台州市路桥区2000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2007年剖宫产率由27.01%上升到45.83%,2000年与2007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为剖宫产主要指征,但其构成比有下降的趋势,而非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和珍贵儿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逐年增加,2000年与2007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范围,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现状分析
原文传递
围产期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卢舒静 严敏禅 +2 位作者 江雪娟 罗立敏 管敏昌 《浙江预防医学》 2014年第6期640-641,共2页
目的探讨围产期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选择围产期参加孕妇学校接受健康教育的300名孕妇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但未参加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300名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分娩前1周选择分娩方式意向、... 目的探讨围产期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选择围产期参加孕妇学校接受健康教育的300名孕妇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但未参加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300名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分娩前1周选择分娩方式意向、最终分娩方式以及剖宫产社会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娩前1周分娩方式意向:观察组选择剖宫产、自然分娩和意向不定的比例分别为61.33%、15.67%和23.00%;对照组分别为44.00%、37.67%和18.33%;两组剖宫产意向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分娩方式: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17.00%,对照组为45.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社会因素:观察组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16人(5.33%),包括担心疼痛4人、担心难产3人、珍贵儿6人和选择吉日3人;对照组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98人(32.67%),包括担心疼痛25人、担心难产35人、珍贵儿26人和选择吉日12人;两组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产期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干预 剖宫产 社会因素
原文传递
2003~2007年路桥区妇女病普查情况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卢舒静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6-477,共2页
目的:分析妇女常见、多发病的患病率、原因及规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路桥区2003~2007年122 484例已婚妇女的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来总患病率为48.89%,总体呈下降趋势,常见病前5位分别为慢性宫颈炎、... 目的:分析妇女常见、多发病的患病率、原因及规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路桥区2003~2007年122 484例已婚妇女的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来总患病率为48.89%,总体呈下降趋势,常见病前5位分别为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和盆腔附件炎,宫颈癌、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论:加强妇女病普查工作,提高妇女保健意识,多策并举,降低妇女病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病 普查 患病率 原因 措施
原文传递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卢舒静 江雪娟 +1 位作者 罗立敏 管敏昌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恩泽医疗中心路桥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就诊的不孕患者126例,均经腹腔镜检查,其中,76例诊断为输卵管性不孕,50例诊断为非输卵管性不孕;对照组为同期...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恩泽医疗中心路桥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就诊的不孕患者126例,均经腹腔镜检查,其中,76例诊断为输卵管性不孕,50例诊断为非输卵管性不孕;对照组为同期进行早孕检查的60例孕妇,3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CMV-IgM,比较3组CMV-IgM阳性例数,并比较阳性率。结果:输卵管性不孕组76例中CMV-IgM阳性有31例,阳性率为40.8%,对照组60例中有CMV-IgM阳性有11例,阳性率1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16,P<0.01);非输卵管性不孕组50例中有CMV-IgM阳性13例,阳性率为2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10,P>0.05);输卵管性不孕组与非输卵管性不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52,P>0.05)。结论:CMV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密切相关,CMV可能是输卵管性不孕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输卵管性不孕 IG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