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智能3D视频教学模式在骨外科学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蓝常贡 龙丽珍 +5 位作者 谢克恭 陆敏安 卢贤哲 罗群强 陆定贵 唐毓金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107-108,113,共3页
目的:探索和评价基于智能3D视频教学模式下骨外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效果。方法: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2015级1~5班248名实习本科生为试验组,以同年级6~10班242名实习临床本科生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智能3D视频教学授课... 目的:探索和评价基于智能3D视频教学模式下骨外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效果。方法: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2015级1~5班248名实习本科生为试验组,以同年级6~10班242名实习临床本科生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智能3D视频教学授课模式进行临床实践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多媒体教学+模拟手术教学模式;通过同一套试题进行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考核和课堂满意度测评的差异,探索和评估两种教学模式在骨科实践教学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智能3D视频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理解和实际临床技能有较好的实践效果,在骨科临床实践教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技术 PBL教学法 实践教学 骨外科 视频
下载PDF
含洛铂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肢体骨肉瘤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其对Ras、ErbB3和PTEN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卢贤哲 唐毓金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553-557,共5页
目的探讨含洛铂的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肢体骨肉瘤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其对Ras、Erb B3和PTEN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3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8例肢体骨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含洛铂的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肢体骨肉瘤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其对Ras、Erb B3和PTEN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3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8例肢体骨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洛铂的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保肢手术联合术后化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Ras、Erb B3、PTEN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31%vs.73.36%,χ^2=4.523,P=0.033),肢体Enneking评分值和优良率高于对照组(t=4.088,P=0.012;χ^2=4.588,P=0.032);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90%、28.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0,P=0.467)。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4.87%、87.18%,对照组为82.05%、58.97%,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7.885,P=0.005);观察组的总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长(χ^2=4.400,P=0.036),局部复发率与转移率低于对照组(χ^2=5.186,P=0.023)。治疗后,观察组血清Ras、Erb B3改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PTEN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洛铂的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保肢手术对骨肉瘤具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并且明显改善血清肿瘤相关基因Ras和Erb B3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保肢手术 洛铂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对髋臼假体角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卢贤哲 唐毓金 谢克恭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24-26,3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对髋臼假体放置角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9例,根据手术时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改良前外侧入路组32例(前外组)、传统后外侧入路组37例...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对髋臼假体放置角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9例,根据手术时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改良前外侧入路组32例(前外组)、传统后外侧入路组37例(后外组),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术中用Murray法,以X线透视测量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外展角及髋关节中立位的最大屈曲角和后伸角,观察脱位情况,分析Harris评分。结果前外组髋臼假体放置前倾角8~20°,外展角30~40°;后外组髋臼假体放置前倾角15~30°,外展角35~45°。前外组髋关节最大屈曲角为(110±10)°,后外组(100±9)°;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前外组(15±3)°,后外组(2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外组与后外组患者髋关节脱位率分别为3.1%、18.9%,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组和后外组在术中对髋臼假体放置角度有影响,前外侧组前倾角和后伸角较小,且前外组可显著降低髋关节脱位率,但这种角度差异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入路 传统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放置角度 髋臼假体
下载PDF
桂西地区脊柱结核患者血清IL-27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卢贤哲 农峰 +4 位作者 蓝常贡 谢克恭 陆敏安 黄可 唐毓金 《右江医学》 2016年第5期490-493,共4页
目的 检测脊柱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7(IL-27)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 年1-5月收治的3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3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IL-2... 目的 检测脊柱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7(IL-27)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 年1-5月收治的3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3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IL-27的表达含量,同时采用常规方法检测C 反应蛋白( CRP)和红细胞沉降率 (ESR),比较两组间IL-27、C RP及ESR表达含量的差异,分析观察组IL-27水平与CRP、 ESR水平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 两组受试者血清IL-27、CRP及ESR表达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IL-27、 CRP及 ES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IL-27与 CRP、 ESR水平均无线性相关(P〉0.05).结论 脊柱结核患者血清IL-27 的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脊柱结核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白细胞介素-27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骨肉瘤患者血清中IL-27、IL-10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卢贤哲 廖品琥 +6 位作者 谢克恭 陆敏安 陆潞 黄可 王俊利 韦叶生 唐毓金 《右江医学》 2016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7(IL-27)、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05~2013年间收治的160例肢体骨肉瘤患者作为骨肉瘤组,健康体检人群25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骨肉瘤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7(IL-27)、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05~2013年间收治的160例肢体骨肉瘤患者作为骨肉瘤组,健康体检人群25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 IL-27、IL-10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骨肉瘤发病及进展关系。结果骨肉瘤组的 IL-27、IL-10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骨肉瘤患者中,IL-27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是否有转移明显相关,处于肿瘤发病Ⅲ~Ⅳ期的患者其血清 IL-27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P〈0.01),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清 IL-27水平低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P〈0.01)。但 IL-10与骨肉瘤的相关临床特征均无相关性,且血清 IL-27水平与 IL-10水平也无明显线性相关(r =0.076,P =0.594)。结论 IL-27、IL-10参与了骨肉瘤的免疫调节,IL-27的低表达可能与骨肉瘤的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IL-27 IL-10
下载PDF
双髋与单髋置换术后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对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蓝常贡 唐毓金 +1 位作者 陆敏安 卢贤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83,共4页
目的评价双侧与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差异以及两种评价体系的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月26例双髋(双髋组)和26例单髋(单髋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术前、术后6个月对两组病... 目的评价双侧与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差异以及两种评价体系的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月26例双髋(双髋组)和26例单髋(单髋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术前、术后6个月对两组病人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和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评分,并分析Harris髋关节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和两组病人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01),但两组病人SF-36各项评分的改善程度并不一致,且单髋组改善较双髋组明显。Harris髋关节评分和SF-36生理功能(PF)和躯体疼痛(BP)项评分有相关性(r>0.4,P<0.001),但与SF-36其他方面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4),或无相关性(P>0.05)。结论单髋组术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较双髋组改善好;Harris髋关节评分更注重于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生理功能和缓解疼痛的改善,而SF-36评分较能全面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病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和其它方面的改善。因此,两种评分体系结合更能全面评价双侧与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前瞻性研究 Harris髋关节评分
下载PDF
脊柱结核植骨融合时间与术后血沉多样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蓝常贡 唐毓金 +4 位作者 陆敏安 韦玮 谢克恭 潘生才 卢贤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965-2968,共4页
背景与目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脊柱结核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的血沉变化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有一定的联系,分析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血沉多样性和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 背景与目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脊柱结核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的血沉变化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有一定的联系,分析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血沉多样性和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1997-01/2007-12相关文章,以了解脊柱结核患者植骨块骨融合时间与血沉的关系。同时收集2007-01/2008-1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60例进行临床验证。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27~66岁,平均44岁,均行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并经病理证实。患者术后1,7,14d晨间空腹血沉检查,按血沉平均值分4组:轻度增快、中度增快、高度增快组和极度增快组。术后12,16,24周行X射线或CT检查及复查血沉,记录植骨块骨性融合情况并记录融合时间,对4组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血沉多样性和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检索结果证明,血沉是非特异性指标,许多因素均可引起血沉升高。临床验证表明,脊柱结核患者轻度增快组16例,中度增快组20例,高度增快组13例,极度增快组11例;骨性愈合时间:≤12周8例,≤16周34例,≤24周18例。4组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差异性分析显示,χ2=10.814,P=0.01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r=0.414,P=0.001。结论:术后血沉多样性与脊柱结核术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血沉 植骨
下载PDF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Toll样受体4表达与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谢克恭 唐毓金 +3 位作者 陈敏安 陈文成 卢贤哲 黄可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表达与基因多态性予以分析,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者为观察组和... 目的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表达与基因多态性予以分析,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均行外周血白细胞中TLR4表达测定和基因型鉴定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中TLR4 mRNA、核因子-κBD65、血浆IL-1β及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Gb、GT及G等位基因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T和T等位基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TLR4表达与TT和T等位基因均表现出较强的表达及较高的的比率,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外周血白细胞 TOLL样受体4表达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和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农峰 唐毓金 +5 位作者 廖林波 谢克恭 陆敏安 卢贤哲 吴昭元 蓝常贡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股骨头坏死患者72例为观察组,其中早期(Ⅰ~Ⅱ期)27例、晚期(Ⅲ~Ⅳ期)45例;同期选择健康者81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IL-33、CRP水平,并分...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股骨头坏死患者72例为观察组,其中早期(Ⅰ~Ⅱ期)27例、晚期(Ⅲ~Ⅳ期)45例;同期选择健康者81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IL-33、CRP水平,并分析观察组血清IL-33与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33、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FicatⅢ~Ⅳ期患者血清IL-33、CRP水平高于FicatⅠ~Ⅱ期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33与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IL-33、CRP水平变化能够反映病情变化,有助于股骨头坏死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白细胞介素-33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骶骨肿瘤伤口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克恭 唐毓金 +2 位作者 陆敏安 蓝常贡 卢贤哲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444-447,共4页
目的:总结骶骨肿瘤术后伤口相关并发症类型及相应危险因素,探讨骶骨肿瘤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为降低骶骨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年8月至2008年6月进行手术切除的30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骶骨肿瘤术后... 目的:总结骶骨肿瘤术后伤口相关并发症类型及相应危险因素,探讨骶骨肿瘤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为降低骶骨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年8月至2008年6月进行手术切除的30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骶骨肿瘤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及内脏损伤及术后大出血。切口局部发生延迟愈合的46例,占15.2%。切口感染31例,占10.3%,内脏损伤12例,占4.0%。术后伤口不愈合、术后伤口感染及内脏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直径>10cm、二次手术及放疗。术后11例患者出现大出血,其中7例患者经介入治疗病情稳定,2例患者伤口加压包扎,加快输血,病情稳定,2例患者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多发内脏转移及骨转移死亡。结论:充分了解骶骨肿瘤患者的手术风险因素有助于判断术后的情况,术前积极的防范及术后有效的预防及处理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细胞 相关并发症 危险因素 应对措施
下载PDF
芒果苷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生才 李晓峰 +3 位作者 唐毓金 谢克恭 蓝常贡 卢贤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0期9316-9320,共5页
背景:芒果苷以及含芒果苷植物提取物具有多方面生理和药理作用,但其是否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尚未见报道。目的:验证芒果苷对体外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的SD大鼠的颅骨,二次酶消化法培养成骨细胞。应用MTT法及细胞周期... 背景:芒果苷以及含芒果苷植物提取物具有多方面生理和药理作用,但其是否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尚未见报道。目的:验证芒果苷对体外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的SD大鼠的颅骨,二次酶消化法培养成骨细胞。应用MTT法及细胞周期的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不同浓度的芒果苷对大鼠成骨细胞毒性,不同浓度的芒果苷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芒果苷均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并呈现出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芒果苷最佳促进增殖浓度为40μmol/L。药物作用时间48,72h,芒果苷20,40,80μmol/L组均有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或P<0.05)。芒果苷浓度20,40,80μmol/L等各组细胞S期比值均较正常细胞显著增高,以芒果苷40μmol/L浓度组增高最显著(P<0.05)。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芒果苷具有促进体外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苷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组织工程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21髋后中期随访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克恭 唐毓金 +4 位作者 陆敏安 韦玮 卢贤哲 梁安靖 刘尚礼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14-1316,共3页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 置换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广西壮族人群IL-1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潞 谢克恭 +5 位作者 韦贵将 王俊利 陆敏安 乔宁宁 卢贤哲 唐毓金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848-851,共4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IL)-1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568408和IL-12B基因SNP位点rs3212227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及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对165例广西壮族人群IL-12A rs568...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IL)-1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568408和IL-12B基因SNP位点rs3212227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及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对165例广西壮族人群IL-12A rs568408和IL-12B rs3212227进行多态性检测,对比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ap Map)公布的中国北京、日本、非洲和意大利人群的SNP分型数据,分析5个人群rs568408、rs3212227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在广西壮族人群中存在rs568408和rs3212227多态性,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2A rs568408与北京、日本和意大利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洲人群存在差异(P<0.01);IL-12B rs3212227与北京和日本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非洲和意大利人群存在差异(P<0.01)。结论 IL-12A rs568408和IL-12B rs3212227存在多态性,2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其他种族和地区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某些疾病在不同人群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人种群
下载PDF
不同浓度、作用时间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MG-63细胞凋亡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克恭 唐毓金 +4 位作者 黄煜朗 黄可 陆路 林佳杰 卢贤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提取白花蛇舌草有效成分,将其配制成50、100、200、400μL/m L 4种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并注入到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培养液中...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提取白花蛇舌草有效成分,将其配制成50、100、200、400μL/m L 4种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并注入到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培养液中。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作用12、24、48 h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并采用RT-PCR半定量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的mRNA表达情况。同时拟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率。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断增加,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增大;当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浓度达100μL/m L时,随着作用时间延长,Bax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经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处理后,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率随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升高。结论:白花蛇舌草注射液通过上调Bax基因表达能诱导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且随着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浓度增加,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率亦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 MG-63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生才 唐毓金 +3 位作者 谢克恭 蓝常贡 卢贤哲 李晓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5918-5922,共5页
背景:目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的超微结构观察的报道甚少。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并染色鉴定,利用电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 背景:目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的超微结构观察的报道甚少。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并染色鉴定,利用电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成骨染色鉴定向成骨方向诱导分化,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成骨诱导前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培养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高、活力强,成骨诱导后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染色、钙化结节染色均呈阳性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经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铺展,不规则,其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空泡明显增多表明细胞功能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形态学 诱导分化 电镜
下载PDF
血尿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和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在骨关节结核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蓝常贡 唐毓金 +5 位作者 谢克恭 龙丽珍 周兰岛 农峰 廖林波 卢贤哲 《右江医学》 2016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骨关节结核患者血尿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和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NTX)变化水平与结核杆菌骨关节转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体检人群、肺结核患者和骨关节结核患者各60例,测定三组人群血尿CTX、NTX的含量及血清中骨源性碱... 目的探讨骨关节结核患者血尿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和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NTX)变化水平与结核杆菌骨关节转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体检人群、肺结核患者和骨关节结核患者各60例,测定三组人群血尿CTX、NTX的含量及血清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C-末端前肽(PICP)、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INP)变化水平。对比观察三组人群血尿CTX、NTX的含量,血清BALP、PICP、PINP水平,血CTX、NTX和尿CTX、NTX与抗结核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骨关节结核组的血CTX、NTX和尿NTX的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间尿CTX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关节结核患者血清中PICP、PINP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血清B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CTX、NTX和尿NTX、CTX与抗结核治疗效果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骨关节结核组患者血CTX、NTX和尿NTX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在排除骨质疏松症和骨肿瘤等破坏性骨相关疾病的肺结核患者早期检测血尿CTX、NTX含量可作为预测骨关节结核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结核 Ⅰ型胶原C端肽 Ⅰ型胶原N端肽
下载PDF
骨肉瘤患者细胞侵袭相关IL-6、IL-12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陆潞 廖品琥 +6 位作者 谢克恭 陆敏安 卢贤哲 黄可 王俊利 韦叶生 唐毓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20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IL-6及IL-12水平在骨肉瘤患者与健康体检者之间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60例骨肉瘤患者及25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血清IL-6及IL-12水平,比较两组间IL-6、IL-12水平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目的:研究血清IL-6及IL-12水平在骨肉瘤患者与健康体检者之间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60例骨肉瘤患者及25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血清IL-6及IL-12水平,比较两组间IL-6、IL-12水平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探讨血清IL-6及IL-12水平与骨肉瘤发病及进展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骨肉瘤患者中,处于肿瘤发病Ⅲ~Ⅳ期的患者其血清IL-12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清IL-12水平低于不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P〈0.05)。血清IL-6水平与IL-12水平无明显线性相关(P〉0.05)。结论:血清IL-6及IL-12水平在骨肉瘤患者表达异常,两者在骨肉瘤的发生中可能起免疫调节作用,IL-12的低表达可能与骨肉瘤的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棘突间开窗减压棘上韧带重建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克恭 唐毓金 +4 位作者 陆敏安 韦玮 蓝常贡 潘生才 卢贤哲 《右江医学》 2008年第6期709-710,共2页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老年 棘上韧带 椎管扩大
下载PDF
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SuperPATH入路与外侧入路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可 谢克恭 +7 位作者 石宇 卢贤哲 陈金忠 陆潞 刘佳 陆敏安 潘生才 唐毓金 《右江医学》 2021年第9期646-651,共6页
目的探讨Supercapsular Percutanously-Assisted Total Hip(SuperPATH)入路和直接外侧入路(direct lateral approach,DLA)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月至12... 目的探讨Supercapsular Percutanously-Assisted Total Hip(SuperPATH)入路和直接外侧入路(direct lateral approach,DLA)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月至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行THA治疗的9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和3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SuperPATH和DLA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方式进行治疗。分别比较每个病例组中两种手术入路方式的患者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Hb差值和SAB差值,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两个病例组中使用SuperPATH入路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Hb差值和SAB差值均少于DLA入路(P<0.001);但在手术时间上,股骨头坏死组SuperPATH入路较DLA入路偏长(P<0.05),股骨颈骨折组中两种入路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病例组在术后24 h、1 W、2 W,SuperPATH入路VAS评分较DLA入路低(P<0.001),Harris评分在术后1 W、2 W,SuperPATH入路均优于DLA入路(P<0.001)。结论SuperPATH入路THA较DLA入路THA具有更优的早期临床效果,对改善术后围手术期状况和早期关节功能有更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SuperPATH入路 外侧入路 股骨头坏死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桂西地区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PPAR-γ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农峰 蓝常贡 +4 位作者 唐毓金 谢克恭 陆敏安 廖林波 卢贤哲 《右江医学》 2016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检测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 (PPAR-γ )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8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93名健康者作为观察组,应用... 目的检测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 (PPAR-γ )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8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93名健康者作为观察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两组血清PPAR-γ的表达含量,结合常规方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 ESR),比较两组间PPAR-γ及ESR水平的差异,并分析观察组PPAR-γ与 ESR水平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两组 PPAR-γ及ES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PPAR-γ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与Ficat Ⅰ/Ⅱ期患者相比较,Ⅲ/Ⅳ期患者血清PPAR-γ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PPAR-γ与ESR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PPAR-γ的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