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HPLC-ESI-QqQ-MS/MS技术的中药复方新天泰1号多类别多成分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曾永长 梁少瑜 +4 位作者 吴俊洪 卢键滢 谭晓梅 罗焕敏 吴正治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3835-3841,共7页
目的建立同时快速测定新天泰1号制剂中19种药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b1、Rd,小檗碱、表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非洲防己碱、黄连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柠檬苦素、金丝桃苷、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 目的建立同时快速测定新天泰1号制剂中19种药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b1、Rd,小檗碱、表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非洲防己碱、黄连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柠檬苦素、金丝桃苷、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三重四极杆质谱(UHPLC-ESI-Qq Q-MS/MS)新方法,为产品提供全面高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1290II高效液相色谱系统,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150 mm×4.6 mm,3.5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对各成分特定离子对进行监测,测定新天泰1号样品中19种活性成分含量。结果在15 min内完成19种活性成分的准确测定,极大地提高了分析效率;19种活性成分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0);19种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g1、Rb1、Rd及小檗碱、表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非洲防己碱、黄连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柠檬苦素、金丝桃苷、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的回收率分别为94.80%、96.78%、95.59%、96.88%、97.74%、100.08%、96.27%、100.25%、98.32%、97.16%、95.60%、95.28%、96.81%、95.22%、96.85%、95.31%、93.86%、94.79%、95.20%;19种成分在3批样品中的定量测定结果分别为2.28~2.49 mg/g、0.82~0.90 mg/g、1.22~1.32 mg/g、14.44~15.50 mg/g、3.71~3.99 mg/g、3.26~3.49 mg/g、3.09~3.33 mg/g、4.39~4.72 mg/g、4.56~4.92 mg/g、0.52~0.57 mg/g、0.30~0.33 mg/g、4.46~4.76 mg/g、3.02~3.24 mg/g、2.59~2.76 mg/g、6.03~6.38 mg/g、1.47~1.58 mg/g、1.90~2.08 mg/g、3.40~3.88 mg/g、1.53~1.74 mg/g。结论 UHPLC-ESI-MS/MS多反应监测法可同时快速对新天泰1号中多种不同类型的活性成分进行监测,该方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本品质量控制,亦为中药质量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LC-ESI-MS/MS 新天泰1号 质量控制 活性成分 多反应监测 人参皂苷 小檗碱 表小檗碱 药根碱 巴马汀 非洲防己碱 黄连碱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去氢吴茱萸碱 柠檬苦素 金丝桃苷 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松果菊苷 毛蕊花糖苷
原文传递
微针结合纳米脂质载体对高乌头生物碱透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郭腾 卢键滢 +1 位作者 赵继会 冯年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08-2112,共5页
目的:结合微针及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s)的物理-化学促渗作用促进难溶性中药成分高乌头生物碱(AAS)的经皮吸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微透析实验评价微针结合NLCs经皮给药系统对AAS中有效成分高乌甲素(LA)及冉乌头碱(RAN)透皮性能的影响。... 目的:结合微针及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s)的物理-化学促渗作用促进难溶性中药成分高乌头生物碱(AAS)的经皮吸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微透析实验评价微针结合NLCs经皮给药系统对AAS中有效成分高乌甲素(LA)及冉乌头碱(RAN)透皮性能的影响。结果:通过在体微透析实验,发现微针结合载高乌头生物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AAS-NLCs)透皮组中微透析接收液LA及RAN的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1 756.88±586.13)和(332.24±108.89)ng/m L,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 273.66±1 800.77)和(1 654.05±349.50)ng·h/m L。微针结合AAS-NLCs透皮组中LA和RAN的AUC分别为AAS-NLCs透皮组的6.68倍和6.66倍,为微针结合物理混合物透皮组的2.72倍和3.16倍。结论:微针结合NLCs经皮给药系统可明显促进AAS的经皮吸收。本研究为AAS新型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乌头生物碱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微针 在体微透析
原文传递
物理共混技术用于改善热熔压敏胶对肉桂挥发油的相容性及体外透皮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殷硕 吴坛 +3 位作者 卢键滢 刘珍达 郭腾 冯年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5650-5657,共8页
热熔压敏胶(hot melt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HMPSA)用作贴剂基质能改善传统橡胶膏载药量低、皮肤刺激性强、黏附性差等问题,但中药贴剂中往往含有挥发油成分,会对热熔压敏胶的结构产生较大破坏作用。为提高热熔压敏胶与中药挥发... 热熔压敏胶(hot melt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HMPSA)用作贴剂基质能改善传统橡胶膏载药量低、皮肤刺激性强、黏附性差等问题,但中药贴剂中往往含有挥发油成分,会对热熔压敏胶的结构产生较大破坏作用。为提高热熔压敏胶与中药挥发油的相容性,拟通过物理改性方式,采用二壬基环己烷-1,2-二羧酸酯、聚丙烯蜡和液体橡胶的混合物(DPL)制备一种结构稳定性热熔压敏胶。以肉桂挥发油为模型药物,通过黏度、软化点和内聚力等评价指标筛选投药量。通过黏附性、红外(FI-IR)、差示热扫描(DSC)、流变、扫描电镜(SEM)、含药量、体外透皮评价热熔压敏胶与肉桂挥发油的相容性及其透皮能力。结果表明5%肉桂挥发油开始出现对热熔压敏胶结构的破坏作用,黏附性结果表明改性HMPSA的初黏力和持黏力无明显改变,180°剥离强度略微下降,黏附性良好。FI-IR表明DPL与HMPSA骨架材料形成n-π共轭体系,DSC表明玻璃态转变温度无明显变化,说明DPL和HMPSA相容性较好。SEM表明肉桂挥发油对DPL-HMPSA无明显结构破坏作用,流变性评价表明DPL-HMPSA的储能模量、损耗因子比HMPSA高,内聚力更强,说明其稳定性更好。负载5%肉桂挥发油后,DPL-HMPSA含药量比HMPSA高1.14倍,3个月后含药量下降率比HMPSA低16%。DPL-HMPSA经皮渗透速率为HMPSA的2.25倍,渗透性能明显提高。综上所述,DPL-HMPSA有助于提高中药挥发油共混的稳定性,为HMPSA作为中药复方贴剂的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PSA 贴膏剂 物理改性 中药挥发油 稳定性 体外透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