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足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的MR表现及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1
1
作者 卢雄光 岑黄 崔运能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手足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的MR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2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病理证实为手足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10例患者资料,男、女各5例,中位年龄26.5岁,均行术前MR检查、术后... 目的探讨手足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的MR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2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病理证实为手足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10例患者资料,男、女各5例,中位年龄26.5岁,均行术前MR检查、术后病理学检查。由2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阅读MR图像,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特点、累及范围、强化特点及骨质改变等,并分析其病理学基础。结果10例患者,肿物发生于手部、足部者分别为6例、4例。肿块呈分叶状、条状、梭形等,边缘清晰,轴位最大径约24 mm、延伸最长径约26 mm,在T1WI上均呈低或等信号,在T2WI上呈低或等信号为主,在PDWI以高信号者为主,大部分病灶(n=8)在各序列上均见条、片状低信号,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邻近骨质受压改变3例,骨质侵蚀1例。病理学检查提示肿块质地硬实,主要由单核细胞组成,间见含铁血黄素等。结论手足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具有相对特异的MR表现,反映其病理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鞘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腹部脂肪及年龄对女性腰椎骨质密度影响协同作用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晓东 赵文吉 +5 位作者 陈焱君 赵银霞 张灵艳 严杰文 卢雄光 李绍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43-846,共4页
目的腹部脂肪与腰椎骨质密度(BMD)关系密切,但大多研究未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文中重点探讨腹部脂肪及年龄对女性腰椎BMD影响的协同作用,以加深对骨质疏松发生机制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志... 目的腹部脂肪与腰椎骨质密度(BMD)关系密切,但大多研究未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文中重点探讨腹部脂肪及年龄对女性腰椎BMD影响的协同作用,以加深对骨质疏松发生机制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志愿者及慢性腰腿痛女性患者共79例,年龄25~76岁,平均(51.5±12.6)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计算体重指数(BMI)。行定量CT(QCT)腹部扫描,测量腰椎(L_3)的BMD及相应层面的腹部皮下脂肪(SAT)与内脏脂肪(VAT)含量。根据79例患者的BMD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比较各组间年龄、BMI、SAT及VAT差异,分析年龄与VAT的交互作用及相关性。结果 3组间比较,年龄、V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5.715、13.546,P〈0.05),3组间BMI、S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79、2.451,P〉0.05);年龄对VAT影响腰椎BMD具有明显交互作用,控制年龄变量后,3组间VAT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75,P〉0.05);年龄与BMD呈负相关性(r=-0.842,P〈0.05),与VAT呈正相关性(r=0.566,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女性腰椎BMD的主要负性因素,对VAT影响女性腰椎BMD有交互作用。控制年龄变量后,VAT对女性腰椎BMD无明显影响。因此,在研究腹部脂肪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时应考虑年龄的交互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脂肪组织 腹部 腰椎 骨密度 年龄因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女(雌)性
下载PDF
腰椎骨髓脂肪与腹部脂肪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晓东 赵银霞 +6 位作者 赵文吉 张灵艳 严杰文 郝帅 卢雄光 赵静 李绍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骨髓脂肪与腹部脂肪的相关性。方法共68人(男32人,女36人,年龄21~74岁,中位年龄49.5岁)纳入前瞻性研究。1.5T MR采用单体素点分辨波谱法(PRESS)对L3椎体进行波谱采集,计算脂肪比(FF%);同时行腰椎64排CT检查,用定量CT... 目的探讨腰椎骨髓脂肪与腹部脂肪的相关性。方法共68人(男32人,女36人,年龄21~74岁,中位年龄49.5岁)纳入前瞻性研究。1.5T MR采用单体素点分辨波谱法(PRESS)对L3椎体进行波谱采集,计算脂肪比(FF%);同时行腰椎64排CT检查,用定量CT(QCT)分析软件测量L3相应层面腹部皮下脂肪(SAT)与内脏脂肪(VAT)。男、女按年龄各分为两组(≥50岁和〈50岁),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BMI、FF%、VAT及SAT≥50岁组和〈50岁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FF%与BMI、VAT及SAT均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109、0.034、-0.066,P〉0.05)。女性BMI、FF%、VAT及SAT≥50岁组和〈50岁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50岁组,FF%与VAT呈明显正相关(r为0.499,P〈0.05),FF%与SAT无明显相关性(r为0.221,P〉0.05);女性〈50岁组,FF%与VAT或SAT均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076、-0.067,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50岁)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VAT关系密切,男性与年轻女性(〈50岁女性)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腹部脂肪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脂肪 磁共振波谱 内脏脂肪 定量CT
下载PDF
HIZ征象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晓东 陈焱君 +5 位作者 李勉文 卢雄光 陈佳玲 莫贤夫 黄耀彬 李绍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68-1571,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HIZ)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个研究对象(男/女,14/22例;中位年龄52岁)180个腰椎间盘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腰椎1.5 T MR常规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观察记录HIZ征象并分为有HI...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HIZ)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个研究对象(男/女,14/22例;中位年龄52岁)180个腰椎间盘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腰椎1.5 T MR常规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观察记录HIZ征象并分为有HIZ征象组和无HIZ征象组;记录所有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测量椎间盘宽度(Weight)与高度(Height),计算W/H;测量椎间盘及脑脊液T2加权像信号强度,计算信号强度比值(T2/CSF);测量椎间盘ADC值;统计学分析。结果 180个椎间盘有HIZ征象51个,无HIZ征象129个;有HIZ组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Ⅰ-Ⅴ)分别为0、1、7、30、13个,无HIZ组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Ⅰ-Ⅴ)分别为10、27、46,36、10个;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T2/CSF及ADC值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W/H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Z征象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T2/CSF及ADC值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变 高信号区 表观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骨髓脂肪沉积及微循环变化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晓东 李勉文 +6 位作者 卢雄光 陈焱君 王春红 陈佳玲 黄耀彬 张灵艳 李绍林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6-770,共5页
目的 探讨椎体骨髓脂肪及微循环变化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队列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82例246个椎间盘[腰椎(L)2/3-L4/5]进行研究,对每个椎间盘行Pfirrmann分级(Ⅰ-Ⅴ级);用化学位移成像(CSI)获得每... 目的 探讨椎体骨髓脂肪及微循环变化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队列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82例246个椎间盘[腰椎(L)2/3-L4/5]进行研究,对每个椎间盘行Pfirrmann分级(Ⅰ-Ⅴ级);用化学位移成像(CSI)获得每个椎间盘相应上位、下位椎体信号强度比值(SIR);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获得上位、下位椎体骨髓各IVIM参数:慢速表观扩散系数(Dslow)、快速表观扩散系数(Dfast)及灌注分数(f);同时取b值0、600 s/mm^2获得椎间盘ADC值.方差齐性资料采用One-way ANOVA、不齐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节段、不同Pfirrmann分级组间椎间盘ADC值、上位与下位椎体骨髓SIR值及IVIM各参数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与椎间盘ADC值、椎体SIR值和IVIM各参数值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椎间盘ADC值与椎体SIR值和IVIM各参数值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L2/3-L4/5节段椎间盘组间比较,上位、下位椎体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351、8.482,P〈0.05);Pfirrmann分级Ⅰ-Ⅴ级间比较,椎间盘ADC值、上位椎体SIR值和下位椎体Dslo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firrmann分级与椎间盘ADC值呈负相关(r=-0.651,P〈0.01),与上、下位椎体SIR值呈轻微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8、0.266,P〈0.01);椎间盘ADC值与上、下位椎体SIR值呈轻微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0、-0.247,P〈0.01).结论 椎体骨髓脂肪SIR值及微循环IVIM各参数随椎间盘退变分级程度的加重变化规律不明显,这些参数尚不能对椎间盘退变分级程度进行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腰椎 椎间盘 骨髓 脂肪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