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文学发展的民族性、依附性、阶级性和时代性
1
作者 卢龙祥 《丽水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8-9,18,共3页
文学是一定社会的产物.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是不成比例的,当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论.对于文学发展的民族性、依附性、阶级性、时代性等问题,至今有些文学史编纂者仍重视不够,不偏废即偏激,损益欠当,有的甚至曲折回避,这是很不科学的.
关键词 编纂者 依附性 新乐府运动 古文运动 著于竹帛 奴隶制时代 士大夫文人 应指 社会经济 清代小说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学的宗族传承性
2
作者 卢龙祥 《丽水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9-13,8,共6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里,由“家学渊源”的特殊家教而形成一种宗族传承性。它有具体的传承特征,可归结为两点:第一点是忌长宜短,受到体裁的局限;第二点是升降起落,发展不平衡。造成此特征的原因大致有三端:一是文学的宗族传承性随着叙事... 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里,由“家学渊源”的特殊家教而形成一种宗族传承性。它有具体的传承特征,可归结为两点:第一点是忌长宜短,受到体裁的局限;第二点是升降起落,发展不平衡。造成此特征的原因大致有三端:一是文学的宗族传承性随着叙事文学的发展而渐衰;二是文学时代的自觉与否支配着宗族文学发展的升降起落;三是学而优则仕的强烈刺激。而同一家族内的文学家之间相互影响,由于文风才艺的一脉相承,形成了文学上的共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时代 叙事文学 家学渊源 刘孝绰 诗词文赋 三端 谢混 学而优则仕 《左氏春秋》
下载PDF
论老子之道与孔子之礼的关系
3
作者 卢龙祥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68-71,共4页
儒、道两家是先秦著名的学派,老聃与孔丘被各派尊为开山祖。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而孔“礼”与老“道”之间,有无关系,同在何处,至今尚无人论,故笔者试作剖析。
关键词 孔子 老子之道 《道德经》 《论语》 “礼” 《史记》 以礼治国 人之道 传统文化 天之道
下载PDF
孔子恶郑声与放郑声辩
4
作者 卢龙祥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45-48,共4页
《论语》记孔子因“郑声淫”、“乱雅乐”,而“恶郑声”、“放郑声”,自汉以后,似乎已成定论,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故就此试作以辩。 何谓“郑声”,我们认为: 一、孔子时代,诗声一体。孔子时代的诗,都要配上乐曲,有词有曲便于歌唱,这... 《论语》记孔子因“郑声淫”、“乱雅乐”,而“恶郑声”、“放郑声”,自汉以后,似乎已成定论,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故就此试作以辩。 何谓“郑声”,我们认为: 一、孔子时代,诗声一体。孔子时代的诗,都要配上乐曲,有词有曲便于歌唱,这样的歌唱便是诗声了,“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郑樵《通志·乐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郑声淫” 《论语》 《诗》 《郑风》 《雅》 郑诗 《齐论》 以诗为本 《颂》
下载PDF
皇权与文苑丰杀
5
作者 卢龙祥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封建的政治经济关系,集中表现为君权的至高无上;特别是自秦以降,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这种封建的政治经济关系,又集中表现为皇权,包括皇帝个人的好恶,不仅在治人治世其它方面充分体现出来,而对...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封建的政治经济关系,集中表现为君权的至高无上;特别是自秦以降,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这种封建的政治经济关系,又集中表现为皇权,包括皇帝个人的好恶,不仅在治人治世其它方面充分体现出来,而对文苑的丰杀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班固就曾指出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关系 司马氏 建安文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越名教而任自然 文学创作 国家的建立 文人学士 文学发展 司马相如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学的宗族传承性
6
作者 卢龙祥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里,由“家学渊源”的特殊家教而形成一种宗族传承性.它有具体的传承特征,可归结为两点:第一点是忌长宜短,受到体裁的局限;第二点是升降起落,发展不平衡.造成此特征的原困大致有三端:一是文学的宗族传承性随... 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里,由“家学渊源”的特殊家教而形成一种宗族传承性.它有具体的传承特征,可归结为两点:第一点是忌长宜短,受到体裁的局限;第二点是升降起落,发展不平衡.造成此特征的原困大致有三端:一是文学的宗族传承性随着叙事文学的发展而渐衰;二是文学时代的自觉与否支配着宗族文学发展的升降起落;三是学而优则仕的强烈刺激.而同一家族内的文学家之间相互影响,由于文风才艺的一脉相承,形成了文学上的共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宗族 传承性 文学的自觉时代 学而优则仕 家学渊源 魏晋南北朝 叙事文学 诗词文赋 司马迁
下载PDF
孔门弟子“配字”用“子”蠡测
7
作者 卢龙祥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在中国古代人伦文化史上,成年的男女在本名之外多另取一别名,叫做“表字”、“配字”、“冠字”、“笄字”等。《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又《檀弓上》:“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 在中国古代人伦文化史上,成年的男女在本名之外多另取一别名,叫做“表字”、“配字”、“冠字”、“笄字”等。《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又《檀弓上》:“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这说明在周代,男子二十行冠礼和女子许嫁行笄礼,本名之外都要取字。人们这种命名上的特殊文化习俗,自周以后便沿袭下来,直到近现代。所以凡见于史传之人物,绝大多数都有名有字。推究起来,人们所以在本名之外乐于配字,大致原因有三:一是如上引《礼记》所云,说明其人已成年,男的可成家,女的可婚配。二是称其字而不呼其名,显示亲友间的彼此敬重。“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礼记·檀弓》疏)三是表明德操如何。“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 “字” 孔子 婴幼儿 基本义 《汉语大字典》 《礼记》 《汉语大词典》 文化习俗 《中华大字典》
下载PDF
孔子诗教观及用诗辨析
8
作者 卢龙祥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50-53,共4页
孔子生活于周室衰王道废、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他“思以其道易天下”,多次表明“吾从周”的政治主张。他的诗教和用诗也是紧紧围绕这一主张和为这一主张服务的。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孔子“从... 孔子生活于周室衰王道废、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他“思以其道易天下”,多次表明“吾从周”的政治主张。他的诗教和用诗也是紧紧围绕这一主张和为这一主张服务的。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孔子“从周”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复礼”,而在“复礼”上,“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观 诗教 周室 诗三百 复礼 大变革时代 从周 立身行事 礼崩乐坏 思无邪
下载PDF
“献诗”质疑补说
9
作者 卢龙祥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89-92,共4页
“献诗”之说见于《国语》。《周语上》:“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晋语》:“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谏于朝,在列者献诗”。“献诗”之说汉代人讲得更为具体:不仅有人献诗,而且还有人专业采诗,把“献诗”... “献诗”之说见于《国语》。《周语上》:“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晋语》:“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谏于朝,在列者献诗”。“献诗”之说汉代人讲得更为具体:不仅有人献诗,而且还有人专业采诗,把“献诗”视为《诗经》的来源。“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诗 《国语》 于朝 诗三百 十五国风 汉代人 晋语 春秋中叶 列士 路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