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记者隐匿身份采访的伦理辩难——从《华夏时报》案例说起
被引量:
2
1
作者
卫之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7-29,共3页
北京大学一位大四女生在五一游玩中不幸遇难,《华夏时报》一名年轻女记者假装是遇难者以前的同学,进入遇难者宿舍采访,直至走前也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第二天,报纸上的报道令几位室友同学感到受了“欺骗”,于是将这件事公布在北大...
北京大学一位大四女生在五一游玩中不幸遇难,《华夏时报》一名年轻女记者假装是遇难者以前的同学,进入遇难者宿舍采访,直至走前也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第二天,报纸上的报道令几位室友同学感到受了“欺骗”,于是将这件事公布在北大的BBS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之后多数意见认为,《华夏时报》记者隐匿身份的采访行为缺乏职业道德;但也有意见认为,这恰恰是记者职业素质的表现,“表明她动了脑子”。那么,记者该不该动这样的脑子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时报》
女记者
采访
隐匿
案例
辩难
伦理
职业素质
遇难者
北京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闻伦理规范:如何区分媒体与记者
被引量:
1
2
作者
卫之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0-71,共2页
谈到新闻伦理,人们常把针对媒体的规范与针对媒体从业者的规范放在一起说,例如:“要对新闻传媒业实施有效管理……要靠新闻传媒机构及其成员的自律,靠传媒业界对传媒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权利和社会使命、责任的正确认识,靠新闻传播...
谈到新闻伦理,人们常把针对媒体的规范与针对媒体从业者的规范放在一起说,例如:“要对新闻传媒业实施有效管理……要靠新闻传媒机构及其成员的自律,靠传媒业界对传媒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权利和社会使命、责任的正确认识,靠新闻传播工作者在这种正确认识的指导下,以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新闻伦理和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对象中,是否应该对媒体从业人员(以记者为例)与媒体加以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从业者
新闻伦理
伦理规范
记者
新闻职业道德
媒体从业人员
新闻传媒业
传媒机构
原文传递
法治理念在法治电视节目采访中的应用
3
作者
卫之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5,共3页
在电视节目中,坚持法治理念,是法治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如何对待被采访人、以何种态度、使用何种手法报道法治事件,都时刻体现出一名法治记者的职业伦理意识。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开播,标志着电视法治节目进入新的繁盛时期,...
在电视节目中,坚持法治理念,是法治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如何对待被采访人、以何种态度、使用何种手法报道法治事件,都时刻体现出一名法治记者的职业伦理意识。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开播,标志着电视法治节目进入新的繁盛时期,那时人们只担心一件事:大量法治节目的同质化可能带来的恶性竞争和资源争夺,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也预示着法治节目职业化(专业化)时代的到来,更没有想到伴随职业化时代而来的社会对媒体行业规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理念
节目采访
应用
电视
新闻报道
法律规则
法治精神
采访程序
原文传递
题名
记者隐匿身份采访的伦理辩难——从《华夏时报》案例说起
被引量:
2
1
作者
卫之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
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7-29,共3页
文摘
北京大学一位大四女生在五一游玩中不幸遇难,《华夏时报》一名年轻女记者假装是遇难者以前的同学,进入遇难者宿舍采访,直至走前也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第二天,报纸上的报道令几位室友同学感到受了“欺骗”,于是将这件事公布在北大的BBS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之后多数意见认为,《华夏时报》记者隐匿身份的采访行为缺乏职业道德;但也有意见认为,这恰恰是记者职业素质的表现,“表明她动了脑子”。那么,记者该不该动这样的脑子呢?
关键词
《华夏时报》
女记者
采访
隐匿
案例
辩难
伦理
职业素质
遇难者
北京大学
分类号
G21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闻伦理规范:如何区分媒体与记者
被引量:
1
2
作者
卫之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
出处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0-71,共2页
文摘
谈到新闻伦理,人们常把针对媒体的规范与针对媒体从业者的规范放在一起说,例如:“要对新闻传媒业实施有效管理……要靠新闻传媒机构及其成员的自律,靠传媒业界对传媒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权利和社会使命、责任的正确认识,靠新闻传播工作者在这种正确认识的指导下,以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新闻伦理和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对象中,是否应该对媒体从业人员(以记者为例)与媒体加以区别?
关键词
媒体从业者
新闻伦理
伦理规范
记者
新闻职业道德
媒体从业人员
新闻传媒业
传媒机构
分类号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法治理念在法治电视节目采访中的应用
3
作者
卫之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5,共3页
文摘
在电视节目中,坚持法治理念,是法治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如何对待被采访人、以何种态度、使用何种手法报道法治事件,都时刻体现出一名法治记者的职业伦理意识。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开播,标志着电视法治节目进入新的繁盛时期,那时人们只担心一件事:大量法治节目的同质化可能带来的恶性竞争和资源争夺,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也预示着法治节目职业化(专业化)时代的到来,更没有想到伴随职业化时代而来的社会对媒体行业规范的要求。
关键词
法治理念
节目采访
应用
电视
新闻报道
法律规则
法治精神
采访程序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记者隐匿身份采访的伦理辩难——从《华夏时报》案例说起
卫之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闻伦理规范:如何区分媒体与记者
卫之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2006
1
原文传递
3
法治理念在法治电视节目采访中的应用
卫之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