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检测蒸馏酒醒酒时间的模型建立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卫云路 刘幼强 +3 位作者 郭梅君 余剑霞 方毅斐 何松贵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通过科学实验设计,对饮酒后测试对象进行呼吸酒精测试,研究测试对象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建立蒸馏酒醒酒时间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白酒的生产过程中,为开发健康低醉产品提供技术指引,对白酒行业乃至整个酒类行业的技术进... 通过科学实验设计,对饮酒后测试对象进行呼吸酒精测试,研究测试对象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建立蒸馏酒醒酒时间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白酒的生产过程中,为开发健康低醉产品提供技术指引,对白酒行业乃至整个酒类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酒时间 蒸馏酒 醉酒度模型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作为发酵促进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卫云路 郑成 宁正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83-989,共7页
以谷氨酸发酵为例综述了国外将表面活性剂作为发酵促发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将表面活性剂应用在以发酵法生产氨基酸、酶制剂、新型材料等工业中作为促发剂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发酵促进剂 氨基酸 酶制剂
下载PDF
3-氯-2-羟丙基三乙基氯化铵的微波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卫云路 郑成 +1 位作者 宁正祥 孙保兴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130-2136,共7页
以环氧氯丙烷、三乙胺盐酸盐为原料,采用微波辐照合成3-氯-2-羟丙基三乙基氯化铵(CTA)。利用乙酸乙酯和乙醇混合溶液反复结晶提纯后,采用薄层色谱与化学滴定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产物纯度达到99%以上,使用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对目标产... 以环氧氯丙烷、三乙胺盐酸盐为原料,采用微波辐照合成3-氯-2-羟丙基三乙基氯化铵(CTA)。利用乙酸乙酯和乙醇混合溶液反复结晶提纯后,采用薄层色谱与化学滴定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产物纯度达到99%以上,使用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分析鉴定;研究了微波功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摩尔比对CTA合成产率的影响,从而得出CTA的最佳微波合成条件为:微波功率300W,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为20min,三乙胺盐酸盐和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1.15∶1,比传统加热工艺反应时间缩短340min,产率提高了16.58%;测定了CTA的表面张力、克拉夫点、临界胶束浓度和熔点等物理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合成 结构表征 性能测定
下载PDF
新型表面活性剂在谷氨酸发酵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卫云路 宁正祥 郑成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9年第3期289-295,共7页
通过对预先选择的8种表面活性剂和3种溶剂作为谷氨酸发酵促进剂效果的初步筛选,得知聚氧乙烯基失水山梨醇单脂肪酸酯三季铵盐(CTTE)和二甲基亚砜(DMSO)对产酸率提高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进而从加入时间、加入剂量两个方面研究了筛选出的两... 通过对预先选择的8种表面活性剂和3种溶剂作为谷氨酸发酵促进剂效果的初步筛选,得知聚氧乙烯基失水山梨醇单脂肪酸酯三季铵盐(CTTE)和二甲基亚砜(DMSO)对产酸率提高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进而从加入时间、加入剂量两个方面研究了筛选出的两种表面活性剂对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T-613菌体生长和谷氨酸发酵产酸的影响,同时研究了CTTE和DMSO同时加入的协同效果,从而得到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菌种生长对数期(10h)加入DMSO为0.1%(V/V),发酵中期(18h)加入CTTE为0.08%(V/V),在不影响菌种生长的前提下,促使谷氨酸发酵产酸率由4.86%提高到6.55%,较原产量提高了36.46%,同时发酵的周期由44h下降为36h,缩短了8h,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最终结合染色显微照片,分析了表面活性剂促进谷氨酸发酵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发酵 谷氨酸棒状杆菌T-613 表面活性剂 发酵促发剂
下载PDF
甲基二羟乙基苄基氯化铵的微波合成、结构和性能表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郑成 张新强 +2 位作者 卫云路 毛桃嫣 周勇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4-253,共10页
在恒功率的微波作用下,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和氯化苄为原料,合成了甲基二羟乙基苄基氯化铵(MDBAC)。通过薄层色谱法(HLC)对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经IR、1HNMR、13CNMR分析鉴定了产物的结构。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建立了反应转化率与... 在恒功率的微波作用下,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和氯化苄为原料,合成了甲基二羟乙基苄基氯化铵(MDBAC)。通过薄层色谱法(HLC)对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经IR、1HNMR、13CNMR分析鉴定了产物的结构。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建立了反应转化率与各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对微波合成MDBAC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反应速率是常规加热合成的60倍。测定了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克拉夫点、熔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EA 季铵盐 微波合成 性能 结构表征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沸腾状态下十二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微波合成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成 毛桃嫣 +2 位作者 卫云路 张新强 尹丹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通常,人们利用微波进行化学合成,如果反应温度控制在低于溶剂的沸点温度,反应体系一旦达到所设定温度,自动控温系统就会自动切断加热电源,停止加热。对于微波反应来说,也就停止了微波的连续作用,而系统仅仅是保持在恒温状态。如果系统... 通常,人们利用微波进行化学合成,如果反应温度控制在低于溶剂的沸点温度,反应体系一旦达到所设定温度,自动控温系统就会自动切断加热电源,停止加热。对于微波反应来说,也就停止了微波的连续作用,而系统仅仅是保持在恒温状态。如果系统的保温效果很好的话,微波的作用可能就比较少,而仅仅是热效应对化学反应作用,没有体现出微波的持续作用。该研究选择特定的溶剂体系,采用在溶剂沸点温度下进行微波有机合成反应,以保证微波始终持续作用。结合题示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探讨了微波合成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分析了微波作用原理。分别在微波作用以及传统加热两种方式下,考察了十二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合成动力学,获得了两种方式下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微波的作用没有改变反应级数,两种情况下都是一级反应。微波作用下的活化能为ΔH=33.59 kJ/mol;而传统加热的活化能为ΔH=55.83 kJ/mol。该文提出以单位时间单位容积内、微波作用下反应物的变化量减去相同温度条件下传统加热时的变化量,作为微波对反应速率的贡献量Δ(-rA)的概念。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反应时间越短,即反应物浓度越高,微波对反应速率的贡献量Δ(-rA)就越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越低,微波对反应速率的贡献量Δ(-rA)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条件的微波合成 反应动力学 十二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 活化能 微波特殊效应
下载PDF
十二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的微波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毛桃嫣 郑成 +1 位作者 卫云路 张海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6-651,共6页
考察了十二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DMDAB)的微波合成工艺条件,并测试了其性能。通过响应面分析法(RSM)建立了反应转化率与各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对微波合成十二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微波功率6... 考察了十二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DMDAB)的微波合成工艺条件,并测试了其性能。通过响应面分析法(RSM)建立了反应转化率与各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对微波合成十二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微波功率636 W,溶剂6.90 mL,反应时间23 m in,转化率为92.18%。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法合成时间仅为传统方法的5.48%。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67 mmol.L-1、表面张力40.8N.m-1、克拉夫点小于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季铵盐 微波合成 响应面法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作为谷氨酸发酵促进剂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成 卫云路 +1 位作者 宁正祥 孙保兴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80-885,889,共7页
通过对预先选择的7种表面活性剂作为谷氨酸发酵促进剂效果的初步筛选,得知两性甜菜碱449和芹菜素硬脂酸酯对产酸率提高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进而从加入时间、加入剂量两个方面考察了筛选出的两种表面活性剂对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 通过对预先选择的7种表面活性剂作为谷氨酸发酵促进剂效果的初步筛选,得知两性甜菜碱449和芹菜素硬脂酸酯对产酸率提高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进而从加入时间、加入剂量两个方面考察了筛选出的两种表面活性剂对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T-613菌体生长和谷氨酸发酵产酸的影响,考察了两种表面活性剂同时加入的协同效果,得到了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菌种对数生长期(第3 h)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两性甜菜碱449型表面活性剂2.5 mL,发酵中后期(第12 h)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芹菜素硬脂酸酯0.8 mL,在不影响菌种生长的前提下,促使谷氨酸产酸率由3.05%提高到3.76%,较原产酸率提高了23.28%,发酵周期由44 h下降为36 h,缩短了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谷氨酸 谷氨酸棒状杆菌T-613 发酵促进剂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作为淀粉发酵谷氨酸促发剂的研究
9
作者 周勇强 卫云路 +1 位作者 鲍思源 郑成 《当代化工》 CAS 2011年第7期661-665,672,共6页
通过加入4种新型三子季胺盐表面活性剂作为谷氨酸发酵促发剂的对比实验中,筛选出3-氯-2-羟丙基三乙基氯化铵和五甲基三聚氧乙烯三胺这2种表面活性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最佳添加时间和最佳添加剂量的单因素试验研究当中,发现3-氯-2-羟... 通过加入4种新型三子季胺盐表面活性剂作为谷氨酸发酵促发剂的对比实验中,筛选出3-氯-2-羟丙基三乙基氯化铵和五甲基三聚氧乙烯三胺这2种表面活性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最佳添加时间和最佳添加剂量的单因素试验研究当中,发现3-氯-2-羟丙基三乙基氯化铵在菌种生长对数期9 h加入体积分数为1%,而且在不添加生物素的情况下,可以将谷氨酸产酸率提高107.9%;而五甲基三聚氧乙烯三胺表面活性剂在菌体产酸期的22.5 h,最佳添加剂量1%时,加入5%生物素的情况下可使谷氨酸的产酸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谷氨酸 新型三子季胺盐 发酵促发剂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作为糖蜜发酵谷氨酸促发剂的研究
10
作者 许美玲 卫云路 +2 位作者 鲁伟健 黄小苑 郑成 《广东化工》 CAS 2008年第12期98-102,共5页
通过对预先选择的5种表面活性剂作为谷氨酸发酵促进剂效果的初步筛选,得知五甲基三聚氧乙烯三胺和3-氯-2-羟丙基三乙基氯化铵对提高产酸率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进而从加入时间、加入剂量两个方面研究了筛选出的两种表面活性剂对谷氨酸棒状... 通过对预先选择的5种表面活性剂作为谷氨酸发酵促进剂效果的初步筛选,得知五甲基三聚氧乙烯三胺和3-氯-2-羟丙基三乙基氯化铵对提高产酸率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进而从加入时间、加入剂量两个方面研究了筛选出的两种表面活性剂对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T-613菌体生长和谷氨酸发酵产酸的影响,从而得到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发酵中后期(22 h)加入质量分数为0.5%3-氯-2-羟丙基三乙基氯化铵0.8 mL,菌种生长对数期(9 h)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五甲基三聚氧乙烯三胺型表面活性剂2 mL,在不影响菌种生长的前提下,促使谷氨酸发酵产酸率由0.8718%提高到1.8027%,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谷氨酸棒状杆菌T-613 生物素
下载PDF
白酒关键微量成分对醉度及小鼠乙醇代谢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谢佳 彭斌 +2 位作者 何松贵 卫云路 吴振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5-160,共6页
模拟豉香型白酒关键微量成分构成制备配制酒,利用小鼠模型对关键微量成分缺失的配制酒进行醉度评价,检测配制酒灌胃后小鼠体内生化指标,探究白酒关键微量成分对醉度及小鼠乙醇代谢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酯、杂醇等关... 模拟豉香型白酒关键微量成分构成制备配制酒,利用小鼠模型对关键微量成分缺失的配制酒进行醉度评价,检测配制酒灌胃后小鼠体内生化指标,探究白酒关键微量成分对醉度及小鼠乙醇代谢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酯、杂醇等关键微量成分主要通过影响乙醇代谢而导致醉度差异,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乙酸和乙酸乙酯可显著降低醉度(P<0.05),灌服后小鼠肝脏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变化不明显,血液乙醇和乙醛含量显著增加(P<0.05);异丁醇和异戊醇可显著增加醉度(P<0.05),灌服后小鼠肝脏ADH和ALDH活性同时增加,血液乙醇和乙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灌服缺失不同成分酒后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指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关键微量成分 小鼠模型 醉度 乙醇代谢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下载PDF
一种低产杂醇油高产酒的功能米曲及其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卫云路 郭梅君 何松贵 《酿酒》 CAS 2019年第5期67-70,共4页
筛选出一株低产杂醇油高产酒精的酵母JJND-072,优化了其培养配方与发酵条件,制作出了新型的米曲。通过对不同的原料,发酵酸度,发酵压力,曲种,外加氮源对发酵过程中杂醇油的产生影响,优化出一套完整的低产杂醇油的发酵工艺。
关键词 低产杂醇油 酿酒酵母 功能米曲 发酵工艺
下载PDF
豉香型白酒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潘丽娟 赖嘉雯 +3 位作者 赵文红 白卫东 费永涛 卫云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25,共5页
豉香型白酒作为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地方性传统白酒,以其酒度低、口感醇滑、豉香独特、醇和甘甜、余味爽净的特点深受海内外消费者所青睐。近年来,白酒消费趋势倾向低度化、舒适化,顺应豉香型白酒的发展特色。该文从豉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 豉香型白酒作为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地方性传统白酒,以其酒度低、口感醇滑、豉香独特、醇和甘甜、余味爽净的特点深受海内外消费者所青睐。近年来,白酒消费趋势倾向低度化、舒适化,顺应豉香型白酒的发展特色。该文从豉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酿酒微生物和风味物质分析技术与特征性风味物质研究进展三个方面概述了豉香型白酒的研究现状,并对豉香型白酒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豉香型白酒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豉香型白酒 酿酒微生物 风味物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预糖化米酒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星凯 谢佳 +3 位作者 何松贵 卫云路 吴胜 吴振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29,共5页
针对传统米酒发酵工艺的创新升级以及大罐发酵的需求,对米酒发酵过程大米熟料与生料预糖化发酵等进行了深入探究。结果表明,原料经过蒸煮糖化后发酵,发酵醪还原糖含量升高至2倍左右,蒸馏液酒精度提升了10.62%,酒精度达到接近峰值的时间... 针对传统米酒发酵工艺的创新升级以及大罐发酵的需求,对米酒发酵过程大米熟料与生料预糖化发酵等进行了深入探究。结果表明,原料经过蒸煮糖化后发酵,发酵醪还原糖含量升高至2倍左右,蒸馏液酒精度提升了10.62%,酒精度达到接近峰值的时间提前1~2 d,但是总酸、总酯含量都有所降低;熟料制浆糖化后酒精度进一步提高9.31%,总酯含量提高56.71%,但总酸略有降低;生料粉碎糖化酒精度进一步提升8.61%,但总酯含量相对减少21.47%。生料粉碎糖化发酵节省能源,发酵醪分散均匀、流动性好,在大罐发酵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酒发酵 大米预糖化 生料 酒精度 酸酯
下载PDF
酒糟能源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传广 何松贵 卫云路 《酿酒》 CAS 2017年第4期99-102,共4页
项目目标是探索开发酒糟发酵产沼气的新工艺,实现酒糟的能源化,最终降低生产成本。项目利用ESIC厌氧反应器创新性地采用UASB与IC反应器组合而成,具有容积负荷高、抗冲击负荷效果好、保持污泥较高活性等优点。项目是在前期小试成功的基... 项目目标是探索开发酒糟发酵产沼气的新工艺,实现酒糟的能源化,最终降低生产成本。项目利用ESIC厌氧反应器创新性地采用UASB与IC反应器组合而成,具有容积负荷高、抗冲击负荷效果好、保持污泥较高活性等优点。项目是在前期小试成功的基础上开展了中试,确立了酒糟发酵产沼气的新工艺,为实现酒糟能源化及深化处理探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 厌氧 ESIC 沼气 能源化
下载PDF
广东芝麻香固态发酵酒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志超 卫云路 何松贵 《酿酒》 CAS 2019年第2期50-53,共4页
介绍了广东固态发酵白酒的生产工艺,在吸收芝麻香的工艺基础上根据广东的地理气候特点创新开发出广东独特的固态发酵酒。研究了广东芝麻香型白酒生产空间场地微生物的种群和酒醅堆积过程微生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积场地中微生物数量... 介绍了广东固态发酵白酒的生产工艺,在吸收芝麻香的工艺基础上根据广东的地理气候特点创新开发出广东独特的固态发酵酒。研究了广东芝麻香型白酒生产空间场地微生物的种群和酒醅堆积过程微生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积场地中微生物数量为霉菌>酵母菌>细菌,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曲。并进行了辅料和发酵容器的本地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粳米谷壳作为酿酒辅料优于籼米谷壳,地面窖池酿造的酒偏清香,地下砖窖酿造的酒样焦香浓郁,香气典型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白酒 芝麻香 高温堆积 微生物菌群
下载PDF
提高蒸馏醪液预热温度的研究
17
作者 郭传广 何松贵 卫云路 《酿酒》 CAS 2016年第3期56-58,共3页
为了提高蒸馏效率,降低能耗,通过对现有蒸馏甑进行改造,增大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使得待蒸馏的醪液温度较原来的提升了45.3%,单甑蒸馏节约时间7.5min,全年可实现节约蒸汽7.26%。另外,通过对试验斋酒质量的品评得知,提高醪液预热温度对斋... 为了提高蒸馏效率,降低能耗,通过对现有蒸馏甑进行改造,增大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使得待蒸馏的醪液温度较原来的提升了45.3%,单甑蒸馏节约时间7.5min,全年可实现节约蒸汽7.26%。另外,通过对试验斋酒质量的品评得知,提高醪液预热温度对斋酒质量影响不大,斋酒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馏 醪液温度 斋酒质量 节约
下载PDF
白酒关键微量成分对醉度及小鼠乙醇代谢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
18
作者 谢佳 彭斌 +2 位作者 何松贵 卫云路 吴振强 《中国食品》 2021年第S01期91-96,共6页
模拟豉香型白酒关键微量成分构成制备配制酒,利用小鼠模型对关键微量成分缺失的配制酒进行醉度评价,检测配制酒灌胃后小鼠体内生化指标,探究白酒关键微量成分对醉度及小鼠乙醇代谢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酯、杂醇等关... 模拟豉香型白酒关键微量成分构成制备配制酒,利用小鼠模型对关键微量成分缺失的配制酒进行醉度评价,检测配制酒灌胃后小鼠体内生化指标,探究白酒关键微量成分对醉度及小鼠乙醇代谢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酯、杂醇等关键微量成分主要通过影响乙醇代谢而导致醉度差异,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乙酸和乙酸乙酯可显著降低醉度(P<0.05),灌服后小鼠肝脏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变化不明显,血液乙醇和乙醛含量显著增加(P<0.05);异丁醇和异戊醇可显著增加醉度(P<0.05),灌服后小鼠肝脏ADH和ALDH活性同时增加,血液乙醇和乙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灌服缺失不同成分酒后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指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关键微量成分 小鼠模型 醉度 乙醇代谢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下载PDF
豉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志溥 卢斌 +3 位作者 赵文红 梁景龙 白卫东 卫云路 《食品工业》 CAS 2021年第8期238-242,共5页
豉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12种香型的其中一种,为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地方性传统低度白酒,以其澄清透明的颜色,独特的豉香及醇和甘滑的口感等特点深受海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该文从豉香型白酒的特征性风味物质、风味物质的来源和风味物质检... 豉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12种香型的其中一种,为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地方性传统低度白酒,以其澄清透明的颜色,独特的豉香及醇和甘滑的口感等特点深受海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该文从豉香型白酒的特征性风味物质、风味物质的来源和风味物质检测分析技术的发展这三个方面概述豉香型白酒的研究现状,并对豉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研究和发展进行展望,为以后的豉香型白酒风味化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豉香型白酒 风味物质 检测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