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缢蛏EGFR基因内含子1内SNP位点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相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卫侃韵 谢淑媚 +3 位作者 王沈同 陈宇宽 牛东红 李家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3-491,共9页
为研究缢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生长性状(壳长、壳宽、壳高和体质量)的相关性。本实验利用直接测序法从缢蛏EGFR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序... 为研究缢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生长性状(壳长、壳宽、壳高和体质量)的相关性。本实验利用直接测序法从缢蛏EGFR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序列中共筛选到17个SNP位点。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17个位点中,有13个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位点多态性检测显示17个位点中有10个位点表现为中等多态性(0.25<PIC<0.5)。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及多重比较对缢蛏EGFR基因中17个SNPs的多态性与生长性状(壳长、壳宽、壳高和体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6个SNP位点均与缢蛏的壳长、壳宽、壳高及体质量呈显著性相关。由此可见,EGFR基因可作为缢蛏生长性状改良的候选辅助分子标记,并且为进一步研究其生长相关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EGFR 多态性 生长性状
下载PDF
温度和食物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董婧 于业辉 +3 位作者 赵莹莹 卫侃韵 高海钰 李林 《现代畜牧兽医》 2014年第4期35-39,共5页
本试验设3个温度(20、25和30℃)和3个食物浓度(1×106、10×106和20×106cells/mL),研究不同温度和不同食物浓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及繁殖的影响。试验期为10 d。结果表明,最大种群密度均随温度和食物浓度的升高而先增... 本试验设3个温度(20、25和30℃)和3个食物浓度(1×106、10×106和20×106cells/mL),研究不同温度和不同食物浓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及繁殖的影响。试验期为10 d。结果表明,最大种群密度均随温度和食物浓度的升高而先增加后减少。温度为25℃食物浓度为10×106cells/mL时,最大种群密度为74.39±1.81 ind/mL,与其他组比差异显著(P<0.05)。随温度升高,轮虫的最大种群密度高峰值出现的时间也呈现逐渐前移的趋势,最大种群增长率则随温度和食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温度30℃食物20×106cells/mL时,最大种群增长率为0.70±0.013,与其他组比差异显著(P<0.05)。食物浓度对轮虫的怀卵率有显著影响,在同一温度下最大怀卵率随食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食物为20×106cells/mL的最大怀卵率为56.43±1.07%,与其他浓度组比差异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温度和食物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长及繁殖均有显著影响。温度25℃食物浓度10×106cells/mL为培养条件的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 温度 食物浓度 种群增长 繁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